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时间:2024-05-23 10:20:15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

  摘要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会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然而实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会影响实习目标的实现。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习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虑,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之后,普遍选择送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从教学角度看,到酒店实习是一种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而酒店出于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前进行人才储备、使用与管理方便等方面的原因乐于接受实习生。但是实习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影响酒店、学院以及学生各方的利益,如何解决问题,达成各方目的,值得认真探讨,切实执行。

  1 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1.1 酒店方面

  1)隐形暴力现象影响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酒店的排外现象,包括领导层对实习生漠不关心,老员工的欺生言行等,让实习生感觉没有归属感,导致应付工作、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

  2)待遇较低,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酒店雇用实习生多是通过旅游院校或者有关中介机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通过支付管理费而获得管理上的配合,对实习生管理与使用更方便。但由此导致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酒店的生产经营。

  3)岗位技术含量低,换岗频率非常低。实习生实习时间多在半年到一年之间,酒店出于自身业务和经营的需要,一般会把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低的部门,而且各部门的换岗频率也低,使学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而不是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1.2 学校方面

  1)实习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多数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习生一般只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实习生基本受制于酒店,由此引发许多问题,使学校和实习酒店都处于尴尬境地。而这主要是体制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学生实习之前一般都经过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是到实习酒店之后,发现所学与酒店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出入。这种反差往往折射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脱节。学生实习之后还要返回学校继续一年或半年时间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因此很难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这就导致有些学生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实习,有些学生则为了能够在实习单位找到工作,千方百计找借口请假滞留实习单位不归校、不参加考试,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4)实习基地选择问题。实习酒店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或落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不理想,这与学校制定实习的初衷与目标完全相反,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体实习效果。

  1.3 学生方面

  1)心态问题。由于是学生身份,所需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使学生对饭店缺乏感情,对经营成果不关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2)心理期望价值过高的问题。学生实习前通过各方面的经验会对酒店形成期望评价,而期望价值高于实际情况时,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容易形成消极怠工的情绪。

  2 对策

  2.1 酒店要科学开发实习生这一人力资源

  1)杜绝隐形暴力,对实习生实行人性化管理。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避免人为地制造排外现象;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把实习生当做正式的员工,把他们当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力戒歧视的发生。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实习生待遇。酒店最好绕过中介公司,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节省管理费的支出,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酒店可以给的利益尽可能多地传递到被雇佣者手上,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性。

  3)制定长远的实习生使用计划。实习生的使用给酒店带来许多利益,但是如果仅把实习生的使用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就是一种短视行为。

  4)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实习酒店与院校领导层、实习带队教师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并创新实习生管理方式方法。

  2.2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

  1)加强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

  ①积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校授课或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

  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要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

  ③调整常规教学体制中不适合酒店实践教学的部分。

  2)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毕业实习。

  ①在实习之前所有具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全部开出;

  ②实习内容全面体现专业要求;

  ③在确定实习时间时既要考虑旅游企业的旺季,也要考虑学生的毕业时间。

  3)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强调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指导其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酒店工作。

  4)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现在清楚地布置实习任务,恰当地分配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5)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衔接。酒店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实习生管理配当材料,实习结束后,实习酒店会把每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学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2.3 学生方面

  1)摆正实习的心态。实习生加强主动调节,学会正确处理内外关系,找准自己的定位,尽快适应实习环境,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树立对酒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用心实习。实习中多观察,多总结,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3 结语

  总之,实习环节无论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三方加强联系,及时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慧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xx(2):27-28

  [2]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J].职教与成教,20xx(3):117-118

  [3]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xx(3):80-8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2

  前言

  酒店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应专业能力与职业意识兼备。该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将其细化为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有助于企业进行对外宣传。具体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即其日常工作态度、责任等,是该领域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其不仅关系到酒店管理质量,而且与市场竞争力也具备直接相关性。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意义

  1.1提高竞争力,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服务产业的酒店,对专业人才要求很高,需求量也比较大。但高职院校学生因素质低、专业化不足,职业意识缺失,常会因工作受挫而出现流动情况,以致于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学校领导应依据专业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予以创新,提升其职业意识和素养,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其明确自身学习及职业目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使实习更加稳定,树立良好口碑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为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学习要求,兼顾其职业能力,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适用性很强。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能够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加稳定。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能够督促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习中,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为自身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其不仅能够为酒店和学校树立双向口碑,也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极为有利[1]。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问题

  2.1酒店及岗位认识误区

  部分学生和家长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即服务员,甚至存在排斥心理,该种情况于专业学习极为不利。高职院校学生常会因外界压力,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部分家长受传统思维影响,对该专业抱有偏见,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配合学校实习,甚至逃避实习或实习过程中专业性不足,缺乏责任心,难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2.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影响很大。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聘请重点院校教师到本校兼职任教。因精力和时间有限,课堂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非专业出身,对酒店一线行业不了解,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性不足,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也限制了高职院校发展。

  2.3教学模式陈旧

  近年来,仍有部分高职院校秉承传统教学模式,实训设备陈旧。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极为不利,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设计,都缺乏创新性,仍采用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忽略职业意识和兴趣培养,缺乏完整的实验配套设施和实训设备,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学生仅学到了相关理论知识,很难真正参与到酒店管理工作中[2]。

  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策略

  3.1明确行业意识要求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及教师误以为专业学习主要服务于今后工作岗位,专业学习规划都是依据行业及岗位要求制定的,行业需要什么人才,其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学生仅能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说教中,了解一些与酒店管理行业相关的信息,信息渠道缺乏畅通性。依据以往教学经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为星级酒店管理输送人才。学校可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思路,定期邀请星级酒店管理人员或优秀校友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使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到作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行业意识及职业素养,以此为基础,为自己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3.2 改善师资力量和实训环境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领导及教师应依据专业特性及课程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设计。除却采用先进教学思维及方式之外,应邀请酒店管理行业的专家,对该专业学生予以引导,为他们提供专业上的帮助。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确保其教学素材都来自于行业本身,走在行业前沿。尝试采用订单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方法,邀请酒店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材等,真正实现课程创新,并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3]。

  3.3 注重实训教学,构建仿真工作情境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专业授课能够解决的.。日常专业学习离不开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及演练。教师要依据课程要求,在实训教学环节,实施工作情境模拟,以虚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职业意识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将其贯穿到日常工作及学习中。例如,从事的是酒店大厅接待工作,需注重仪容仪表,以树立良好酒店形象。工作过程中,应全神贯注,时刻关注大厅动静,并具备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真正将服务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意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和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学习要求,了解到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明确该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行业意识要求,改善师资力量和实训环境,重视实训教学,为学生构建仿真工作情境,以该种方式,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卢俊丽.基于酒店行業特点的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商,20xx,(9):263-263.

