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银行风险监管
内容提要: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银行监管的新标准将对我国银行业和监管当局产生重大影响,新协议确立的“三大支柱”对我国的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尽快了解和把握“三大支柱”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关键词: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三大支柱 风险监管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88年公布的资本协议,曾被以为是国际银行业风险治理的“神圣条约。”然而在过往十几年中,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监管部分的监管方法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协议对发达国家已越来越不适用。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粗线条的新资本协议草案,2001年1月公布了具体的新协议草案,各国贸易银行和监管当局对新协议草案提出很多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年半时间研究,终于在2002年7月10日就很多重要题目达成一致意见,委员会计划于2003年第四季度确定新资本协议以便各国于2006年底实施新协议。在2003年至2006年间,银行和监管当局将根据新协议的各项标准,建立和调整各项体系和程序。新协议一旦问世,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及有关国际金融组织会把新协议视为新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必须认真研究新协议的影响。另一方面,鉴戒国际上先进的金融经验加强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题目,在目前形势下,我国需要切实更新监治理念强化资本监管。本文拟通过对新资本协议的先容从法律角度来初步探讨其对我国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
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20世纪80年代由于债务危机的影响,信用风险给国际银行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治理。巴塞尔委员会建立了一套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国际银行监管与风险治理工作的进程。在近十几年中,随着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形势变化推出相关标准,资本与风险紧密联系的原则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监管原则之一。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巴塞尔委员会建立了更加具有风险敏感性的新资本协议。新协议将风险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纵风险和利率风险,并提出“三个支柱”(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视检查和市场纪律)要求资本监管更为正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进步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规定
新协议在第一支柱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纵风险,1并为计量风险提供了几种备选方案。关于信用风险的计量。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标准法,第二种是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分为低级法和高级法。对于风险治理水平较低一些的银行,新协议建议其采用标准法来计量风险,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根据标准法的要求,银行将采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确定各项资产的信用风险权利。当银行的内部风险治理系统和信息表露达到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后,银行可采用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答应银行使用自己测算的风险要素计算法定资本要求。其中,低级法仅答应银行测算与每个借款人相关的违约概率,其他数值由监管部分提供,高级法则答应银行测算其他必须的数值。类似的,在计量市场风险和操纵风险方面,委员会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方案以备选择。
2、第二支柱——监管部分的监视检查
委员会以为,监管当局的监视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纪律的重要补充。具体包括:(1)监管当局监视检查的四大原则。原则一: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原则二: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终极结果不满足,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原则三:监管当局应希看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原则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假如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2)监管当局检查各项最低标准的遵守情况。银行要表露计算信用及操纵风险最低资本的内部方法的特点。作为监管当局检查内容之一,监管当局必须确保上述条件自始至终得以满足。委员会以为,对最低标准和资格条件的检查是第二支柱下监管检查的有机组成部分。(3)监管当局监视检查的其它内容包括监视检查的透明度以及对换银行帐薄利率风险的处理。
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
委员会夸大,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帮助监管当局进步金融体系安全、稳健的潜伏作用。新协议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和治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表露内容。监管当局应评价银行的表露体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新协议还将表露划分为核心表露与补充表露。委员会建议,复杂的国际活跃银行要全面公然表露核心及补充信息。关于表露频率,委员会以为最好每半年一次,对于过期失往意义的表露信息,如风险暴露,最好每季度一次。不经常表露信息的银行要公然解释其政策。委员会鼓励利用电子等手段提供的机会,多渠道的表露信息。
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影响
1、第一支柱对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影响
(1)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题目。第一支柱提出的风险计算量方法中标准法最简单。但是标准法的实施依靠于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每个信用评级机构都有尽量进步评级对象信用等级的内在冲动,究竟客户可以自由选择聘请评级机构,支付评级用度,但是这种扭曲评级结果的冲动,通常会由于评级机构需要保持自己在市场及投资者中的威看而有所收敛,究竟投资者会间接推动客户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选择。然而,这种非市场化的监管需求推动的评级却可能会加大客户对信用评级结束果进行随意挑拣的冲动,降低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盈利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市场威看的重要性。为了限制这种对评级结果进行随意挑拣的行为,监管当局应该在使用评级结果时,确保信用评级机构仍然会将自己的市场威看视若生命。在这个意义上,监管当局应该全面考虑对特定评级对象的各类评级结果,当评级结果不一致时,应当对最低结果给予更多的重视。
(2)监管方式转变题目。相对标准法而言,内部评级法对监管能力的要求高得多,它要求监管当局有能力评估和监视这些复杂的风险治理系统。这要求监管者对各种方法的先进性和公道与否有明确的判定。假如监管机构不能给先进的风险治理技术创造空间,就会阻碍银行治理水平的进步,将不利于本国银行竞争力的进步。反之,假如新的方法在不公道的情况下被使用,可能导致在一定范围内风险失控。内部评价法的运用实质上是银行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监管方式由“静态”合规性监管向“动态”审慎性监管转变。过往,银行监管局限于资产负债情况,监测由其反映的风险水平,衡量资本充足率和各类资产负债比率是否符合量化的标准,实质上是一种静态的风险监管。现在,监管领域的发展转向了审查银行的风险治理体系,包括风险模型是否公道,完善和有效,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治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及时、正确的度量,监测和控制,是否有充足的资本金抵御银行面临的风险等。这种基于风险的审慎监管关注的是银行如何度量和治理风险及其治理能力。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让病人把药拿回家往吃。新协议通过从标准法,低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这一循序渐进的资本计算方法,力求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银行精益求精和完善风险治理系统,从而能更精确地度量风险。相应的,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应从原来的单一最低资本充足水平转向银行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状况上来。
