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司法改革与律师业
意义上的律师职业在的产生,并非中国进程的结果,而是缘起于清末西方殖***义者掠夺领事裁判权及在租界内设立审判机关的活动。由此而发真个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之建构,作为清末变法修律活动的之一 ,也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用以消除列强的治外法权以重整治权的功利背景①。或许,正是这种外力催生的特点,加之律师同古代“讼师”的某些传承关系,使得我国律师业***背负起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陈债。近百年来,律师业同中国社会一道经历了战乱之苦和动荡,其间曲折实多。即使在今天,律师业仍显得稚嫩,律师群体的社会参与程度及其执法环境的某些堪忧之处,仍令我们对律师业的观照被涂抹了一笔沉重的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以一名司法改革实践者和参予者的视角来律师业的一些特质及其与司法改革的某些互动关系。囿于笔者的学识,这些分析必然会显得粗浅。——并且,最初的分析也将在这些沉重的意味中展开。一、律师业的特质
按照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执业职员”。通常以为,律师与法官、检察官、基层司法组织工作职员等一起组成了“法律工作者”②。但律师应当是“法律工作者”中最为独特的一个群体。由于律师的职业使命就在于通过提供法律服务,寻求有利于委托人的结果。对比法官、检察官,他具有最为明显的社会化倾向,也更加独立于国家权力。因而,笔者以为,对律师职业特质的考量并不能单纯地局限于司法领域。
1、律师是维护民权的斗士
人类社会(包括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无一例外地是在推毁或弱化君权、神权的过程中展开。对民权的尊重和保护成为这种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价值准则。我们可以看到,“司法独立”这一口号在近几年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同,乃是由于国家权力③与市民权利之间在某些领域必然存在的对立——并且,这种对立仰赖相对独立于二者之间的司法权予以协调。但同样是面对司法权,作为个体的市民在其权利的主张上显然不具备相对于国家权力那样充足的人力、物力乃至知识资源。正是基于这种失衡的格式及调整这种格式的需要,现代律师制度才得以产生。因而“律师与民权的结合,不仅是私权同等意义上的结合,而且更是私权与国家公权相互制约意义上的结合”。④要求作为个体的普通公民以他们所不熟悉的法律知识与国家权力进行诉辩抗争是不可想象的,而律师的加进将极大地改善公民个体这种不利的地位。
显然,欲使律师维护民权的使命得以实现,有一个制度设计上的基本条件——司法独立——这似乎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甚至,这种律师维护民权使命的产生,亦是基于我们从国家一统到“国家——社会”二元构造的变化——这可以说是司法改革的深层原因。由于在国家一统的格式下,公民个体的权利并不具有正当性,而往往是可以被忽略的。
2、律师的权力具有依附性
从诉讼的角度而言,律师执业并不像法官、检察官、***那样有一个主动的权力,他最大的特点是被动、消极,所寻求的所有权力回结为一条就是请求:请求取保候审、请求会见、请求调查、请求裁判等。对律师而言,他没有一个权力能够下一个终局性的结论,没有一个权力能够独立地改变社会。所有的请求能够得以产生作用的途径只有一个,即获得其它权力尤其是审判权的肯定。这种权力的依附性质,注定了律师职业对司法公正的依靠是最深最强的——不容否认,实现司法公正是我们当前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和评判标准。
律师权力的依附性,使得律师往往是受制于人,从而在政治资源分配中也处于不利地位。在这里并无具体的数据可供说明,但对比一下美国乃至西欧一些法治国家,我国律师对立法、国家重大决策方面的力之低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并且在诉讼领域,由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司法恣意和跋扈,律师的影响力和交涉力也显得微弱。实践中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都往往无法获得保障⑤,即使是对裁判结果的影响,由于众多非法律因素的参与,律师以正当方式所能施加的作用也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很多当事人选择律师的标准并不在于该律师的业务素质,而是“与法官关系怎么样”。而在“打官司就是打关系”这一思想主导下,一名律师除了使用职业的正当资源外,往往还凭籍“个人魅力”甚至赤******的钱财交易来进一步影响法官裁判。在笔者看来,律师业当前存在的大量不公平竞争,其根源即在于司法的恣意,而为消除这一不公平竞争现象所作的努力也即将回结为对司法公正的追求。
3、律师相对其他法律职业具有更明显的独立性。
