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创新
[摘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制度创新。在学科馆员组建制度方面,要有公道的层次结构、专职与兼职结构、引进与培训结构的创新;在服务制度方面,要有拓展服务对象。以网络服务为主与直接服务方式相结合,建立用户参与,共建共享服务模式的创新;在治理制度方面,要有建立以图书馆治理为主,与对口专业治理相结合的双重治理体制,多方考核与激励制度,治理组织形式协调制度的创新。[关键词]地方高校 图书馆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至今,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已有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在学科馆员选拔、要求、职责,治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得到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的认可。但题目不少,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地方高校的题目较为突出,影响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方面,与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图书馆比较,相对后滞,尚未普及,困难较多。主要的困难有:图书馆员的总体素质偏低,很难承担深层服务的任务,对口学科用户对其的信任度、满足度都不高,而且人数较少;评价制度不完善,学科馆员的业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忙于应付,流于形式;现代化的技术服务实施,信息资源都相对薄弱,硬件支持力度不足;治理、协调仍然存在不少题目等。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解放思想,从地方高校的实际出发,鉴戒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建立有地方高校特色,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科馆员制度,以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学科馆员组建制度的创新
学科馆员的组建制度包括学科馆员的选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层次结构,专职与兼职结构,来源结构等的规定。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实施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资源与对口专业用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成败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结构公道、敬业高效的学科馆员队伍是创新服务的基石。根据地方高校的特点,在学科馆员组建制度方面应有以下创新举措:
1.1 层次结构创新
最初,研究型大学建立学科馆员队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服务于对口专业的教师、专家、学者、研究生。对学科馆员的学历与能力都有高要求,如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的要求博士学历;要求有坚实的图书馆知识和熟练的服务技能;要求有深层的对口专业的知识背景等。总之,要求学科馆员成为学者型、专家型人才,能为对口专业用户提供深层的服务,进行知识重组。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这种高素质的人才较少,很难满足各门学科专业的需要;对口专业的需要又是多层次的,既有一般的低层次需求,又有高层次的需求,假如让学者型、专业型的学科馆员全面服务,必然任务过重。因此,根据对口专业用户的需求进行细分,可以打破单一的格式,建设信息宣传学科馆员、信息教育学科馆员、信息导航学科馆员和信息开发学科馆员4个层次结构。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形成结构公道的学科馆员队伍。
信息宣传学科馆员,有大学本科学历即可。主要为对口专业用户宣传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共享的信息资源,宣传本馆信息服务实施,先容专业新书和最新的论文,专业教学改革的动态等。
信息教育学科馆员,有大学本科学历即可。主要向对口专业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指导数据库查询,指导使用先进的现代服务器,开设有关讲座,编写电子信息资源使用指南等。
信息导航学科馆员,需要大学本科或硕士学历,不但要熟悉检索工作的操纵,而且要有对口专业的知识功底。主要任务是先容各种网络数据库,如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开展科研查新及从课题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跟踪服务。
信息开发学科馆员,要求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主要任务是高层次服务,提供科研决策参考咨询;参与对口专用文献信息的选择和评价;参与制定馆躲的全方位发展计划;建立对口专业的专家信息系统等。
1.2 专职与兼职组合创新
由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职员较少,要负责全校各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有困难,可以创新组建模式,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既可解决职员少的困难,又可开发、利用其他的人才资源。图书馆可以选拔一名专职的学科馆员,既可在现职的馆员中选拔,又可以在已退休的馆员中选拔。对口的院系所,可以选拔兼职的学科馆员,信息开发学科馆员可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着名教授中选拔,其他的信息宣传、导航的学科馆员则可以从讲师、助教中选拔。院系所也有退休职员,符合条件的,也可以聘请为兼职学科馆员。
兼职的学科馆员的选拔要根据自愿的原则,提出任务要求,采取灵活的治理办法,并给予一定的报酬。
1.3 学科馆员来源创新
研究性大学图书馆本身已经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但仍然需要引进人才少些。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来源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根据需求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的、能够承担深层服务的人才,以壮大学科馆员的队伍,扩大学科馆员的来源。
引进人才又要与培训现有的本馆人才相结合,而且应把培训作为重点。学科馆员也需要继续教育。现代的学科知识更新快,学科知识不断地分化,又不断地重新组合,令人应接不暇,假如不学习,就不能承担为学科信息服务的任务。学科馆员是特殊的知识载体,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为自己制定进修计划,不但要进行业务培训,而且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和脚踏实地敬业精神。学科馆员要在实践中学习,开展工作研究,图书馆领导也要为他们集中学习,外出进修提供条件。
2 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的创新
2.1 服务对象的创新
服务对象创新,从主要为对口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服务为主,转向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的全体服务。
