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3-07-27 15:21:56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质量管理论文[常用14篇]

  现如今,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管理论文[常用14篇]

  质量管理论文 篇1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逐步缓解。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正在不断萌发,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己被提上日程。本文从概述了提升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关键词:供电 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开始运行新的体制。电力企业的独家垄断态势己被打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电力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以优质服务为宗旨,树立起崭新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根本目标。

  1.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问题及分析

  1.1电压质量问题

  自20xx年以来,供电公司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然而地下线路的改造并不彻底。原因是施工人员当时一味地突击进度,对施工质量未加以足够的重视,致使个别村庄变压器供电半径不合理(标准半径不大于500米),供电半径已经达到600米甚至700米,使得部分农村用户的电压质量得不到保障。低电压可能引起电器不正常运转,如日光灯不能启辉,白炽灯暗红等,这势必会给客户生活带来不便。

  夏季是暴风雨急发的季节,电力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再加上人们普遍使用空调来降温,导致电力设备负荷加重。例如线路发热、变压器漏油、绝缘击穿等电力设备故障也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发生。这段时期就应当适当补充抢修人员,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维修需求。

  1.2抢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尚待加强

  供电公司城市配电网主要由高低压电缆网构成。当电缆网络出现问题时,需要由具备高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快速地解决问题。然而,由于抢修工作的艰苦性,使得抢修人员多数由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外线工人构成,其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己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目前电力企业的要求。

  2.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供电公司在电力营销上特别强调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供电公司在服务理念、服务策略都有了相应的调整。为了解决当前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其服务质量管理策略的建议如下:

  2.1增设服务网点

  由于营业网点的数量不足,给居民办理营业申请、交费、咨询等业务带来了不便。供电公司可以根据用户居住的密集程度,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大型住宅区。相应地增设服务网点。或者参考当地派出所的模式,在每一个居民办事处设立一个营业网点,以方便居民办理营业申请、交费、咨询等各项业务,从而更好地位用户提供服务,也缓解了供电公司营业大厅的服务压力。

  2.2增加电费征收渠道

  供电公司应加强与各个银行的合作,增加电费征收渠道。可以尝试开设银行服务大厅缴纳电费、网上银行缴纳电费、POS机缴纳电费、定点坐收、上门收费、划卡缴费等多种交费方式,以方便居民客户交费等方式,以便更好地问顾客提供便捷服务。

  2.3提倡“一站式”服务

  提倡“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客户满意工程”,规范了工作内容,简化了业务流程,坚决抵制企业内部“踢皮球”和“扯皮”现象。“一口对外”的`办公方式使得用户可以集中一站,完成所有业扩申请的手续,避免了到处跑着办手续的麻烦。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个别职工故意拖延业扩流程,影响用户的及时用电。

  2.4流动上门服务

  设立移动服务车,将上门服务送至用户的单位或住宅。由于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客服调度总部随时可以追踪到移动服务车所处的位置,了解其工作状态,以便通过合理调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抢修人员派遣至用户处。工作人员可通过笔记本无线上网进入公司网站,进行网上办公,完成业务申请、现场勘查、投诉处理、故障维修等任务,从而确保电力服务工作的快速有效完成。

  2.5 提高电力抢修效率

  ①制定故障抢修处理预案,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抢修服务,对于城区用户,抢修人员应于30分钟之内赶到停电现场,无特殊原因4小时内恢复供电:对于农村用户,要求60分钟内,特殊偏远山区90分钟内赶到现场,无特殊原因6小时内恢复供电。

  ②应尽快组建综合抢修班。当电力故障发生时,配电设备人员,电缆人员、架空线路人员应该同时到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以节约抢修时间,提高一线员工的抢修效率,保证用户及时恢复用电。

  ③对由于雷电等不可抗力导致线路停运的,要加装避雷针等防雷措施;并对避雷针进行严格试验;对年久失修的设备,应及时申请资金进行改造,并把好新工程的验收关;对路边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繁茂树木,要及时进行砍伐。如果在砍伐个人宅基地树木或坟堆上树木时遭到群众阻拦,要耐心对其进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和教育,在民众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令其认识到紧靠电线植树对正常供电有哪些危害。同时通过县乡村三级政府进行协调,合理对用户进行补偿。

  3.结论

  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电力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着重大转变。zc供电公司在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的同时,还要重视如何提升服务质量。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放,各种新的替代能源不断涌现,电力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竞争。要想在日趋严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当前做起,从服务观念、经营手段、服务方法、服务策略等方面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众,造福社会。

  质量管理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建筑工程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促进城市排水、防止城市出现内涝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很多质量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强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应该充分掌握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管理的创新,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着城市人们生活用水的情况。合理的给排水工程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发展。所以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提升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1问题

  1.1施工管理责任不明确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施工质量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给排水施工企业规模较小、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很多市政给排水工程都是承包制的,所以施工管理责任不明确。这就导致大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得到较高的经济利益,偷工减料,使工程质量不达标。此外部分施工设计人员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考察,只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对工程进行设计。这样就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1.2市政给排水管道路线的选择不科学市政给排水施工时,需要加强对排水管线选择的管理。虽然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排水管线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但是,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施工企业没有充分考虑到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排水管线的选择上没有提前进行成本预算,导致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低成本,致使排水管线的选择与工程实际情况存在误差,使排水工程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1.3施工人员具体施工技术不够高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范围较广、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而且施工环节较多,每个环节需要的施工工艺不同。但是部分企业在施工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致使施工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施工要求,影响施工质量。同时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施工技术水平不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部分施工人员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给排水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2管理对策

  2.1明确市政给排水项目施工管理责任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负责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检查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个部门应负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施工水平,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2.2管道敷设质量管理

  施工前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测量的标准进行施工。依据施工地质环境、设计图纸进行放样,例如:管线敷设需要的深度、位置。最重要的是审查敷设的位置,查看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之后方可进行施工。在给排水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管线敷设,给排水工程中存在众多的管道,因为施工环境的不同,管道施工经过的地质情况不同。所以对给排水管道的伸缩性、抗震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敷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设置基准线,处理管线拐弯处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3加强协调与沟通

  施工质量检测需要各个部门、人员共同进行该项目的管理,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建设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为此建设项目必须对质量检测以及控制管理问题进行充分了解,认识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为保证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需要将这些问题协调解决。此外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科学的管理系统结构的建立、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检验和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将技术监督监理单位的优势发挥出来。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检测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将自身的重要部分对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作用充分意识到,尤其是执行质量检测功能的职权充分发挥。

  2.4材料质量检验

  施工工序当中使用的任何施工原材料都需要依照标准来进行定时或者不定时进行清点,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工序的运作,减少施工不妥导致的工程品质问题,以此来降低工程采购材料的成本。材料品质控制对施工成本管理有着非常重要帮助,应用到施工阶段的材料要非常符合施工标准,依照施工策划书来进行检验材料,检验符合标准才可以进入到工地的施工使用,减少因为材料而导致的施工搁置以及成本浪费现象。施工材料的特征决定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应用的范围,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关注,在施工中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性质较好的施工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2.5对管道渗水和漏水进行治理

  如果管道基础不良导致管道渗漏的,要加强施工技术要求,保障管道基础的质量问题;如果井壁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要在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并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防止渗漏;如果是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那么施工单位要选择质量好的接口填料并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如果是管材自身质量差,本身存在着渗水、漏水的现象,施工单位在购买管材时,为了保证管材的高质量,应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的管材。

  3结束语

  总之,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改善施工技术;提升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好工程施工质量;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杜绝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影响质量的情况,强化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云波.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对策[J].才智,20xx,(17):18.

  [2]马晓颖,王小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7):326.

  [3]许同周,赵新军.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xx,(27):206.

