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商学院本科经济法学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时间:2024-09-21 18:51:15 法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建构主义的商学院本科经济法学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结合商科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模式,采取了案例分析团队学习及报告方式、以案说法方式以及其他方式,对经济法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改革。

基于建构主义的商学院本科经济法学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经济法,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学生本来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我讲你坐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旧占据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的主流。高校特别是重点院校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这种旧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正在帮助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来。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结构说”。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认知,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教师、家长及学习同伴等的资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手段及信息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收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复制到记忆中,而是主动积极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的反复互动过程来获取、建构新知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受到教育界更多学者的关注,己经成为课堂教学新的发展趋势。

  经济法学对商学院本科生而言是一门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多,实用性较强。商学院本科生经济法学教学应充分体现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教学内容应强调应用性,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性,教学手段应多样化,考核方式应灵活化,以增强经济法的教学效果。但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颇多。笔者任教的商学院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属选修课,学时分配不足,学生法律基础较薄弱,理论与实际差距较大,课程安排设计不合理,教师教学压力大。

  首先是课程体系设计上的不合理

  经济法学在我国法学体系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以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经济法被定义为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或调整与经济有关的法律,“经济法是调整所有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种大经济法理论恰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实际相契合,而法学院开设的经济法往往采用小经济法定义模式。商科的经济法既有民法内容又有商法内容,有的甚至从法学基础理论到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几乎全部包括,内容繁杂,重点不能突出。

  其次,教师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学生法学基础薄弱。

  进入大三开始选修经济法时,时隔近两年,同学们大一时所学的一点法律知识早已忘得所剩无几。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法时内容选择应有所侧重,比如电子商务及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适当介绍或讲授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而财务会计类学生最好教授一些票据结算类的法律法规。然而,宽基础重广度的通识教育环境下,学校大类招生,全年级不分专业的选课制度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到同一课堂,这给教师选择讲授内容带来很大困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与学的方式单一。“我讲你坐”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也是经济法授课常用之法,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听课,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枯燥晦涩的内容辅以纯粹理论灌输的效果是直接将学生催眠。如果没有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则无法唤起学生求知求新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来组织教学。教师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分析到教学情境创设,再到教学资源的组织来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以便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效果评价也不再采用“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

  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组织开展的案例讨论课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方式。选择好要讨论的教学内容及资源,大约提前一个月将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并提出组队及案例分析的要求。学生分组之后,开展团队学习,查阅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并做演讲,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由主讲变成了顾问。其他的改革尝试还包括以案说法的教学方式。大量生动的案例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深化学生对经济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另外,组织辩论式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互动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较之模拟法庭教学法更易于操作,对教师及学生的专业要求都不太高,毕竟本科生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汲取。除此之外,组织学生去法庭直接观摩庭审,更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观摩庭审教学法这一经济法学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经济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精通课程专业内容、掌握经济法领域最新发展动态,更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福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4)

  [2]朱欢。 《商业银行管理》的建构主义教学改革探索。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2)

  [3]胡学军。论基于建构主义的“对话”教育——兼论我国法学案例教学的改革。职业圈,2007(19)

【基于建构主义的商学院本科经济法学课程改革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03-12

浅谈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探究论文06-05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新课程英语教学论文11-25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初探11-16

课程改革工程材料论文11-12

课程改革与教育公平的论文12-11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03-22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11-18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毕业论文12-08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