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资源基础论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
摘要:资源基础论已经较多地运用于战略管理领域,而在国际商务领域的扩散相对比较缓慢。本文在简要回顾资源基础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资源基础论与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关系,提出在资源基础论视角下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资源基础成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角度。关键词:资源基础论;中小企业;国际化
一、资源基础论的产生与发展
学术界一般认为,资源基础论(RBV,resource-based view)源于彭罗斯(Penrose)在 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论》。她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扩张取决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富有生产力的资源,尤其是管理层的作用,而且,内部管理资源的性质与可得性限制了企业在某个时点上扩张的方向和程度。然而,彭罗斯指出,如果“公司按照扩张计划成长,这些计划的程度受到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规模的限制”成立,那么,当计划完成并付诸实施后,计划过程中所吸收的管理服务会逐步释放出来,并用于下一步的计划。企业通常会觉得集中于现有的产品成本更低、风险更小,但可能会为了追求成长而扩张到新的业务领域。企业成长的方向不仅受到外部机遇的影响,也受到可用来追求扩张的内部资源,尤其是闲置管理资源性质的影响:“相关产品市场的选择必然由公司继承的资源,即公司已经拥有的富有生产力的服务所决定。”
里普曼(Lippman)和罗曼尔特(Rumelt)认为,如果企业无法仿制或复制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泉,各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状态将持续下去。他们的核心观点是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指向企业特有的难于被模仿的资源,并开创了把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固有的可以产生“李嘉图租金”的资源进行经济分析的先河。沃纳菲尔特(Wernerfeh)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标志着资源基础理论的正式诞生,他指出,与外部环境相比,公司内部环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之后,巴尼(Barney)等也对资源基础论作出了贡献。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将资源基础论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从而使资源基础论受到了广泛关注。
战略管理文献经常会提到资源基础论,并把彭罗斯在1959年提出的企业成长理论作为资源基础论的先河。然而,在国际商务领域中,资源基础论未能得到同样多的重视,尽管近年来资源基础论在国际商务研究中日益扩散开来,但总体上看依然处于“婴儿期”。
资源基础论对国际商务研究的影响体现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在跨国公司管理、战略联盟、市场进入及国际企业家精神方面。笔者主要探讨资源基础论对企业国际化理论,尤其是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二、资源基础论与企业国际化理论
彭罗斯曾在1956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外投资与企业成长》的论文,把资源基础论应用于跨国企业,然而,重点依然放在国内扩张上。彭罗斯认为,海外子公司可以被看成是独立的企业,只有少数的例外,“一旦海外子公司成立,它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其成长将取决于子公司自身内部资源的发展和新环境提供的机遇。”她把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联系仅仅作为一种事后的思考:“不要忘记,母公司投入了相当的管理和技术资源,以确保外国机会存在而且能被利用”。然而,海外子公司一旦成立,就大体上独立于母公司运作:“海外子公司一旦建立,除了一些重大的例外,更加适合作为一个单独的公司来对待”。其中,最重要的例外是财务方面。彭罗斯认为,用于企业扩张的必要管理资源大多存在于海外子公司内部。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创建并维持跨国企业究竟可以让企业得到什么优势?如果海外子公司成立之后可以被看成单独的企业 (按照彭罗斯的建议),那么,这种结构何以维持?显然,维持这种母子公司结构难以用内部资本市场来解释,因为国内扩张同样可以产生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何必去海外承担对市场情况不熟悉的风险?彭罗斯对跨国企业的分析难以令人信服。
沃尔夫(Wolf)在彭罗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从资源基础论的视角来考察跨国企业。他指出,企业成长可以有多个方向,包括国内专业化、国内产业多元化和国外地理多元化。正如彭罗斯所注意到的那样,成长的推动因素既可来自企业内部,又可来自外部环境。一些因素可能会推动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比如,市场饱和会使企业走上国内多元化道路,而其它因素可能会导致地理多元化,包括海外多元扩张。沃尔夫得出结论: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多元化都是利用企业未被充分使用的资源的成长选择,因此,国际扩张和国内多元化就有了共同的基础。
凯夫斯(Caves)指出,企业可能希望开拓运用其无形资产(如技术能力、营销能力)的途径,但正如彭罗斯所指出的那样,管理资源的约束限制了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能够追逐的机会数量。凯夫斯认为,企业倾向于先在国内扩张,这是由于在国外运作将涉及到进入海外新市场的固定成本,如信息搜寻成本等。企业最终之所以会考虑海外扩张,是因为当国内市场饱和、多元化机会枯竭时,国内继续扩张的报酬率将下降,企业最终会发觉,海外投资已经成为有吸引力的扩张机会,即使考虑到海外扩张的附加信息成本依然有利可图。然而,在所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依然会进入新领域,以分摊这些附加信息成本。而且,企业倾向于考虑首先进入从语言、文化方面使企业面临最小风险的海外市场。凯夫斯和彭罗斯都认为,每个企业都是资源的集合,而且这一资源集合对某些方向的扩张更加合适。在所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形下,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更多地使用
【资源基础论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相关文章:
论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12-29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探析05-03
惯性独特视角05-02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05-28
论国际工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04-13
论从环境科学角度谈旅游资源的开发08-08
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的劳动价值论解析04-21
从接受美学视角探讨广告翻译05-22
论悔恨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