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风险及其带置信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时间:2023-03-20 16:25:21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人才风险及其带置信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对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人才风险进行了识别,提出了企业人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带置信度的人才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企业进行人才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人才风险;置信度;模糊评价模型
  
  一、 前言
  
  1986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提出了战略资源的概念,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异质的,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一个行业中不同的企业在绩效上的不同。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所占有的资源质量或者通过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种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具有特殊特征的资源,即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在竞争中是稀有的或者是独特的、不能为竞争者完整地加以模仿以及不能为竞争者所有的资源所替代。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企业的竞争能力已经从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如何在竞争的环境中定位转向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通过占有和挖掘这些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这种观点使得人的因素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为人力资源管理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为从战略角度研究人力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1995年,管理学家爱德华·劳勒(EdwardLawLer)在著作《最终竞争力》(The ultimate advantage)中如此表述了其核心思想:通过企业的高投入建立的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信任关系,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来源。任何新技术、新程序、新制度,无论咨询界炒得有多香,如果忽视了人,忽视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人才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只有根植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优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我国资源安全的形式也日益加剧。我国企业资源安全所面临的风险除类似“石油危机”之类的全球性风险等自然资源风险外,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因此,在强化企业资源安全观念的基础上,加强企业人才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 企业人才风险识别
  
  人才风险识别是对企业人才风险评价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识别企业所面临的人才风险,对人才风险的评估和人才风险评估技术才有实际意义。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而且,困扰我国企业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危机,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人才风险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人才外流风险(F1)。当前我国企业的人才风险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造成我国企业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是:(1)利益驱动。为了追求高薪,不论是企业的普通职员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很多人都可以义无反顾地离开原来的企业,甚至违法也在所不惜;(2)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促成了人们盲目流动。有些企业为了节约培训成本,规避社会责任,只是简单地对自己所需的人才采取一“挖”了之的态度,无形中促成了人们流动的盲目性;(3)人员流出企业的管理现状确实不尽人意;(4)国外企业对我国人才的争夺。随着国外高级人才缺口的增大,中国优秀人才随之成为觊觎的目标。跨国公司为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纷纷挖掘中国的高级人才,“人才本地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定的人员流动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以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行换业,投奔的往往就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2.人才获取风险(F2)。一般而言,在信息对称情况下,级别不同的企业会招聘到能力不同的人才,优秀的企业容易招聘到能力高的人才;同样,能力不同的人才会落户到不同级别的企业,高能力的人才容易受聘到优秀企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会导致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承担风险。
  假设一批能力不同的人才到企业应聘,如果信息是对称的,各个人才的能力是共同信息,企业和人才都会根据人才的能力高低提出自己的要求,从而各种受聘都可以实现,达到均衡。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招聘企业只能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能力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高能力人才将退出应聘过程,人才的平均能力就会下降,理性的招聘企业知道这一情况后,便会降低给予应聘人才的待遇。结果造成更多的较高能力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循环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低能力人才对高能力人才的驱逐。最终导致低能力的人才获得了较高的待遇,而招聘企业却承担了较高的招聘成本而无法获得高能力人才。
  
  3. 人才道德风险(F3)。“道德风险”问题源于保险市场。同样,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在人才进入企业后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人才订立委托—代理关系后,企业的效益是通过人才能力的发挥来实现的。但是人才的能力发挥是无形的,对它的监督和控制是很困难的。企业无法判断出人才现在的努力程度和人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业的利益等。而且,根据“理性人”假设,人才往往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由此,导致企业在人才雇用过程中承担人才的“道德风险”。
  
  4. 人才使用和维护风险(F4)。人力资本潜力的发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适当的激励机制、适宜的内部环境等,用人不当会增加包括使用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各种成本。保持一定数量忠于企业的人才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但由于当今社会人才的稀缺性、高流动性,造成维持成本偏高。
  
  5. 危机意识薄弱的风险(F5)。我国企业识别人才风险的能力和处理人才危机的措施普遍薄弱,这是一个比上述几个原因更危险的因素。据调查,我国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危机,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的人才危机持不在意态度,出现人才危机时或由上级指定临时接班人,或采取临时内部竞聘的方式。也就是说,我国很多企业居然没有意识到人才风险、人才危机的存在,也就自然谈不上预防和解决了。
  
  三、 企业人才风险评价模型
  
  企业人才风险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所致的,而且具有模糊性,同时各类风险因素对企业人才风险的影响,难以直接量化。因此,本文认为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人才风险进行评价。但是在模糊综合评价中,评判矩阵和权向量是由人主观确定的,这些数据分散和集中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评判过程中的“可信性程度”,这些反映“可信性程度”的量理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体现在最终的评判结果之中。本文提出带置信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人才风险进行评估,有效性会更强。
  
    模糊综合评判信度的建立增加了企业人才风险评估的科学性,给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可以使一些原本不易判定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对相同(或近似)的评判结果,信度越高,越应给予重视。同时,对低信度的结果进行决策应慎重,必要时可通过增加评估人数等途径予以重新评估。
  
  四、 实证分析
  
  某企业人才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运用AHP,请专家对这些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子因素层各指标对企业人才风险的权重。然后,根据上述带置信度的模糊评价模型所述的步骤计算出各个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和信度,其结果见表1。
  
  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评判专家分别对人才风险的这19个指标按风险大、风险较大、风险中等和风险低4个等级进行评分,将结果按上述方法整理为一个19×4阶的矩阵,用R表示。
  则R=AR={0.156,0.381,0.381,0.096},出现“多峰值”,因此无法使用最大隶属度进行判断。依据上述模型进行置信度的综合,由式(8)、(9)最后可得:
  p=(0.207,0.313,0.302,0.168),因此,该企业的人才风险较大。
  
  五、 结束语
  
  企业人才风险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人才风险取决于很多因素,本文提出的带置信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评价企业人才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但还是要考虑企业自身和环境的具体情况,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人才风险的评价工作更为科学、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王颖,李树茁.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南开管理评论,2002,(3):4-8.
  2.金鑫,徐晓平编著.中国问题报告.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2002:35-38.
  3.汪培庄.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4-40.
  4.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应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4-59.
  5.李洪兴,汪培庄.模糊数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140-160.
  6.刘普寅,吴孟达.模糊数学及其应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46-50.
  7.张会,曾亮.分置信度的模糊统计方法论.模糊系统与数学,2004,(3):96-98.
  8.张红波.基于资源安全的企业人才风险管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1):18-21.
  9.朱平利,郭利娜.新时期企业的人才安全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1),52-53.
  10.杨河清,吴江.论我国的人才安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1),9-13.
  11.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86-147.
  12.罗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7):33-35.
  1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5-484.
  14.钟定国,蔡钊利,洪波.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在高校领导干部考核中的应用.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23):3.
  15.何荣旺,刘伟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25(6):678-681,729.
  16.谢智波,李向东,赵华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软科学,2004,18(2):86-89.

【企业人才风险及其带置信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关文章:

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及应用分析05-02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08-26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人才评价研究06-15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特征种别及其防控机制08-26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02-20

对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思考11-10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精选7篇)04-29

谈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组织生涯管理策略08-22

论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审计06-03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