对民权的忠实维护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在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领域,律师往往自然地据于国家权力的对立一方⑥,这使得律师尽对地独立于国家机构之外。司法改革以来律师职业越来越深进的社会化运动也说明了这一点。法院和法官无法脱离其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国家权力的依靠,而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出现及大量国办所的转制都生动地体现着律师业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分离倾向。并且,律师独立还体现在律师个体与所在事务所的相对独立上。这与当前法官裁判活动中浓郁的行政治理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律师的独立并不能理解为孤立。不幸的是,现在看来,律师的独立特性甚至是显得有些“超前”了。同样是“工作者”,律师执业所面临的“执业风险”可以说远高于检察官、法官。我国《刑法》在立法上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⑦。从该法条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不少案例属于公安司法机关滥用法律进行的错误追究。例如山西大同律师付爱勤涉嫌伪证案、辽宁朝阳律师张海妮涉嫌伪证案、湖南岳阳刘正清律师案、广西是山周建彬律师案等。这类律师执业无辜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屡有发生,不过乎两个原因:首先是公诉方或侦查方拥有强大的国家机权力为后盾,他们作为国家机关工作职员执行职务的性质掩盖了其中基于个人利益而产生的不法动机,并且更致命的是,公诉方或侦查方所在的机构拥有强大的权力足以掌控证人,迫使证人改变对自己一方不利的证言(上述案例中这种现象极为明显);其二,即在于对律师恣意追究责任相对而言较为简便,事前不需要协调,事后即使错误也无须承担太严厉的后果。通俗一点说,就是由于律师们“没有外家”。
对律师执业环境的种种不容乐观之处,我们似乎无须举出大量的事例、数据来加以说明。由上文的可知,司法体制的落后乃至体制的守旧,事实上成为了律师执业的极大束缚。此外,我们还应当看到,我国现有的律师数目(从人均角度而言)远低于西方国家,却在业务竞争上愈来愈显得激烈(在某些地域,律师数目甚至相对于法律服务市场需求量已显得“饱和”),其根源之一就在于司法***所导致的法律服务市场狭小。
二、律师是司法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和最坚强支持者
假如说司法体制的和健全关系法官、检察官的地位的话,它更决定着律师的生存环境。事实上,律师业在***后的重建及其——尤其是1993年以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律师行业自身及法院刑、民、行政诉讼领域愈来愈深进的改革。同样我们也应当熟悉到,律师业的发展实在也就是司法进步的标态之一,并且这种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司法改革的进行(对司法体制落后所导致的司法不公感同身受,这使得律师成为呼吁改革、营造司法改革***背景的最强力声音)。我们也无法想象,假如没有律师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对刑、民事诉讼对抗结构的重塑,以强化当事人举证为突破口的审判方式改革又将何以进行?⑧——在律师业发展与司法改革的相互关系上,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辩证唯物主义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真理性命题。
的司法体制改革正在各系统的架构下运行。法院推出审判长独任审判员选任制,检察实施了主诉检察官制,律师业也面临着大规模的国资所改制活动。但这些动作却都只是各系统对自身原有资源的局部调整,而缺乏同一的设计和协调。司法改革需要对司法权的重新整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而西治先进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法治假如说是“法官之治”更毋宁说是“律师之治”。只有律师社会地位的进步和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广泛参与,才可能真正实现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和对司法权的尊重。
三、对改革律师执业环境的几点建言
——如前文所显示的,进行一场关于司法改革的宏大叙事,颇使笔者产生力有不逮之感。因此,笔者的几点建言是从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关系中切进。
1、关于法律职业制度的构建