  [2]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10):207-208.

  [3]朱松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3):122-1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3

  当前,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很多著名旅游景点的人流量在短时间内增加,使得游客对于酒店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少五星级酒店、家庭式旅馆都得到了兴建,使酒店行业也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实习活动是为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现代酒店行业的需要,也是使酒店专业的学生真正向企业员工迈进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主力,如何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实习获取更多经验,使学生能够成为对酒店行业有用的人才,就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所关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问题

  简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没有实现:

  首先,一些酒店认为实习生缺乏社会经验,并且仅仅在短时间内进行工作,如果在实习结束之后就离开酒店,那么酒店将花费大量的管理、培训、招聘成本。并且,实习学生往往不是处于努力工作挣钱的目的而来到酒店工作,很多都存在着混日子拿实习报告的想法,缺乏纪律性和组织性,一旦在工作中发生较大的失误,将给酒店声誉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其次,有的.学生不重视酒店实习工作,认为自己是专业出身的毕业生,与酒店中其他人员有着明显的不同,认为自己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将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有较大的作为。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进入酒店工作之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比不上普通的客服、安保人员,并且从事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最后,有的学生对于实习机会不珍惜,认为实习就是毕业之前必须走的环节,只要有了实习报告,就能够顺利毕业,未来也不可能在实习单位工作,因此常常出现缺勤、请假、迟到、工作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使得实习成为学生通过毕业的一种形式。

  二、高职院校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的有效措施

  为了能够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有明显提升,学校应该认识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联合酒店、学生,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同对实习问题进行改善。

  1. 加强对实习过程中问题的防范与处理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对实习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开展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酒店管理专业。同时,学校应邀请行业中的专业人员对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责、内容、可能面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传授,学生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直接向专业人员提出咨询,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岗位所需技能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技能,选择自己想要发展的职业方向。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为实习生选择比较知名、管理制度完善的酒店,让学生对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签订实习合同,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掌握。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法,应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常常与实习生进行联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实习结束之后,学校应根据酒店提出的评价报告,来对学生在实习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并计入学生成绩。

  2. 完善酒店中的实习制度

  酒店应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实习生项目、实习生评估制度等。可每年定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起到宣传企业、培养人才的作用。同时,应使实习生的薪酬更加合理化,建议酒店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更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带有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机会成本,也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对工作环境不满而流失造成的重新招聘人员的招聘成本,这也是酒店人性化管理最为深刻的体现之一。并且,应加强实习生的工作技能培训,培训是让实习生了解工作内容、感受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过程,保证实习生能独立胜任工作。酒店对于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推荐信之类的工作,便于学生在以后的求职中更有利于占优势。

  3. 使实习生加快思想上的转变

  酒店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酒店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从基层做起。基层实习是为了日后的求职与工作经验的积累。一线工作并不是永远要做的,却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实习生应该提前认识到这一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实习任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所学,从理论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丰富知识,使理论与实际连接起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实习生应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实习是学生和社会接轨的第一步,实习生要得到锻炼,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知识,就要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本领,正确处理和他人的关系,真正融入到工作氛围当中,给实习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作为学校,应将实践放在首要位置,推动毕业生投入到实习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性酒店管理人才。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也应积极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需求增加,但是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人才定位不清晰,培养模式落后,造成毕业人数逐年增长但是对口就业率却很低的局面。因此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本文简要概述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改善就业情况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低就业率;问题;对策

  近年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内部人才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毕业生与人才需求标准相差较远,且毕业生就业不对口或跳槽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产学结合,为学生综合素质额提升提供机会,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低

  现阶段,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职业教育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较低,很难适应相关工作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即便注重相关技能的培训,也鼓励学生进行技能资格考试,但是学生缺乏接触真实场景的机会,并不能真正感受顾客的需求,导致其无法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与实际状况处理能力,理论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机会较低。

  2、学生择业中受外界因素影响

  现阶段,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在毕业后从事一线服务工作,会与自身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受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会将一线服务工作与伺候人对等,认为这样地位较低,从而家长会对学生的就业进行一定的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不愿到对口企业进行工作。

  3、学生对口择业意愿较为淡薄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常会安排具体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机会,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实习单位相关员工处于对自己工作权益的保护,并不会全身心对待实习生,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置之不理或苛责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口就业的念头。除此之外,自身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与实际工作中内容或技巧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心理层面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导致其对口就业意愿削减。

  二、解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问题的有效对策

  1、引导学生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深入了解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较低,很大程度上由于学生及家长对行业人士存在一定的人士误区,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和家长对该行业及相关企业的了解,转变其认知误区,增强学生对口就业意向。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旅游、酒店发展、酒店管理相关杂志,在课余时间或班团集体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成立阅读小组,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可选取《现代旅游报》、《饭店世界》等读物,并培养学生定期浏览各大酒店及旅游集团网站或者订阅号的`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除此之外,也可动员学生家长关注相应的行业资讯,使其在了解行业内部信息的基础上转变其固有观念。

  2、与企业深度合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有效的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学校可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即在大二学年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战略,企业参与到教材选取、课程开发和教学开展等环节中,并签订相应的培养就业订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申请参与订单班,并组织笔试与面试,合格后可进入订单班学习,学习合格后有机会进入企业工作。在订单班中将本学年两个学期分成四个教学时间段,并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形成六个学段,每个教学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配合特色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兴趣。

  3、创新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即是教学成果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具有引导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现状,学校必须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例如学校改变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评与实践学分的评价方式,是将企业实习结果引入到考核之中,在每个学期都安排企业相关人员走进课堂,走进考评,以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按百分比计入到学生期末考核之中,并在找工作时作为能力评分使用。这样一来能够弥补学校教育中社会性的缺失,并引导学生日渐关注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学习或实践过程中注重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避免了分数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只重理论知识或者厌学现象的伤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是旅游与酒店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人才保证,因此高校和相关企业应该足够重视学生的培养工作,摒弃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综合机会,树立学生发展的意愿与自信心,缓解旅游与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最终推动专业教育与社会就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薄利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愿提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1):121-123.