  质量管理论文 篇3

  1市政园林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1.1施工方案合理

  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以最佳视觉效果为基础,不断调整方案计划,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创造,能够增加园林景观视觉效果、创造丰富的变化、有利于园林建设长远发展。对各类材料进行精确测量,从根本上减少误差,降低施工成本。最重要的是对施工现场土壤进行科学有效检验,分析土壤是不是符合施工条件,特别是对种植条件一定要进行实验,如果需要土壤更换则需要在施工前进行,通过土壤的改善符合施工要求,达到种植条件。土壤检验要在地表下1m左右进行,确保能够做好有层次的景观效果。

  1.2施工准备

  园林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施工条件要求非常细致,特别是施工现场,一定要在施工前进行清理,把现场的垃圾、杂草、杂物等全部清除,清除以后,需要使用机械设备对现场进行整平处理,这时候就需要对照设计方案,对需要平整的区域进行平整,对需要翻挖的区域进行翻挖,初步满足施工要求,为施工打下基础。土壤是决定园林成活率的关键,园林中植株生长质量好坏,也是由土壤酸碱度、透水性、持水性等决定的。要检查中,及时发现土壤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加种植土、对土壤进行消毒等措施,及时处理好土壤问题,使土壤达到施工质量要求,保证植株良好生长状态,在施工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特征,适当选择使用本地植物,既节省养护资金,同时也能有利于植物成活,增加植物层次性和独特性。

  1.3控制材料质量

  园林建设需要的材料较多,也比较复杂,在建设中土方、苗木、管线等施工材料要进行质量控制,要精心进行检测,质量不符合建设要求的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更不能使用,发挥管理作用,从施工源头抓起,由材料的订购、验收、实验等多个部分不断强化控制标准。园林建设较为特殊,因为要使用许多有生命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个体生长环境要求,植株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同一品种的植物,如果栽种到不同的土壤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光照,那么其成长情况则完全不同。所以,在对植株进行选择时一定要严格挑选,由设计人员亲自进行选择,选择那些符合设计要求的植物,既体现设计意图,又能健康成长,对选择的品种要保证货源充足,不能施工过程中更换,造成浪费,延误工期,全面保证景观质量和效果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1.4技术交底工作

  园林施工包含许多单独的工程,那么要想让这些单独的工程协调进行,就需要通过对现场的调研。合理进行部署,施工方要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与掌握。设计方与施工方一定要在施工前,进行协商交底,全面确保施工意图符合工程要求,保证施工方能够了解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投入施工建设。在技术交底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广泛听取施工方的合理化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方建议,对设计图纸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及时做出纠正,使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了解施工要求。

  1.5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园林建设工程中各资本投入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是后期施工统筹建设的标准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影响最大,对整个施工过程起着调控、监管的职能,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对施工过程、方向进行全面指导,以技术性文件的形式进行科学合理指导。需要针对园林工程特定条件、环境地质进行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需要对施工顺序、流向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确认。有些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应用的特殊施工方式,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使新工艺能够很好的应用到施工实际中,加强制度等建设,通过有效措施对工程进行指导、监督。

  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2.1控制施工质量

  园林工程构成要素主要是山、水、树、石、路和建筑六大部分。六部分施工质量是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建设整体效果。在施工中,只有建立科学的施工方法,根据不同施工内容设计程序,保证施工整体质量合格,各个部分均为园林的重要组成,使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只有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对重点监管部分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施工规范要求,加大对流程的监管,在流程上加大控制力度,使各道工序能够有序推进。在监管中,加强对安全质量的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早纠正,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只有把质量管理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安全。

  2.2加强质量检测

  可以通过自我检验、专业检验与交接检验交叉进行的方式,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在检测中,可以直观的使用目测法、实测法、试验法,根据不同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目测法主要就是查看外表,通过整体查看感觉,对外饰板、砖、缝、地面等进行查看,确定铺设是否平整、外观是否整齐。实测法就需要使用工具进行测量了,通过实际测量得出的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各类数据是否在允许偏差内,试验法主要通过现场测试,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

  2.3针对难点进行强化控制

  园林施工过程中有些地方和环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就应该预先考虑到这部分情况,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有些问题能够事前控制的,一定要强化事前控制标准,杜绝施工中再次出现。

  3施工后质量管理

  园林工程验收需采用科学合理的装置设备进行监察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立即整改。园林工程交工后,需要进行后期保养与管理,这也是能够保证园林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4结束语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要用生态理念作为指导,根据地域环境、气候土壤以及文化需要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保障园林绿化整体质量,实现园林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人文居住环境的目标。

  质量管理论文 篇4

  【摘要】对于基建施工来讲,其质量管理策划具有一次性的特点。由于基建施工一般涉及到的施工队伍和人员较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项目目标的实现充满着风险,所以如何在质量策划阶段就能分析风险,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驾驭风险,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就此问题,用PDCA循环法探讨基建施工质量管理的策划。

  【关键词】PDCA。基建施工。质量管理。策划。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形成的PDCA循环,是建立质量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质量管理看似空洞,实际上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我们知道任何过程都包含有PDCA循环,那质量管理作为项目的一个管理过程,它同样包含PDCA循环,下面我用PDCA循环法,结合ISO9001的主要条款来谈谈基建施工的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ISO9001是9000族标准之一,是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一、基建施工质量策划(P策划阶段)

  1、质量控制网络策划。作为一个基建施工项目,首先应明确各层面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负责人。一般应包括承担项目实施任务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监督部门、专业质检员等,以形成明确的项目质量控制责任者的关系网络架构。

  2、组织机构的策划。对于基建行业来说质量管理一般不会单独设置管理机构,其职责一般都是在工程部或其他部门,这样项目工程上的进度、技术、质量和协调等就均在一个部门,由于进度与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相对矛盾的,所以近几年有的业主就要求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分开,并不允许部门负责人兼职,比如现在的百万机组和施工总承包项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9001的目的,所以现在项目部一般会按照承接工程装机容量以及业主的要求,考虑是否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这就属于项目部前期需策划的内容之一。

  3、人力资源的策划。质量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对内对外的窗口,代表公司的形象,其负责人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我个人认为至少具备3点:其一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能力。其二要清楚项目质量管理的程序,并了解与质量接口部门的关系。其三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对上不仅要与主业和监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下还要跟各专业公司和分包单位形成紧密的二三级验收模式。对于质量部的质检人员,也应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首先要有责任心,其次才是专业水平,同时包括一些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资料员的配备,一直是个弱项。没有专门针对资料管理的培训和人员安排,临时性的安排普遍存在,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实际上,资料的管理相当重要,一旦出现大的质量事故、大的纠纷,或者在工程尾期经营核算(合同外或者是因业主要求等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额外工程量,一般以工程量签证单的形式体现)时,资料往往是最有力的证据。所以部门负责人、专业质检员和资料员的策划,也是项目部前期策划内容之一。

  4、制度的策划。制度地策划旨在规范管理和施工行为,正如项目部前期会策划《施工组织总设计》,质量这块也应有对项目总体的策划,一般为《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里至少应包含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产品实现的过程策划、隐蔽工程和重大工序清单、管理评审、有效规程规范清单等。其次还要制定对《质量保证计划》的支持性文件,即一般说的《程序文件》,这个是针对有共性的过程制定的文件,如《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等。第三还要根据专业或者部门特点制定三级管理文件,这些文件具有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特点,是对一二级文件的补充和细化,如《国外物资管理办法》、《小型机工具管理办法》等等。这就是项目部前期的制度策划。

  二、质量管理的实施(D实施阶段)

  有了策划,就该按照策划的内容实施了。还要注意一点,在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操作性不强或者推行难的.情况时,一定要做好记录,提交给项目部作为改进的依据和管理评审输入的资料。

  1、 收集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信息:

  (1) 项目合同中的有关信息,比如承接工程范围、依据哪个国家的规程规范、竣工资料的移交规定等。

  (2) 业主的信息,包括来往函件及相关管理文件。

  (3) 来自于设计院的信息,包括蓝板图纸和设计变更信息等。

  (4) 来自于主要设备制造厂的信息等。

  (5) 最新的规程规范有效版本。

  2、 主动与业主和监理沟通,摸清他们的基本管理理念和配备模式。

  3、 根据项目部的前期策划,结合业主的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流程,并酌情修改相关管理文件。

  4、 根据合同、图纸和规程规范,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以下工作(不限于此):

  (1) 各专业二三级质检人员名单。

  (2) 各专业项目划分表,也有叫检验计划。

  (3) 各专业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清单。

  (4) 隐蔽工程清单(前期已策划,这里可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适当修改)。

  (5) 重大工序清单(前期已策划,这里可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适当修改)。

  (6) 周期质量管理考核细则,每个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如月度质量考核等等。

  5、收集质量通病,并分阶段、分专业组织学习,避免一些低级错误。

  6、随时保持与业主和监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消除一些疑虑。

  三、顾客满意度的调查(C检查阶段)

  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一张简单的《顾客反馈调查表》。它既要反映业主对我们前期施工质量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是对我们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合作态度的综合反应。同时,我们还要对下属各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进行回访,收集他们的意见。只有全面了解了我们的上下级的动态和需求,我们才能调整思路,更好的做好质量管理这条纽带工作。调查的方式可以是以下几种:

  1、 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如周例会、月度质量例会等。

  2、阶段性检查,如锅炉水压前检查、汽机扣盖前的检查等。

  3、年度顾客反馈调查。

  4、公司本部对顾客进行回访。

  5、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召开专题会或者座谈会的形式。

  四、改进(A改进、总结阶段)

  质量表面上似乎与进度是矛盾的,其实真正做到规范管理,互相渗透,对进度绝对是大有促进的,也就是说一次性把每道工序做合格,不返工,是最经济、也是最能保证进度的。一个项目上,安全和进度固然重要,但毕竟是暂时的,而质量相对来说却是永久的。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的生存,与业主寻求再次合作,质量是不可忽视的。质量改进,短期看是付出,而长久看其价值是螺旋上升的。