所谓法律职业,是指“一群人从事一种有学问修养的,共同发挥替公众服务的精神,固然附带地以它谋生,但仍不失其替公众服务的宗旨”。⑨构建法律职业制度是指在同样作为法律职业者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中,规划起共同的职业准进制度、塑造共同的学识背景、树立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相似的职业道德体系。构建法律职业制度首先是法律活动专门化的要求,也是司法独立的直接原因。它对律师执业环境的改善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共同的学识背景和职业准进制度将极大地淡化法官、检察官的官方色彩,律师将因此而获得同法官、检察对话的资源并得以裁判结果。而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相似的职业道德体系将使法官、检察官的自律成为防止司法恣意的主要气力。三类职业间广泛的认同感亦将有力地减少普通公民对司法活动的误解。在这一方面,我们欣喜的看到司法正由原来的三家各自为政同一为一家。可以预见,司法考试将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之一,对未来的法治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司法同一考试制度也使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乐观期待未来律师、检察官、法官间的职业转任成为可能。
2、尊重律师的态度
同法官、检察官一样,律师也负有维***治的责任。但律师维***治的责任,是通过当事人提供服务来实现的,他的道德要求就是为被代表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因此不能要求律师在为当事人服务中像检察官那样往考虑国家利益,像法官那样往实现法律公正。正是基于律师的职业特点,律师在诉讼活动中会从尽可能有利于被代理人的角度往对法律作出解释和理解,他们的视角是单一的和单向度的。由此而形成的事实和法律熟悉往往会与法官不同,甚至有所冲突,应当熟悉到,这种冲突不但公道,而且为实现法律的正义所必须,由于只有在对立双方都获得充分的主张的情形下,正义才可能实现。实践中我们常发生一些现象,法官无故打断律师的辩论陈词——由于“本庭已经清楚”,甚至还有的法官当庭斥责律师的所谓“无理取闹”,或者对律师的陈词或主张加以道德指责,以卫羽士自居——这不但将使律师尴尬,也将损害法官在当事人与律师中的形象。
当然,各界对律师职业特点和态度的不理解亦时有发生,著名的莫斯科三次大审判中就出现了一些极真个例子⑩。应当熟悉到,这不但欺侮了律师,也欺侮了整个司法制度。
最后,司法公正对于律师拓展业务空间获取权力资源的重要性前文已有所论述。恣意的司法意味着向社会反复提供不确定的规则,这首先将使律师居于无所适从的仓促境地。笔者要夸大的是,法官不仅要加强职业自律以防止***,也要加强业务素养以保证法律得到贯彻,正义得以实现。只所以这样讲,是由于由于前些年律师资格的规范运作,我国律师职业群体的法学素养已在整体上超越了法官。这使得我们充分听取律师的意见以防止司法不公更显得必要。因此,作为法官,我们或许应当这样提醒自己:“我们不犯或少出错误,并非我们拥有更高的学识,而仅仅由于我们是法官”!
①关于律师职业和律师制度的形成、,可参阅《20世纪的中国律师业》张志铭、张志越著,载于《20世纪的中国 学术与社会》(法学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②颇有意味的是,在《律师法》颁布以前,我们对律师最为权威的界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所表述的“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在笔者看来,前后两个概念的区别无疑应回功于司法改革的努力。
③在这里,或许用“国家行政权力”的提法更加轻易为人所接受,但这样就把代表国家所行使的刑事追究权分离开来了。
④张志铭语——参见注①第383页。
⑤1999年湖南晨晖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建华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遭到娄底市公安局看管所拒尽的事例便是其中之一。后来,廖建华律师以行政诉讼的方式通过法院确认了其会见权,这种权力实现的方式亦可作为本文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证——以上案例转引自《刑事诉讼法实施》陈光中 中国法制出版2000年版,P33—34
⑥当然这并不包括行政诉讼中代表行政主体一方的律师。
⑦很多文章以为《刑法》第306条的这一规定反映了立法对律师的歧视和防御心理,但从裁判结果与法律工作者个人利益相联系的紧密程度上看,律师不法妨害证据的动力显然要大于其它主体。
⑧假如没有律师的参与,在当前大多数公民证据意识极弱的情况下,这种审判方式改革尽对会因过于超前而无法施行。
⑨庞德语,转引自《司法改革研究》王利明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P386。
⑩莫斯科三次大审判中,固然有辩护人出庭,但辩护人基于斯大林“肃反”活动时期的严重的压力,往往与公诉人站在同一态度来指证犯罪。这使得这种主观性的审判成为经典。
【司法改革与律师业】相关文章:
刍议刑事司法改革06-09
引入判例法 促进司法改革06-01
近代中国的司法改革思想08-22
劳动教养制度的司法化改革05-11
审级法官制度--司法改革理念漫谈06-06
公司法与商事企业的改革与完善(三)05-29
现代司法理念与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理性思考08-28
探索解决司法行政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题目06-06
现代司法理念与司法职员的自律06-04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