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电站泄洪消能问题探究
消能效果的优劣,主要表现在水垫塘底板上冲击动水压力的大小和压力梯度的均匀性,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水电站泄洪消能问题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1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主要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水建筑物、水垫塘、二道坝和地下厂房等组成,是一座兼顾发电、航运、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型电站,其平面布置见图1.该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13m,电站装机容量222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00×108kW·h.大坝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11300m3/s,经水库调蓄后库水位为2305m,枢纽下泄流量(电站不泄流)为11115m3/s;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9970m3/s,经水库调蓄后库水位为2302m,枢纽下泄流量(含电站)为9850m3/s;大坝正常蓄水位为2302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7.81×108m3.坝址附近为深切峡谷地形,横断面为典型的V型谷,河谷两岸地形对称性较好,坝址区地表基岩广布,第四系覆盖层分布范围小,建坝岩体主要为花岗岩、斜长角闪片岩和混合岩,均为坚硬岩。
枢纽布置方案采用双曲拱坝+坝身泄洪(3个表孔,从左至右依次为#1、#2、#3+4个中孔,从左至右依次为#1、#2、#3、#4)+右岸地下厂房(4台机组)+左岸2条导流洞(图1)。表、中孔按泄洪中心线对称间隔布置,无岸边泄洪设施。
溢流表孔单孔净宽12m,堰顶高程为2286m,表孔孔口尺寸为12m×16m(宽×高),堰面采用WES曲线,堰面曲线方程为y=0.04529x1.85.泄洪中孔采用有压管型式,进口底板高程为2222.00m,顶板高程为2232.65m,进口顶板、侧墙曲线均采用椭圆曲线。顶板曲线方程为x2/92+y2/32=1,侧墙曲线方程x2/3.62+y2/1.22=1,底缘曲线半径为2m的圆弧。中孔洞身段孔宽6m,孔高8m,出口控制断面尺寸为7m×5m(宽×高),中孔出口采用平底型(#2、#3)和上翘型(#1、#4)两种形式,采用挑流消能。其中#2、#3中孔洞长44.1m,整个洞身底板(包括出口)均为2222.00m,出口段平面上孔宽由6m渐扩至7m,洞顶采用1∶6.9的压坡,孔高由8m渐缩至5m(出口洞顶高程为2227.00m),出口挑角为0°;#1、#4中孔洞长43.7m,出口底板高程为2226.15m,顶板高程为2230.72m,出口挑角10°。下游消能防冲建筑物为混凝土水垫塘+二道坝。水垫塘采用复式梯形断面,塘底平面尺寸为280m×60m(长×宽),底板高程为2108m,校核工况下水垫塘水深58.8m,水面宽约110m(下游水位2166.80m);二道坝采用混凝土坝,坝顶高程为2152.50m,上游侧坝坡比1∶0.5,下游侧坡比1∶0.3,顶宽5m,底宽40.6m,二道坝顶面上游侧距中孔挑坎水平距离约300m.
该水电站是典型的高水头、窄峡谷、大单宽流量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水电站,水舌碰撞、落点及水垫塘底板防冲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1].对此,本文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较好解决了泄洪消能问题,保证了大坝和消能建筑物的安全。
2模型
采用水工正态整体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建模[2].根据试验任务和要求,结合试验场地和模型规模,取模型几何比尺为1∶100.模拟范围包括大坝、泄水建筑物(含表孔和中孔)、消能防冲建筑物(含水垫塘)和电站建筑物(含进、出口),上游水库河道模拟长度为800m,下游河道模拟长度为1800m.根据水垫塘底板高程2108.00m,并考虑测压管和压力传感器安装要求,确定大厅地坪高程为2050.00m;根据模型最高洪水位(上游2305.00m,下游2167.00m)和富裕超高,确定上、下游导墙顶高程分别为2330.00、2190.00m.模型全长约30m,最大宽度6m,上游高2.8m,下游高1.4m,见图2.
