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

时间:2024-08-04 16:51:17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税源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

[摘要]税源管理是税收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税源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税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税源管理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税源管理 纳税服务 优化
  
  一、 税源管理的内涵
  
  对税源管理的界定,一般认为,税源管理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现代税收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它通过对涉税经济活动和行为中有关信息和数据的掌握,全面了解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范涉税行为,为税收收入的组织管理和税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通过税源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对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等基本要素进行控制,掌握税收收入的总体规模及发展趋势,并通过对收入状况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规范和强化税源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税收收入流失,实现税收收入应收尽收的目的。它既是征管工作的起点和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前提,又是预测税收收入、编制税收计划、制定税收政策和制定征管办法的重要依据。
  
  二、税源管理体系的现状
  
  税务部门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地区产业结构和特点、机构人员配备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税源管理的水平和难易程度,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税源管理大致是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依托,以户籍管理为基础,以税源监控为核心,由纳税服务、税收监督、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四方面工作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内容是税源监控,即税源管理部门需要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使用、生产经营、财务核算、资产处理、税收优惠、违法违章等情况有全面而且详细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税收监督和纳税服务,根据有关工作的过程和结果更新税源监控的数据,并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掌握税源变动的趋势和原因,发现纳税人和税收征管存在的疑点和问题,结合纳税评估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纠正税收违法行为,优化业务流程和纳税服务手段。
  就目前税源管理的现状来说,税源管理体系的构成不够均衡。这体现在几个方面:1.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效率不高;2.税收监督流于形式,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缺乏主动性;3.税收分析环节滞后、范围狭窄,而且方法比较单一,多侧重于对事后静态信息的分析、评价,事前、事中动态监督做得不够;4.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整合;5.纳税评估缺乏有效的模型和方法,导致异常企业的筛选准确度不高,评估工作效率低;6.纳税服务不够系统、规范化。
  
  三、优化税源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与措施
  
  优化税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化分类管理,并完善不同类别纳税人的税源监控,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级税收分析,通过分析确定税源管理重点策略,开展多种手段的纳税评估、税收监督和纳税服务,形成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监督和纳税服务等分体系之间的良好互动,构建比较完善并且能够随着税源状况变化不断改进的税源管理体系,促进税源管理工作有效并且高效地“提高税收遵从度,和谐征纳关系”。
  优化税源管理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税源分类管理为基础完善税源监控。税源监控的内容包括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使用、生产经营、财务核算、资产处理、税收优惠、违法违章等情况的了解,税收监督、纳税服务、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所以,在纳税人数量多、增长快、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依赖信息化手段进行税源信息管理,对不同类别纳税人确定监控重点和内容,改善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纳税人分类管理体系;针对各类纳税人制定重点监控事项;整合信息系统、扩大监控数据范围。   (二)建立分级、分层次的税收分析体系。分级、分层次的税收分析体系是税源管理的重要保障。税收分析包括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可建立三级税收分析体系:第一级是上级税务部门,主要侧重地区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分析预测税收收入、分析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及其变化规律;第二级是基层税务机关,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经济税源调查分析工作的实施,制定税源分析的具体标准和方法,侧重分析、监控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税负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情况以及新增税源和低税负企业;第三级是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微观税源分析预测,建立重点税源户、重点行业的分析、预测、反馈和分析模型定期维护制度,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三)转变税收监督模式,提升监督质量。目前税源管理中的税收监督模式缺乏主动性,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一般。转变目前的税收监督模式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精简业务流程,减少审批事项,将部分审批项目改为备案制,从而实现税源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管事向管户的转变;2.多种措施降低执法风险,减轻工作量。在近两年基层的税收执法检查中,都发现有大量的未及时催报催缴的执法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手段处理这类事务:一是依托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催报催缴函件、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通知形式向纳税人送达文书、告知有关事项;二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协税护税力量,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利用辖区街道办、租赁办人手比较充足、对辖区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协助完成这些事项。
  (四)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开展高效的纳税评估。有效的纳税评估需要在对近年税收监督、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发现的违法违章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税收分析发现的异常数据,建立分行业、分纳税人类型的评估分析模型。具体来看,可按以下步骤开展:1.在税务机关专门成立以业务骨干为主的纳税评估工作小组,立足本地实际,制订本单位的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2.创新工作方式,推行二级纳税评估制。即对重点企业、有赢利但利润明显偏低的大型企业的纳税评估,由评估领导小组进行纳税评估,对日常性的中、小企业纳税评估和纳税评估系统导出的有涉税疑点的企业评估,则由税源管理各部门的税收管理员分头进行;3.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培训。对涉及到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各项评估应用指标的分析能力、与纳税人的约谈技巧等进行系统轮训,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
  (五)建立多种手段高效纳税服务系统。为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强化税法宣传,降低纳税成本,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制定统筹性的纳税服务策略,针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开展服务项目活动,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纳税服务的专业性。具体包括:1.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纳税宣传;2.将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有机结合,创立以纳税人为导向的税收业务流程优化方向,在数据共享的支持下,实现由管理服务由“多点对单点”向“单点对单点”的转变;3.利用第三方资源开展纳税服务,充分依托代征协税队伍的力量,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税收志愿者服务项目,同时,引导税务代理机构的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和倡导税务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有偿提供税务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军. 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考[J]. 涉外税务, 2003,(4).
  [2]林高星.中国税收征管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4.
  [3]陈捷. 纳税服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涉外税务, 2003.(4).
  [4]邓力平. 辨证地看优化服务和依法治税[J]. 中国税务, 2004,(3).
  [5]刘磊.完善税源监管工作的建议[J].税务研究,2006,(9).

【税源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相关文章:

税源管理与征管效率的问题研究03-21

移动IP路由优化研究11-22

旅游景区组织与优化研究03-17

优化阅读实践策略的研究03-26

旅游企业服务补救管理体系的研究03-25

试论高校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研究03-18

钢铁集团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论文05-02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11-20

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研究03-19

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若干研究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