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队实现自组织管理的可行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0-09-07 13:46:01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校运动队实现自组织管理的可行性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借鉴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有关原理,探讨把自组织理论运用到高校运动队管理之中,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方法论的价值和功能,并自觉运用方法论,发挥方法论对运动管理研究的指导功能。力争从理论上为众多的运动队寻找一种管理的方法和规律。

关于高校运动队实现自组织管理的可行性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运动队;自组织管理;研究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比利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于1969年在“理论物理与生物学”国际会议上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他认为,系统的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是形成自组织的重要条件,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管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或社会的系统),当系统的某个参变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新状态。普利高津将这种需要耗散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将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行产生的组织性和相干性称为自组织现象。因此,耗散结构理论也被叫做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诞生不久,即由化学扩展应用于流体、激光、生物、天体演化以及社会科学,其所涉及面之广,可以说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将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学领域。如任志新的《系统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都是将自组织理论与实际管理相结合,研究在现代管理中如何运用系统自组织理论提高本身的自适性;刘铭、王东平的《耗散结构学说与医院管理理论》,蒋笃运、赵桂英《耗散结构理论及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等,都是利用耗散理论四个特征把管理贯穿于其中,进行逐一剖析得出结论的,这些都积极推动了自组织理论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发展。

  一、高校运动队管理现状

  (一)研究对象

  以中部五省(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有试办运动队资格的高校为例,随机抽取15所高校350名运动员和30名教练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博硕论文数据库等网站和数据库,并查阅院图书馆等网上图书资料,进行认真研读、分析、概括与总结。

  2、问卷调查法。针对高校运动队管理现状展开问卷调查,问卷采取邮寄各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10份,回收率81.6%,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6%。采用Excel3.0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部分资料。

  3、专家访谈法。对体育管理专家、体育教育专家及部分管理人员采取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获得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运动队的形成与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实践,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很大成效,已经成为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当前,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已发展到110多所。

  (二)高校运动队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运动队还尚未进入中国竞技体育的主流,对选中的'15所高校进行调查,得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受到缺乏高水平运动员和优秀教练员、经费不足、竞赛机会少以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制约。诸如优秀运动员来源渠道不畅通、教练员业务水平及专职化程度偏低、难与国内高水平竞赛体制接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

  (三)高校运动队实现自组织管理的可行性

  1、高校运动队是一个社会系统

  高校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人才结构、教育管理机制、物质条件等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目标管理体系。把自组织理论体系运用到运动队组织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借鉴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加强对运动队内外部信息的流通和传递,寻找和构造运动队中代表系统进化性质和方向的涨落现象和机制,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习型、和谐型、高绩效运动队的理论基础。

  2、运动队耗散结构特性

  运动队管理开放性研究。开放并引进负熵是运动队发展的前提。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产生耗散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运动队作为一个社会系统,从人员结构组成,物质条件,训练教育管理,竞技训练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管理等都是一个整体的自组织体系,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体系要从无序(或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或高级有序)状态进化,就必须是开放的,与外界进行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交流,不断引进负熵,即不断地引进先进的训练管理资源。如在教练员的选拔途径上应多样化。引进国家或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经过培训学习转型的教练员,选派有潜质的教练员外出考察、培训和学习,或请专家来校讲学,以丰富教练员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科学化训练的程度。在运动员选拔上应把重点体育学校、普通高中特长生和体工队的高水平运动员吸收进来,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科学选拔,这有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当然,如优秀体育人才,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运动训练,项目竞赛配合与协作,甚至与其他运动队的交流活动等等都是一个不断开放交流的过程,以增进运动队发展与创新的活力。

  运动队管理非平衡态研究。耗散结构理论所指的非平衡态是指系统要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使系统形成有序结构,即“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运动队成员组织结构、能力结构、职能分配等存在的差异是保证运动队充满活力的基础。有关部门应把高校运动队参加竞赛的质量和数量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此来鼓励、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从而真正达到提高高校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与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接轨。这种“竞争”就是一种非平衡态,为了获得更高的待遇或使自己级别职称得到提升,教练和队员会更加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会使运动队整体训练水平和质量效率得到提高。只要差异性明显了,才会产生竞争的可能,才会使得内部要素的种种矛盾激化和加剧,使其产生偏离原有平衡态,进而形成新的平衡态才会使系统产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运动队管理非线性研究。普里高津通过对非平衡系统的长期研究,发现复杂系统内部诸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推动系统向有序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形成耗散结构的重要机理。非线性相互作用,能使系统各要素间产生协同作用,使系统在演化和发展中呈现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曲折性、奇异性、多变性,这是一切演化和发展的真正根源。所以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是运动队发展的内部动力。由于传统科层制的“权威”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以及现实利益的驱动,运动管理体制倾向于自上而下的线性作用,从主管体育工作部门到运动队负责人,再到具体体育专业项目负责人等,行政等级森严,许多训练、科研和竞技交流活动本应由可以的体育训练机构承担,有时被行政工作所替代。由于缺乏反馈、监督和上下沟通的相互作用,因此难以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使运动队广大运动员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无形中丧失,从而影响体育运动技能的创新及体育精神的弘扬。

  运动队管理涨落特性研究。涨落机制存在高校运动队的系统内,微小的涨落可能预示出巨大的机遇和潜能,同样会有着产生毁灭性结果的可能。运动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一条信息的获得、一项技术创新的成功引用、一个错误的决策计划都可能会对运动队的发展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要善于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将偶然因素转化成组织发展新机遇的能力,推动事态发展朝着有利于目标的方向演进。因此,运动队的内部结构、职能和各种活动的目的必须明确,具体,保证内部协同发展,避免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防止内部的相互对抗和削弱,管理系统要健全和完善职能配置,并密切配合,相互呼应,实现功能协同,同时,在运动队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细微影响因素,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把握好运动队发展方向。管理者应该善于运用涨落导致有序原则实现高校运动队的飞跃。

  三、结论与建议

  以自组织理论指导高校运动队管理工作,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合理的,在实践上是有效的,能极大提高高校体育管理水平,使体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加强自组织理论学习,树立系统管理意识

  自组织理论是分析、研究、组织高校运动队管理系统的主要理论基础。应学习自组织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论要点、全面更新思维视角,将不同领域与不同方面的体育管理实践与理论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

  (二)细化管理系统,实现科学有序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者对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职能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根据高校运动队管理的范围和职能,可将高校体育管理系统划分为教师子系统、体育教学子系统、运动员思想教育管理、生活管理、训练管理子系统等与其它部门联络等若干个子系统,明确各子系统职能,实现科学有序管理。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组织管理机构是对实行组织目标所必须的职能和活动进行分配的结果,即部门化管理。部门划分的目的在于确定组织中各项管理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以求合理分工,做到职责分明。

【关于高校运动队实现自组织管理的可行性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知识管理的论文

2.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

3.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化管理的实现的论文

4.浅谈网络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论文

5.软件采购高校管理的论文

6.关于新疆高校薪酬管理问题探析的论文

7.关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的论文

8.关于高校音乐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