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在我国的构建

时间:2024-07-11 05:26:51 法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在我国的构建

摘要在客观经济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客观上需要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本文就次阐述了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的特定条件和在实践中应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从本实际70年代初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人力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相联系的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人力资源会计也正越来越受到会计界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和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主要是研究组织人力资源的本钱与价值的计量和报告的题目,包括人力资源本钱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基本内容。把人力资源纳进会计系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对于我国在下个世纪的世界站稳脚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是客观经济条件变化的必然要求。传统会计模式下,企业根本不需要在会计系统和财务报表中单独反映人力资源的本钱和价值,即使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也不需要资本化,而是直接作为期间用度处理。但会计决定于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环境,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也为会计领域带来了新的课题。其中对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题目就是核心课题之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智力的要求比任何一个经济时代都要高,可以说以智力为基础的智能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高新技术成果的大量问世,专利发明的激增,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和更新换代,咨询服务业的方兴未艾,以及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都是智能经济的重要体现。智能经济要求把智力作为一个基本的经济要素,智力作为资本的观念深进人心。智力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智能经济社会,知识成为身份的象征,受教育程度越高,把握知识越丰富,创新能力越强的人越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欢迎。今后的世界竞争将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从自然资源的竞争推向了人才智力资源的竞争,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知识总量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在以知识为基础,以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社会里,人才智力资源成为了第一资源、第一资本和第一财富。正如在资本主义早期出现复式簿记一样,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是适应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二、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的特殊理论条件。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具体来讲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因此它必须具备〈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建立财务会计所必须的一般理论条件,即财务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但是作为一种以货币形式反映并控制经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本钱和价值的治理活动,它还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理论条件,否则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还是一句空话。1、更新资产观念,把人力资源纳进资产范畴,根据会计上的定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连人力资源会计提出之前,有很多学者以为,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且将人的价值货币化有损人的尊严,实际上必须澄清,对人力资源的计价并不是对人明码标价,而是对人的劳动能力及对这种能力所创造价值的计量。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看向企业流进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它包含着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现金或其他经济利益的潜力。因而人力资源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在知识经济形态下,对于在微观经济主体收益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力资产,在会计运行系统的特点就应加以确认,将其资本话,使之既能全面地反映微观经济主体人力资源价值,同时又能使人力资本得以保值和增值。2、人力资源不应作为经济主体的债权,而应作为所有者权益。现行的会计制度没有把劳动产权纳进应有的治理范围,也没有对人力资源和劳动权益进行相应的反映,因而导致了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完整性,造成了人们熟悉观念的错位,以为工资收进是收益性分配,在帐务处理上用负债类帐户“应付工资”等来反映。这就剥夺了属于劳动者那部分固有权益,掩盖了剩余价值分配不公的事实。人力资源内存于具体的某个劳动者的身体,这个人自然对其拥有所有权,当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时,还把人力资源当作负债而把它排斥于所有者权益之外的话,这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经济主体的盈余分配没有夸大劳动权益的份额,也就不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导致本末颠倒的错误。
3、最大限度地克服人力资源价值不确定性的影响,尽管人力资产是一件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进的资产,但由于难以界定其在收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程度,因而人力资源为企业所提供的未来利益无法确定,而且它没有储存价值,因此人力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来讲最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价值会因治理水平、个人努力、科技进步、教育培养等出现增值减值变动;另一方面人力资产所有者是人本身,在微观经济主体的组织间发生转移,不需要借助外界的气力,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就可以自主地发生转移,这种转移不仅使原组织资产减少,而且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由于在人为资产转移的同时,还有由其产生的贸易秘密等也同时发生转移。最大限度地克服人力资产不确定的影响,关键是对人力资源增减量的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对付会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所提出的建议中,把不确定性的程度按概率进行划分。尽管这是一种建立在主观估计基础之上的计量,但它却为计量人力资源未来收益的途径指明了光辉的远景。对人力资源未来收益的计量题目一经解决,人力资源作为资产就有了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就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人力资源价值不确定性的影响,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才能得以真正地建立。4、人力资源信息具有相关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在人本治理时代,人是万物的核心和一切生产活动的中心。因此不能仅把人力资源作为治理会计的内容,还呀把它作为财务会计对外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无论是对于治理者、合伙人,还是对于债权人、鼓动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无疑是最重要、最相关的信息。2、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要在实践中做好基础性工作。