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主刑辅思想的思想内涵分析

时间:2020-11-01 16:20:55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德主刑辅思想的思想内涵分析

德主刑辅思想的思想内涵分析
    德主刑辅思想是对周公“明德慎罚”思想的一种继承。孔子特别重视“德”
的作用,主张“为政以德”。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1]他强调为政要以道德教化为根本,而不应片面强调杀戮。在孔子看来,礼德
与刑罚相比,他更强调礼德而非刑罚。可见,孔子并没有彻底否定刑罚的作用,只是相对地偏重于礼德。他认为礼德为本,应当先教后诛,先德后刑,主张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即提倡德主刑辅。
    “德主刑辅”论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重视道德教化;二是主张“宽猛相济”;三是提倡刑罚适中。这种思想内核受到了很多统治者和有识之士的推崇。如魏武帝曹操起于乱世,逞其奸邪之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终成霸业,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地道的法家人物,而他在谈治军时也说:“我在军中持法是也。”[2]他明确指出他的治军思想是尚法而不用礼。但对于治国思想,曹操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是以舜流四凶族,皋陶作土;汉祖除秦苛法,萧何定律,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免恤之哉!”[3]可见,曹操对于礼与刑的认识是客观的、辨证的,认为礼和刑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只不过在太平之时,应侧重于礼为首,在治乱之时,应以刑为先,实质上是礼刑并用,二者不可偏废。
又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其政治法律思想上,也主张礼法结合,并将这一思想用之与实践,堪称三国时期政治法律思想上的先进人物。他主张“为国以礼”,明确治国必须用三纲五常进行德治教化。他说:“夫明君治其纲纪。”[4]认为整顿纲纪即进行伦理道德方面的建设与否是衡量君之明与不明的标志。他还特别强调军臣之间的关系,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5]在他看来,作为社会统治者的内部首先应该做到君臣之义,调整好内部关系,使上下级和顺才行。诸葛亮还常把封建伦理道德概括为“德”。他说:“汤武修德而王,纣极暴而亡”。[1]他认为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无“德”,也就是说没有遵循自古传下来的“礼”的规范。只有遵循它才会取得民心,得民心即得天下,反之,就会众叛亲离,就会失败。除此之外,他还主张法治。他说:“法令不从,事乱不理,其国危殆”,[2]“刑罚不中,则众恶不理,其国亡。”[3]可见,他对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下无礼信,人不畏法。”[4]说明了封建伦理对于法律威严的辅助作用。他又说“上无刑罚,下无礼义”。[5]说明了刑罚对于礼义伦理的推动和深入人心有强制作用,也就是说伦理道德的遵循,需要刑罚作为保障。由此可见,他认为礼与法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颇。
综上观点,可看出德主刑辅思想有其合理的思想内涵,那就是它反映了“德”与“刑”的.主次关系和先后次序,将法律与人、自然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强调法律与道德的结合,惩罚与教育的互补,保持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等等,这些对于社会的统一与稳定以及环境保护立法和资源保护的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在价值。此外,它的内涵还包括儒家传统思想的“仁”,也即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内核不管在过去还是对现代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德主刑辅思想的思想内涵分析】相关文章:

1.分析德主刑辅思想的现实意义文献综述

2.谈德主刑辅思想对古代封建法律的影响

3.浅析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4.思想政治情境教育之哲学内涵分析论文

5.哲学治疗思想分析论文

6.“君子以玉观德”思想的美学意蕴

7.论李贽思想的分析与探源

8.思想动态调研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