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模糊德育管理模式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论文

时间:2024-09-12 20:13:48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构模糊德育管理模式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论文

  摘要: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中出现“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德育工作实践中暴露出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这也是制约德育工作实施的实质性问题,因为一个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工作从形式上看是虚的;从内容上看是空的;从结果来看也必然是失败的。为此,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改进和加强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进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之一。

建构模糊德育管理模式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论文

  一、情:沟通情感。激励进取,共创和谐的教育氛围

  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教育是实现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灵沟通的桥梁与媒介。德国卡塞尔大学学者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难题仅靠分析有时并不能得到解决,而是更多地需要通过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理解对方等方式来处理,谁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谁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见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学生的情感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亲其师而信其道”,“善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诚心与爱心去呵护学生,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达到教育氛围和谐性,才能为德育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要求教师:

  1、研究学生,关注学生情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会逋过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做个细致的有心人,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真实动态,把握学生情感。

  2、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情感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尽管这对矛盾的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不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格尊严是情感的核心,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人”,才能真正地尊重他们的感情;才能意识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区分不同性质的情感对教育不同的反作用;才能注意到学生的情感与其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学生学习、品行差异性的根源。

  3、鼓励学生,激起学生情感。进入少年特别是青年时期以后,学生情感的突出变化之一是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这是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和社会化程序上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这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及时利用各种场合和手段恰以当方式予以肯定;注意批评性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娓婉的批评效果往往优于直截了当的批评。4、运用教育体态,传递教育情感。教师的眼、手、头等是表达无声教育体态语言的重要器官。教师以其整体的由内而外的综合素质所显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吸引学生,内化其所授知识和所提妻求,密切师生情感,在和谐中求得发展。

  二、点:旁敲侧击,点到为止,起到“点睛一点石”之功效

  “少年心事当拿云。”青少年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变幻莫测的。教师只能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一定程序上了解其中一部分的表现,这不利于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更有教师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教育他们,反复抓,抓反复,但时间长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会感到不耐烦教师认为这样的“两有生”(即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障碍的学生)是不识好歹,不可教也;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师烦人。在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恰到好处的一个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往往起到震慑、威慑学生作用:有时一言不发却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有时简练、精辟,言简意赅的一、两句话却能达到点击要害,点石成金之功能。这要求教师注重:

  1、点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有充分准确了解的基础上。当无需当面说透时,点到为止;当必须与学生当面说清时,一语点破天机;当学生态度暖昧拒不说明时,点击要害。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细致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①望: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及表情,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

  ②闻:多方倾听来自各个侧面如老师、家长、同学的情况反映,力求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

  ③问:经常通过提问、询问、问卷等方式查询学生情况。

  ④“谈”:随时随地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和不同类型学生,就本人或他人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既有利于交流感情,更有助于了解信息,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将问题及时解决。通过“望、闻、问、谈”,能多侧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信息,为“点化教育”准备条件,是“点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点的对象:往往是纪律上有点乱,行为上有点偏,思想上在侥幸心理的学生。

  3、点的时间:要把握恰如其氛,恰到好处的时机。

  4、点的技巧:充分运用体态的“无声语言”和简练精辟的有声语言相结合,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点中要害,做到“软点”与“硬点”的结合。 三、悟:心灵感悟.自觉自省.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古人云:“心之官则思矣”。人们对外办事物的反映,知识的接纳吸收过程不是机械进行的,是有一个认识、领悟、理解、创新的过程。可见,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悟”可以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道德情感和言行点化,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和活动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和影响,受教育者本人都有一个自觉或不自觉主动的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接受、内化、外化即感悟的过程,从而在外在言行上作出对我自我“趋利避害”的应答反应。这种“悟”也可以说就是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和所提要求的心灵感悟、心领神会,达到自我校正、自觉自省和自我教育。其过程是:在教师在教育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领悟、渐悟、顿悟到觉悟,从而指导自己不同行为对外界信息作出不同反应和应答。由于“感悟既然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它其实就是创新。”可以说:没有‘悟’,就没有创新;有了‘悟’,才可能有创新。”这要求教师:

  1、给学生一个“悟”的时空。凡事不能也不必要说的太白,德育工作者对某人某事的心理、想法或行为也不必要让学生摸得一清二楚,让学生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言行点化,“先做后学,且缓说破。”留给学生一个感悟的时空和余地。否则“水至清则无鱼。”

  2、给学生设置“悟”的悬念。

  四、度:要求适度、严而有度、掌握分寸与火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就是适度原则。”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侯,坚持适度原则。这为我们做好德育工作同样提供了良好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教师作为管理者与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两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格之间,只有坚持适度原则,无论是做人的要求、学习的要求、生活的要求都应适度.这样的要求、规则或制度才可能是有效的、可行的,否则犹不及。“适度教育”管理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管理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经验,厚积而薄发。“适度教育”给学生一个带有一定约束的自由发展空间,在不越轨、不出格的状态下,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律精神“情感教育、点化教育、悟性教育、适度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灵活运用的,其中,情感沟通和感悟人生事理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点化教育”和“适度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手段,它们共同贯穿于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德育管理模式的鲜明特点是无需被量化的,因而只能是模糊的。建构“模糊德育管理模式”,其本质是发挥学生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德育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的创新和改革。

【建构模糊德育管理模式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论文07-07

微雕课堂提高实效09-10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实效研究的相关论文09-11

提高实习实效性市场营销的论文08-17

注重细节提高幼儿教育实效性论文06-25

怎么利用多媒体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实效论文07-04

创新单词记忆方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实效论文08-04

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07-15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探讨06-01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论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