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4-07-21 07:35:43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探析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本文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涵与必要性,阐述了定制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实际困难,总结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制化培养的做法与经验,提出了拓展定制化的“宽度”和“深度”、变技能“定制化”为素质“定制化”、保持“定制化”的动态性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定制化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定制化教育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产学研结合的实现途径,因此,依托行业和企业,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但目前,高职“定制化”培养发展还不平衡,存在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有效性程度不够等问题,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一、“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单位)与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及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协议,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培养模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看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适销对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被社会、用人单位接受,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按需培养的定制化培养模式,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专一的教育内容、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主动适应市场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尤其是行业、企业的发展。

  (2)酒店行业对“合适人才”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酒店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定制化人才培养是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理论学习和实习方式等都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协商,时间可长可短,使得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合适人才”的基地。

  (3)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的理性选择

  定制化培养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已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定制化教育的实施打通了最快捷、最具集成效应的就业“新干线”,提升了就业的效率和质量:一是实现了学生的超前就业,学生一入学就成了定制化企业的准员工,不必为三年以后的就业而焦虑;二是实现了“打包”就业和群体就业;三是定制化教育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预订毕业生,企业必须根据定制化协议接纳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特别高。

  课题组所在单位的实践证明,定制化人才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融入职场、服务企业的时代要求,有效避免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为学生及早就业、及早选择职业、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创造条件。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困难

  (1)传统办学理念阻碍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实施

  由于多种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办学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较严重的“职教普教化”现象。一些学校仍实行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沿用、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实际是本科的“压缩饼干”。二是攀高升格现象。许多高职院校将学生专升本的比例作为评判办学成功的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大量人、财、物力放在补习应考上。

  (2)体制机制改革的滞后是定制化人才培养的障碍

  学校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市场差距较大,与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格格不入,导致定制化培养有时流于形式,停滞不前。高职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不能兼顾各方利益,不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不做好各项必要的保障工作,则改革将很难成功。

  (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使得定制化培养难以全面实施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仍很严重,专任教师中至少一半的教师没有真正出过校门。一些学校并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放在第一位,对教师走出去没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还有许多行政性、事务性要求,使得教师出门难、实践难、兼顾难。因此,即使学校实施定制化,也难以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

  (4)适应当地经济与产业结构变化是一大难题

  定制化培养推进中的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地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和走向,又决定了人才需求的结构和趋向,因而要求定制化培养更具操作性、连续性、针对性与前瞻性。各地不同的产业结构所要求的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方式,又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产生冲击。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发展对策

  为克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制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与误区,课题组所在单位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先后与洲际集团侨鸿皇冠假日酒店、城市名人酒店集团、仁恒辉盛阁国际公寓式酒店等签署了定制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协议,并成功组建酒店管理专业定制班。

  (1)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实践

  1、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课题组所在单位所建立的订单班中,以与南京城市名人酒店的合作最为深入,自2011年开始,校企双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培养期间,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定课程设置,加入企业特色课程,共同授课,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第一学年在甲方集中进行理论课学习,第二学年在甲方和乙方进行工学交替教学,第三学年在乙方实行顶岗实习。

  2、企业的培养力度大幅度提高

  定制化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企业方加大了在课程内实践、工学交替实践、顶岗实习的参与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Part-time job机会。酒店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到定制班的课堂教学中,带来了酒店实际工作中的表格、资料、操作程序和标准等,同时,学生有大量机会在酒店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操作,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企业每年为每位学生提供定额助学金,并根据学生每年在校的学习表现及在酒店工学交替和实习的表现拉开档次,发放相应奖学金。

  3、专业就业对口率明显提升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早已多次接触到企业的环境、经营理念、工作人员等,因此,到顶岗实习时,学生对对周边的工作环境、操作程序和标准也十分熟悉,很快就能够进入角色,从而缩短与企业的磨合期。同时,企业为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其列入酒店集团的人才储备库,到毕业时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岗位目标都十分明确,酒店也在不断考查中确定了自己的培养对象,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归属感,提高了专业就业对口率。以2011级城市名人酒店班为例,学生毕业时有85%左右的学生都留在了订单酒店工作,就业学生中有18%的毕业生当年即升为领班。

  4、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及家庭三方共赢

  从实践的成效看,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酒店能够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及企业高速成长与发展所需要储备的部分中基层管理人才。对学校而言,定制化培养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通道及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发展舞台。对学生及家庭而言,能够把大学学习、实习与就业贯通起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学生规划职业成长和发展。

  (2)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1、拓展定制化的“宽度”和“深度”

  定制化的宽度是指定制化培养的学生所能适应的目标岗位数,它反映了学生毕业后横向就业面的大小。定制化的深度是指人才培养定制化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它反映了毕业后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纵向提升的空间大小。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也不可能一辈子就待在某个岗位上。“定制化”过窄,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小,职业风险就大,“定制化”过浅,学生毕业后提升的难度就大。

  扩展“定制化”的宽度就是要扩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数。对相近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整合,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扩展“定制化”的深度就是根据目标岗位上酒店员工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知识、能力和素质准备。

  2、变技能“定制化”为素质“定制化”

  定制化人才培养以培养企业所必需的技能为主,企业用到什么技术就学什么技术。由于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动力、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不及普通高校毕业生。变技能“定制化”为素质“定制化”,就是要重视职业岗位对人才“软实力”的要求。要深入研究“定制化”的目标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唯职业技术倾向。

  3、保持“定制化”的动态性

  传统“定制化”协议一旦签订,具有更多的静态特征。定制化一旦实施,学校就会按照“定制化”培养学生,很少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结果还是可能造成企业和学校的脱节。保持“定制化”的动态性,需要“定制化”双方密切合作,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质量监控,学校则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人才需求变化进行监控,对不合理、不恰当之处通过协商实现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桂霞.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2]姜华,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4(33).

  [3]贺云,姜锐,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策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4]黄保德.开展“订单式”培养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融合[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探析】相关文章:

试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2-03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03-21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12-29

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03-22

高等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究03-29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探析03-2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03-28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03-11

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之探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