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能力论文
1前言
知识管理已逐渐受到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及书籍近几年陆续出现,越来越多企业也纷纷相应成立相关的岗位,以落实执行知识管理的工作。许多组织都在着力于通过知识管理以改善企业效率,在各组织中积极推广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技术架构为基础建立框架,用以对知识的获取、应用和合作。对于高校而言,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已不像从前一样只能靠口述或是文字来传授知识。在信息化的环境中,高校教师能选择更多方法辅助本身的教学活动。相对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获取上也有更多的选择,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更生动的知识传授方式,更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渠道所替代,高校教师也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流程,将教师自我知识进行条理化管理,使其教学水平和竞争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2个体知识管理
何为知识管理?Galbreath认为知识管理应由个体开始、其次为组织的个别单位、跨领域或跨单位、全方位的实施,最后逐渐扩展到与其他组织的合作。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及知识的转换和创新进行管理,一方面,将知识视为物体,另一方面也将知识视为一种过程。就其主体而言,进行知识管理者可能是个体或组织,由此便形成所谓的个体层次或组织层次的知识管理;就其手段而言,知识管理不单是技术问题,还有一部分是策略问题,同时也强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总而言之,知识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循环过程,只有结合科技与人,兼顾内容与过程,才能促成真正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应由个体做起,目的是帮助个体更有效率地将知识付诸于实践,以协助组织的发展。个体的知识管理可以将个体兴趣和工作需要作为其出发点。个体是组织的基本单位,个体知识管理即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它与组织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是每一个体的工作,知识管理者的例行工作需要搜寻、利用、创造以及分享,因此应鼓励所有的员工都能管理知识。在终生学习时代中,个体不但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现有知识的消费者,而且后者的作用更加明显。个体为何追求知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进而提升个体自身的能力,并在组织中占居一席之地。此外,个体除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外,还应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创新中去,努力创造出新的知识。第一,知识计划:秉持自我负责态度确立完善的知识计划,并妥善做好目标、时间以及情况三方面分析。第二,知识评价:对个体知识管理整体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及总体性评价。第三,知识展现:此过程主要包括对信息和知识来源的识别。前者包括对个体已掌握知识的分析及个体对新知识的需求分析,后者则涵盖对查寻到的信息来源可靠程度的分析。第四,知识产生:针对各类的知识形式,如文本、演说、图书资料、影像作品、多媒体课件以及学习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与知识体系的建构。第五,知识传播:知识传播过程主要涉及与他人的信息与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在个体间知识的沟通互动之中,其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工具大多依靠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六,知识运用:个体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一种适当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第七,压力与缺失管理:通过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对其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能从发现的错误中不断总结。
3高校教师的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体隐性知识外显化的过程。由于高校教师个体知识有高度的经验性、脉络性与内隐性,因此为了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需要通过外显化与理性化的努力,才能使此种看似庞杂、无价值的隐性知识,得到系统性的整理,以增进其流通性与可接近性。有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身为高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包括信息运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分享能力,即教师也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查询教学资料,并加以有意义和有系统的组合,并且能与师生互相分享,以丰富和强化教师教学能力。高校教师身为一个知识工作者,对于社会全体知识进步的推动与探索,相对于其他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高校教师在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上面,更应该有积极作为,不但能够管理个体知识,并且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管理知识,成为掌握时代知识的主人。以高校教师身处的环境而言,知识管理也有其重要意义:第一,从知识管理流程的视角定义:知识管理主要包含知识的判别、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分享以及知识的储存等流程。以高校而言,需了解哪些是有用的知识、摸清获得知识的渠道、建立高校知识流动与分享的渠道,最后还需整理出一套系统完整的知识,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建档。第二,从知识管理的目的角度定义:知识管理能增进组织获取更新知识的绩效,并解决复杂或重复的教学与行政作业。第三,从知识管理功能的视角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高效地管理高校的智慧资本或知识资产,能将高校的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有效的运用,以累积高校的无形学术财富,从而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4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BillGate指出知识管理要有完善的功能必须有工具加以辅助才行。其基本的几个条件包含资料库、档案以及电子邮件和工作流程的应用软件。此外,还包括了特别搜寻的功能。Graham则认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类沟通方式,因此它被视为沟通技术革命的产物。此种沟通技术的革命,通过信息技术来不断创新知识,并提供传播与扩散渠道,使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更加便利。这样的变化也使得人们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逐渐进入了以信息化学习手段学习的环境,一种运用网络传播、获取学习信息及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管理存在四方面的影响:其一,可以很方便地延伸个体在组织内部的网络;其二,可以提供一种快速学习别人知识的途径;其三,信息技术可以方便提供对知识的快速获取、更新以及存储;其四,可以使得结构化知识在组织内部向垂直和水平两个纬度快速扩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已融入个体在知识管理的要素中,造成个体在处理信息的模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第一,多媒体的应用使信息型态的转变。所谓多媒体,是一种以电脑为中心结合所有已知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影像、视讯等,是各种资源的结合体。以往单独存在的书、杂志(文字)、录音磁带、电视、电影、录像带,通过多媒体的整合能呈现不同一般的效果。第二,信息搜寻、纪录、内部查询的便利性与可扩充性。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过去从内部资料库搜寻的资料,也就是个体整理过的笔记、图片、摘要等以及外部资料(图书馆、杂志社等)更加快速与便利。也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互相沟通交流,并且累积大量知识加以活用。第三,信息储存空间的改变。传统上对个体资料库的建立以分类卡为基础(包括个体的藏书、书报剪辑、讲义目录、会议记录等),而当个体资料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物理储存空间有限,对资料的保存和检索就会变得特别困难。但是信息技术在资料储存与处理能力上更有助于解决知识凌乱多变及难以保存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知识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及贡献。第四,将信息做结构化系统分类。由于个体所属的专业有所不同,传统的知识分类尽量采取较简单且易于检索的方式。而运用结构化的分析架构,可依据运用数据库技术和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对已有知识做分门别类的安排,并可对个体在知识的创造及运用的衔接上起到协助作用。
5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策略
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策略是指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判断其所具有的显性、隐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整理、储存、传播以及创造。其目标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师知识储备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管理,从而提升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第一,高校教师要很好进行个体知识管理,高校首先应该建设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心,比如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中心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也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获取各种教学资源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咨询课程与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资源中心的帮助,培养自我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第二,使用专门的软件来进行个体知识管理。由于高校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大部分教师对概念地图等知识管理软件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师知识管理的技术和软件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相关软件应用能力。第三,高校教师可以享用互联网中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相关网络搜索技术,下载电子书籍和相关期刊网上的学术资料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专业信息;还可以登陆专业的学科网站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此外散布在互联网中的许多专业论坛也是高校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很好补充。第四,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或者及时聊天工具,如QQ、MSN、E—Mail、BBS、个体网站等建立虚拟社区来促进彼此之间的知识共享。在教师虚拟社区内,教师围绕共同的主题发表各自见解,进行知识分享。在同一虚拟社区汇集的教师越多,社区内所集聚的知识也越多,其学术价值也越高。在虚拟社区内,高校教师可以将自己获得的相关知识上传在QQ空间中,供大家转载、阅读,也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点滴教学经验和不足以微博的形式让同行借鉴和评论,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和专业水平。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能力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知识平台的知识审计研究论文11-25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探究论文11-20
论文参考文献相关知识11-30
企业知识管理问题初探论文03-31
重视主干知识关注历史细节论文11-21
企业的知识管理方法论文03-31
论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03-28
浅谈知识管理与数字图书馆论文12-08
试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关系论文(通用8篇)01-06
施工企业管理能力提高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