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人事管理论文
一、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事管理理念滞后
传统人事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是对人的过去进行管理和评价,这种管理缺乏激励、引导作用,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忽视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管理,缺乏开发的积极主动性。目前,一些高校人事管理还停留在这一观念上,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一些高校人事管理思想中带有浓厚的旧体制色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痕迹,还没有从传统对人对事管理的观念中走出来。管理人员还采用传统的监督方法,导致教职工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不利于教职工积极性的调动,不能充分挖掘教职工的潜能。
2.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高校是知识型人才密集的地方,有着丰厚的人力资源。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人员是按照教育规模引进的,主要有教育教学人员、教学辅助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高校用人还是终身聘任,使得优秀的人才难以施展才能,不合格的教职工又占有职位。在高校用人机制方面,评职称是一个难题,虽然当前职称评定进行了变革,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政策,给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上升的机会。但职称评定中还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完全适应市场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样就没有了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使一部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同时还会影响一部分年轻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广大教职工创新精神的调动。有的在评定职称后满足于现状,不再积极进取,科研能力、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在升职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影响高校人事管理质量。总的来说,高校用人制度还停留在静态层面上,对人才的任用还停留在注重文凭、重职称,而轻能力、轻水平。
3.人才流动机制不畅
过去高校人事制度僵化,人事管理实行的是计划分配,统一管理的过死、过严,尤其是有的学校缺乏自主权,无法调入急需的人才,多余的人才又无法调出,进入人才积压同时又人才匮乏的怪圈,这也暴露出高校人才准入与退出机制的不完善。现在高校引入人才时,不管学历和专业,基本上定的是一个准入标准,只要符合基本要求,经考试和面试合格后就能进入。但进来后一些人员不作为,又没有实行完全市场化,很难向企业那样辞退教职工,导致人才流动机制僵化。
4.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人事管理中离不开考评,当前教职工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评评价体系不完善。考评走过场、形式化现象严重,考评内容没有针对性,由于掺杂着人情,绩效高低不能正确评定。考核评价方面,有的学校过分注重成果,如科研论文,考核时看重数量忽视质量。同时考核忽视师德,这是最为严重的。高校人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发现人才,而人才是要德才兼备的,所以高校人事管理应在考评中融入师德。另外考评结果与奖惩不挂钩,导致教职工的积极性受挫。
二、高校人事管理的对策
1.创新人事管理观念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要顺利开展离不开探索、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就缺乏生机活力。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了新问题,管理人员勇于迎接挑战,以创新的方法去分析、去探索,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中走出来,注重以人为本,考虑教职工的自尊、情感,多鼓励、多授权。传统人事管理把人当作是一种工具,还停留在行政范畴内,这种制度缺乏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人事管理的效益。现代人事管理注重能力开发,把人作为最重要资源,强调人尽其责,人职匹配,重点是开发教师潜能,使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高校的发展。
2.建立人事代理制度
人事代理制度是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方式,代理有关的人事业务,这是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实行人事代理,单位与聘用人才之间是聘用合同关系,这打破了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的分离,打破了传统人事管理的限制,这是一种社会化管理。对人才自身来说,实现了由“国家人”向“单位人”、“社会人”的转变。建立人事代理制度能将一些人事关系交给社会上专门的服务机构去做,不仅能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还能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学校的核心工作。
3.健全人才配置机制
人才配置机制是用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健全人才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才配置时要扬长避短、学以致用,扬长避短就是不强人所难,也不浪费人力资源,否则会带来人才流失。学以致用是人尽其才,使广大教职工发挥各自的专长和创造力,发挥其潜能。同时为了健全人才配置机制,高校要注重人才培训,使人才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