  [2]张雪丽.定岗实践教学过程中EMS因素对本行业就业倾向影响实证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定岗实践教学为例[J].旅游研究,20xx,7(2):82-89.

  [3]刘卫.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xx,(5):110-11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5

  摘要: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最近几年里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常会把学生安排到酒店实习,但在实习期间遇到的诸多问题会造成实习目标难以实现,不利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了有效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力量知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还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操作技能。一般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会送学生到酒店实施顶岗实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在酒店接受实习工作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能够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而酒店为了降低资源管理投资,尽快培养现代新型的人才,通常都会接受学生实习的要求。从最近几年的实习情况看,实习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常会导致酒店、学校、学生多方面的利益受到损害,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 酒店方面

  1.重视不足。很多酒店仅仅把学生当成酒店“免费工人”,对学生的日常工作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酒店内部人员对学生常具有排斥感,主要表现在领导层对实习生漠不关心,职员对学生的欺骗行为等,这些都会造成实习生工作效率低下。

  2.待遇较低。影响实习生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因素还是由于薪酬问题。酒店雇用实习生基本上是从旅游院校安排介绍,这种方式获得的实习机会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平台。然而,这些问题也常常造成实习生工作待遇较低,影响了其参与酒店工作的积极性。

  3.技术不高。就目前的酒店实习工作看,学生基本上都是从事站岗、收银、接待等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形式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量,造成学生缺少挑战性心理。而酒店出于自身业务和经营的需要,一般会把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低的部门,阻碍了学生接受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二)学校方面

  1.制度问题。学校对学生的实习安排都是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教师主要是为了协调好酒店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安排,处理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则难以给学生准确的专业指导。

  2.教师问题。学生实习前期都要通过学校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在实习酒店工作时才知道学校所学到的知识难以派上用场。从这一问题则能看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对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

  3.时间问题。学生在酒店实习一段时间后又要回学校学习或制作毕业论文,与用人单位之间很难达成就业协议,时间上的矛盾冲突随之而来。这就造成学生为能在实习单位找到工作,以各种方式请假离校,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4.基地问题。学校与外界企业没有太多的联系合作,导致学生能够实习的地方较少。而把学生安排在低层次的实习环境下,对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显然不利,难以达到现代化人教育实习的要求。

  (三) 学生方面

  1.心态不正。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就业压力之大,对于实习工作每天保持端正的心态。学生常认为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因而在实习期间没有全心投入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2.期望过高。一方面,工资待遇过高,对于实习期间的待遇很不满意;另一方面,职位要求过高,很多学生梦想着以工作就能当领导、拿高薪,这与实际情况反差较。

  (四)提高实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开发人力资源

  1.个性管理。酒店领导应深刻认识到实习学习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学生资源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应倡导酒店职员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感受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

  2.增加待遇。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需适当提高,酒店最好直接与学校的联系,定期提升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一旦工资待遇提高后,学生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升。

  3.人才计划。根据酒店学生的实习情况,为学生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到酒店日常工作中。不仅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4.良性互动。实习酒店与院校领导层、实习带队教师良性互动,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定期检查指导,让学生能及时接受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自己的实习水平,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

  1.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方法:①邀请酒店领导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相关知识,将一些先进的职场理念介绍给学生;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要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③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安排。

  2.计划调整。①学生实习之前教师则要安排好实习计划;②实习内容全面体现专业要求;③安排学习计划时要做好市场调查,掌握人才需求最多的时间,以指导学生就业。

  3.实习动员。参与实习之前,学校要对学生的工作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敢于面对新的社会生活。首先,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讲解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做好各方面准备以尽快适应企业生活。

  4.专业指导。学校应为参与实习的学生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咨询他人。对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恰当地分配,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学生方面

  1.端正心态。实习应深刻认识到参与实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积极提高实习理念,让自己尽快适应到企业生活中。对于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做好内部处理方案,让自己能尽快适应实习境地,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树立对酒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用心实习。对于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需尽快适应,做好多方面的实习工作,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结语

  实习过程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三方加强联系,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6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日,酒店行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展,因此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但许多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有所欠缺,造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校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具体的目标,才能决定采用最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专业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相关安排。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人才特色和规格等内容。要想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酒店经营管理技能,各高校就需要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规划,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实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结合。对于酒店管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应该以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为基础,遵循酒店行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酒店经营管理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这样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备分析专业知识问题的能力,还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但通过研究分析,山东省许多高校仍然存在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有些院校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而高层管理人员要求从业者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以现阶段的教学水平及刚毕业的学生经验不足,是无法满足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的。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合理,导致许多山东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严重脱节,培养出的人才就业形势也不乐观。还有些高校偏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投入,使得学生工作时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的酒店工作中。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将学生放于基层,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高能力的基层服务人员或管理人员。

  (二)过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大多数山东高校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其原因都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但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于理论知识的学科,如果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高校自然就会缺乏完善科学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难以与受到了良好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人才相匹敌,甚至出现较大的差距,导致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十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实际就业情况的,并且会阻碍酒店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理论学习和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后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合理

