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地理创新教育论文
摘 要:文章在简要介绍创新教育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的思维;要不断地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中学地理 创新教育 新课程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激发潜能、开发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在学生的各类文体活动和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创新思维能力迅速地解决实际困难,进而获取地理新知识和创造新事物。
那么如何让创新教育思想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成为本文研究的重心。
一、教师首先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理念
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模式的制约,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知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新的教学大纲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和被动式学习,去除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中学的地理教育中,学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服务学生为前提,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创新潜力,打破旧的逻辑思维,创造机会激励学生的创新,打破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神秘感,使创造力的伟大价值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以丰富的地理教学内涵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创造思维的形成。
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对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积极作用。只有教师不断地创新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才能积极探索和挖掘教育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因素。只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老师才更懂得:只有站的层次较高,才能给学生做好正确的定位思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的创造型人才。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教学思维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创造性的集体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素质与环境的函数,每个人都在环境和自我素质两大变量影响下从事自己的社会实践。当一个人个体素质为相对定数时,环境对一个人创造力的开发或者在创造性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起着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激励性的话。在教学中也不要刻意地为难那些貌似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往往他们具有更好的创造力;也要保护在学习上“爱钻牛角尖”甚至是比较调皮的学生。尽管学生似乎不太爱学习,但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思考,在学习中也敢于大胆质疑,能在脑海中不断地闪出一些创造性的东西。如果教师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保护,会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在学习中也引入新的学习理念,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只有拥有了尊重、鼓励、快乐、友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心理安全的基础上,身心放松,能较好地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创造潜能。
如果个别创造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典型后,他会激发起其他同学的创造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创造力较强的班集体。一旦好的班集体形成后,可以打破个人思维局限的被动局面,通过集体的集思广益,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打造新的学习团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构建“问题探究”的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素养也算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问题探究”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开放的。 在教学中,新颖的开场白或者新颖的题目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是新颖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新颖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师还可以经常这样问:“把现状改变一下会怎样?”“如果这样了怎么办?”“把位置颠倒一下呢?”“如果这影响因素不存在,会有什么不一样?”另外,教师也可以经常提出一题多解的开放性的问题,这对学生开放思维也是很有益的。例如说某地区的人口是多少,这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封闭性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单向的。我们可以问:某地区的人口有增加或减少,其原因可能是哪些?又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关于黄赤交角问题,还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会给地球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本着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学生提问采取问而不答、答而比问、以问代答的方式。教与不教,讲与不讲,帮与不帮,应当有一个度,这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利用想象来填补空白。
3.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量把自己当导演,而学生是自由发挥的演员。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个体的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涨的情绪有助于个体增强认知。中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强的特征,教师可选择教材中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难度不太大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自学竞赛。说明:(1)抽签决定每小组的主讲内容,以示公平;(2)准备10分钟后,由每小组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对本组主题进行重点内容阐述,教师点评打分,满分10分;(3)当一组重点内容阐述完毕,则由其他组就该主题发问,每问5分,问题富有创意,加5分;(4)每答对一问,加5分,每参与一人加2分。最后累计总分,评选出优胜小组,给予表扬。
三、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地理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要适应当今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扩大对外交流,坚持网络学习同自主学习并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顺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大量地理信息及地理案例的收集,将地理学科的前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中要融入多媒体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要及时地更新教学方法,强化内功,提升技能本领,在教学之外要多学会自我反思,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变革发展的新世纪要求教育从知识性、智能型教育向创造型教育方向转变。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造性,使人们变得更加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有理想,有追求,更完善,更成功。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中学地理课,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平海地理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09。
[2]孟庆海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创新教育[J].校长园刊,2007,05。
[3]卢卫忠浅谈地理创新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2。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地理创新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地理教育创新策略论文10-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4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23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论文09-1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艺术论文08-2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论文09-05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教育论文07-28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07-2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