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跨国公司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对于《跨国公司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方面
在案例的选择、使用上,虽然任课教师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由于《跨国公司管理》课程开设的时间较其它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较晚,缺乏规范、公认的案例教材。这客观上说明了目前案例库建设任重道远。因此,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是如何选择一个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案例。一般而言,《跨国公司管理》的任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所使用的案例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一定要有背景。案例要有背景,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选择所使用的案例时,首先应该紧紧围绕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否则将毫无意义,毫无效果。同时,我们所选取的案例行业一定要有代表性。具体到《跨国公司管理》的案例教学,应该紧紧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外国企业“引进来”的时代背景,寻找最具典型性的跨国公司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企业。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中国作为它们国际化的重要阵地,这客观上有利于《跨国公司管理》案例教学的进行。即,任课教师更容易获得跨国公司的相关素材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
2.案例一定要有时效性。案例的时效性强调案例能够反映出最新的、最前沿的跨国公司管理理论与实践,不能用老案例代替新问题,2004年的中国联想集团耗资12.5亿美元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曾经被许多课程用作教学的素材,但是如今再用这个案例去讲述《跨国公司管理》的相关知识点,可能老生常谈,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换言之,我们选取的案例应当是新近发生、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例如,中国民营车企吉利收购瑞典沃尔沃、双汇集团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百胜集团收购小肥羊等近年来颇受媒体与公众关注的案例,都是行之有效的案例素材,可以用作讲授《跨国公司管理》中跨国并购的知识点。
3.案例一定要有逻辑性。案例的逻辑性反映了学术的严谨性与结构性,即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内容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揣测。一篇毫无逻辑性的教学案例,不仅没有学术价值,而且学生也不愿意看,也不愿意读,更不愿意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对于《跨国公司管理》的任课教师而言,自己首先应该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反复推敲、斟酌,选择逻辑性强的案例,才有助于案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案例一定要设置问题。应该在案例中设置相关的问题。这主要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思考,而不能像读小说一样,读完就拉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跨国公司管理》课程而言,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有侧重点,才能够有利于思考问题的设置。即,一个案例(综合案例除外)最好可以反映2~3个知识点的内容。如果反映的知识点过多,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法把握教学的主要逻辑思路、泛泛而谈;如果反映的知识点太少,案例教学就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达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目前存在着几个严重的误区。第一,案例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即任课教师一个人完成了案例的介绍、剖析等环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第二,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缺乏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理论提炼与演绎,反而导致案例教学成了“讲故事”,并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第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缺乏使用其它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出现倦怠情绪与审美疲劳。
二、互动视角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应该加强案例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互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激发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并没有很好地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不仅导致授课内容非常乏味,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也影响着授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学生也不再是简单的聆听者,更需要二者的互动,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一是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将学生引入到案例教学环节中。二是学生应该加强案例教学的参与度。换言之,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激发学生在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参与者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将纸质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阅读,要求其利用课余时间熟知案例的主要内容与情境,并对案例中所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随后,在课上对案例进行剖析分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另一个方面要引导学生讨论的深度与进度,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跨国公司管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有可能培养学生“纸上谈兵”的能力,并没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无法达到该课程的实际教学目的。然而对于注重实践活动的跨国公司而言,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人才绝对无法胜任公司的任何一项工作,更不会被委以重任。那么,《跨国公司管理》这门课程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强调学生之间在案例教学中的互动
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教师经常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以5人左右为宜,每个小组可以设立一名组长),要求其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并给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即,要求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寻找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方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然而,在小组内,经常出现浑水摸鱼、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如何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成为了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一般而言,笔者在《跨国公司管理》的案例讨论环节要求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回答问题,或者随机指定某一位成员回答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小组成员“搭便车”。
(三)强化理论与实践在案例教学中的互动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鲜活、丰富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对一般的理论知识进行提炼,并在将来的类似情境中加以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简言之,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机统一。然而,以往的案例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倾向,即,案例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缺乏对理论的概括与提炼,导致案例教学成了讲故事,并未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两个办法。第一,由学生尝试提炼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并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这个方法的缺点在于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真正提炼出案例所反映的一般理论或规律。第二,由任课教师对案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可能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概括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互动
在一门课程中,如果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倦怠、厌恶的情绪。因此,需要依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一般而言,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其它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法、现场参观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进行有机结合。例如,虽然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来自于现实情境,然而由于学生不能够身临其境,可能无法掌握许多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跨国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加深印象;或者,邀请跨国公司的高层决策者或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走进课堂,现身说法,扩大国际化视野。
三、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个繁重的,但是又不能不去做的教学任务。案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即学生学的效果与教师教的效果。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技能与理论知识。在《跨国公司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案例教学方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互动。
【跨国公司管理案例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对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论文11-30
英语教学论文模板案例11-28
儿科护理案例教学法研究论文11-16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问题论文11-20
物流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讨论文11-16
案例教学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运用论文11-11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物流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21
财务管理案例化教学实施方法研究论文11-11
中职英语教学成功案例分析论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