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网络环境下小学图书馆课外指导初探
【摘 要】网络环境下小学图书馆课外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以保证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激发阅读爱好,让学生热爱阅读;其次要引导学生网络“阅读”;最后要开展读书活动。【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图书馆 课外指导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而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型馆躲资源相比表现为网络资源数目庞杂、类型多、范围广;信息分散、无序,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认真辨别等。特别是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课外指导更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激发阅读爱好,让学生热爱阅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突出表现为阅读爱好题目。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影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他们很轻易成为少儿爱好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培养阅读爱好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阅读爱好是对阅读活动的主动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对维系留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1.培养习惯,激发爱好
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敦促他们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唯其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首先,要引导学生快乐阅读。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是产生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十分明显。相反,带着一种不悦的情绪读书,把书籍视作一种负担,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其次,要引导学生有意阅读。有意阅读由于精神较为集中,留意度较高,信息刺激也相应较深,其效果也就明显优于无意阅读。最后,要引导学生专注阅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尽量少受外界干扰,即使受了干扰,也要抵制***、纯净大脑,专注于“别问我是谁,请让我面对”的书香世界。
2.根据课文内容激发爱好
课文内容虽丰富多彩,但容量究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欲看。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应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如学习《海上日出》,就应引导学生到课外往寻找先容作者巴金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学习《冀中的隧道战》,引导学生寻找有关抗日战争历史背景的材料来阅读;学习《桂林山水》,引导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学习《赤壁之战》,引导学生寻找原著来阅读。应教给学生查寻阅读材料的途径:上网、往图书馆、读相关书籍。这样,由点带面,可以丰富阅读材料,使学生对历史地理、人物传奇、风景名胜、自然科技等知识有更多的了解,阅读爱好有了进一步强化,自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循序渐进,培养爱好
教师的阅读指导得以展开的条件是取得与下一代的对话权。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类知识的传递的确出现了如某些未来学家所预言的“后喻文化”的特点,即年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在“流行”与“时尚”方面,这一点便很明显。在对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现状、阅读热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否则只能进一步拉大师生之间的间隔。而深进学生,躬身下问,读一些学生中阅读面最广的书籍,是取得说话权的第一步。其次不妨大胆拿来,从畅销书切进,审慎地、有选择性地将这些书籍纳人到阅读指导之中,师生共同解剖一两只“麻雀”,鉴别、判定、分析、阐释,对大众文化时尚读物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面熟悉。在此基础上方可考虑落实新课标“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及相关的推荐书目,由于它究竟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大众文化为精英文化提供了比较价值,可以将畅销书与经典著作互为参照,从天生机制、文化特征、文本内涵、读者反应等各个层面比较二者的巨大反差,终极达到用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消解大众文化负面影响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网络“阅读”
只要研究网络,有针对地进行网络引导,才会有效进步课外指导的效果。图书馆应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职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上风,拓宽服务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就不仅仅是采访部分的事,参考咨询职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传统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图书馆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职员将越来越重要,“网上信息冲浪员”,“网上信息标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职员。同时要注重少儿信息素养的培养。开展少儿教育,培养少儿信息意识,使少儿具备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重要的知识宝库和学习场所,图书馆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上风和环境上风,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设专题讲座,提供OPAC查询等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少儿的信息素质、信息意识能力,尤其是培养少儿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把握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技能,将为其终身学习进程及开展教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读书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是图书馆(室)的重要地位得以真正体现的保证,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从优秀的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使之得到思想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和开设讲座,为开展读书活动打下基础。通过一阶段的课外阅读后,对学生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要十分关注。为了及时反馈信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把写得好的心得体会、专题评论分期、分批地在图书馆的宣传栏或宣传报中刊出,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自己办小报,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收获或心得体会刊登在小报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载,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就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爱好。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等等。读书交流活动进步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展示了他们的读书才华,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又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做好新书宣传活动。可以举办“新书先容”、“新书陈列”、“新书目录”,用文字或实物形式向读者通报进馆的新书。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效果明显。在馆内和馆外设专栏墙报,配合学校活动、主题班会、重大节日、形势教育等进行图片、报刊剪辑的宣传教育工作。平时,还可以组办书评、读书札记、图书馆与读者等栏目。编写各种目录、索引、文摘,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丁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导读工作简述.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
[2]孙玉富.图书馆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谈我校图书室的建设.考试周刊,2007,(09).
【网络环境下小学图书馆课外指导初探】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03-28
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拓展与深化02-28
浅析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的定题服务12-07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03-18
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12-03
浅析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业务的拓展03-21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思考03-21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工作探究论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