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构建固然是形势所迫,但决不可能一挥而就。除了解决人力资源作为治理会计的内容,还要把它作为财务会计对外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论是对于治理者、合伙人,还是对于债权人、股东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无疑是最重要、最相关的信息。 3、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要在实践中做好基础性工作。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构建固然是形势所迫,但决不可能一挥而就。除了解决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上的题目之外,我们还要在实践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性,只有这样,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才能水到渠成。1、用立法的形式确定人力资源会计的权威性。对于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产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确认,同时对人力资产的活动和交易,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和规范。此外国家要修改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如规定必须把人力资源信息如实地在对外财务报表中表露等。尤其要在法律上明确,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人本身,但在受聘期间,人力资源的配置要服从企业治理的需要,企业对其拥有使用权。2、把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是人本身,因此人力资源价值的很多特性是货币指标所不能表现的,而且影响人力资源价值的个人、组织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也远非货币计量所能确定的,因而人力资源会计除了运用精确的货币计量之外,还可以运用非货币方法计量。譬如采用机会本钱、影子价格、模糊数学模型等。在这一方面,一些西方会计界的学者所做的研究值得鉴戒。对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决定了在会计报告中除了进行定量反映外,还需用必要的文字说明进行定性分析。只有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3、培育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人力资源会计治理。人力资源会计不仅治理着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且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操纵。由于尽管人力资源会计被公认是财务会计的分支,但是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它的计量与核算方法更为复杂,技术性更强。尤其在非货币计量上,要使结果更趋近于科学,这就要求会计职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还要把握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电脑模拟分析等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培育高素质的会计职员,使他们不但具有获取知识的学习技能,更要使他们具有转化知识的创新技能,并使之运用于实践,从而做好人力资源会计治理工作。4、加强微观经济主体的人本治理。人力资源价值除了来自本身的技能、性格、健康等状况外,还受企业治理方式的影响。究竟人不是机器,有自己的情感、喜好,轻易情绪化。因而实行和加强人本治理至关重要。实现人本治理要多管齐下,如采取措施加强企业内部的***建设,建设文明健康的企业文化,鼓励竞争和创新,关心员工日常生活等。加强人本治理,有利于人力资产的保值增值。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目前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主要题目是:在理论上尚不够完善,且大部分都来源于一些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编译和先容,消化和吸收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且中国企业职员编制以及公有制企业员工在生产中的地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的不同,适合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却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1、以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同时鉴戒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由于我国事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微观经济主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同于资本家为为获取高额剩余价值而研究如何更多、更好地剥削员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可以保证我们的研究方向正确。同时我们应该本着引进与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大胆鉴戒西方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例如我国会计界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就是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引进、吸收后的创新。2、从国情出发,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纵性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其理论上逻辑严密,其方法体系,包括确认方法、计量方法等都具有科学性。实在用性是指它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为此,在会计指标的选择上,不但要满足财务会计对外表露的要求,还要适应治理会计的需要,因此在计量上要采取公允公道的计量模式是现实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弃传统思想,把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形态下创造的现金流量收益、金融衍生产品以现行市价交易发生的现金流量等按历史本钱计量模式无法计量的,采用公允的现行价值计量模式计量。在对人力资源的计量上,要把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同时应根据各地区、行业的电算化进展程度,开发相应的人力资源会计软件,增强在计量上和核算上的正确性与可操纵性。3、在我国条件适宜的地区和行业,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如北京的中关村、陕西的杨陵等高科技公司,科研机构比较密集的地区以及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公司、足球俱乐部、专科医院等。在这些地区和行业率先启动人力资源会计程序,使其真正进进实践。在核算主体的帐户中,“人力资产”帐户将成为企业投资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关注的一个关键帐户。通过试点工作的逐步深进,人力资源本钱的确认和计量程序日益普遍地得到应用,人力资源的摊销本钱也会进进企业生产本钱的构成之中,并且其所占比例也会逐渐进步。在试点地区和行业,其微观经济主体在会计报告中将正式进进企业财务治理体系。总之,通过逐步推进的试点工作,并能及时解决试点中碰到的一些特殊题目,就一定回找到适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构建之路,为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全面展开做好预备。参考文献1.许汉友: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条件条件,2.财会月刊,3.1998(9)4.成瑞:现代会计的分支以走向,5.财会月刊,6.1999(1)7.谭劲松、马军舰:知识经济的会计创新,8.会计研究,9.1999(2)10.张俊瑞:知识经济与会计发展,11.当代经济科学,12.1999(2)

【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在我国的构建】相关文章: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浅探03-01

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03-24

论作业本钱法核算体系的构建02-28

浅谈人力资源薪资体系的构建与管理03-20

从COSO报告看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03-07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出发点03-01

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03-17

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03-23

我国装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及应对建议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