- 相关推荐
浅谈中国地貌的形成过程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和影响,但也使地球表面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地貌形成过程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 要:中国现代地貌类型分布格局反映了在内部和外部作用力综合影响之下的基本特征,是长期发展的进化结果。在我国,地貌发育的内外力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地球的表面组成物质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
关键词:地貌 地质 气候 人类行为
一、地质因素
早在第三纪以来,各种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自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在南北向产生强大的挤压力,青藏高原因此快速隆升,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同时在中国东部和太平洋板块则发生大跌,盆地下沉,使中国开始进入东部边缘的海-岛发展阶段。不同强度的运动从东向西强度逐渐变强。由于印度洋的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通过小的倾角,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因此构造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导致地壳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深和表面构造运动的加剧,导致地壳增厚,促使表面大面积急剧明显大幅上升,然后形成一个宏伟的青藏高原,也就是中国的地形中的第一阶梯构成。我国西部地区受南北向挤压力的作用,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些近东西向的山脉南麓均有向北倾斜的规模巨大的逆冲断层,形成褶皱断块山地。在持续的挤压环境下,西部各大古陆块皆发育成为中-新生代的凹陷盆地。
二、气候变化因素
降水和温度变化,影响风化、运输和积累效应这一过程和强度,从而影响地貌发育。
我国东部地区,靠近海洋,有丰富的降雨。许多河流径流丰富,水侵蚀和堆积的扮演着主要的角色。由于在我国,温度条件在南北重大差异,主要以流水作用为主的活动方式的强度在南北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化。在秦岭淮河以南是高温和多雨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中,水效应、化学风化作用和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岩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高密度的表面河,侵蚀切割强烈,丘陵和低山广泛分布。江南地区由于淋溶作用旺盛,风化物中铁、铝富积,红色风化壳发育。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使雨水、河水、地下水对碳酸盐岩的侵蚀作用加强,这使得云贵高原、广西一带喀斯特地貌发育;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地区,为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也比南方突出。雨季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的搬运和堆积都很强烈。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分布广泛,质地疏松,抗蚀力差,在夏季降雨的冲刷下,坡面、沟谷侵蚀旺盛,沟壑纵横。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输往下游,黄河、海河以及淮河水系的泥沙长期在下游堆积,从而形成了华北平原。东北地区属温带和寒温带地区,东南部的长白山地,降水量丰富,流水地貌发育。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处我国北部高纬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层分布广,在冻融作用下,形成冻土和冰缘地貌。中部地势低平,以接受河流沉积为主,形成广阔的东北平原。另外,东部沿海海岸地带,由于海水作用的不同,形成了侵蚀海岸与堆积海岸等海岸地貌。西北内陆干旱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剧烈。风力强劲,干燥剥蚀作用和风力作用成为重要的地貌外营力。形成雅丹、沙丘、戈壁等风蚀、风积地貌。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形成了特殊的高寒干燥环境。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和阿尔金山,同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相邻,也是全国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的地区,干燥剥蚀作用与风蚀、风积作用为主要外营力,形成干燥剥蚀山地、平原及沙丘、戈壁等地貌类型。藏北地区主要是地势高峻导致的高寒低温环境,使地下保存着广泛的多年冻土。高山上则是我国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因此,由冻融作用、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缘、冰川地貌现象分布广泛。
三、地球的表面组成物质因素
因为地球的表面组成物质的不同,抗风化、侵蚀强度也不一样,在一定的外营力作用条件下,可以发展为各种形式的地貌形态。由于岩性致密坚硬,或通过再结晶提高刚度,通常构成一个线路陡峭的山脉。其中,在花岗岩地区侵入岩分布最广泛,许多山地中分布着,与频繁的多环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花岗岩是硬致密、耐腐蚀性强的岩石,经断块隆起,往往形成一个高山,地表出露的喷出岩以基性的玄武岩分布最广。
硬而厚的砾岩、砂砾岩,因流水沿裂缝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悬崖峭壁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岩性松软的沙土上页岩,由于水的侵蚀,形成一个相对较低的红色山丘,构成了江南独特的红层地貌。在云贵高原、广西地区,古生代碳酸盐岩深厚,形成了石林,溶洞和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的第四纪黄土,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区。
黄土未经充分胶结,质地疏松,易被雨水冲刷和流水切割,沟壑十分发育,地表支离破碎,形成了塬、梁、峁等地貌形态。
四、人类行为因素
人类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和影响,但也使地球表面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建造一些工程设施有一个明显的改变表面形貌的影响。早在秦朝时期,我们的祖先曾在南岭建造灵渠,沟通长江、珠江水系统,使该地区河流景观已经改变了。黄河下游的人工堤防这一大型工程,形成高于华北平原之上的地上河床,构成华北平原上明显的分水岭。南北各地陆续开凿运河,特别是贯穿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在世界历史上是的挖掘最早、里程最长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深,对地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可以导致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导致严重的地貌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最突出的例子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了巨大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床淤泥填高,频繁的河流改道、破裂,并引发洪水。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开垦、过度放牧、剥蚀,砂区自然植被被毁坏,使风沙危害越来越严重。许多无沙地区被风沙吞没,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
五、结语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这样的地貌特征的形成过程是受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潘裕生.
[2]地质学与地貌学教程. 王数.东野光亮.
【浅谈中国地貌的形成过程】相关文章: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协同创新的动因和形成过程12-04
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05-22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03-02
关于语文能力形成过程浅析03-19
浅谈网络交际障碍的形成和排除03-04
从顾客资产的形成过程探索顾客资产扩张03-20
浅谈中国的教育06-11
浅谈设计艺术创造过程与表达03-06
浅谈公民社会形成中的伦理责任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