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领导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一个好的领导,好的领导是以其领导活动的效能为标志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人们对领导绩效的熟悉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有很多研究指向领导绩效的评价,但是其重点主要集中在结果和目标上,对过程的关注不是很多,而过程恰正是领导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领导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 领导 过程 领导绩效 评价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越来越深刻,很多社会活动、科技与经济活动挑战着人类社会的传统文明和道德底线。无论是企业组织、行政组织还是社会公益组织中的人们,在享受着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紧张。如何使组织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如何保证组织的持续发展,如何在组织发展的同时支撑而不是破坏社会的长远整体目标,甚至于如何处理组织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都是人们担心的题目,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无论组织还是社会,都需要更有效的领导者,他们对不断变化着的全球环境的错综性了如执掌;与被领导者情感融通,具备激励他们为非凡事业奋斗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因此,领导绩效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领导绩效考核方法及不足
领导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而领导绩效考核同样也非常复杂,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关于领导绩效考核的成熟方法和理论。
传统的、通常的对于领导绩效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目标绩效考核上,大多数人经常把组织绩效和领导绩效联系在一起。假如不能为自己的组织带来持久而眼亮的绩效,就不算是个好的领导者。人们也习惯性的把组织绩效看作是领导的个人绩效,例如一位学校的校长的有效性则是要通过学生的升学成绩来体现,而其过程则很少有人过问;领导特质也常被看作是影响领导绩效的重要方面,特质理论以为有一组能用来识别有效领导的素质和特征,很多学者坚持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特征作为考量领导效能的因素,我们也常会用一些品质特征来描述一些成功的领导者,例如一提到张瑞敏大家都会想到海的特质——包容,自信,谦逊。
领导者作风对领导者绩效的影响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很多学者以为作风对于领导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联系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的单位有很好的“硬件”,如有充足的财力,精良的设备,现代化的工具等,但由于领导的作风存有题目,而使这些设备空置、损耗,甚至浪费、流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也许还会由于领导的官僚作风、形式主义,人为地在操纵、运用这些资产的主体之间增加了内耗、冲突,从而带来更大的损失和浪费。非智力因素是新出现的关于领导绩效研究的提法,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素质,如人的情绪控制力、意志品质、性格特征人际交往、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因素对领导绩效的影响往往超过智力因素,成为影响领导绩效的重要因素和指标。
固然对领导绩效考核方法很多,各具特点,也都有独到之处,但这些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对领导过程的考核不足
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法大多对领导过程的考核重视不足,这也是领导绩效考核存在的最突出的题目,领导过程在领导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仅凭绩效结果来评价领导绩效是明显不够的,如本钱、利润、GDP增长率,以及升学率、就业率和比赛结果等,而且还会造成很多严重的题目,如有些领导者固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却忽视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致使组织内部不***,从而影响组织的发展。
(2)多为定性考核,定量不足
现在对领导绩效考核的方法和理论多为定性分析,定量考核不足,大多关于领导绩效考核的方法只是存在于理论上,定量分析未几,对于领导绩效的量化分析很少,没有比较完善的领导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也就更谈不上对领导绩效正确量化和考核。
(3)偏松趋势
领导绩效考核与其他绩效考核不同,是对领导的考核,大多数下属对自己的领导心存忌惮,在考核绩效时总是对领导领导大加赞扬,而上级和同级对领导进行评价时,对实际情况大多不了解,也总是给出很高的评价,这就造成了对领导评价偏松的趋势。
(4)考核内容笼统, 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
现在对领导绩效考核的指标模糊不够明确,且没有量化的指标,致使考核无从下手,很多考核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反映出领导的绩效。还有些领导为了多做出政绩,大搞政绩工程,不仅没有达到考核绩效的目的,还造成了极大浪费,得不偿失。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这样的领导活动实践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是用单一的绩效目标来衡量领导绩效。现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活动的核心作用和关键性是勿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必须全面熟悉领导绩效考核。因此,笔者以为,评价领导绩效的一般性观点应该是:领导者在领导组织实现目标的同时,很好地实现了组织的内部稳定性和外部适应性,并为组织持续发展做好了预备,这时的领导活动才是有效的,绩效也是最高的。
二、领导绩效考核模型及比例分配
1.领导绩效评价模型
我们深进分析上述各种关于领导的定义,可以将领导活动的内容概括为几个方面:领导是权力和结构的建立和运行;是群体互动和沟通过程;是基于职位权力和个人品行的影响力的运用;是组织氛围的营造和调节;是目标和资源配置的设计与实施;是组织内外部联系协调的桥梁纽带;是角色、行为或手段;领导者的工作在于创造使团队富有成效的条件;是在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有影响力的一种关系,当他们试图真正地加以改变并期看得到反映他们共同目标的结果时。可以说,以上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是评价领导有效性绩效的重要方面,但显然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领导有效性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
目标绩效——包括经济目标绩效;产品和服务目标绩效;顾客或公众的满足度等;
内部协调性——包括组织构建和运行的公道、***与效率;员工凝聚力和满足度;组织制度、规范和文化的有效性等;
外部适应性——包括与外部关系的建立;对外部环境的反应;社会责任与形象;
可持续发展性——组织的行业地位与核心竞争力;学习与创新能力;愿景战略;
目标绩效,即业绩结果的实现是领导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最直接和显性的。对于一些小型企业组织,或者处于创业初期的组织,目标绩效是领导绩效评价的最重要方面。用目标绩效衡量领导绩效,具有客观、简便的特点,并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作用。但是功利主义可能会损害组织的长期利益。同时目标绩效也存在缺乏整体目标的分解落实,没有和员工的目标认同,缺乏过程中的检查反馈,缺乏团队目标配合等缺点。 内部协调性和外部适应性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前者表征的是领导过程中组织内部的***和满足程度,后者是指在领导者领导下组织与其直接外部环境和间接外部环境的关系状况。对于处于成熟期的大型企业组织,尤其是行政组织和公共事业组织,关注领导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总结一些著名的大型组织的失败经验,极少有由于领导决策和战略错误导致形势急转直下的,大部分都是一个领导题目日积月累的过程,终极积重难返。现实中,人们往往以业绩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绩效的依据,对领导过程则很少考虑,甚至忽略掉,究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业绩
结果具有客观简便、目标导向的优点外,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对领导过程的重要性熟悉不足,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二是领导过程非常复杂,难以评价。在笔者构建的领导有效性分析模型中,以内部协调性和外部适应性来分析领导绩效,是一种尝试,希看以“过程”来克服“结果”的片面性。
可持续发展性是从组织的长远利益、长期发展来看领导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组织在行业中所处地位、组织自身具备的核心能力、尤其是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来评价,也可以从组织的远景战略方面观察。
以上四方面在内容上会有一定的交叉,因而在具体内容划分上会有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模型的使用。在具体操纵过程中,可以根据组织的特点,按照模型的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系数,通过取样调查打分,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2.领导绩效指标比例分配
【领导绩效评价研究】相关文章:
供给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03-21
供给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03-21
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研究12-10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研究12-07
供给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题目探讨03-21
隐性领导与组织的知识创新研究03-25
领导模式的差异研究及适用条件03-24
国内领导力研究的进展述评03-21
信息化组合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