  虽然山东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课堂计划和教学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但教学内容传授的基础知识对真正的酒店管理工作来说用处不大,与酒店实际需求的人才技能相差甚大。一般来说,酒店管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等不一定能从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课程中获得,很多学生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实际工作经验才是胜任酒店岗位的关键,因此很多酒店企业都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达不到预期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就山东省而言,大部分的高校都缺少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这样就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检验,也无法得到学生对各个课程的真实感受的评价反馈,不能发现教学体系存在的漏洞及问题,也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还有部分院校虽然加强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淡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四)高校未与酒店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酒店行业发展很快,但人才流失很严重,因此酒店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这时只要高校与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稳定的实习机会,为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岗位实习。但大多数酒店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目的是节约人力成本,因为在旺季期间,酒店对基层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即将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正是最合适的选择,其专业对口,又可以即刻上岗,对实习工资待遇要求不高,因此酒店就会雇佣大批实习生充当廉价劳动力。在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下,学生在实习阶段做的工作都是周而复始、十分单一的基层工作,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技能锻炼,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职业综合素质也得不到培养。因此,高校与酒店企业没有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没有深度内容的合作项目时,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是没有较大意义的。

  三、酒店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这是第一步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步。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切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开拓自身潜在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各高校专业设置也越来越细化,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归属更加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合理,才能满足教学法则要求和社会人才的需求。

  (二)调整课程体系

  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后,高校与酒店企业应该共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的课程体系要根据酒店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及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确保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多岗位就业能力。根据调查,山东许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安排下,前两年的时间主要是学习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而专业课的学习是从第三年才开始的,同时还要开始进入酒店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这样一来,学生还没有真正了解专业知识就开始实习,不仅实习效果不理想,还会给酒店留下学生能力不够等不好的印象。因此课程体系要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整,将实习时间安排至学生系统地学习了专业课知识之后。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课程系统还要兼顾职业成长的需要,要考虑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从酒店基层岗位开始做起,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及工作锻炼才能逐渐升职成为主管,因此高校课程体系应遵循分层递进的原则。除此以外,调整课程系统时还应注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这是因为酒店行业属于服务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必然重视服务意识与服务理念,因此应该设置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酒店服务理念的课程,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首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高校应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及理念,要考虑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等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及职业素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适应酒店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长。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实训教学资源及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在酒店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可以在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培养下,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能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推进校企合作。

  (四)加强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加强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可邀企业参与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方案制订,结合现代酒店文化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社会经验,根据酒店岗位要求的信息完善培养计划。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高校可安排学生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到酒店实习,了解酒店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等,培养出酒店需求很大的人才,为酒店输送人才,这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校企合作,校方可与酒店协商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服务意识、仪容仪表要求等,使人才教育模式做到针对性及宽泛性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人才培养体系也将更加完善。山东高校可以借鉴许多知名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酒店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水平。

  四、结语

  在酒店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时期,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山东省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根据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断研究探索出最佳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酒店行业的市场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7

  本文作者:刘燕燕、赵永波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西安世园会等重大国际性盛事在我国的举办,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及酒店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应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也促使高职酒店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不断地探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联合办学的“订单式培养”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园酒店”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模糊不清,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糊不清,过于注重招生而忽略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品质。办学理念的模糊,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陈腐、单调,有些甚至还延续着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另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及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教材的选用较为随意,教材中的知识理论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些院校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实操教学能力滞后。虽然大部分院校都会采取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酒店在接收到学生的时候会发现操作能力较差。

  2、重理论轻实践,学时操作能力差

  部分学校和酒店的深度合作意识不强,出现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脱节现象。现在大部分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采取的是校企结合的“2+1”模式,即前2年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1年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前后严重脱节。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学很容易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到位,学生在校期间实习课时过少;另外一方面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拥有酒店管理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大部分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

  3、学生实习期间酒店的指导管理欠缺

  在酒店方面,酒店由于本身人才流动较大,常常是把与学校合作当成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不足的一个补充。顶岗实习生到岗后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力度欠缺,学生常常是无法顺利完成这种学校与酒店的环境迅速转换的过程。而且在酒店方面,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都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过于片面和狭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明确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培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科学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酒店行业的最新人才需求,设置较为科学、前沿的专业课程。应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及时推出诸如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国际连锁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客房、餐饮、市场学、心理学、信息等也要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学校经常请国际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给学生传达最新的理念、信息,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2、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学校应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客房、前厅、酒水、茶艺等酒店相关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些酒店的基本内容,并与所学课程理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建设一个过硬的教师队伍。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比如瑞士的洛桑模式,定期派教师到高档次酒店进行学习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酒店行业的培训会议等,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同时,倡导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可采用体验式、小组活动式、情景法、多媒体扮演、配对等直观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作酒店,合理进行人才定位

  目前高职院校与酒店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合作或者说是初级层次合作层面上,并没有达到双方的预期效果。在学校方面,要主动寻求与知名企业的合作,选择档次较高的酒店进行长期的合作,同时要尽量避免频繁的更换合作企业。在确定了较高档次的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学校要具体合作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合作开发教材等方面与酒店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

  首先要在实习前要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并制定实习计划,建立网络师生平台,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和标准。注意不要忽略学生实习期间的轮岗实习问题,努力使学生在实习的.中能够学到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二是要灵活运用与酒店企业的合作资源。当遇到合作酒店有大型会议需要人员帮忙时,可让在校学生参加酒店会议帮忙,解决服务酒店临时用人问题的同时也弥补了院内的实训不足。学生到酒店后完全按酒店员工要求上岗工作,等学生返校后在机动时间内补上落下的课程。这样既服务了酒店的实际需求,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弥补院校在教学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问题。

  三是实习期间务必在酒店职业指导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毕业论文的书写和答辩;同时要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福利待遇问题,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相处问题,实习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等,同企业达成共识。除了做好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引导。

  最后由学校和酒店共同考察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给出实习成绩决定是否顺利毕业。这样,既帮助学生获得了一线的专业工作经验,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使毕业生能够实现快速的由学生向酒店员工的角色转换。通过这种运作模式,可基本确保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真正实现学生就业和酒店用工的顺利对接。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8