  前面的P、D两个阶段实施得怎幺样,要靠C去检验。而C阶段的结果,则是我们A改进的方向和依据。只有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我们的管理才会越来越贴近业主、越来越贴近市场。

  总之,质量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市场在变化,业主也是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宗旨,以创新和灵活的管理模式来适应这个市场,以求最大的市场,更大的利益。赢得了市场,我们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质量管理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但是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储备十分不均匀,为此必须要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的统筹管理。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

  1引言

  由于石油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质量管理,促进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效增强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2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存在的不足

  2.1管道开挖与回填存在问题

  由于大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深埋地下,而且多数采用的是大型工程机械,尽管通过工程机械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效率,但是由于施工机械在压实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很容易导致地下管道发生弯曲、变形、甚至破裂,引发石油天然气泄漏。在管道开挖时如果没有针对地下水水文和地质条件进行仔细勘察,如果石油天然气管道下方水位过高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引起底部悬空的状态,给整个天然气管道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另外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在管道回填时没有严格按照回填要求进行处理,很容易引起石油天然气管道变形[1]。

  2.2管道焊接质量问题

  在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焊接的过程中,如果焊接技术达不到要求引起焊瘤、裂纹、气孔、汰渣等焊接质量问题,会造成石油天然气泄漏事故,不仅导致能源资源的浪费、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后续管道焊接质量问题的维修与更换,也会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

  2.3穿跨越和防腐层补口存在问题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的过程中,如果必须要穿越公路或铁路则很容易导致穿跨越和防腐层补口的质量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针对穿跨越线路进行精准的计算,就会导致穿跨越工程的难度增大,而且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后期针对伤口进行修补的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而且也可能造成问题进一步加剧[2]。

  3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1石油天然气管道材料选择不合理

  从目前来看,很多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了能够节省成本,通常会选择利用价格低廉、耐久性差的管道材料以次充好。这样就会导致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很容易在燃气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破裂的问题,给石油天然气的居民带来严重危险。

  3.2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在石油天然气施工过程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很容易损坏。如果施工人员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石油天然气管道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这样也会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另外很多的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所以在针对管道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不够注重安全管理[3]。在交叉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相互推诿的问题,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施工与安装埋下隐患。

  3.3质量检测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由于甲方或监理方管理人员水平不够,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应付了事,存在检查不及时、检查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很多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此外,在质量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偷工减料或者变更材料的情况,也会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输气工作带来影响。

  4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4.1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材料符合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桥梁建设的整体质量。首先施工单位必须要针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针对所有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收工作[4]。通过对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复验保证材料的价格,为此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检查材料的整体质量,针对材料的运输存放管理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对于材料的.管理与存放符合标准,避免因为管理不当而出现材料受到腐蚀,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在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进行材料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科学编制,制定采购计划。利用招标的方法对原材料的供应厂商进行合理选择。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新型的环保材料,避免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为了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必须要选择无毒、无害、可再生的材料。能够提高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应用效果,此外还应该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主要特点针对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在材料进场之前,应该要加强对于材料的检验审核,提高材料的质量管理水平。材料的堆放应该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堆放不当或者管理出现漏洞,影响材质的质量。

  4.2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质量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水利施工的体系建设,能够促进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从目前来看,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也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配合与管理,能够促进各方的能力和资质不断提高,如果遇到涉及多个部门的概念,必须要积极协调各方的人员共同研究,加大对于施工后期质量管理水平。

  4.3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质量控制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准能够直接影响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如果施工工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会导致整个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不理想。为此必须要加大对于操作人员质量管理,强化员工的规范操作,并且只有相关人员达到岗位要求才能够予以上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针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并且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人才管理,积极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

  4.4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来说,施工进度能够直接决定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水平。通常情况下要将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并且要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施工内容进行明确,保证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落实到个人,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进度控制的同时要加强对于施工进度统筹安排,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统一,增强彼此之间的而配合水平,避免由于施工不到位而影响后续施工,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4.5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由于石油天然气管道经常会出现焊接、防腐以及管道铺设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要积极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科技含量,另外还应该针对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5结论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从根本上保证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整体质量,避免因为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存在的不足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金宏.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探讨[J].化工管理,20xx(20):97-98.

  【2】代维庆.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分析[J].化工管理,20xx(17):71.

  【3】李祥,李超凡.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探究[J].石化技术,20xx,25(04):295.

  【4】陈刚.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化工管理,20xx(30):218.

  质量管理论文 篇6

  摘要:在IT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为了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保证IT产品的质量,我们可以在项目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理论,针对IT项目建立质量管理PDCA循环模型,并根据IT产品的特性来规划PDCA循环步骤。本文将对PDCA在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IT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降低IT产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PDCA循环;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IT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对IT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使IT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IT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PDCA循环理论的引入与应用对于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质量管理理论已经在制造业的产品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而对于产品结构更加复杂的IT产品,PDCA循环理论同样适用。因此,们要对PDCA在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具体的应用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PDCA循环理论简介

  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其中P代表Plan,是计划的意思;D代表Do,是实施的意思;C代表Check,是检查的意思;A代表Action,是处理的意思。因此我们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循环称之为PDCA循环,并将其运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在应用PDCA循环理论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在经历了一次PDCA循环后,产品中的大部分质量问题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保证产品质量。而对于一些未能解决或者新发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在进行一次PDCA循环来解决。所以,在应用PDCA循环理论时,每一次的PDCA循环都是产品质量的一次进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循环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IT产品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

  在IT行业中,大多数的产品都属于无形的产品。与普通的制造工业产品一致,同样可以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以提高IT产品的质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IT产品的研发与实现过程建立产品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型,将IT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划分为“P、D、C、A”4个阶段,分别代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的PDCA循环。

  1.第一阶段:计划阶段(P)

  PDCA循环中的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制定PDCA循环想要完成的任务,并编制针对性的计划,本阶段的工作内容有以下4个步骤:

  (1)发现质量问题在对IT产品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前提是发现质量问题,只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才能够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我们必须对IT产品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探讨,从产品中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所以,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对实施PDCA循环前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从中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于IT企业来讲,IT产品的质量问题大部分会存在于产品的研发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实现过程等环节。对于IT产品的质量检查,可以深入到用户处去做详尽的满意度调查,通过用户的反馈来发现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在完成发现质量问题步骤后,我们需要听取所有人对质量问题的看法,集思广益,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出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进行这一步骤的.工作时,必须保证分析工作的全面性,确保通过全面的分析发现所有质量问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能够导致IT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组织管理、人员素质、过程管理、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

  (3)主要原因的确定在完成分析质量问题原因步骤后,需要从发现的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因素,这个步骤需要我们对所有因素能够对产品产生的影响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所有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的评价,确定这些原在质量问题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比找出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确定的主要原因的准确性。

  (4)整改计划的制定在完成主要原因的确定后,要针对确定后的每一个主要原因制定详尽的整改计划,然后对所有整改计划进行探讨与选择,最后选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实施后整改成功率较高的计划,这些计划将在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实施。对于IT产品而言,为了提高整改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我们通常会使用“5W1H”的分析方法来确定质量问题整改计划。所谓“5W1H”分析方法,就是指在为质量问题制定整改计划时,首先需要确定5个因素,也就是5W,分别为:为什么制定整改计划(Why),向要实现的目的(What),执行计划的位置(Where),执行计划的人员(Who),计划完成的时间(When)。然后确定1H,也就是执行的方法(How)。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D)

  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唯一步骤就是实施质量整改计划,以此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改善产品质量。在这一步骤中,制定好的质量改善计划必须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在对IT产品实施这一阶段时,还必须全面监控整改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并详细记录下IT产品质量在计划实施后出现的变化。做好这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产品质量的整改工作,不要随便更改这些质量整改计划。

  3.第三阶段:检查阶段(C)

  在这一阶段,我们同样仅需要完成一个步骤,那就是检查。在完成这一步骤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第二阶段中实施的质量整改计划取得的结果进行检查,发挥出此阶段在整个循环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整改计划的完成效果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并发现还未彻底改善的质量问题,为PDCA循环中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指明方向。4.第四阶段:处理阶段(A)这一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本阶段分为两个步骤,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处理检查阶段遗留的问题,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第一,总结并强化成功经验,这一步骤需要对检查阶段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妥善的处理,首要任务是将所有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将其升华而形成与其相应的业务标准,方便这些成功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确定检查中遗留的问题并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出现。这一步骤是PDCA循环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必须对第三阶段产生失败的教训进行处理。首先,必须寻找到失败产生的原因,同时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失败的重复发生。其次,分析所有失败行为中的教训,在其中去除因偶然原因引发的失败。与此同时,还要鉴别这一PDCA循环中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发现此次循环中产生的新问题。最后,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移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四、IT产品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的注意事项

