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物流成本管理技能考核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技能考核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进行课程技能考核改革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了《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的具体方案,即小组模式重点考核法和个人与小组联合考核法,指出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及实施的具体方式,并总结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具体方案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专业性和运用性都很强,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教授来完成,但学生学完教授内容后遇到物流实际业务时还是不能进行具体的物流成本预测、决策、分析和核算等业务,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时,如何加强对课程中相关职业技能的考核,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一、《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当前,我国的高考升学制度是高校依据考生分数由高到低分别录取考生,高考分数高的考生常常由传统本科高校录取,唯有分数处于最底端的考生才由高职院校录取。目前,高职院校处于我国高考升学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它们为了能招收学生,分数线降得很低,致使其成为很多高考落榜生的选择。这就导致传统的本科院校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不适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改变当前高职院校沿袭本科高校的考核模式。2.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笔者曾对湖北十多所高职院校约400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40%的学生基本上未考虑过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认识不足,再加上专业课较难,理论性较强,高职学校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致使他们在课上听不懂,课下不用功,从而导致《物流成本管理》的课堂上出现睡觉、低头族玩手机、沉溺于网吧游戏及大量逃课等不良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下,无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考核。3.《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构成,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和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当前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的预测与决策、物流成本的计划、物流成本的分析、物流成本的控制等内容。但实际情况是,学生通常在开始学习物流成本的核算时就已经很难理解,学习更深的内容时就愈发难以听懂。这是因为物流成本的核算涉及会计学的基础知识,虽然很多《物流成本管理》的教材详细介绍和讲述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环节的物流成本组成,但对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却介绍不多,导致学生学习课程之后只知道物流成本的构成,不知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
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的具体方案
1.小组模式重点考核法。(1)小组模式重点考核法的基本思路。小组模式重点考核法的意图是更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这种考试方式强调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意味着学生必须掌握重点内容,从而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时,可把期末考试转化为每次上课或者分阶段的具体测试,考核内容包含学生平时听课、提交的个人作业和集体作业、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平时进行的重点测验等情况,每次上完课都进行一次成绩评定(或每上几次课即进行阶段性评定)。课程教学结束后,把上课的成绩评定情况汇总,再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即构成学生的课程总成绩,而不用进行课程的期末考试。这可以将考核化繁为简,降低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2)小组模式重点考核法实施的具体方式。小组的成绩可由小组的共同作业、集体实训、课堂讨论、平时的重点测验等方式进行评定,并以对各小组进行抽查或者通过各小组派代表的方式进行。对小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进行分档,即可以通过各成员的作业、测验、出勤率、实训报告等区分。这种考核方式的执行,要求授课教师比较细致,每项考核在平时就认真评定并积累起来,打分相对公正,注重先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实施的具体方式,具体实施过程可依据学生人数来设计考核时间段和具体分组方式,倘若学生人数较多,可多采用分组模式来提高考试效率。为了实施这种考核方式,《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可实施“两结合、三阶段”的教学方式。“两结合”就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三阶段”总结如下:第一阶段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里讲授《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课堂讲授);第二阶段是教师编写符合物流成本实际运作情况的案例,讲述不同类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实际业务的处理方法,包括不同类型企业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物流业务中间接成本的分配以及制作物流成本报表(演示教学);第三阶段是教师根据课堂演示教学的内容,编写符合不同类型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案例,即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物流成本管理的实际应用案例,将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寓于案例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通过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更透彻的解析,使得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此外,教师要在物流管理实训室里指导学生操作软件来处理由这些案例形成的物流成本管理实际业务(实训教学)。2.个人与小组联合考核法。①个人与小组联合考核法的基本思路。在这种考核方式中,可设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配套部分———《物流成本管理阅读课》。它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加强学生学习课程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写作论文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方式。阅读课与期末论文结合开设,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自学写读书笔记,这些笔记可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考核;在学期末,教师可布置课程结业论文,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②考核实施的具体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考核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团队模式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考核,即教师给定一个具体的主题,在团队里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免费或有偿在网络数据库中收集该主题的相关书籍和期刊等信息,教师根据结果直接给出考核成绩,成绩分为及格、不及格两个档次或者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第二部分是在学期的每个月月末提交一篇1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在学期末撰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课程结业论文,作为通过该课程的必要条件。读书笔记和结业论文要依据是否有清楚的问题、是否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否形成有益的结果及是否与要求的规范格式相符合,评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读书笔记以个体考核为主,课程结业论文适合以团队为对象进行考核。为了实施这种考核方式,《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紧贴物流行业,教师要定期在物流市场进行调查,按照市场需求定期调整《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每个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量身定制学习目标和计划,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的范围,着力培养专业技能。此外,教师也应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色,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即不断探索和尝试网络教学、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质量。
三、《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的效果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是一个基于新教学环境下的尝试,目的是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来看,改革考核方式可达到以下效果:①提高《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试效率,适应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情况下的考核要求;②适度降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对期末考试的压力,使他们在学期内合理配置有效学习时间;③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在学校学习期间模拟物流成本管理的实际业务;⑤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⑥促使教师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庞凌.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与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8).
【物流成本管理技能考核改革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顺丰控股物流成本管理研究论文05-16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初探论文11-21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06-16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成本管理论文12-02
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论文06-04
论物流成本研究03-24
基于低成本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03-19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15篇(集合)06-18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通用(15篇)06-17
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控制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