最初,研究型大学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较窄,主要为对口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提供高质量、前瞻性、有深度的服务,要求精、新、细、快基本上属于信息开发学科馆员承担的任务。但是,地方高校是以教学为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校,其科研任务相对研究型大学来说,要少一些。地方高校的本科生较多,有的还有专科生,有的尚未设立硕士点。这些大学生的专业信息要求应该得到满足。因此,服务对象应该拓宽,除设立信息开发学科馆员,保证高层次的信息需求之外,还应兼顾本科生、专科生的需求,可以配备信息宣传、信息教育、信息导航方面的学科馆员面向大学生服务。
2.2 服务方式的创新
以网络服务为主,与直接服务的方式相结合。直接服务是指面对面的服务,其优点是可以直接对话交流、快捷、正确,反馈及时。但学科馆员数目少,不可能都采取直接服务的方式。因此,就必须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工具,进行网络服务。这样可以解决学科馆员少而服务对象多的矛盾。可以在本校的局域网上建立个人的网页、博客、电子邮箱、QQ聊天号,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要公布个人的手机号,以便联系。
2.3 服务模式的创新
建立用户参与的共建共享服务模式。即学科馆员为对口专业用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动性。用户是受动者、接受者。这种单方面的服务模式,没有充分挖掘用户的信息资源,以充实服务内容。学科馆员究竟人数少,而且时间、精力、学识、能力有限,面对众多的数据库,海量的网络信息,就显得力不从心。而用户众多,其本身就是信息资源的载体,接触的文献信息多。目前,专业论文分散在各种专著和期刊上,而用户会经常关心这些专业信息。用户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很多论文不一定公然发表,其信息资源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地方高校学科馆员偏少,发动对口专业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学科馆员可以建立馆员与用户互动的共建共享平台:①设立用户推荐专著、论文的网络平台,先容最新的论文、论著及查找方法;②设立用户学术论坛,发表用户的读书心得以及学术观点;开展书评,对重要的文章进行评论,各抒己见;③组织网络辩论会,吸引用户参与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引起争叫;④展示用户的学术成果;⑤公布专业论文索引,征求用户的意见,鼓励用户补充和完善。3 学科馆员的治理制度创新
3.1 治理体制创新
建立以图书馆治理为主,与对口专业治理相结合的学科馆员双重治理体制。最初,学科馆员由图书馆单独治理,在选拔、定职、评价、激励等均由图书馆负责,而评价时只征求对口专业的意见。这样,学科馆员只对图书馆负责,干好干坏对口专业无权管辖,出现服务与评价脱节,有的工作出现址皮、推诿的现象。鉴于以上情况,应对学科馆员的治理体制进行创新,图书馆可将一部分权力给对口专业,如评价权。学科馆员为对口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对口专业最熟悉和最了解他们,最有资格进行的评价。
图书馆主要负责行政治理,如学科馆员的选拔、任命、定职、监视、协调等;对口专业则进行业务治理,确定学科馆员服务的具体内容,质与量的规定以及业务考核、评价。如学科馆员与对口专业的联系制度,提供文献信息的数目,跟踪服务课题的数目,讲座的次数等,总之对业务要细化、量化。这种业务的细化、量化,交给对口专业做比较公道,可以克服图书馆单一治理的粗松的弊端。对口专业有业务治理权限,其工作就更加积极,主动,减少图书馆的工作负担,两全其美。
3.2 多方考核与激励创新
加强学科馆员考核、激励制度的建设,激励是进步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潜伏能力,做好对口服务的有效机制。假如学科馆员的工作努力、工作业绩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和公道的报酬、激励,则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身心倦怠的现象。
学科馆员有很多隐性知识,如个人专有的知识,特殊的操纵技能,诀窍,一般不愿奉献出来,假如受到激励就能在活动中将隐性知识外化,进步服务效率和质量。而激励又要以公道考核为条件,考核应有标准,对照要求,对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应作全面的、公道的考核。然后再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报酬、激励。在激励方面应留意以下几点:
·对学科馆员的考核应对以口专业用户为主,与自我总结,图书馆评估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业务考核与职业道德评价相结合。
·区分信息宣传、信息教育,信息导航、信息开发四种学科馆员的不同激励标准。
·学科馆员的报酬应列进图书馆的计划,保证落实到位。
·可以评选优秀学科馆员,给予奖励。
·在提升职务,工作岗位调换,外出进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3.3 治理组织形式创新
建立学科馆员治理的协调机制,地方性高校的学科馆员一般分散在图书馆的各个部分,没有集中成立“学科馆员部”进行治理。研究型大学由于人才多,可以采取集中治理的办法。地方性高校可以将信息开发学科馆员集中在参考咨询部,其他信息宣传、信息教育、信息导航学科馆员可以分散在采编、流通、电子阅览室等部分。这些学科治理员除要完本钱部分的少量工作之外,还要从事学科馆员工作。这样就会出现学科馆员工作与本部分工作的矛盾,这些矛盾需要图书馆领导来协调。
图书馆与对口院系所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所也会存在一些矛盾,需要图书馆协调。协调要留意以下几点:①学科馆员与所属的图书馆部分要职责分明,这是协调的条件与基础;②图书馆领导应该是协调的主持人,具有权威性;③重大的题目可以召开协调会议,商量解决。
地方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很有必要,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需要定制度,以上提出的创新举措只是针对一般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的。每个具体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校情况的学科馆员制度。
参考文献:
[1]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图书馆杂志,1999(6):30—31.
[2]张叔娘.我国学科馆员的研究现状及对策.情报探索,2009(1):18—20.
[3]青春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探讨与实践.情报探索,2009(1):108—109.
[4]王海燕.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与研究所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学科化服务中关系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88—90.
[5]陈英.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发展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8—80.
[6]沈丽荣.大学图书馆馆员专业发展的多元取向.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85—87
[7]王子船,吴汉华.图书馆职业的发展远景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16—22.
【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创新】相关文章: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05-28
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以河南文献网为例05-31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06-11
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对策探析06-07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04-26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