  1.计划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计划阶段中,要对IT产品的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确定产品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对IT产品的影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其中的主要原因,再根据主要原因制定整改计划。需要注意的是,IT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由开发人员的操作导致的,因此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2.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应注意质量改善计划实施的有效性,严格按照计划的执行方案实施,明确每项整改措施应用在项目中的哪个环节,确定将所有整改措施在相应的环节执行,保证计划可以对IT产品的质量问题产生应有的效果。

  3.检查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工作时,要检查计划实施后对质量问题的结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排除其他因素对问题改善效果的影响,避免出现在无效改善措施的影响下,真正有效的改善措施的改善效果被忽略的情况。在排除干扰后,确定计划中的所有整改措施对于质量问题的改善效果,对于无效的改善措施必须及时发现。4.处理阶段的注意事项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对于所有质量整改计划实施产生的结果,要准确的判断其成功过失败,将成功的经验作为宝贵的财富,将失败的教训作为以后工作中的主意事项。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本阶段完成后遗留的问题一定要移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避免因移交不利产生问题无法解决的现象。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IT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能够针对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改善这些问题,在经过一个或多个循环后,可以全面的解决这些质量问题,提高IT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关明.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企业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7):104.

  [2]翟淑宁.PDCA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xx,(21):204-205.

  [3]温如春,杨晓哲,颜岁娜.浅谈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xx,(20):117.

  质量管理论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1.1规范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以往的评价标准上结合本院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简单易行。具体的评价标准为:

  ①基础护理质量评价,详细记录护理人员每天的基础护理情况,交接班时的详细程度,患者的舒适状态和满意度。

  ②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是否及时适当,对家属的态度是否温和,对患者的需要是否及时满足等。

  ③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检查急救物品的更新情况,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是否有专门的放置地点,对于更换下来的物品按照一定的原则给予处理等。

  ④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检查护理人员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是否标准,方式是否正确,药品浓度是否适当。对于传染病的处理是否正确,有没有给予及时上报,有没有医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等。

  ⑤护理文件书写评价,详细评价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情况,文件记录是否属实,记录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不能清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等。

  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不定期进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⑦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抽查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适时监督护理人员操作,看其是否符合标准,有没有给患者或自身带来伤害等。

  ⑧病房管理质量评价,定期检查病房,排除病房危险物的放置,强调病房环境的保持,注意特殊病人的标识等。⑨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医护人员是否择期进行健康宣教,调整患者和家属的心态,增加疾病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等。以上9项内容评价分别为100分,其中各个项目的合格分数是:基础护理质量为90分,一级护理质量为80分,护理服务质量为90分,病区管理为90分,急救药品为95分,消毒隔离为95分,护理文书为80分,护理技术操作为90分,健康教育为90分。

  1.1.2评价方式为了达到对护理质量的连续、动态监控,我院采用了现阶段公认系统评价方式,即结合集中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各自的优点,扬长补短,相互结合。集中检查是每季度一次的全员范围内的针对9项护理质量评价的系统评分;专项检查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各科室的特点对某一项护理质量评价进行打分;突击检查是医院随机组织人员不定期对不同科室进行的任意护理项目进行检查并给予打分。记录每次护理质量评价得分,并汇总取平均值,即为最终评价得分。

  1.1.3过程监控过程监控的重点在于护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将监控程序渗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并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将患者的舒适和安全的需求程度作为护理质量最后的评价指标。该院护理部特别申明,所有护理人员应重视每项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满足每个患者的实际需求,共同提高全院的护理质量。

  1.1.4反馈与改进只有质控人员严格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该院二级质控人员,对每季度检查存在的问题均以书面形式记录,经讨论后将改进措施反馈到相应科室,并派专门人员到科室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如在执行中出现新的问题,再重新汇总问题,并再次讨论、分析、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再次执行,以此循环渐进,最终达到护理质量改进的全面落实。

  1.1.5安全保证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该院将护理安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每季度都定期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将所有科室的隐患均一一提出,并动员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均数±标准差(x±s),检验方式: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百分率,检验方式: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改进前后各项护理指标的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机抽查100例患者,调查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改进前、改进后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0%(87/100)、97.0%(97/100),改进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075,P=0.000)。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的护理,医疗机构也将护理质量作为衡量其自身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护理质量是组成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基础护理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价。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病人一个安全的、高效的、具有人性化方面的服务。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也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高,护理人员都在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要。持续质量改进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改变过往传统管理所采取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法,而采取一种持续性地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一种质量评估法,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在基础护理质量评价、一级护理质量评价等8个方面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很可能是由于:

  ①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终点,也是质量管理永恒的一个目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质量;

  ②持续质量改进渗透每一个管理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高质量运行,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使护理质量的每项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一级护理质量评分、急救物品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操作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等明显比改进前高;

  ③持续质量改进使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间接上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从81.0%提高到97.0%。综上,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提高医院护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而能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质量管理论文 篇8

  近年来,随着大型高层建筑的兴起,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其施工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后序施工的工期与进度,还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加强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筋工程在建筑整体工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高层建筑施工不仅耗时长、工作量大,而且工作难度也非常高。同时不同的工程在具体的施工工序中存在着不同特点的工序细节。每一道不同的施工工序不仅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观感产生影响,还会对后续的工程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钢筋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重要性环节,主要对建筑楼体起到支撑和稳固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尤其是基础钢筋、剪力墙钢筋、框架梁柱钢筋更为重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外界条件对钢筋工程的影响,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十分重要。第二,通常评价一家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好坏,可以通过其在施工工程的钢筋分项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来判断和预测。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水平良莠不齐,企业要想在整个行业得到发展和开拓市场,工程质量尤为重要。那么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就突显出来。简单来说,要想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依托自身的管理特点和优势,努力提高钢筋工程方面的工艺技术,强化内部管理,从而使钢筋工程外观横平竖直、内在符合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最终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重视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够缩短建筑工期,使后续模板、混凝土分项工程能顺利进行,加快整体工程进度。

  2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第一,建筑施工中,钢筋搭接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其原因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节省钢筋材料,往往在加工钢筋的时候,按照负公差进行下料和制作,从而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搭接长度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人员将钢筋的位置摆放错位,如果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那么就会使得钢筋在搭接的时候,出现一端长,一端短的情况。第二,在建筑施工中,钢筋位置不准确,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在钢筋制作过程中不规范,如箍筋大小、角度有差别,导致柱、梁主筋位置不能绑扎到位。另一方面是钢筋交叉导致主筋位置不准确,如框架梁与框架柱交叉处,主次梁交叉处,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端柱竖筋交叉处。第三方面是成品保护不好,如在柱墙模板和混凝土施工中把已经绑扎好的钢筋局部损坏,导致钢筋位置偏移。钢筋位置不准确会导致构件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同时对后续工程进度和质量也造成影响。第三,在建筑施工中,钢筋保护层不均匀,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主筋的位置不准确导致主筋的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另一方面,成品保护差,如浇筑混凝土中负弯矩钢筋受到人员踩踏或泵管、布料机挤压导致保护层严重超过规范要求。第三方面是垫块的质量差,受到钢筋自重和其他荷载的挤压后垫块碎裂,起不到控制钢筋保护层的作用。第四,在建筑施工中,钢筋节点处理不当。钢筋节点处理是钢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施工工艺之一。因而,钢筋节点的处理对于整体建筑质量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钢筋节点处理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梁与梁之间的节点处理不当、梁与柱结合处的位置节点处理不当、剪力墙和顶部现浇板结合处的位置节点处理不当、剪力墙和剪力墙边上的暗柱在节点上处理不当。第五,在建筑施工中,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钢筋切断套丝完成后对丝口保护不好导致月牙碰损和锈蚀严重。另一方面是现场用套筒连接钢筋时不使用力矩扳手,扭力是否达到规范要求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操作人员的感觉,同时现场的抽检数量也不足。第三方面套筒试件取样不是在已连接好的成品钢筋中抽取,多数是套丝人员自己制作试件再由取样员拿走去实验室检测。

