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论文
摘要:地理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做到“乐学”、“会学”与“学会”,促进学生真正看书、读图,去自学、去思考、去合作。本文将论述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观念落实到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去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新观念;落实;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理念的层面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的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观念。现实教育教学中为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屡见不鲜,教者虽想把新观念落实到实处,而事实却流于形式,于教学,于学生并无多大益处。如何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值得一线教师认认真真的思考和探讨。
一、小组合作的前期准备
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就必须有共同合作的话题,这个话题可以是教材上的问题、也可以是动手制作、更亦或是小组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生兴趣、开动脑筋大胆思考问题。我在教学中使用较多的还是传统的讨论式学生活动,因为这一活动简单有效。只是在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需要我们教师下些功夫。问题太简单,就失去了合作讨论的价值;问题太难,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了“发言权”。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甚密的学科,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中学课程标准,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有趣的、开放性的或源于生活的话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谈上几点,借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危害这一问题中,可以让小组各抒己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即可。还有就是小组动手合作这类学生活动的教学设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里面有制作小地球仪的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每个小组做一个,最后,进行小组评比,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小组竞争意识,也对地球仪的基本构造有了了解。
二、小组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
(一)维护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次序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在小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管理好课堂纪律,或让学生自行管理课堂次序。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过:有些学生压根儿就不参与小组学习,或者是借讨论话题在一旁讲话,或者是其他小组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在下面自由接话、胡乱讲一通跟课堂毫不相干的东西,这些现象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浪费了时间。所以,如何使得课堂氛围生动活跃又能保证良好的纪律,是我一直在探索追求的目标。
(二)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去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而不是将问题“甩”给学生,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方面,对于讨论中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对那些没有理解教师指令的或曲解教学意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补充。所以,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时,教师的引导就变得极其重要了。
(三)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课堂总归是学生的,教师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学习的天地,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堂,期待你的下一节地理课堂呢?学生的积极性必不可少。有了小组的合作就会有合作成果的展示,那让谁去展示呢?如果学生们“你推我让”,就仿佛让一个表演成为了“惩罚”,所以,我开始时便对各小组的小组长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做好表率。一些较难的问题开始让小组长完成展示,而相对简单的让其他组员来完成,或者让小组长根据本组组员学习地理的情况去安排展示人员。对于那些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我采用的是组内帮助的办法,必要时可以让组长先给他预演一遍,他再上讲台展示,力求人人都能学起来、动起来,大胆地表现自己。同时,地理教学相关工具的充分利用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必备品,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地球仪、各种地图、图表、插图、材料等。
三、合作的`意义与评价
(一)教师鼓励性评价
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后,是非常开心的,这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成长。一方面,实行小组加分机制,设置一个基础分,如果能够利用地图或拓展知识或恰当举例等形式多变的还可以加上相应的分数;另一方面,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必不可少,比如:你回答得真好,你太棒了,很不错哦,等等。
(二)学生合作与评价
为了让教学内容顺利进行,保证学习内容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小组长根据不同难度的题确定展示人员,先让展示成员先在组内预演一遍,由小组内部先提意见和建议,对知识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已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这样,避免了一些“不敢讲”的孩子能够上台去展示合作成果,以求体现合作的理念。在一个小组展示完后,有时可以让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或者补充,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以寻找各组的学习差距,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最后,不论哪种教学形式,都是希望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到知识,学有所用,寄希望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反思,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