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空间论文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习惯的引导者、促进者。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的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教课以捕捉疑难为先”。教师要善于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取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放录像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内部认知活动的矛盾冲突,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地猎取知识。如学习《地图》一课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
(1)“一个人站在南极,他能指出东和西的方向吗?为什么?”
(2)“他向前跨一步,是什么方向?”
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生成后,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教师可让学生边观察地球仪边议论。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地图,我们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
二、注重探究过程,创造“探”的机会,使学生勇于探索
新教材设计大量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教学现状,帮助教师以探究性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学习“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参照图1.6制作简易地球仪,自己准备材料,并让学生自由地、独立地对这些材料进观察、操作,从而体验到自主实践的乐趣。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理解得深刻、透彻,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在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气象观测以及尝试预报天气,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此外,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还能逐渐养成热爱气象科学、互帮互学的优良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营造研讨氛围,搭建“探”的平台,使学生善于探索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能力,也是“标准”所倡导的组织方式。学生在探究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悟、所感,他们会不约而同地产生一种要与其他人交流的愿望。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每课都设计了一些让学生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动口讨论问题的“活动”。如必修Ⅰ第27页活动:阅读图2.3和图2.4,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第36页活动2: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第77页活动2: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收集关于宗教的报导,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83页活动2: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北方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这类活动大多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日常生活经常碰到的有关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广泛讨论,深化对地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对地理关键内容的把握程度,激发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
四、尊重个性发展,拓展“探”的体验,使学生勤于探索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地估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如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中,可让学生首先阅读教科书第62页的材料(气候变暖),然后让学生讨论“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
《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学生把已有的结论应用于实践,课后继续研究,延伸扩展,将探究活动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资料进行学习,从而拓宽学习空间,并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拓宽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空间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