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探讨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主、承包商等单位都是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利益主体和法人主体。在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机制,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的自身建设和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建设资金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成本管理、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造价管理。关键词:地基;施工;造价管理;工程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1)技术标和商务标的编制。
招投标时编制的商务标和技术标,其目的与实施阶段有所区别。前者是为了中标,而后者是为了盈利,但在投标过程中,不能“饥不择食”,在不影响中标前提下,应采取“技术措施”,为今后的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以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技术标的编制内容要涵盖施工中的方方面面,但要注意重点突出和留有适当变更的余地。由于编制时时间仓促和资料不全,技术标不同于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可避免存在不确定和不确切因素。为避免中标后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方案时,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为今后的施工措施和造价调整打下伏笔。商务标编制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可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对早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将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增单价,对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将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减单价,以有利于压价工程成本的改善和资金周转,减轻资金使用成本。
(2)总承包合同的签定。
地基基础施工工程很多情况下都采用总承包合同,在总承包合同中的多数条款都涉及工程造价,因此合同条款的签定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在签定过程中,既要按招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办事,又要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通过谈判,争取到合理的合同条款。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索赔和反索赔的因素,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避免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并在相应的条款中明确,力求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化风险;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发展商“开脱责任条款”,对发展商指定的分包项目应明确双方职责,以此约束其违约行为;在合同中加进不可预见因素条款和双方约束条款;总之在合同中应为今后索赔建立理论根据。
(3)工程成本的合理预测。
工程成本的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依靠财务部门决算报表所带来的时效性滞后的弊端,避免了一旦反映在财务账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的现象。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搞好施工图预算,同时依据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测算出按工种,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标准;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
(4)签定合理周密的分包和包清工合同。
工程成本的确定,最终通过合同形式来实现。在签定分包和包清工合同时,要进行竞争承包,以调动项目最基层的积极性。在签定合同时要考虑全面、细致。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都要有相应经济制约手段;工作范围及价格要封闭;一些大宗主材(水泥、砂厂料二钢筋)、易耗材料(铁丝、铁钉、扣件、回形销、螺杆)经测算后均要有量化指标并列入合同。单项合同签定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和会签,建立考核制度,将合同细化,责任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层层把关,人人控制,以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
2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中控制造价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各地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尤其突出的是深基坑工程、公路建设中的地基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给整体建设工程造成很大损失,拖延了工期,增加了工程造价,甚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近年来,随着建设市场秩序日趋好转,依法加强对建设市场的管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所提高,但质量形势仍十分严峻,需要地基基础工程界同仁继续努力。质量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企业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持续有效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可降低返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1 建立法制化的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1)以法制建设的高度认识贯标认证工作;目前,许多企业的习惯做法还是主要靠长官意志的决断,领导说了算,而贯标认证是要转到按程序文件办、按科学民主决策办,也就是说,贯标认证工作实际是一个企业的法制化建设。首先要求领导层认可这一观点,明确:①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保证;②质量管理必须依法实施管理;③工程质量不仅是个人或单位的行为,还必须接受质量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④质量体系文件就是法规性文件,必须认真履行。
(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认识,强调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二是岗位与技能的培训。
(3)质量体系文件要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来制定,要增强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记录和表格尽量简化和标准化,这将为质量体系的高质量运行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具有管理和执行的双重职责,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5)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奖惩制度,这很重要,是加大质量体系实施力度,提高职工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最终做到“言其行、行其言、行必果”的有力保证。
2.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首先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
(2)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等,要做到:①优选供货厂家,最好从厂家直接供货;②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③加强现场原材料的复试工作,以防现场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原材料采用供应部门集中供货到现场,项目经理部验收、检查、送检的方式,保证现场材料的可靠性。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是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目的是让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领会施工图意图,二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交底,目的是让施工班组掌握如何按规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应附图,记录要有责任人签字。
(4)施工参数的确定。由于各场地地基基础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正式施工前都应进行试桩、试打工作,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5)控制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指技术含量高,过程结果质量对最终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过程对整个工程具有制约作用。特殊过程是指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按标准严格控制。对于每一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都应首先明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规定这些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并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由具备有资格和有经验的人员完成,应对过程参数进行连续的监视和控制,并对设备、人员和过程要有鉴定合格的纪录。 (6)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施工设备的能力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企业的机构化和现代化程度。施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重视施工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过程能力。
(7)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工作。这是企业质量检查部门的任务,主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促使各工程的有关责任人员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缺岗运行和管理不到位,严禁施工作业人员不按技术交底和作业文件要求施工。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控制中的造价管理
所谓工期控制,就是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手段,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从而保证总的工期目标的实现。工期控制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1)进度计划的编制。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根据工程进度目标,编制经济合理的进度计划,并据此检查执行情况。若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度不一致,应根据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原项目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规定各项工作的顺序、开竣工时间和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即为进度计划。从工程实施阶段来说,通常以项目的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时间为目标来进行安排。进度计划编制的步骤是:①利用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划分基本工作单元;②确定各单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画出逻辑关系网络图;③测算各单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并标注在网络图上;④调整、优化进度计划。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还需考虑资源用量的平衡和寻求选用成本最低的施工组织方案等。
(2)进度的监测。
对地基基础工程项目进行监测的目的在于弄清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预计何时能达到目标。监测的方法是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所产生的偏差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监测内容包括项目准备、设计图纸的审定、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加工件及现场施工的进展情况等。
(3)进度的检查与分析。
对实际进度进行记录、检查,以此作为掌握工程进度和进行动态分析、决策的依据。进度检查记录的是各工序的分项工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根据检查各分项工程在“检查日期”内所完成的工程量,分析各工序在本工序中是“提前或延误”,在项目(总任务)中“影响总工期的天数”。管理人员应灵活掌握施工进度计划,并为延误了工期的施工工序或分项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4)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施工的进展,外部条件不断地变化,势必影响到工程项目本身,使施工计划体系从平衡状态变得不平衡。工程施工进度要在检查中及时发现不平衡的因素,并运用系统中提供的工期优化、流水作业等辅助功能来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解决由于外部条件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影响计划执行的问题,以确保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目标实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以下内容(尤其是关键线路上工序的内容)而达到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
①增减施工内容;②增减工程量;③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④修改施工方案或技术;⑤增减施工人员和机械,提高工作效率;⑥增减工作时间;⑦改变作业材料等。
对施工进度的控制,要以工程施工总进度一一网络计划为依据,在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要把全体人员、参加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严密地纳入网络计划,随时了解各施工工序完成工程量的状况,及时进行分析,检查各施工工序是否按进度计划执行,检查每一施工工序自身的执行情况和对总工期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并果断地采取纠偏措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全面执行。
在地基基础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拖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作为项目经理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即使拖延一天也不应忽视,防止由于许多小拖延的积累而达到无法接受的地步。根据合同规定,项目竣工日期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为保证按期完成,就得从技术上、组织上采取加快措施。这样不仅会增加施工强度,还会增加直接费,从而也提高了成本。故工期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程成本是密切相关的。
参考文献
[1]叶伟胜.价值工程在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8,31 (2):50-53.
[2]刘钟莹.工程估价(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探讨】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11-09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讨论文06-06
关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05-23
建筑内部装修中隔层防火安全探讨05-2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11-02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探讨论文06-0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14篇11-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14篇)11-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精选14篇)11-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集锦14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