3结果与分析
3.1试验工况
试验条件和工况见表1.各试验工况下分别进行表孔单泄、中孔单泄和表中孔联泄放水试验。
当无下游防洪任务时,对入库洪水自正常蓄水位起调节。当洪水来量低于正常蓄水位泄流能力时,控制下泄流量,按来量下泄,坝前水位为2302.00m;当洪水来量高于正常蓄水位泄流能力时,敞泄,坝前水位相应壅高。
3.2流态
表孔单独泄洪时,水流前后呈两层落入水垫塘中。各工况下,#2表孔水舌挑距最近,#1、#3表孔水舌挑距最远。表孔水流最大入水宽度为115m,未见水舌直冲干砸水垫塘边墙。表1中孔水舌交汇处形成水翅,入塘水流形成淹没水跃。
二道坝下出塘水流呈急流,水面跌落明显,近似二次水跃。塘内桩号0+50~0+200区域涌浪较大,塘底水舌冲击区为桩号0+120~0+140区域,附壁射流在桩号0+130~0+220区域,底部水流与表面水流旋滚,掺混剧烈,桩号0+100~0+250为主要旋滚消能区域,两侧桩号0+150以上为岸边回流带。塘中部水面隆起,二道坝及下游水流衔接平顺,未出现二次水跃。
中孔单独泄洪时,4股水舌前后两层落入水垫塘,入水角较表孔小。
#1、#4边孔入水处两股水舌内侧相连,#2、#3中孔两股水舌同样也在入水处相连,且#2、#3水舌入水处外缘与#1、#4水舌内缘相连。总体上四股水舌入水集中在水垫塘中部,未见水舌直冲干砸水垫塘边墙。水流入塘后形成淹没射流,射流水股刚好触及底板,底部附壁射流特征不明显。底部旋滚与表面旋滚卷吸,掺混剧烈,水垫塘内为白色泡沫状水体,掺气明显,岸边出现回流。
表、中孔联合泄洪时,表、中孔水舌呈上下、左右碰撞消能特点。
#1表孔水舌与右侧#3表孔水舌左右碰撞,之后与#1中孔水舌上下碰撞,再与#2、#3中孔水舌碰撞,由于对称布置,#1、#3表孔水舌左右碰撞,之后与#4中孔水舌上下碰撞,再与#2、#3中孔水舌碰撞。而#2表孔仅与#2、#3中孔水舌碰撞。中孔水舌与表孔水舌碰撞后,水体掺气充分,裂散充分,呈白色不连续水体,掺气较碰撞前更明显。上下水舌碰撞消能,效果良好。
3.3压力
消能效果的优劣,主要表现在水垫塘底板上冲击动水压力的大小和压力梯度的均匀性。水垫塘底板冲击动水压力[3]
为:P=Pmax-T(1)式中,P为水垫塘底板冲击动水压力;Pmax为冲击区最大时均动水压力;T为水垫深度。
由式(1)可知,水垫塘底板冲击动水压强与冲击区最大时均动水压力、水垫深度密切相关。前者通常可由测压管系统量测,而水垫深度的选取却不太统一[4].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采用挑流水舌内缘入水点上游水深(桩号0+088断面)作为计算塘内冲击动水压力的水垫深度。各工况下,坝身孔口挑射水流进入水垫塘均能形成淹没水跃。各工况水垫塘底板动水压力分布见表2.
1MATLAB软件拟合模型试验数据,得到底板动水压力立体图和等值线。
由表2、图3可知:
①表孔单泄时底板最大冲击压力为42.2~80.4kPa,冲击区为桩号0+120~0+140段,距坝址92~112m,主要为#1、#3表孔内侧水舌交汇和#2水舌叠加效应引起。
②中孔单泄底板冲击区峰值不明显,实测最大冲击压力为36.3~46.1kPa,冲击区为桩号0+200~0+230段,距坝址172~202m.③表、中孔联合泄流时,表、中孔水舌上下空中碰撞。
#1、#4中孔分别与#1、#3表孔水舌碰撞,碰撞后混为一股,基本沿中孔抛射轨迹行进,射距有所减小,水舌掺气、裂散更为明显,基本为不连续水股;#2、#3中孔先与#2表孔碰撞后,又与#1、#3表孔水舌内侧横向搭接部分水股碰撞,基本无法“冲出重围”,最后#2、#3中孔水股、#2表孔水股及#1、#3表孔横向交汇搭接,形成一道“水帘”,落入水垫塘,造成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集中。底板冲击区峰值不明显,实测最大冲击压力为175.6~346.3kPa,冲击区为桩号0+200~0+230段,距坝址172~202m.
以上分析表明:
①中孔单独敞泄时水舌挑距较远,水垫塘长度略嫌不足;②大流量表、中联泄时,水舌空中碰撞后集中入水,造成底板最大冲击压力远远超标,大坝校核工况5000年一遇洪水实测底板时均冲击压力达282.5kPa.因此,应调整下泄水舌形态,提高水垫塘消能效果。通过观测发现,水舌空中碰撞后集中入水,造成底板最大冲击压力P较大,主要由相邻表孔下泄水舌搭接造成。根据已建工程经验,在表孔出口加设齿坎,分散表孔水舌,从而避免相邻孔水舌搭接,达到降低P值的目的。修改方案主要参数见表3.修改方案后,水舌纵向分散,集中入水现象明显改善,底板最大P为138.3kPa,在设计标准147.2kPa以内,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1】
4结论
该水电站大坝采用坝身3个表孔、4个中孔集中泄洪,下游水垫塘及二道消能的方案是可行的。表孔出口加设齿坎不仅可以调整水舌落点,还可起到分散水舌的作用,有效降低冲击动水压力。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均星,尹浩,刘金秀,等.龙开口水电站的泄洪消能防冲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1(1):27-30,34.
[2]左东启.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3]吴持恭.1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程子兵,韩继斌,黄国兵.构皮滩水电站泄洪消能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06,37(3):84-86.
【水电站泄洪消能问题探究】相关文章:
工程经济管理问题探究05-06
基于对水电站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践探究10-05
探究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10-14
报业集团税务风险内控问题探究09-10
水电站机电设备故障问题探讨07-03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问题探究07-27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究07-01
债权侵权行为法律问题探究06-24
探究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中存在的问题07-15
长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