2、第二支柱对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影响
引进第二支柱对完善整个监管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引进了监管当局的检查,而且有助于鼓励银行保持事前和事中的谨慎操纵,但是,第二支柱的实施也向监管当局提出了一些挑战。首先,改进监管程序的紧迫性尤为明显,在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计算之所以不真实,就是由于监管法规不可靠和公共部分有意宽容。众所周知,银行治理部分对银行面临的风险最了解,并对治理风险负终极责任。监管当局的监视检查并不是要取代银行治理部分的判定和经验,更不是要把保持资本充足的责任转移到自己身上。因此,监管部分应在程序上下功夫通过程序正义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持银行业整体的稳定,而不是某家银行的安全。其次,由于监管当局的责任增大,自主权扩大,相应有必要进步对监管部分自身的约束要求,我们要清醒的熟悉到监管不是万能的,监管当局与一般市场主体(银行)一样,具有内在的利益冲动。随着监管当局的权力增加,其“设租”动力也在相应增强。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因此,为防止监管当局滥用其监管权力,监管当局应采取措施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另一方面应从外部加强对监管当局的监视检查。
3、第三支柱对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影响
有效的市场纪律需要可靠而及时的信息,以使其交易对手进行完善的风险评估。新协议将信息表露作为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个内在要求,代表了国际金融业和国际监管的新的发展方向。详言之,信息表露对强化监管的作用在于:(1)信息表露制度直接作用于风险行为产生的根源体现了委托人对内部信息要求的意志和权力,削弱了代理人的信息上风,使监管者处于更有利地位;对风险行为的控制不应只注重行为本身,夸大信息表露的约束机制比管制可能更有效。(2)信息表露有利于打开银行内部“黑匣”,表露制度的存在对代理人起到威慑作用,使其衡量到风险行为的本钱过大而放弃冒险。惩罚不是约束的目的,更多的信息表露构成对代理人的警示作用更符合约束的本质要求,使监管从事后性快向事前性转变,终极达到尽可能减少风险的目的。(3)信息表露制度是其他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条件和基础。约束机制总是由一定的信息触动之后产生反应,信息表露的质量制约各种约束制度的有效性。(4)信息表露制度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约束手段,可在保证安全性的条件下赋予经营者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操纵权限,这符合金融业灵活、迅速的经营特色,保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上风。(5)由信息表露所构成的社会公共***监视是有效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减少监管中的道德风险。夸大信息表露监管制度的适当构造也必然能够构造公众监视机制,监管者的行为将受到关注,不符合监管宗旨的行为将得到纠正。从而可以降低监管组织的交易本钱,进步组织效率。2
三、我国贸易银行存在的题目及改进建议
1、现在监治理念是风险查处占上风,为什么大家都说人民银行是消除队,是***?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在查处风险。在风险查处理念下始终走不出防范风险、查处风险、处置风险的怪圈,现在要转移到风险监管上来。首要改变的是观念,要向风险评价转变,分析评价贸易银行自身的控险能力、化险能力、排险能力,对贸易银行的健全性、系统的安全性等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风险隐患和治理漏洞,并责令其组织实施和改正。在风险评价的理念下,监管者以第三者身份出现,就不会疲于奔命,干些建台帐,跟踪检查等工作。监管当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银行运行的整个系统进行评价,看整个系统的风险程度有多大。
2、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银行业发展水平和监管能力都很低。我国目前仍存在使用“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法,贷款五级分类才刚刚试行,而对十国团体国家一些大银行的调查表明银行内部评级法中仅是营运贷款就均匀分为10级。我国短期内仍需采用标准法,但我国缺乏外部评级机构,而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另一方面,数年之后,众多国际大银行纷纷采用内部评级法,若我国跟不上,将在国际竞争中咱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国应从现在起就着手开发内部评级法,建立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是贸易银行风险治理的出发点和基础。目前,信用模型尚不成熟,普遍适用的内部评级标准尚未建立,我国监管当局应指导贸易银行在考虑自身的资本状况、经营规模、风险程度等因素的情形下建立各自的评价体系,尽可能使其能全面,灵敏地揭示和控制风险。监管当局也可根据本国普遍情况提出一个示范模型,但重点应放在对贸易银行的内部评级模型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指引。
3、由于会计信息不完备,真实性有待进步等因素,我国银行业在信息表露的质量和数目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市场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资料深进分析银行的风险状况。目前贸易银行信息表露的法规律规范体现在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中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贸易银行法》、《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公然发行证券公司表露编报规则第2号》等,上述法律规范除了证监会编报规则第2号处,其他法律规范对贸易银行信息表露的要求都是原则性的,没有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应在信息表露的标准、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可操纵的规范,把对信息表露的监管纳进到监管当局日常的监管程序之中,对不能遵守的银行,应根据不表露的性质、影响的时间是非做出反应,轻则对银行进行建议、批评,重则罚款、停业整顿。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马塞尔资本协议概述》200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一司译。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的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1999年6月,朱平译。
3、罗平、孟长安《国际金融组织对新资本协议的反应》,《金融时报》2001、11、10。
4、李文泓:《国际金融监治理念与监管方式的转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6。
5、陈卫东:《新马塞尔资本协议评析》,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3。
6、毛晓威,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治理的新进展》,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4。
7、王晓枫:《对我国贸易银行信息表露题目的研究》,载《国际金融研究》2002、4。
8、刘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资本监管的法律完善》,载《法学杂志》2001、9。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银行风险监管】相关文章: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操作风险管理03-22
银行资本监管03-23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对策03-21
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03-24
论巴塞尔新协议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影响03-24
探析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的国际经验03-19
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性监管中的杠杆作用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