  3提高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3.1钢筋原材料质量控制

  第一,钢筋生产厂家的选择。在对钢筋生产厂家进行选择时,优先选择规模大、相关质量、安全、环境认证体系完善的大型厂家,同时要满足施工企业贯标认证体系中属于合格供方中的厂家。对于其生产的`钢筋必须是资料(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要齐全,材料采购部门才能进行采购。如果对中小钢筋生产厂家进行选择时,还需要在同行业进行对比,从材料层面、实际生产层面、检验试验等方面进行考察,对产品的生产工序和监管流程进行实地落实,最后经采购、技术、质量部门综合评价后再决定是否采购。第二,对采购的钢筋材料进行抽样复检工作。采购人员根据项目负责人审核的材料计划及时进行采购,当钢筋进入现场后,材料员组织施工员、质量员对钢筋进行外观检查和资料审核,符合要求后,由取样员见证取样,同时进场钢筋分规格码放做好标识,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和使用。资料复查中特别注意钢筋的标牌中如厂标、钢号、炉号、规格等内容是否与钢筋的实际情况和厂家提供的资料相对应,这是在现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第三,由专人管理和监管采购回来的钢筋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在进行钢筋材料的放置时,要注意钢筋材料放置场所的选择,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干燥防潮的地点最佳,钢筋下面要加不小于150mm的垫木,避免钢筋受潮而引起生锈等质量问题。同时对数量较大、规格偏高的钢筋进行绝缘处理,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被污染或者腐蚀。值得注意的是,在钢筋初期的加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钢筋的质量问题,例如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好、弯曲有裂纹等现象时,施工方要中断加工作业,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和公司质量、技术部门汇报,必要时要对该批钢筋的化学成分等进行专项检测。同时要联系生产厂家,让其协助共同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排除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2制作绑扎环节中的质量监管

  第一,采购回来的钢筋要进行再次加工,才能真正应用到工程中去。因此,在进行钢筋材料的现场加工和制作时,一方面,对钢筋材料的加工设备(弯曲机、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套丝机等)严格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负责人的技术安全交底结合经过审核的钢筋下料单进行制作加工。操作人员一定要对料单吃透,钢筋施工员和质量员应及时抽查并按图按表复核,减少和避免因制作不当造成的材料浪费。第二,在市区施工中钢筋加工场地普遍较小,因此钢筋应定时定量的加工,应由钢筋施工员计算出具钢筋料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施工员根据工程进度明确各部位钢筋加工完毕的时间,料场人员负责实施。现场施工中多由钢筋劳务队出具料单,审核也不严格,出现过下料错误造成较大浪费的情况,因此由施工员出具料单技术负责人审核这样的制度比较合理。第三,箍筋、梯子筋、梳子筋、马凳的制作按照所使用的部位先焊接定型模具,尺寸检验无偏差后方可大批量加工,加工后分规格码放并悬挂标识标牌以备使用。第四,钢筋保护层不均匀和主筋位置不准确是施工现场钢筋质量问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其质量控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保护层垫块的品种选择与垫块强度质量是关键,工程中经常发生混凝土或砂浆垫块被钢筋压碎的情况,还有塑料垫块在模板支设完成后被挤扁的情况,因此在基础钢筋、框架梁钢筋的保护层选择加工好的花岗岩垫块,并要控制好垫块厚度。其他部位用混凝土垫块(柱墙侧面用带铅丝的混凝土垫块),关键是垫块的养护必须到位,否则抗压强度会损失很大,混凝土垫块在使用前要进行抽检试压,达不到要求禁止使用。2)钢筋安装过程中重点做好过程控制,从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到绑扎顺序、接头位置等全过程进行监控检查,发现有不符合图纸、规范、标准的,现场及时处理,这样就能保证钢筋安装工程的质量,也能减少或避免返工。3)钢筋安装工程完成后,再出现的主筋偏移或保护层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成品保护不到位,因此柱墙模板支设时柱墙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数量一定要够,并且要固定牢靠,不能出现被模板挤偏挤碎的情况,在浇筑混凝土时首先要检查梳子筋安装是否到位,确保竖向钢筋的位置和间距,其次要用经纬仪复测柱墙钢筋轴线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纠正。最后要做好钢筋的保护工作,特别要注意混凝土施工人员、施工机具对楼板钢筋的踩踏和挤压,要有专人负责修理与更换,确保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符合相关要求。第五,直螺纹钢筋丝头在套丝完成后一定要带上塑料保护帽,在套筒连接钢筋前不得脱落,从而确保丝头月牙不会受到磕碰和锈蚀。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拿上力矩扳手随时检查钢筋与套筒的连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套筒试件取样必须在安装好的成品中按照规范进行取样,然后用帮条焊连接取样部位,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3加强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质量控制

  第一,在工程施工前,首先要编制钢筋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并按照公司规定的审批程序逐级上报审批。上级部门对于方案中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钢筋施工员根据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结合图纸、现场情况、工艺标准编制有针对性的技术安全交底,并报送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然后到加工现场和施工现场进行口头、PPT和书面交底,被交底人要全部签字。第二,重点是对方案和交底的落实,要求施工员、班组长、操作人员及时检查,层层落实,并形成质量记录,各管理层自检时按照检验批的标准实测实量并填表,然后层层上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从而确保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能科学的编制、规范的实施。

  4结语

  由此可见,在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加强对钢筋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加强钢筋制作安装环节的质量监管,加强对钢筋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就能够使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提高,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论文 篇9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协调、控制、检验以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其中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是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对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汽车维修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完全对其适用。汽车维修是为维持或恢复汽车原设计性能而进行的作业。就技术层面而言,汽车维修质量是指汽车维修作业对车辆原设计性能维持或恢复的程度。

  汽车维修质量的优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既取决于汽车维修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工作质量,也取决于社会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现状等外部条件。因此,为保证汽车维修质量,必须对影响汽车维修质量的相关因素实施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维修质量是对汽车本身质量的维持和保障,汽车维修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汽车能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行驶安全。因此,汽车维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汽车维修质量管理,采取严格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汽车维修管理与维修质量的措施

  2.1树立质量意识。要想加强维修质量管理,首先就要树立起牢固的质量意识,要认识到质量是汽车维修企业的生命。俗话说“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高层管理者是维修厂责任、权利、利益主体,是质量管理的驱动者,他或他们的观念、意识、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是维修厂全体员工参照效仿的典范。他确立的“以客户为导向”的总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对维修厂未来蓝图的描绘,将强烈激励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大家朝着一致的方向而努力工作,进而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2.2重视检测站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对社会提供维修质量检验服务,应当鼓励非营运性车辆进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质量检验。由于质量检验工作大部分都是事后把关,这样一来有些问题不易发现。一旦发现问题,事故已形成。所以,要避免事故就得把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预防。加强平时的进厂检验与过程检验,寻找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把不合格的维修操作、配件及原材料消灭在维修过程中。预防检验相结合,按操作程序、维修标准及竣工要求去工作。

  2.3加强汽车维修技术队伍的建设。汽车维修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注重对维修技术进队伍的建设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大需要。在建设过程当中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严格把握维修技术人员招聘录用工作,对不具备资质的.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其次要对维修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最后要有留住维修技术人员的管理措施,对优秀的维修技术人员应提供较好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要把重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观念,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3、结束语

  汽车维修质量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也是促进汽车维修管理现代化和技术创新的根本。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汽车维修,只有树立“服务至上,质量第一”的思想,把提高汽车维修质量纳入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从而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沈树圣,安国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74~129.

  [2]刘可湘.汽车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100~138.

  [3]王俊,林瑞花.浅谈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管理[J].职业,20xx,(20).

  质量管理论文 篇10

  摘要:分析了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以为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人员

  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

  1.2材料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二是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三是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要根据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1]。

  1.4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地方风俗[2]。

  1.6工程设计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对于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

  2.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处罚措施。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都要有自已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质检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按单元工程报验程序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2.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1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2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4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发布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其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2.5严禁转包工程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6处理好业主、监理、施工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3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色之后,3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3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4]。

  2.7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参考文献

  [1] 张荣芳.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xx(11):321.

  [2] 裴成元,魏东,许骥.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法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xx(5):33-34.

  [3] 曾庆玲.当前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3):83.