  一、酒店管理型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方面原因

  1、生源质量的降低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以及招生困难是导致当前就业市场上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大专院校成立起来,但是我国的整体生源数量却呈现出每年下降的趋势,这就导致了僧多粥少的情况出现,一些大专院校为了争取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忽视了对生源质量的重视,盲目地招入了大量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一部分人本身的身体条件并不是十分符合实际酒店行业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就业率偏低的情况出现。2、对于学生学习形式的忽视对于酒店管理这门专业来讲,我国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并没有一个相对先进的学习模式,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许多院校都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理论,如:实践性教学等,但是许多教学模式还是通过向西方的先进教学体系进行学习来实现的,这就导致了许多学习形式只是学到了形似,而没有学到其中的根本。同时,一些专科类院校在进行自身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布置时,忽视了这些理念本身的严谨性,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最终使其掌握到的技能和技巧不能够被灵活地运用,没有达到缩短时间和理论两者之间距离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更多地是缺乏对自身行业的有效认识,觉得自己只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对于自己的工作也缺乏足够的'热情,丧失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3、教师力量的缺乏由于我国当前专科院校众多,但相比之下,优秀的教师资源就显得尤为匮乏,而对于那些从高等院校中毕业的师范类院校学生往往不愿意到这些学校进行工作,这就导致了专科院校在挑选教师职工时存在非常大的盲目性,同时这些教师本身由于刚刚从学校中毕业,本身并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相对较差,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不足。

  (二)管理人员自身原因

  对于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在其刚刚就职的阶段必须要经过一个实习的过程,酒店单位不可能马上就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管理岗位,势必会先将他们安排在一些基层的工作岗位进行适应,但实际情况中,许多学生自身都是眼高手低,觉得这些基层工作的薪金待遇过低,同时工作的强度也和他们理想中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其经常出现跳槽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人员条件来说,通常情况岗位的限制条件非常严格,需要管理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气质,同时对于身高、外貌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讲,由于学校在招揽生源时降低了入学的门槛,使得这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往往不会被酒店所聘用,进而造成较大的心理落差,最终改行从事其他的行业工作。

  (三)酒店原因

  对于酒店自身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薪金待遇、管理理念以及福利保障方面,专业人才流失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当前酒店行业晋升机制、奖励机制、绩效评估、奖惩制度和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存在失误的体现。对于酒店的管理团队来讲,要想维持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就需要团队能够拥有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最为行动指南,只有在这些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作用下,酒店才能够留住更多的人才。对于刚刚进入工作角色的毕业生来讲,他们需要一个时期来对自己当前角色转换的状态进行适应,本身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但是许多酒店的领导对这些人缺乏适当关怀,采用的管理办法也显得简单而粗暴,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二、针对流失问题提出的有效对策

  (一)各大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提升学生的入学标准

  实际上,酒店对于管理人才的选拔存在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其具有很好的外貌形象,对于身高等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男生的要求通常在1米7以上,对于女生的要求通常在1米6以上,对此,学校在进行招生时要本身对市场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选择生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对招生进行扩大宣传,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该校进行学习,同时加强和地方一些知名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这样就能够方便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更好地安排实习的机会,同时也方便学校将自己比较优秀的毕业生推荐到这些酒店中进行工作。

  (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把关

  酒店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在学生的学习期间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酒店管理这一工作,提升学生对于工作的热爱程度。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时,学校应该挑选那些经验丰富、教学能力高的教师带队进行实习工作,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对于学生的工作成果,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提升他们对于这行工作的热爱程度。

  (三)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

  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选聘上,应该对教师的实际能力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教师的工作能力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对于已有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展开定期的培训,通过向他们传授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从一些酒店企业中选聘一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兼职任教,向学生传授实际的工作经验,为他们在未来步入社会进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酒店建立合理薪资福利待遇制度

  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多数酒店的薪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这就让工作者们感觉到他们的实际付出和所收获的不是相对匹配,对此,酒店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薪资福利待遇制度,在原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差别性的薪酬制度,对于那些工作业绩较好的管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向其发放对应的奖金。通过合理薪资制度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对于企业管理方法的认同度,更加热爱这门事业。与此同时,酒店还需要设立一些具体的奖励点,对于那些在工作过程中曾经被顾客表扬的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一定的资金鼓励,这样就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服务习惯,同时在企业内部实现一个良好的竞争,从整体上提升全体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

  三、结束

  综上所述,导致酒店管理型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许多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酒店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此,无论是学校、毕业生还是酒店本身,都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对自身存在欠缺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9

  摘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发展尤为迅猛。作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的2020年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以及第四大客源国,酒店业必将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人才需求激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院校应审时度势,拓展专业建设思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酒店人才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教学模式及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与再认识

  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首要任务,以迎合企业需要为总体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具备全面基础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技术能力、高品德高素质等特点;主要以“应用”为主要内容和特色建立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堂实践和企业实践在教学计划中均占有较大比重。所谓教学模式,即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结构。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教学模式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并且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不仅是教学思想的反映,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行为规范。”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其加入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以应用操作技能为培训重点,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这些特征,高职教学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形成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高职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理论基础、职业能力目标以及教学实施方案三个部分,其中职业能力目标在高职教育实践中越来越被重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校企协作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运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师生互动、行动导向、校企结合、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职业院校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阐述

  (一)国外学者的探索与实践

  1.美国co-op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带薪实习模式,可以深化本专业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目的。此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专业对口+毕业+就业”顺利衔接。

  2.日本的“职业感”培养模式。其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布局都是按照酒店的环境标准来建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职业氛围是学校的首要目的。学生的“职业意识”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培养。

  3.欧洲的“洛桑人才培养”模式。就读洛桑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可拿到瑞士、美国以及英国三个国家的证书,拥有丰富的国际酒店以及航空公司和各大奢侈品牌的就业资源。其店校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熟悉整个酒店的各个部门的环境以及工作流程。其课程设置也会不断更新,即便是一些专业传统的课程,也会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形势不断更新内容。

  4.德国的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核心是企业,基础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保障是当地的法律(行业协会)。其真实的实践场景更加符合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故而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岗位需要。并且,与国内不同的是,当地的行业协会有着相当大的法律权限,既可以为企业谋取利益又能够有效支配企业的.各项活动,所以才能作为双元制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保障。而国内酒店专业普遍应用的“校企合作”制度便是“双元制”衍生而来,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即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期间,有部分时间是在企业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和工作实践,另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这种制度是学校和企业协同共建的一种办学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以及职业培养模式。国外酒店专业培养模式从职业意识培养到课程设置乃至训练培训,都很是值得我们在教学模式中借鉴和参考。

