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 了我国资源共享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科技资源共享 问题 对策
科技资源是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硬、软件要素的总称,它不仅包括仪器、设备等,还包括实验材料、实验、实验数据和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的共享即是公开并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的科学、高效使用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创新的资源,使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科技资源的共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一是物理资源的共享,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的共享;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图书、资料、科学数据等的共享;三是人才资源的共享。
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从宏观的层面讲,科技资源共享为学科交叉提供了基础性平台,为前沿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从微观层面看,共享为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了公平参与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资源共享为科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科学研究所需的资源来源及使用渠道更加便利和快捷。
1 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工作进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资源的使用率低下和重复浪费现象也日趋明显,为此,有关部门业已开始针对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自2002年起,国家科技部会同16个部门开始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试点工作,2003年整合相关专项经费5.5亿元。2004年科技部又安排了8亿元专项经费扩大平台建设的试点。关于平台建设的呼声很高,中央制定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3-2010)》,在2004年科技部的工作计划中也布置了年度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地方科技部门积极配合,一些地区的共享服务平台已正式启动, 2004年7月14日,上海基于“上海科技服务导航”为标志的门户网站(www.sgst.cn)上,由“大型仪器设施共用服务系统”和“科技文献保障服务系统”等10个子系统构筑的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开通。
2 我国在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及开展资源共享的做法已经得到大多数管理部门和研究者认可和赞同,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
2.1科技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
有资料表明,我国拥有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超过英国等西方国家,但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到25%,甚至更低,而不少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与此同时,却有个别机构和专家学者垄断把持着由国家财政投入所获得的科研设施和数据资源。比如,Modis卫星接收系统在美国仅有16套,英国、法国、德国等大部分欧洲国家均各有一套,他们都是通过共享满足需求,但在我国,目前已经购买了17套,仅在北京地区就有8套,而各地、各部门还有80套的购买计划,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
2.2资源的配置、使用分散,浪费了有限的科技投入
在我国科技投资投入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采用共享的机制才能保障各科研单位科学研究的正常运转。根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的科技研发经费只有美国的4.7%、日本的8.9%、德国的27%。我国的科技资源分散在众多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中,由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投入管理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各部门之间争资源、上项目,大量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经费分散。另一方面,由于分散和重复,资金往往不足以购买完善的配套辅助件,仪器设备质量普遍不优,不仅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缺少真正的具有顶尖级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加之缺乏运行维护费用,许多仪器设备呈低效状态。
2.3缺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具体法规和运行机制
在我国科技资源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没有制定关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导致科研单位普遍缺乏共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共享运行机制,科技资源共享无章可循。
2.4观念意识的束缚导致科技资源共享的氛围不浓
发达国家已形成一种习惯,丝毫不认为将自己的仪器设备或信息资源给别人共享就是吃亏了。而在我国的部分单位,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束缚了科技资源共享的开展。许多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本身对共享的社会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共享精神,“共享”能使自己受益的观念还未被整个社会所接受。
2.5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渠道不畅通
由于科技资源分布状况的信息还不健全,共享的信息渠道也因此受阻。一方面许多单位和科研人员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资源而不能提供共享服务,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单位和科研人员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的资源。
2.6科技队伍缺乏有效的凝聚机制
在科技工作中,人的工作才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凝聚机制,没有严密的管理措施,我国的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高校的科研队伍整合状况也不容乐观,校与校之间、校内各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都不够,未形成巨大的人才优势、未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3 解决对策
资源的共享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某些部门及专家学者已在大声疾呼“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文章就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宏观方面应当加强的工作
(1)抓好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业型的研发大平台的搭建和运行将是解决资源分散利用、重复建设的最重要的,平台的定位就是整合分散在政府、科研机构、教学机构、的各类资源,促进“协作、共用、服务”的保障体系。的程度越高,分工越细,对各方面的要求也就更为专业。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即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和效率低下,要真正的构建好我国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宏观上政策的支持和机制的确立;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实现由数量到质量和效益提高的转变;要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融入社会于发展中。
(2)建立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共同制定出切实可操作的共享投入、运行规则和服务执行标准。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的优势,建立起区域性的共享,由区域性再向全国性推广和普及。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更是必不可少,一方面它以最权威的形式保障着参与共享的各方权益,另一方面它也赋予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一种合法的身份,只有在法律上明确了国家科技资源的归属权,明确了依托单位的责、权、利,才能推动国家与地方、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3)转变观念,构筑信息交流渠道。科研人员习惯处于封闭的环境,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导致科技资源的重复购置和分散浪费,要彻底破除和摒弃将占有的资源作为经济收益主要手段的做法,要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人们自觉地树立一种共建共享、互相赢利的观念。在共享的信息渠道来源上,要能够提供便利畅通的服务系统,尤其是要利用网络的优势使研究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也可以清楚地了解究竟有哪些主体又需要自己掌握的技术资源。
3.2 微观方面工作
(1)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建设大型仪器设施资源共享平台不仅仅在于向社会开放大型科学仪器资源,提高仪器设施使用率,更为重要的是在于打破条块分割、信息闭塞和垄断,创建一种新的共建共享机制,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继续注入专项经费,将各地已建立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网加以有效链接,形成全国大型仪器协作共用服务网络和大型仪器数据信息库,逐步扩大共享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在共享的范围上,使用财政资金构建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除有特殊用途外,应强制性地向社会开放;科学实验基地和学科建设所购置的仪器设施首先要向社会开放,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工程中心的仪器设施社会共享情况,应作为基地和学科建设考核的指标。
(2)实行科学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信息,科学数据是一种可以增值的资源,科学数据的共享是加强科学研究联合与合作的切入点,是推动国家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的突破口,是实现科技资源有效利用的必然选择。在科学数据的共享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反对狭隘的单向数据共享,即只要求能够共享其他部门和科研人员所掌握的科学数据,却不愿意将自己掌握的科学数据提供给别人使用的做法;二是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格对所提供的科学数据负责。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互联网逐步普及的时代应当进一步扩大。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不泄密的前提下,所有科技活动产生的信息和数据应该依据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向全社会开放。
(3)人才资源共享。人才资源的共享,确切说应该是人才资源的整合。在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点已广为认同。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力,就必须实施对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整合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种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是一种对资源的有效运用,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竞争优势。在这个瞬息万变、不断创新的时代里,成功不再是全凭个人的突出表现,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所掌握和收集的信息资源也不是无穷的,团队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局部分工,整体集成”,使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在资源和技术上进行互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人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团队的建设不仅要保持和用好已有的科研人员资源,也要注重新的外来人才的引进,只有坚持两者结合才能真正保证一个团队的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团队的活力。
1 李逸平.夯实基础设施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N].科技日报,2004—07—22
2 游雪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见成效[N]. 科技日报,2004—04—22
3 栾恩杰. 科技资源共享不容忽视[N]. 文化报,2004—03—17
【对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09-17
进步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06-04
做好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的几点思考05-26
如何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10-13
当前大学舞蹈教学现存问题的思考08-12
官兵利用手机上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05-31
我国物流产业如何发展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思考,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08-12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几点思考06-10
对上市公司信息失真赔偿两个程序问题的思考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