  [4] 胡舸,吴顺华.关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生活,20xx(8):180.S

  质量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目标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系统、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三个要件来分析,具体阐述了这三个要件在推动高职院校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提升中的关系和作用,明确了其重要性。要坚持三个基本要件不动摇,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职院校;TQC;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

  随着高考的扩招,二三本院校的合并,留入到高职院校的优质学苗越来越少,以辽宁省20xx年高考录取率来举例,20xx年录取率为93%,留到高职的在86%这个阶次上,换句话说,100个人参加高考,有93个人可以顺利考上大学,这93名学生中,86名学生顺利进入本科院校就读,而排名最后的7名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可想而知这个学苗问题,已经是摆在各大高职高校中一个头疼的现实问题。随着高职院校迎来一个春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一个新时期下,如果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就业层次,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是一个需要踏实去做的现实工作。学生经过三年的高职学习,面向社会,“产品质量”能否经得住社会的考验,需要反馈到日常大学生活中去,而重中之重,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这个方面,是大学要面对的主体,如果这个方面管控不力,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毕业质量,而学生这个产品的长期价值,也会收到损害。

  一、影响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构件

  教学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因素一一和教学质量关联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大影响因素,抓控主要方面,才能保证教学管理方面不出现大问题。而各个因素也要同时进行监控管理,总之,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将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都要逐一进行分析,才能对教学质量提高产生大作用。根据TQC理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分为三个方面,即:管理目标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系统、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

  (一)管理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受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当下社会培养方向的要求,也受学校当下实际情况例如师资、办学条件、学校性质的制约,因此建立质量管理目标系统,要对这个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例如这个国家教育方针,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工匠精神,具有学徒制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实操性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更要注重进口国家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完全体会到这个要求。再者学校性质的制约方面,例如某个高职院校隶属于建设厅,那么就要进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在学生就业渠道上,广为开展相应就业市场,反馈到教学质量建设中去,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质量管理制度系统

  参与教学的各个因素,都会成为教学质量管控体系中的因素,因此从实际来说,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教的方面和学的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教的方面,无论大到招生、培养、就业,还是小到授课要求、教学文件、学生评测表等,都要纳入质量管理制度中,形成常态的考核标准,并有奖惩机制,要落地去执行。在这里要特别说明师资力量的重要性,要具体和深入的制定相应的梯队培养方案和学科建设制度,教师的`职称评定、学历深造、工作量化考核等,都要是很重要的方面,没有好的师资力量,片面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长远发展,是典型的“自私”主义,学生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没有实践技能和理论课程较好结合起来的优秀老师,对于这样基础不好的学生,想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淬炼学生有一个质的突破,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质量管理制度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纲的性质,要做为一个重点工作去做。

  (三)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

  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是工作极为具体、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发展方向问题,是对于错的问题。因此,它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评估是保证和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它分两类:一是来自学校外部的评估,包括国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评估等,后者尚未形成明显影响力,前者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作用日益增大。二是学校内部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实施的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等。通过校内外的教学评估,学校不断健全、强化动力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总结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高职院校的全面质量管理三大构建不动摇,我们就可以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控体系架构方向的正确性。当然从系统工程来讲,质量工程是一个大工程,从TQC中PD-CA方面来讲,也需要循序渐进的反复推进修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我们把握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核心,就一定能把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推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黎琳.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xx(2).

  [2]王剑敏.高校应积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0模式[J].江苏高教,20xx(4).

  [3]李志宏.建立与新时期质量观相适应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xx(9).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xx]1号)[Z].20xx.

  质量管理论文 篇12

  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总结性成果,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想要保证最终学位论文的质量就必须对其整个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构建有效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20xx年,学校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检查。我院在自查过程中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生源类别及特点,对已毕业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过程资料完整度和质量以及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了检查,总结出以下问题。

  1.开题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题报告的选题可行性不高。比如工程硕士中的软件工程领域,选题必须与软件设计和开发相关,若选题不规范直接导致该论文不能称其为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对于在职学习的工程硕士而言,选题更多与自身实际工作结合,但缺乏对题目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认识,研究的意义易受质疑。开题报告撰写不规范,研究内容重点不突出,尤其是关于技术路线等的阐述在开题报告中体现得并不充分。学位论文各阶段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不合理,工作计划的时间分配不科学。文献综述撰写不规范。主要是两类问题,第一类,只是对文献观点的堆砌,并没有加入自己的分析;第二类,对要综述的对象不明确,不理解文献综述的意义。

  2.中期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加强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过程控制,加入了中期检查环节。但中期检查组织专家评审常流于形式,中期报告的形式也无法反应学生在开题之后的论文实际工作量。在开题阶段遗留的选题可行性不高等问题也集中到了中期检查的阶段爆发出来,更换选题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3.论文评审和答辩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论文本身来看,论文形式和格式不规范,论文学术水平偏低,内容深度不够。主要表现为,论文章节分布不合理,逻辑层次混乱,论文的写作方式存在较多问题,学生不明白如何通过论文形式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英文摘要语病多、中文味浓,反映出学生阅读英文文献偏少。从论文审核和答辩的各过程环节来看,各环节缺乏闭环的办法,即提出修改意见之后没有检查是否改正的机制或办法,造成可能评阅环节已经发现的问题并没有修改而在答辩中被重复提到;没有固定且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工具,各审核环节的职责不明确,造成在形式审查阶段就开始发现论文是否有深度的问题而没有从论文结构、写法等论文形式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或评判意见。

  二、影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以上贯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暴露的问题,发掘出了影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所涉及的角色影响因素。①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自身因素。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学术基础、学习方式、学术意识等。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需要研究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果对学位论文认识度不够,研究过程偷工减料,再加上先天论文写作基础较差,会从根本上影响整个专业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质量。②导师的自身素质和指导效用。a自身素质。导师的学术水平决定着学位论文起点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上。高素质的导师对于值得研究的问题有许多的资源,不仅能够区分哪些是重要问题,哪些是研究价值不大的问题,而且能够教学生如何进行研究。b指导效用。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方式、指导范围也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在整个论文的科研与写作过程中,选题、文献综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论文提纲以及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都需要导师进行指导。如果指导效用发挥充分,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效率。相反,将不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③培养单位提供的研究条件和培养过程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由于工程硕士有其在职学习的特点,来校集中学习时间有限,不能充分享受高校研究资源,影响论文研究进展。此外,由于涉及远程教育学生,若学校或培养单位管理工作混乱,缺乏流程,学生更难按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从而影响论文过程的进度和质量。

  ⒉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需要经历的监控过程影响因素。①论文选题的适用程度和开题报告的质量。选题直接决定了论文撰写的方向和工作量。开题报告的撰写有助于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②中期检查的规范力度和执行程度。中期检查是确定论文选题之后保证论文按计划成稿的重要检查阶段,但往往因为其不具备特定的检查形式而形同虚设。因此是否具有实用性强的中期检查形式和规范,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执行对论文研究过程的质量影响非常大。③论文审查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健全程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有其写作特点,不同于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因此评价标准不能套用,否则容易误导学生影响学位论文质量。

  其次,无论是形式审查、专家评阅还是答辩会,学生从专家那里得到的建议和意见是否指向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也会影响到最终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构建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明确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后,抓住影响质量的控制关键点,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整个论文研究过程的质量,从而保障最终学位论文的质量。

  1.建立指导质量控制体系。①落实“双导师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将学校导师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导师在实践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落实“双导师制度”关键就是必须明确校企导师双方的职责,校内导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科研平台,为在职学习的学生提供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的细节指导,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的把关,企业方导师充分利用自身工程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就论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相关技术作指导,让双方导师熟悉对工程硕士论文的要求和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要求。每学期借举行答辩会的契机,定期组织导师指导经验交流会,为校企双方导师建立沟通桥梁和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合作指导工作的开展。②成立论文专家指导委员会。培养单位对每个导师的监督力度有限,导师之间的学术水平有差异。成立由指导经验丰富、擅长工程硕士论文指导的导师组成的论文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有争议的论文或论文选题进行审议,一方面对导师的指导质量进行了监督,另一方面巩固了论文指导质量。论文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在整个论文研究过程中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进行抽查,重点关注开题评审专家、中期检查专家、论文评审或答辩专家指出的问题论文,通过对有问题的论文进行“专家会诊”及时发现隐患,尽早纠正论文质量缺陷,严格控制论文研究过程的质量。

  2.建立论文研究过程评审环节质量控制体系。根据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必须建立贯穿论文选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各评审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控制整个论文研究过程的质量。以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为例,在论文选题阶段,严格要求选题必须是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领域,同时必须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相联,在实际工作中寻找与软件领域结合的选题。由于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具有固定的基本框架构成,在论文评审环节引入论文形式审查,检查论文应有的基本框架体系是否完整,检查每个章节内容是否完整等,并提出便于学生修改的可行性意见,在论文评阅之前对论文的结构内容有基本的评判,是否符合学位论文的相应基本要求,来决定是否让论文进入下一个审核阶段以控制论文的质量。在论文评阅环节引入专家意见反馈表,要求评阅专家在论文评阅环节中除了评议书以外,针对学生论文的学术水平将便于学生修改的可行性意见记录在专家意见反馈表中,学生根据意见修改之后,也逐条说明修改的内容,并在论文答辩时交由答辩专家进行闭环检查。此外,要求学生在每个评审环节结束后,除了根据每个评审环节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之外,需同时提交针对修改意见逐条说明修改内容的论文修改说明,让每个审核环节都形成闭环,切实起到评审和控制论文质量的效果。

  3.建立论文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体系。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除了导师起着把握学术质量的关键作用,教学秘书、学位秘书等的管理工作质量,也会影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是否连贯和通畅。因此,建立适合工程硕士论文研究的过程管理流程和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建立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非常必要。