  (二)我国学者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

  1.我国学者对国内几所院校酒店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式,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这些院校虽然在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寻求符合本国酒店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一些学者提出,教学模式应多考虑“受众”的因素,进而做出改进和完善。这里的“受众”,就是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显示,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第一,他们没有充分理解酒店专业的学习的内容以及酒店专业自身特有的科学性。第二,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一些学生内心对酒店行业存有的一定的偏见,需要转变观念。第三,学生起点低,对技术与职级晋升缺乏耐心。而国外的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是并重的。没有国内的“本科”和“专科”的档次之分。相较于国内,国外酒店专业院校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学生)更加能理性并清晰地认知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且能够有条理地在几年的学习中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认可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差别之一。由此,专家从实践角度提出,酒店行业应该参与到高职学院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的规划制定工作。

  2.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取得的成就。

  (1)某省高职学院酒店专业与企业合作制定教学方案,高职三年中,第一年根据酒店和市场大环境等需求培养酒店定向专业人才,在校内由专业教师教授基础课程以及各类酒店人才所需基本技能课程例如客房服务,调酒等。第二年由酒店作为教育主体,让学生到五星级酒店进行为期十个月的“教学实习”活动,教师会定期进行跟岗指导。第三年回校学习深层管理学,并聘请酒店高层人员定期进行演讲及培训等。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2)某省高职学院酒店专业采用日式的入校“职业感”培养方法,在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酒店实训基地并对外运营,学生参与管理。由于这种入校就开始的职业感的培养,这所院校的酒店专业排名很快就在全省名列前茅,声望颇高,学生大赛也频获佳绩。学生入校就对自身的就业有着准确的定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也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三、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有待提高

  酒店行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要具备服务意识并且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面对不同的客人和不同的服务环境以及岗位也需要从业人员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案中体现这一方面的内容还有缺失。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酒店一线技术人员,但过分强调技术,造成了意识培养的缺失,忽视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开拓,单纯注重一线应用是高职酒店专业教学模式的存在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本行业的不足三分之一,原因就在于在校期间对于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造成了学生对服务行业根本性的误解。

  (二)课程设置方面创新性有待加强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都是对应酒店的各个部门,诸如《酒店前厅管理》、《客房金钥匙》、《餐饮运营管理》、《宴会设计》等,从表面上看,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课程局限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职业视角和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校期间的养成。最终造成学生对于企业的目标期望值过高,从而限制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甚至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服务行业有很大的误解,缺乏行业的服务意识,觉得这个行业是个“伺候人”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怎么能对深层次探究个性化服务理念产生兴趣呢?创新服务意识又从何谈起呢?

  (三)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训

  以酒店专业的教学实习为例,很多学院都是在教授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将学生送到各大酒店进行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实习活动,在企业岗位实践中加强技能训练。但是在这数月的实习阶段中,学生一般都是听从企业安排,按照企业需求在一个固定的岗位进行实习。这样的实习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并不能达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全面了解整个酒店运营系统运营管理方式的目的。在校园内的课程安排也是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操作课程的大类设置的,唯独缺少了创业的概念,使得学生对于创业的概念有所误解,认为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星级酒店就应该是在管理层工作,而忽视了创业的本真是从基层做起,才能逐步了解企业整体的运营方式。从而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创业型的酒店管理者。

  四、加强和改进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一)多举措加强酒店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洛桑人才培养模式告诉我们,为学生开拓眼界,寻找高价值的资源是培养“职业自豪感”的重要方式。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和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也可以达成学校企业双赢的局面。酒店业流动性很大的原因是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到位,认为服务业是“丢人”的行业,是“青春饭”,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职业自豪感”的缺失造成了本行业人才的流失。例如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的高星级酒店,了解其运营基本流程。打造多功能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尽可能做到“店校合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了解工作流程,培养一定的“职业自豪感”。尽可能多提供本行业内的尖端信息和高端的就业资源,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以及职业憧憬。

  (二)根据我国酒店专业发展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依旧秉承基础课、专业课、实操课这样的传统模式在教授。在复合型人才激增的当下,尤其是酒店专业,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适当引入国际理念和课程,让中国的酒店专业与国际接轨。例如开展一些国际化课程。如美国饭店协会认可并颁发证书的《黄金服务认证》课程。不仅可以培训本校教师成为该专业国际化培训教师,也可以让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得到美国饭店协会的证书以及专有胸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可以作为一种被认可的资历。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将与国外大学酒店专业接轨的课程归入本校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当学生在国内修完所有高职学分,并获得国外院校认可,可以继续出国深造。

  (三)不断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习切忌“一脚踢”。在教学实践环节,将学生完全交托给酒店的方式不可取。在国内的酒店也很难做到让学生进行“轮岗”实习,因为毕竟熟悉岗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频繁的换岗也会给酒店造成困扰。如果将实习时间大段的“分段”,是否能够弥补这个缺陷呢?例如,将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时间分季度进行,学生可以自主申请想要更换的实习岗位,部门可以按照学生上一阶段实习表现给与考量与调整。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实习动力,又避免给酒店带来大量的麻烦。其次,定时举行本专业的技能大赛,参加省市,国家级的大赛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是同样重要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首先展示的内容,也是酒店最重视的条件之一。所以定时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应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之中。

  参考文献:

  [1]蔡建平.瑞士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19).

  [2]陶蓓.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06).

  [3]黄毅,孙璐.美国CO-OP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0).

  [4]徐燕.论供需错位视角下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4).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0

  摘要: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酒店业对人才的英语要求日益增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满足于日常交流,更需要掌握专业的行业用语。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在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ESP酒店英语教学实践为例,从课程设置、考核、以及如何保持教师专业性等方面入手提出ESP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专业用途英语;酒店管理;英语教学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英语的使用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因此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专门用途英语主要针对某一专业或职业,学习起来更加精确,高效,针对性更强。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独立学院。毕业生多数进入五星级酒店或旅游服务相关行业就业。本文以我校酒店英语教学为例提出酒店管理专业ESP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ESP?

