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
摘要:新旧刑法均有关于刑法上追诉时效的规定,但在追诉时效延长方面规定却有不同。本文以为追诉时效延长制度应当有三种情况;同时对这一制度的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进行了上的辨析。关键词:追诉时效延长 期限 限制
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特点是犯罪人犯罪后,经过一时效期限,追诉机关不得对其行使刑罚请求权。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促使犯罪人在没有受到国家刑事责任追究的情况下,悔罪自新、重新做一个遵纪遵法的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对国家司法机关司法资源的公道配置与秩序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对国家刑事追诉权的自我限制,以防止追诉权的无穷扩大与延展,减少国家公权力对社会生活的过多干预,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和人性性,是刑事立法走向化、现代化的表现。我国刑法典确立的刑事追诉时效,也体现了我国刑法的目的——旨在通过对犯罪分子本人进行刑罚改造和儆诫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预防犯罪。
新旧刑法的第四章第八节均是有关刑法上追诉时效的规定,分别具体规定了追诉时效的期限(新法第八十七条、旧法第七十六条)、追诉期限的(新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旧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追诉时效的中断(新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旧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以及追诉时效的延长(新法第八十八条、旧法第七十七条)。在前三个方面,新旧刑法差别不大,但就有关追诉时效的延长这一上,新旧刑法却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新刑法扩大了追诉期限能够延长条件的范围:第一、由原刑法的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假如“从看管所、拘留所或者家中逃跑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变为只要“自人民***、公安机关、***机关按照刑诉法有关管辖的规定,对发现犯罪事实或者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予以立案、侦查、收集、调取有关证据之日起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刑诉法的有关审判管辖规定接受人民***或者被害人的自诉案件之日起,无论用任何方法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均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二,新刑法增加了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从现行刑法规定看来,追诉时效无穷延长的法定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在人民***、公安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在这种情形下,客观上对犯罪人所犯行为已立案侦查,即客观上追诉机关已启动追诉程序。从犯罪人方面说,其在追诉机关对其犯罪已立案侦查或受理案件的情况下,有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在这里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立案侦查和逃避两个概念。
关于“立案侦查”。立案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指公安机关、人民***和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接受、审查和终极作出受理决定的诉讼活动。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为了收集证据,查明刑事案件的事实,抓获犯罪人,而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里的“立案侦查”是仅指立案,还是指立案并侦查?笔者以为:一般讲来,立案和侦查总是连续的,将立案侦查理解为立案应当是正确的。① 值得指出的是,在刑法典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追诉时效延长是由于“人民***、公安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而在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除了人民***、公安机关、***机关是法定的立案侦查机关之外,还有军队的保卫部分、监狱也是法定的立案侦查机关。这就是说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主体规定得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在刑法中排除其他的法定的侦查主体。因此,笔者以为固然刑法中只规定了人民***、公安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我们仍然要认定在其他侦查主体立案侦查时与人民***、公安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效果一样。从理论上也许可以考虑,刑法对这一条的规定采用的是概括式的规定而非列举式的规定。这样理解也就能达到国家刑事的同一,避免出现因法律部分规定的不一致导致对法律理解和法律实施带来的。但出于长远计,在以后修订刑法典时可以考虑将“人民***、公安机关、***机关立案侦查”修订为“法定的侦察机关”也许更严谨一些。