  由于部分工程硕士还具有远程培养的特点,学生的分散性以及外省培养点工作人员本身素质的局限性对校方管理规范和制度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管理层面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来强化学生论文研究过程的规范,保障学校对学生论文研究过程的质量监控。笔者设计了论文研究过程的管理流程图、论文研究过程管理工作操作手册,将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各论文研究过程及其中的各项二级环节流程化和规范化。用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文字清晰表达出在每个论文研究过程环节,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如何进行规范操作。

  质量管理论文 篇13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方法对我院20xx年2月至20xx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全面质量管理措施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和实施前相比较高,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将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用于护理管理中作用突出,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护理管理;运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完善,人们对临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获得满意的疾病治疗效果,还要求获得舒适、安全的临床护理。这就需要医院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技能,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1]。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护理管理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对我院20xx年2月至20xx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段20~65岁,平均(42.1±2.1)岁。本调查过程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调查问卷、医师护理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

  1.2方法。对我院护理管理程度进行随机调查,分析全面质量护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

  1.3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率评定。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各项服务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和未实施前相比满意率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2.2患者对临床医护人员服务满意率评定。调查结果显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医师、护士的服务满意率均提高,和未实施前相比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一般来说,医院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紧密相连,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加强护理管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以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整体效果。近年来,我院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过程中,取得显著性效果[2]。结果显示,经由此管理模式的实施,无论是患者对临床服务项目满意率,还是对医护人员服务满意率均高于未实施前,存在差异(P<0.05)。故而,笔者认为,可从这样几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①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要想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首先需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需要医院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观念,可从这样几点进行:

  第一,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参与县、市等管理方法的学习,然后对医院护士进行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第二,科室护士长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均充分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临床重要性。若条件允许还可邀请专家进院指导,加深管理服务了解度;

  ②落实考核标准。护理部门需按照临床所制定相关准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服务,使每位医护人员均了解该考核内容,并将其落实到底,这样不但可帮助医护人员更新质量管理观念,还可养成良好工作习惯[3];

  ③简化护理操作记录。为确保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落实到底,增强整体护理安全性。医院护理管理部门需征求广大医护人员意见,从而简化护理服务操作记录。如:日常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时,所记录的相关操作可统一采用数字、符号记录。这种方法不但可缩短记录时间,还可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同时,护理管理部门还需联合各个科室,针对患者疾病特点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将其放于病房内部,便于患者及其家属观看、学习,进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

  ④实施弹性排班模式。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排班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致使诸多问题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护理部门需根据患者数量更改排班模式,可实施弹性排班模式,以确保短时间内处理紧急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⑤完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来说,需各个科室的积极配合、共同合作,所以,医院需按时举行部门协调会,让各个科室共同探讨护理服务中存在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亦或者根据自身医院特点,创建一种属于自己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4-5]。综上,临床将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用于护理管理中作用突出,通过对患者个性化措施的`实施,可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该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但可为护理人员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还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效果;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可帮助患者舒缓临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范青梅.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xx,9(2):278-279.

  [2]秦灵敏.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xx,36(7):1461-1462.

  [3]郭金玲.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19(21):114-116.

  [4]马智文.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19(27):224-226.

  [5]丰秀琴,荆卫红,黄媛霞.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xx,17(86):552-553.

  质量管理论文 篇14

  0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发展为城市大型基础交通设施。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动脉和生命线,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投资巨大、技术难度高、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环境复杂、发生事故风险大等特点。如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课题。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具有专业多、专业交叉施工频繁、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环境复杂等特点,由于系统性强、所处环境复杂,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

  以下以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以及目前在建的宁波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为工程实体,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论述,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分为土建工程和机电工程,机电工程包含机电常规设备、机电系统、装饰装修3大类。

  机电常规设备分为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低压配电及动力照明三大专业以及电梯、自动扶梯、屏蔽门、门禁(ACS)、综合监控、火灾自动报警(FAS)、环境与设备监控(BAS)系统。包括车站、出入口、风井(风亭)、区间、主变电站、控制中心等区域。

  机电系统分为主变电站、供电系统(牵降变电、接触网、杂散电流、疏散平台、电力监控(SCADA)、区间环网电缆)、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声屏障等。

  装饰装修分为车站设备区装饰装修和公共区装饰装修2部分。

  在实际工程中,还应该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划分。

  2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度为20.878km,包括高架线路5.45km,过渡段0.31km,地下线路15.118km。共设车站20座,包括高架站5座,地下站15座,平均站间距约1.1km,已于20xx年5月30日开通试运营。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8.350km,其中地下线长约21.604km,高架线长约6.392km,过渡段长约0.354km。共设22座车站,地下车站18座,高架车站4座,平均站间距1.331km。计划20xx年12月底开通试运营,现正处于机电工程施工高峰阶段。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长度为25.439km,其中地下线长约2.123km,过渡段0.25km,高架线长约21.636km,育王岭隧道长度1.43km。设车站9座,地下站1座,高架站8座,于20xx年6月开工建设,现机电工程已经陆续进场施工。

  截止目前为止,宁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基本正常,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工程现场安全质量总体平稳可控。

  3机电工程安全质量制度建设

  经过5年的工程建设,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建立和制定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其他质量管理标准。机电工程部分管理制度如下: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车站属地管理办法;轨道交通轨行区管理办法(供电施工期);轨道交通工程送电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电力调度管理办法;轨道交通车站实体移交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关键工序验收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到货管理办法;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等。

  4机电工程安全管理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在机电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分别从安全风险分析、行为安全、协调与管理、事故调查和处理等方面展开阐述。

  4.1安全风险分析

  对机电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安全方面重点监控轨行区安全风险、触电风险、起重吊装作业风险、高处坠落风险、火灾风险、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等。

  4.1.1轨行区安全风险

  轨行区安全风险存在于轨道施工期、供电施工期、系统联调期至轨行区调度指挥权和场地管理权移交运营前。轨行区施工范围包括车站、正线隧道、高架段、车辆段、停车场、出入段线、凡在已铺轨且距离轨道外侧边缘1.5m范围内的作业。施工内容包含轨道、接触网、电力环网、信号、疏散平台、声屏障、动力照明、消防、弱电系统等专业。具有交叉作业频繁、环境差、空间小、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4.1.2触电风险

  (1)宁波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采用集中式110/35kV2级电压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和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共用35kV供电环网,牵引供电系统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走行轨回流方式,属于高危险源。

  (2)机电标工期相对较短、工序转换较快、大量使用小型电动工具、材料加工设备使用频繁,易发生触电危险。临时用电风险主要集中在临时用电配置不符合要求、电缆线路搭设和接线不规范、交流电焊机二次侧空载保护器未连接,非电工人员私自接线等方面。

  4.1.3起重吊装作业风险

  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吊装作业,高空作业频繁,起重设备吊臂长,安全压力较大。起重吊装作业主要集中在铺轨基地下料口、出入口、风井等。检查中发现起重机械吊索具磨损更换不及时、钢丝绳编插长度不足、吊装方案和监理细则针对性不强、吊装作业未设置危险区域、无专人指挥、日常维修保养不及时、作业人员无可靠立足点等现象。

  4.1.4高处坠落风险

  机电工程涉及大量高空作业,包括车站机电管线的安装,装饰装修吊顶,区间接触网、环网、通信、综合管线安装,高架车站、出入口、风亭钢结构安装和外立面装修等施工。大量使用移动式脚手架、登高梯车、立式脚手架、人字梯等,点多面广、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

  4.1.5火灾风险

  地下施工空间狭小,作业环境相对封闭,车站进入机电安装和装修阶段后,材料临时加工区域均设置在站台层和站厅层,部分材料加工作业涉及气体火焰切割和电焊操作等明火作业。车站空间有限,机电设备、装饰装修材料大量堆放,汽油、油漆、松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贮占用消防通道,加上部分土建出入口未成型,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4.1.6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

  地下施工环境阴暗潮湿、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加之车站内切割、焊接作业频繁,隧道内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及轨行车辆密集,噪声和烟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很难及时消除,造成噪声和空气指标超标。长时间作业对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并带来安全隐患。

  4.2行为安全管理

  4.2.1轨行区安全风险管理

  (1)轨行区管理措施。首先,明确轨行区管理机构及参建各方的职责和界限,严格按照《轨行区管理办法》及《车站属地管理办法》的要求,督促参建各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次,召开轨行区管理办法会议,使参建单位熟悉和掌握管理要求。最后,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责任落实排查工作,重点监督轨行区调度计划管理、场地管理、车辆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开展轨行区专项检查,督促隐患整改落实。

  (2)轨行区监督内容和检查要点。重点监督轨行区调度室管理(管理机构及职责、单位及人员准入、调度计划管理、场地管理)、车站门禁及轨行区门禁管理、轨行区计划执行、轨行区施工现场管理、轨行区车辆管理等。轨行区检查要点为:违章作业行为、险情事件处罚、计划执行不力、场地管理不到位、不文明施工行为等。