  关于ESP的定义,HutchinsonT.(1987)提出ESP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所有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基于学习者的学习初衷。那么究竟如何判断目前进行的英语教学是否为ESP呢?Strevens(1988)认为ESP应当满足以下特征: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内容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和职业有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重点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运用上;4.与EGP有显著的区别。

  二、ESP教学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

  著名英语教育家刘润清(1996)教授早在1996年便提出“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近年来,随处可见的旅游英语,金融英语,财务英语书籍更是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各行业的从业者在提高英语的时候,不再是拿起《新概念》等综合用途英语,而更多选择定位准确,实用性强的行业专业用途英语。在谈到高校英语教育与专业挂钩的重要性时,秦秀白(20xx)也指出“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设立明确的目标是ESP酒店英语教学的关键。

  ESP英语教学要求以特定目标为导向并且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完成相关课程后会从事何种工作。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该课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秦秀白,20xx:80-83)。笔者所在学院秉承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所有教学内容均指向酒店及旅游管理方向未来就业需求,强调实用性。英语教学经过逐年的改革创新,摒弃其他院校开设的一般用途大学英语课程,将矛头直指酒店英文沟通。开设课程包括一年级的《酒店情景英语》,《酒店英语视听说》,二年级的《酒店专业英语阅读》,《商务写作》和三年级《商务英语》等。在低年级阶段从最基本的服务用语入手,每一个单元涉及一个酒店的部门,学习基本的词汇,常用句型,以及服务流程。高年级在课程内容上扩大了范围,走出酒店,走向更广阔的旅游服务业,学习商务沟通,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能力。总体来看课程设置目标明确,逐渐扩大专业范围,充分满足学生的从业需求。由于所学内容紧贴业界需求,随学随练,一到就业岗位免于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在行业内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四、ESP酒店英语考核注重真实性、以学生为中心

  ESP课程内容要遵守真实性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秦秀白,20xx:80-83)。该课程的内容,案例,情景设计应该是真实的。ESP教学要与时俱进,落后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应用时的需求。ESP的核心是语言的运用,学生是语言运用的主体,因此教学的中心一定要放在学生上,而不是教师。以上原则不仅适用于教学,更适用于考核。笔者所教授的《酒店情景英语》是面向一年级的基础课程,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包括小组展示,情景视频作业,酒店实地情景模拟等方式。所有情景力求真实,语言专业,服务环节符合标准要求。另外一门《酒店英语视听说》课程采用的是TEP(TestforEnglishProficiency)考试。TEP考试试题内容灵活,便于实现校本化,例如我校的TEP测试素材全部取自酒店与旅游服务行业真实素材。

  五、始终保持英语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

  ESP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专业性的原则。如何让授课教师能够语言、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成为目前ESP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ESP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语言上能力很强,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有的.英语教师均是英语专业出身,并无酒店背景。最初只能通过书本来自学酒店相关知识。后来学校采用实习制,分批派遣教师赴酒店见习,为期半年,在酒店内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学习考察,并搜集资料,为今后的教学服务。从后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参加过实习的教师,无论从自信心上,还是专业知识上都有很大提高,教授课程更鲜活更生动,案例教学信手捏来,深受学生喜爱。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促进酒店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的配合,组织大家在一起编写校本教材,互相学习,效果显著。酒店专业教师提高了英文水平,英语教师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语

  本文首先明确了ESP的定义,ESP需要满足的四个特征。接着分析了ESP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以及设立明确目标对于ESP教学的重要性。再次,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介绍了ESP酒店英语课程的考核关键在于真实性并以学生为中心。最后讨论了如何保持ESP教师的专业性和与行业的联系。随着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ESP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ESP教学也会更加成熟,最终为现代化的发展培养更符合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常叔杰等.“关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xx年第7期.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79-83.

  [5]王颖,周平.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异同之比较[J].山东外语教学,20xx(5):40-42,59.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1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采用理论学习+动手操作、再理论学习+再动手操作这种学习加训练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得会、能动手。符合现代酒店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的中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应达到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既能熟练进行英语接待和管理能力,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本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启动2121工程。即先进行两个学期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的学习训练,然后到合作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学期,在指导老师和资深领班的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实习结束后,根据具体的服务情况,找出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再进行两个学期的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加深操作训练后,再开始毕业综合实习。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岗位,针对岗位分析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来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本着“有用、够用”的原则,更新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先认识学习、后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成绩。大部分学生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遇到学习难题,缺乏知难而上的精神等等。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基础课程的大量设置,不仅背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会使大多数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同时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提出了基础理论“够用”、操作技能“有用”为尺度,并且加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为后续的职业实践服务。另外,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时,将观察方法、思考方法通过日常教学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改革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教育主线应该围绕职业技能训练来开展,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进行大胆革新。一些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如《现代酒店建筑设计》、《饭店规划经营》、《高等数学》等课程坚决去除。增设一些专业实训、专业实务和案例等课程,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其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大大提高了。将《前厅部的运转》和《客房部的运转》两门专业课合二为一,合并成《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用七十课时。其中三十课时用来理论知识学习,四十课时来进行操作技能训练。酒店管理专业为了迎合市场,开设了大量专业课程并增加课时。同时开设《酒吧经营管理》、《宴会设计与服务》、《西餐宴会设计与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旅行社实务》、《中国旅游地理》和《导游业务》、《旅游英语》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开设了《社交礼仪》、《形体训练》等实用课程。

  3.革新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教学方法的革新采用“精讲多练”的办法,要求任课老师把所授课程的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达到“弄懂会做”这一目标,彻底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和《餐饮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练习、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既定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互动协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专业实践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和对案例的层层剖析,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音像图片、情景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强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尽量寻找机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实现教学一体化。

  4.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地、更加公正地进行教学质量考核,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考核改革。一是模糊评价法: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师风范五项,根据各项重要性,让学生按百分制给任课教师打分。该方法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教师的理论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认识,对进一步提高自己有很好的帮助。二是学生自评法:原来的评价体系是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这种互评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仅凭卷面分数和课堂作业来评价学生的优差是不公正的。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醒认识,另一方面使任课教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思考。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2

  摘要: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文章分析了酒店业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归纳了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酒店环境管理课程体系,明确了课程体系的构成内容,以期对完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酒店管理;环境管理;课程体系

