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图表法的地理教学论文
一、从静态看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到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北京的白天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到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到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广州的白天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到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到此也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二、从动态看
1.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北半球白昼→长,但昼长<夜长;到春分日,昼长=夜长;过了春分日,白昼继续增长,昼长>夜长。南半球恰好相反。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短,但昼长>夜长;到秋分日,昼长=夜长;过了秋分日,白昼继续缩短,昼长<夜长。南半球恰好相反。 教师可以在此引导学生做出小结:冬至日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夏至日则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南半球恰好相反。
2.极昼极夜的变化冬至日→夏至日: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到了春分日消失;过了春分日之后,北极点及周围开始出现极昼,且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夏至日达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 夏至日→冬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了秋分日消失;过了秋分日之后,北极点及周围开始出现极夜,且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冬至日达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 由例子可以看出图表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一 、化难为易,加强理解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门槛高,理论性强。其中很多知识学生在初学时都难以理解。要想让学生轻松攻破这些难点,在讲述时采用图表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一内容就可采取图示法结合多媒体演示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弄清楚地球的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而不至于让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
二 、通俗精练,利于记忆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概念多,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复杂,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图表教学法,会将这些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及动态记忆。本来课本中许多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阐述,采用图表教学法,就可以很轻易地讲透这些知识的实质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突出重点。例如,低压和高压天气系统就可以采用图示法和表解法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讲授。又如,“我国的人口迁移”这一节在课本用了较多的文字阐述,其实要是把这个过程简化为图,内容就简单多了。
三 、化静为动,直观形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插图众多,学生普遍有地图册及常用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但这些插图和地图内容毕竟是静态的,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某些地理知识的演变和形成过程,如果采用板图、板画教学,边讲边绘,化“静”为“动”,不仅阐述清楚了地理知识的相互关系、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
四 、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图表的特征是形象、具体、直观、生动,运用图表教学,可以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如讲到海水运动当中的洋流时,就可采用全球图和各大洋的分区图来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脑中有图,心中有谱,且不易混淆。由此可见,图表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著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知识和图表的不可分割,而且,它还具有使用频率高,容量大,硬件要求低,适应课题广,清晰易懂,讲授效果好等突出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地理教学中的改革趋势———知识图表化。
【图表法的地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图表绘制高中地理复习教学方法论文10-25
“学案导学”法的地理教学反思论文10-07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06
初中地理教学图表的高效应用07-31
学生地理图表判读能力培养研究论文10-17
地理教学论文06-14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09-17
地理教学的论文内容09-22
地理教学的论文参考10-26
地理的教学小论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