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工类院系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高校理工类院系教学管理模式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应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加强培训及交流、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考核及职务提升机制。进行学院二级管理,应落实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责和权力,真正做到行政事务及管理权力的彻底下放。本文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四点建议:教学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研室职责与功能、发挥工作室团队优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 二级管理 信息化管理 教学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更依靠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中指出,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如何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成为各大高校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是高校的两大阵营,当教学管理岗位被明确后,其专业化发展就成为了必然。高校应该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现有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队伍建设规划,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人事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教学管理队伍工作,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
大部分二级学院管理人员忙于应付各种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弱化了其“教学监管”和“服务”职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应制定教学管理人员的选聘条件和岗位职责,应严把“入口关”。对拟聘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要进行严格考察与筛选,要求接受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教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写作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协调沟通能力及服务意识。
3.加强培训及交流,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应重视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划分专门的经费预算,为教学管理人员创造进修、培训的机会。通过进修、培训、交流,提升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新管理观念,创新工作。通过听取知名专业讲座,到其他高校考察、交流,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
4.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考核及职务提升机制
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工作责任大、任务重,但是考核及晋升制度不完善,待遇较低,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缺乏吸引力。应定期举办各类评先选优工作,增强竞争机制,把工作绩效与考核晋级挂钩。
二、落实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责及权力
1.高校“二级管理”现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增加,各大高校已实施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但实际上只是大量的行政事务下放,管理权力并未赋予到位。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掌握了教学管理的全部决定权,二级学院的角色只是贯彻执行学校的决策,受校级教务部门的统一指挥行事,缺乏管理上的自主性。
在目前的“二级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工作量达到空前的繁重。教学秘书疲于应对各部门的指令,应对学院领导、教师、学生等交办的事务与咨询,时时传达校级管理部门的指令、协调、上报、输入、输出。不能将教师、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首位,未能真正地实现服务及监管职能。
2.落实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责和权力
改革高校管理模式,完成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统筹,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中心由上向下的转移。应该彻底的将“二级管理”做到实处,每个二级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学术底蕴、学苗情况各不相同,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院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及确立目标责任状,校级管理部门审核各二级学院递交的教学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并围绕目标责任状定期考核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情况。
三、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研究
1.教学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正在形成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利用综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教学信息进行处理,设定全校教师的查询权限,他们可以在网上实现各类查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使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2.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求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标准。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加关注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表现,没有建立起对课程和专业教学质量的责任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建议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教学质量责任体系。针对专业、课程主要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为考核内容,以提升专业与课程的水平为主要落脚点;对教师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以考核教学效果为主要落脚点;对学生的质量考核是以学习效果为主要落脚点。鼓励教师的个性教学及创造性教学,重视教学效果。
3.强化教研室职责与功能
教研室的主要职能应是组织、指导与研究教学,培养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成长,规划设计与建设课程以及进行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但现实中的教研室却逐渐退化成为执行高校教务处布置教学任务的教学行政基层单位,承担了许多行政事务,其行政职能日渐取代了学术职能,偏离了工作方向。学院应认识到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与学术研究组织的重要性,利用评价体系正确引导教研室的发展,激发教研室在高校发展变革背景下的创新能力,进而发展成为教学学术交流平台、科技创新的载体。
4.发挥工作室团队优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二级学院应形成不同领域的学术梯队,根据专业特色组建工作室,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全面发展,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世华,李耀宏.对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9).
[2]伍光明.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5).
[3]郑其婷.高校优化教学管理业务流程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
[4]孙永倩.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多样化研究[J].林区教学,2010.
[5]王峰.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多样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6]高景红.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
[7]熊岚.高校教研室功能的回归与重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
[8]宋燕.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高校理工类院系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