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论文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一门学科离不开兴趣这个基本前提条件,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充满动力。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好地理的热情,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陈旧,依旧进行“填鸭式”教学,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一味地讲授枯燥的地理知识,缺乏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也就很难做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大部分学生出于高考的应试目的,死记硬背地理知识,不喜欢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不理想。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取得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双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尊重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唤起他们内心中对于自身成长的渴望;帮助、指导学生搜集并充分利用有关的学习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帮助并引导学生发现其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并持久加以维持;组织、帮助、指导学生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并切实加以内在化。要实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求知能力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个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能力要远远小于其活动需求,那么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出发设计课堂活动,而且要注意不同的活动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基于学生空间思维不是很强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形成三圈环流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其原理,把教室预设为北半球,把第一排的学生当作赤道,继而向后每间隔一排依次作为北纬30°、北纬60°和北纬90°。学生因为在初中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再经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完全能够自行分析总结出形成三圈环流的过程,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坚持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再加之地理知识本身又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也就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坚持教学模式多元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选择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具象的东西通常要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人们所记忆和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准确记忆和全面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如在进行地球运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一些地球运行的相关视频在课上播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运行的模式,进而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会进一步加深,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在教学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教师可尝试利用Flash把地理的线路、景观气候特点制成小地图,然后在哥伦布的航海路线上以小船为指针,通过动态演示把航海路线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观看1—2遍就完全能够理解并长久记忆下来。
另外,教师在制作静态地理课件时,还可以插入相关的卡通动态图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保持兴奋和新奇状态,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起到了强化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适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博物馆,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与创新能力;举办相关的地理知识竞赛,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知识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形成随机应变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或者大自然去观察和体验,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3.注意在课堂上营造良性互动的氛围21世纪,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一要求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只有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也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为学生营造良性互助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这要求对课堂提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掌握针对性与灵活性,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而绝不是把学生难住,以显示教师的知识丰富。因此,切忌过于频繁地提出问题,或者过多地进行提问,而且所提出的问题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进行讨论交流。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组内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见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及时地引导和修正,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重点围绕“跨流域调配如此巨大的水资源,对于调出、流经和调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正反面影响”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从实际生活中深刻认识进行跨流域资源调配的重要意义。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技巧
1.通过巧妙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导入对于一节课的成败十分关键,有效地导入能够调节并带动整节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具体的课堂状况,对导入环节进行合理、科学、巧妙的设计。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导入的形式要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教学,也可以采用地理实验、有关的新闻事件和趣味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学,也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教学。如在教学“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实验的形式进行导入:在上课之前,也就是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一个稍微大的废纸盒、蚊香、冰块等材料,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把点燃的蚊香与冰块分别放置在废纸盒内的两端,从而近距离直观地观察是否存在热力环流现象,这样就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更加专注和认真地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点,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教师不能使用同一种方式,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
第二,导入的内容要兼顾到目的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先要体现出目的性,必须快速凸现课堂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后,学生才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其次,要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目的是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拓展其思维。如在县域高中教学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环节:先请学生介绍家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学生因为比较熟悉,所以会非常积极踊跃地回答,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另外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图片或者视频,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两地间的不同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因素,最终水到渠成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第三,导入环节必须简洁明快,不能与本节课教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也不能过于冗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2.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兴趣不高,主要是觉得地理知识乏味枯燥,同时教师又一味地进行输灌式教学,更加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中,应尽量使用形象、活泼、生动的语言,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的状态,才能够保持学生对地理课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如在讲解地球公转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在讲解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特色时,可引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来加以表现,不仅妙趣横生,而且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点的理解。
【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3.初中地理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