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途径
摘 要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落实17大“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论述了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确立了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准,及指出要实施国家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三方面的基本途径,探索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之路。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共17大正式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表明国家已经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关注人力资源问题。那么如何充分、有效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对新时期中国国家战略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
1.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必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经济战略资源中,人力资源已经异军突起,成了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谁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就等于拥有了综合国力竞争优势[1]。因此,把握机遇加快人力资源建设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2.我国国情决定要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①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虽然人口有13多亿,但合格人才却远不够。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每百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中国仅为日本的9%、美国的11%、俄罗斯的13%、加拿大的14%,甚至只有韩国的21%;从“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绝对人数看,中国为57.9万,只有美国的一半(115.7万),少于日本(63.0万) [2]。②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③作为人力资源培养主渠道的教育方面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过低,基础教育环节薄弱,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待提高。这些现状决定着人力资源建设已成为实现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3.党的“17大”确立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作支撑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来。同时国家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些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证。特别是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更离不开人力资源作后盾[3]。
4.建设新农村和和谐社会也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实现
新农村的建设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增收,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再者,和谐社会建构归结为:①人力资本的和谐;②人与社会的和谐;③人与工作的和谐;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⑤个人素质与资本需求之间的和谐,这五方面的和谐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准
1.数量标准
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人力资源强国”的数量标准,即要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向国际社会输送相当数量的人力资源。从中国的人口数量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丰富性都是不容置疑的。
2.质量标准
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源通过体能、技能或智能的发挥,创造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应考虑:①劳动力人口以及新增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的差距;②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从业人员比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③具有一批有全球意识、有较高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能够有效支撑国家各项关键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结构及布局标准
人力资源的结构及布局合理是保证人力资源效益能够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人力资源的结构合理是指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级结构和专业结构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其布局合理是指人力资源在各个行业、系统、组织内和各自队伍之间分布的平衡。 三、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途径
1.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实施国家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战略
我国人力资源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优势,通过科学分析,从上到下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建立一个国家人力资源战略体系。
这个体系通过人口数量控制、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环境优化、制度创新等措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使所出生人口变成人力资源,用政府来规范人事行为,从人力资源相关法律体系的制定,到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有效引导,加快推进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2.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构建学习型社会,搞好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是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对策。
实践起来要求:
(1)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投资力度,促进教育快速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百分比,准确反映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2005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82%,还未能达到世界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下图 [4]
(2)严抓基础教育,并加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力度。①对西部和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城镇困难家庭孩子入学问题加以关注。②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能力,使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也是17大召开时许多中小学生向代表们吐露的心声,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势在必行。
(3)重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领军式专业科技人才。针对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关键领域,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等,形成一批数量庞大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人才的培训层次和水平,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
(4)进一步拓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渠道。扩大继续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培训水平,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为依托,多元化、多渠道培养人才机制。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3.建立统一的市场化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完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开发各类人才市场,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良好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人才的配置机制。人才市场发展的水平越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放开对人才市场的各种限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用人单位和市场 “双向”选择机制,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有序、合理流动,有效解决人力资源布局不合理问题。
中国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目前只是人力资源大国,并非人力资源强国,积极探索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途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发展体系,使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一流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2] 桂朝明.人才强国的战略阶段解析[J].理论前沿, 2004(2): 52-55.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跃向平等-2003~2004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途径】相关文章:
德育贴近生活有哪些基本途径05-29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对策06-12
浅探适应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设05-29
试论广告魅力提升途径探析05-10
试论诚信及其价值06-01
园林管理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意义论文04-22
发展战略模式及实在现途径06-01
论文写作及其研究的特点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