  4.2.2触电风险管理

  (1)供电系统带电后安全风险控制。送电前组织开展条件验收,下发通电公告,现场张贴安全警示标志。供电设备和接触网首次带电后,工作现场所有的电气设施均视为带电,带电区域内的各种作业均应办理停电作业手续。进入带电区域进行作业,需经过调度室批准,做好防护措施后方能作业。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供电设备、接触网的距离不能小于安全距离,否则作业前供电设备、接触网需停电、验电、挂地线。

  (2)临时用电触电风险管理。临时用电管理的重点是施工单位的三级用电设备和电工配置,以及宿舍的安全用电,针对其施工特点和实际情况,集团公司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典型实例管理手册》、《临时用电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等,严抓施工现场标准化的执行和落实。

  4.2.3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管理

  针对施工特点和实际情况,集团公司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坚持强化特种设备管理,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尤其是对塔吊、大型起重设备等实行全面的专业检查,严格整改落实,逐条闭合,不留死角。

  4.2.4高处坠落风险管理

  集团公司采取如下措施: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强化安全交底程序的落实;将安全防护验收作为工序验收、节点验收的条件;严格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保障现场监管;强化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监督;现场增加安全保障班组等。

  4.2.5火灾风险安全管理

  集团公司深刻吸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教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强施工现场严禁烟火的管理,杜绝在放有可燃或易燃物场所吸烟的现象;②加强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严格3级动火作业制度,防火措施不到位时杜绝动火作业;③加强临时用电管理,杜绝私拉乱接电缆、用电设备超负荷运转、配电箱内元器件选配不匹配等;④加强油漆、松香水、汽油等易燃物存放管理,做到单独存放,合理布局;⑤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的储备,一旦发生火情做到有条不紊,防止事态扩大。

  4.2.6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管理

  集团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思想上重视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的意义,加强职业病危害的宣传和教育,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②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如佩带和使用好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施工现场经常洒水喷淋,材料加工和切割有单独区域,食堂补充有利于润喉、清肺等功效的菜食,增加防尘补贴等,达到降噪和防尘的目的;③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开展职业性健康检查,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4.3协调与管理工作

  在交叉作业、防汛防台责任区、地下结构渗漏、实体质量验收等方面,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工作,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顺利实施。例如,在防汛防台责任区,提前开展排查工作,系统梳理防台防汛的重点区域,及时下发《关于明确1、2号线工程防台防汛责任区及相关要求的通知》,明确各参建单位的防台防汛的`责任区,并督促各标段各司其责,落实责任主体。

  4.4事故调查和处理

  坚持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开展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按照相关法规、合同等规定,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5机电工程质量管理

  在完善机电质量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机电质量管理重点监督实体质量、质量行为、关键节点的把控、工程质量验收等工作。通过开展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推进质量标准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5.1实体质量监督

  5.1.1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管理

  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涉及专业多、设备材料种类和数量繁多,且不同厂家、产地、批次质量参差不齐。应当重点把控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对于进场的设备材料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到货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要清退出场。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所有设备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材料报验,严把材料各项指标。

  5.1.2设备材料检验管理

  设备材料检验管理的一般原则为:有国家标准的,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无国家标准,有行业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无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按照设计要求或合同约定执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当合同、规范或施工图纸中的技术标准不一致时,按高标准执行。甲供设备的检验按照《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到货管理办法》执行,乙供设备材料应由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开箱、清点和检验测试等工作,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机电类材料需驻地监理进行见证。

  5.1.3质量通病防治

  加强机电安装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首先,将质量通病划分等级,明确管理层级和管理责任;其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加以管控,重点监控设备材料质量、单体调试质量、观感质量、系统调试质量等;最后,加大对责任单位违规处罚力度。质量通病治理是长期性的技术和管理工作,需要参建各方共同努力。

  5.1.4机电系统调试

  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系统调试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多单位、多环节、多接口、多内容。机电系统一般要进行设备单体调试、单系统调试、系统间联调、系统总联调等阶段,不同的调试阶段由集团公司不同的部门组织实施。通过系统调试工作,既检验了设备产品质量及安装质量,又验证了满足系统使用的各项功能指标。

  5.2质量行为监督

  采取抽查方式,查阅责任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资料、报告,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分包报审、施工方案、演练审批方面的资料,并与现场实际核对。对施工、监理、检测单位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5.3关键节点的把控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工期短、技术要求高、交叉作业多,而机电工程的监管人员少,因此,监管工作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抓住重点。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机电工程部分关键节点的验收,如车站关键设备房交接验收工作;供电工程牵引变电所设备起动试运行及送电开通验收;供电工程接触网冷、热滑试验;给水与排水工程管道压力试验;信号工程联锁试验等。

  5.4工程质量验收

  统筹单位工程的验收工作,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单位(子单位)验收计划实施。开展首件工程验收、关键节点验收、子单位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工作,以验收促进工程质量。

  6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1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企业对安全质量工作不够重视,片面追求施工进度;项目经理、关键岗位人员配置和到位情况不理想,现场技术人员配置不足;管理手段缺乏,依靠建设、监理单位的被动管理,部分现场验收把关不严格;执行力差,对现场重大风险源未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总包对分包的现场技术服务不足,设施配置投入不足,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个别施工企业未深刻吸取已发生的事故教训,造成现场险情不断。

  6.2密闭空间安全隐患多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存在大量密闭空间。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具有狭窄、通风不良等特点,只能进行非常规作业的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危害粉尘等易燃易爆等有毒气体。易导致缺氧窒息、气体中毒、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6.3交叉作业安全压力大

  由于工期等原因,有限空间内需要多个施工单位和多专业同时施工,施工安全的综合协调管理十分重要。存在轨行区交叉作业、车场交叉作业、车站主体机电和装修交叉作业、车站附属土建与机电和装修交叉作业等。交叉作业具有工序转换频繁、环境差、空间小、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6.4预埋件、孔洞不符合要求

  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预埋件、孔洞位置和尺寸不符合要求。如:地下过轨预埋管线位置错误或不符合要求,导致电缆无法穿越;高架区间接触网下锚拉线位置预留错误,导致接触网坠陀无法安装;车站站台层二次结构下方积水问题,无排水措施;高架车站垂直电梯井无排水措施;车站屏蔽门预留底板位置不符合要求;车站主体及出入口装修与土建施工偏差导致无法按图施工等。

  6.5质量验评标准不统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因涉及建设项目及专业较多,如:车场工程、车站工程、轨道工程、高架桥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强(弱)电工程、供电工程、信号工程等,这些专业分别采用不同的验评标准,有国家、行业(铁路、电力、市政、房建等)、地方、企业等标准,执行过程中容易混淆。

  6.6调试检测标准未明确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试运行前进行的初步质量验收标准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只对各专项工程的验收项目和验收要求进行明确,未对各专项工程验收程序及安装后的调试检测等情况进行明确和统一,如单机设备的调试检测、供电系统安装与联合调试检测、信号系统安装检测、通信系统安装检测、屏蔽门的安装检测等,单以系统的调试记录和出厂合格证不能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要求。

  7解决措施和建议

  7.1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从人员管理、分包管理、企业现场检查管理、监理履约管理、探索积分管理等方面,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事前预控(风险管控、安全投入、教育培训、关口前移)、过程管控(抓责任主体、重点难点、工艺创新、监测监控、验收把关)和持续改进(问题的反复、检查质量、标准细节、长效机制),实现安全质量目标。

  7.2加强密闭空间安全管理

  鉴于其他城市地铁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建议出台《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密闭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密闭、有限空间和缺氧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7.3合理安排交叉作业

  首先,应采用属地管理模式,明确各管理部门及参建各方的职责和界限,督促参建各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作业面调整、综合进度协调、综合布线设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材料进出场、临时设施、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等方面进行管理,保证交叉作业区域安全、稳定、可控。

  7.4保证预埋件、孔洞质量

  ①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土建、机电、装修和系统等专业设计工作建立起必要的沟通、协调和相互约束关系;②加强各工种、专业间的协调施工,施工单位加强对预埋件、孔洞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降低或消除安装误差;③监理单位严格执行旁站监理,对预埋、预留孔洞及时复核和校对,提高安装精度,层层把关。

  7.5建立统一质量验评标准

  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统一验评标准,统一工程资料管理内容及表格形式,以确保工程资料真实、齐全地反映工程情况。

  7.6明确调试检测标准

  应明确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合格证明材料,以确保各专项工程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

  8结语

  本文总结了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机电工程安全质量制度建设、机电工程安全管理、机电工程质量管理等工作,并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对以后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质量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论文07-15

质量管理论文07-14

质量管理论文15篇11-02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论文04-20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02-24

浅析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论文04-14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精选8篇)1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11-02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策略论文(精选5篇)05-25

项目质量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及措施论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