关于“逃避侦查或审判”。从犯罪人的客观方面来说,其在追诉机关立案侦查后,有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笔者以为,“逃避”应当界定为一种积极、主动、对抗司法的行为。假如犯罪分子犯罪后,正常外出,并未隐瞒姓名和住所,就不能按逃避侦查或审判论处;或者追诉机关虽已立案侦查,但未对犯罪人进行过任何调查询问,终极时效期限超过,这种情况,犯罪人只是未主动向司法机关自首,没有采取积极的逃避行为,就不能按逃避侦查或审判论处。根据上述,立案侦查前就已外逃的犯罪嫌疑人,就没有追究时效的限制。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已经立案侦查,无论过多长时间,都逃避不了国家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
有人以为,刑法典第88条第一款关于追诉时效延长的规定,与79年旧刑法相比,把追诉时效的效力局限于侦查机关未予立案的隐案,范围过于狭窄。弊端在于它把追诉期内能破的案件与不能破的案件不加区别,把追诉时效不定期延长,扩大了追诉时效的范围;把不能在追诉期内侦破的案件的犯罪分子在追诉期内重新犯罪与没有重新犯罪的情况不加区别,从而把追诉期限的中断与延长不加区别,变相取消了国家对追诉权的自我限制,使追诉时效的立法原则回于泯灭和落空,有使部分犯罪分子丧失自我改造、自我约束的希看和可能之虞,不利于的稳定。为此,他建议将刑法典第88条第一款更改为:“在司法机关决定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似为更加正确、完整和。②假如我没有理解错论者的本意的话,这样一改,似乎有否定新刑法典关于追诉时效延长而又重新肯定旧刑法典中的规定之嫌。③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
上一般以为,现行刑法之所以增加这一法条,从立法意图分析,主要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正当权益。由于,在被害人已及时提出控告的情况下,如由于国家追诉机关的失职造成超过追诉时效,或者由于案件复杂一时不能予以侦破,侦察机关有所谓的“不破不立”的错误思想,故意不予以立案,导致不能对犯罪人进行追诉,从被害人角度来讲既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刑法所应当包涵的社会正义观念和报应主义的思想蕴涵。故笔者以为,不管是规定必须由公诉机关公诉,还是应当由自诉人自诉的案件,适用追诉时效延长制度的条件,必须有被害人的控告在先,并且控告必须在追诉期限内提出。即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期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假如二十年以后以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核准。”其次,应当立案而未予立案,是指假如有证据证实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即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标准应当立案而未予立案。在这种适用条件下,不管犯罪人是否有逃跑情形,也不管过了多长期限,都不追诉机关对其进行追诉。但是笔者以为这样一种立法模式,从时效的价值判定来分析,却是不公道的。假如一个犯罪人在犯罪后一直没有逃避,而在原居所正常工作生活、遵纪遵法,没有对抗追诉,由于追诉机关自身的原因导致法律规定的追诉期限超过,但结果却是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犯罪人面临无穷期随时可能被追诉的境地,这对犯罪人来说,是有失公允的,也不符合刑事诉讼的保护人权,禁止将他人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的价值理念。因此,笔者以为应当平衡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的权利,充分考虑时效制度的公道价值,在适当时候对该条作出妥当的修改。
3、除了以上的两种追诉时效延长制度之外,刑法典第87条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为20年,假如20年以后以为必须追诉的,报经最高人民***核准。依笔者看来,这一规定在符合特定的条件时也可以认定为追诉时效的延长。
理由是,第一,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一般是指一些案情极为重大或极其严重,并且危害性特别严重、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特别严重的刑事犯罪。即使该案件的追诉时效经过了20年,但是从社会秩序和规范感情没有缓和的见地出发,还有给予刑事处罚的必要,则应当予以追究。因此,不管该案件过了多少年,也应当行使国家的追诉权,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第二,从程序上看,刑法所设置的追诉延长制度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并不是任何级别和任何种类的司法机关均可自行决定和自行实施的,而是必须经过极为严格的报批程序,即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核准。这就从程序上维持了刑法的谦抑性,不至于引起国家司法机关对这一条的滥用,符合保障人权的宗旨。第三,既然该案件经过20年以后还应当追诉,这与追诉时效延长有何不同?因此,笔者以为,这种情况只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就是追诉时效的延长。
:
①[有关此的争议可参见《刑罚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第682页以下]
②《论追述时效期满效力阻却》 陈大成 江苏公安专校学报 2000年第5期
③我对论者关于限制国家追诉权的看法是一致的,并以为这应该是刑法谦抑性的应有之意。同时我在这里所讲的“新刑法与旧刑法”,并不是说新刑法就一定比旧刑法好或者说科学。但总的说来,新刑法较之旧刑法是要更符合当前的国情和社会现状与趋势。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相关文章:
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探讨06-09
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探讨07-27
探讨西瓜嫁接育苗技术05-29
行政诉讼目的探讨06-03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探讨06-01
关于行政侵权之探讨06-03
新闻传播中的价值问题探讨10-1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06-12
探讨生命化音乐教学论文04-15
对“角端”与成吉思汗西征退兵的探讨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