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秒之争:一位消费者的维权之路
手机计费按秒还是按分?一场关于消费权益的诉讼由此展开,按分钟计费,是国家的明确规定,还是运营商的霸王条款?2007年,云南电视台法制栏目《与法同行》首播节目《分秒之争》讲述了一名消费者由于手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整整大半年,昆明的消费者马涛都有点儿烦,由于从2006年8月份开始,他发现自己的手机话费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而通话时间不到1分钟也都按1分钟收了。马涛觉得这钱出得冤枉。带着这种迷惑,马涛向联通公司的有关职员就收费的依据进行了电话咨询,并要求联通公司出具明确的书面解释。马涛觉得,自己作为消费者,对手机收费情况享有知情权,特别是没打够1分钟也按1分钟计的这个题目,联通公司没能作出公道的解释,他以为这侵犯了自己的正当权益。于是,一纸诉状,把中国联通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告上了法庭。2007年5月14号,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公然开庭审理了此案。在诉状中,原告马涛请求法院判令联通公司停止侵犯原告的知情权,并向原告明确说明收取手机有关信息费和手机通话时间在1秒至59秒之间都要按1分钟收取通话费的依据。对于马涛的诉讼请求,被告方的代理人卜海泉以为,当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提供某些消费信息,经营者置之不理或者提供的答复不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是假如马涛并没有要求经营者提供上述信息,而是仅仅由于自己不了解某些情况,就向法院起诉自己的知情权受到了侵犯,这无疑是不符正当律规定的,从逻辑上也解释不通。法庭上,双方围绕联通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题目展开了辩论。 马涛以为,原告从2003年起就与被告订立了电信服务合同关系,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原告曾经多次致电向被告询问有关收取信息费及其价格的依据,被告都未给予明确的书面答复。对于马涛的疑问,联通公司并不认可,联通公司以为。自己有完善的营业厅的客服系统,可以保障用户相应的知情权得到一个保护,不存在侵犯马涛的知情权题目。法庭上,联通公司出示了国家计委1995年第946号文件,在这份文件里面,国家计委批复同意了联通公司的资费标准,其中就专门涉及到通话时间不满1分钟按1分钟计的内容。 法庭上,联通公司向马涛出示了相关收费依据,马涛也表示通过诉讼,自己已经知晓了按分钟收取的依据,自己的知情权已经得到了实现,按分还是按秒计费的题目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他打官司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终极达成了调解协议。庭审过后,记者采访了当事双方。以下是双方当时颇有意思的一个采访记录: 杨艳(联通公司昆明分公司业务经理):目前呢我们国家的电信资费是有国家定价,国家的指导价以及市场指导价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其中呢,它主要是以国家定价和国家的指导价为主,市场调节价为辅。我们电信运营商实际上是在国家的物价部分以及通讯治理局的规定的资费标准下进行资费调整。 马涛:根据现在这个通讯营运商的技术含量,他已经可以达到以秒计费的这种技术水平,我以为他就应该可以按秒来计算消费者这个话费。杨艳;那么按秒计费就技术上来说,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从经营的机构体制上来说,是否有这样的必要。在联通公司看来,按秒计费的必要性值得考虑。可是马涛并不这样以为,由于这个非常有心的马涛,在2006年8月份往打话费清单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题目。由于马涛自己在2006年8月份的一个话费清单,以秒计费和以分钟计费之间相差的比例是达到22%左右。就是当你的通话次数越多的时候,以秒计费与以分钟计费之间的差额将会越来越大。马涛以为按秒收费,自己的话费就会大大的降低,对这种看法,联通公司又是怎么看的呢?联通公司以为,实际上降低计费单元,并不一定会降低收益,而且对计费来说是相当麻烦的一个事情。据了解,长途电话早就实现了按每6秒计费,为什么市话不能按6秒来计呢?联通公司用了一句话来反问:“真正的实现以6秒计费,那么可能又会有消费者来问:1到5秒,为什么要按6秒来计费,这样的话实际上意义不是太大。” 但是马涛却不认同,他以为,假如每个人多收一元的话,一千万个的消费者就是一千万。下一步是不是会引起有关部分的留意,将1分钟收费能不能改成按1秒钟来计费。 面对这样的矛盾,一直致力于反垄断法的研究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教授齐虹丽是这样解释的:一个权利,以知为条件,假如消费者的知情权都得不到保障的话,其他权利就不可能得到保障了。我们国家,包括《消费者权益保***》和《电信条例》都做了一些规定。有了权利的规定,相应的义务又是什么呢?这方面规定得不是很协调。有了义务的规定,不履行义务又该如何处罚呢?这方面也没有衔接地非常好。 同样,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副院长陈兴华教授以为,在我们很多的公共服务行业都涉及到在收费标准设计的时候有值得斟酌的地方。像停车费不满半小时按半小时收费;宾馆里边住屋子,只要超过十二点就统统按半天收费,超过六点按一天收。这都是单方设定的收费标准。作为消费者来讲,我们对于向自己收费的情况,假如以为不公道的,有理由提出质疑。或者说,有理由说不。 近年来,针对消费权益起诉的案件在全国各地频频的出现,比如说,轰动一时的“春运涨价”题目、“高架路收费不公道”、昆明的某大学学生状告银行收取小额账户治理费的案件。这些案件在全国范围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促进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此外,国家也开始逐步规范相关领域的收费,一些相关法规陆续出台。马涛状告联通公司这个案件固然以调解的方式结案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仍在继续:消费者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经营者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市场治理如何更加规范,法律法规如何更加完善,这都值得我们往进一步的探索。
【分秒之争:一位消费者的维权之路】相关文章:
重温德法之争03-03
真理之争—哲学的起源与未来03-21
真理之争-哲学的起源与未来03-20
哲学直觉的证据地位之争议11-29
义利之争与民法基本原则03-23
茅台与五粮液的王者之争12-04
从媒体关于现代音乐之争论所引发的思考03-18
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03-18
让消费者与品牌共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