  酒店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起步最早、发展速度最快、自由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召开,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宾馆酒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10年全国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3.4%,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酒店业的行业规模、营收状况以及经济作用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多数酒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酒店的环境管理,随着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和酒店业竞争的加强,酒店环境管理水平也是酒店软实力的象征和体现。环境管理类课程作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多数院校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中普遍缺失。因此,在酒店管理内部需求和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情况下,构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环境管理类课程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酒店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

  酒店一直被认为是住宿、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酒店业在人们心目中一度是无烟产业,似乎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事实上,酒店每天要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碳、生活污水、废热和垃圾,酒店业普遍存在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问题,如废水废油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顾客和周边居民的卫生环境质量。

  2.资源浪费严重。酒店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耗,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酒店的日常消耗主要是纸张、布草、食品、印刷品、餐具、用具和各项设施设备等,客房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是比较典型的物资消耗。消耗品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这些垃圾中很多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又成为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加剧城市环境恶化,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合国内外酒店餐饮业环境管理的思路和经验,根据酒店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流程逻辑,酒店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具体内容包括:①酒店资源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的用能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水资源的节约与回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管理等。②酒店产品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产品的平衡设计、酒店业服务的能耗管理、包装的生态管理以及酒店业环境的生态要求等。③酒店生产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生产污染及其控制、酒店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酒店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等。④酒店消费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业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和酒店绿色消费的发展策略等。⑤酒店环境管理的体系与政策:包括酒店环境管理的推进机理、酒店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以及酒店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等。

  三、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构成。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和三种能力。两种意识是职业认同意识和服务意识,三种能力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业导论、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等骨干课程和酒店认知实习、酒店企业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其后续的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岗位实践、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真实职场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是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知识和能力,主要学习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酒店服务管理、酒水饮料管理、酒店实用英语等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2.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和内容构成。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和酒店管理的现实需求,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整合学科课程体系,构建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酒店环境管理的内容分别体现在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管理和酒店工程与设备管理等课程中,具体内容构成如表1所示。酒店环境管理课程体系涵盖了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包含了酒店经营管理能力、酒店运行服务能力和酒店安全管理能力三个能力单元,涉及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和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三大模块。酒店环境管理类课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体现在体系的各课程中,主要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能力更多地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和酒店顶岗实习来体现。

  表1酒店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内容构成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酒店业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归纳了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以期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胡春林.酒店餐饮业生态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张飞.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考—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之路[J].经营管理者,2011(8):346.

  [4]匡平,李海龙.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J].大家,2011(6):235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3

  1 前期调研

  充分了解任务书要求,对安徽合肥绿色港湾酒店拟建场地进行深入的调研,掌握其周围环境状况、交通状况、发展前景,为以后的深入设计做准备。 2 项目立意

  在调研基础上对已有条件进行科学的整理,确定项目的基本定位,根据任务书确定酒店的档次、规模、景观朝向及对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总体规划

  在充分的调研和立意基础上进行酒店的总体规划设计,与指导教师进行多次交流沟通,解决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未下一步建筑深入设计做准备。 4 单体设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各个建筑单体的设计,充分考虑他们之间的联 系,充分与总体规划协调,反复论证得到最优的设计结果。

  5 环境与景观设计

  在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阶段渗透入环境与景观设计,塑造出休闲酒店的景观要求和休闲场所,以求在不大的.面积下达到最后的休闲感受。

  6 成果展示及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图纸与论文成果展示这个设计过程,并在与指导教师协商 的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反馈和修改,得出最终方案。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4

  1.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1.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1.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2.结语

  只有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等多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行业教育教学的完善,才能真正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文化知识素养、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确保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行业优质人才的输出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

  摘要酒店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行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酒店管理职业素养教育创新

  0引言

  酒店是为客户提供舒适、安全、能够进行短期休息或者睡眠场所的一种商业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酒店这一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吸收国外酒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酒店行业进行不断变革与创新。一个酒店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当前,我国各个中职院校都注重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从各个环节对学生展开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创新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中职院校及其相关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一系列途径使学生在迈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满足酒店的用人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促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整个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接下来笔者就中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存在于各个行业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各个行业的内部,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质量的竞争,酒店这一行业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酒店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指酒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竞争。酒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较高的服务意识、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强的职业素养等。酒店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的酒店团队,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酒店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酒店这一行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化,我国的各个酒店企业逐步重视分析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情况,不断加强对酒店客户需求与酒店发展环境的分析与研究,注重树立酒店的品牌,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酒店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因此,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酒店行业储备一定的人才,进一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为酒店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推动酒店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职院校酒店专利专业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从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

  2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素质管理人才是酒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以便满足职业要求。但是当前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提升缺乏兴趣,仅仅注重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盲目追求就业率,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上的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下,只能在短期内弥补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缺失,无法从长远上为酒店行业供应高质量的人才,进而影响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也将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3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

  3.1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当前在我国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格外注意增强教学的专业性,这是从根本上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开发相关的实践课程,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当确立明确的课程标准,不断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应当通过导入案例、任务驱动以及转换角色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传达有关职业理想的概念,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将每一次课堂中都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两者进行合作以便于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聘请当地知名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开展讲座活动,并参与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和企业合作举办的项目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接收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酒店行业的氛围,加深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

  3.2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如果反复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单单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除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一些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在每年的开学季,带领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生参观相关的合作酒店,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前充分体会酒店行业的职业标准,激发新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在参观酒店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请酒店相关技术或者管理人员为新生讲解酒店对于人才的要求、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初步了解,促使学生确立自身的就业目标。同时,还可以将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年级作为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例如服务礼仪风采大赛、形体表演、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类活动。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余,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联谊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是创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这支队伍整体上提升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教训能力等,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想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应该逐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改革体制,一旦有教师入职,就要为其制定一系列系统的教学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此外,辅导员要及时高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上或者学习上的难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3.4组织技能大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素养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技能大赛又是检验学生实训成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省级比赛或者国家级比赛。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以便于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通过多次参与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学生在走入相关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素养。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教师和学生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通过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方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当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呈现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进而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玛玉珍.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J].发现,20xx(8X):128-128.

  [2]张莹.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xx(11).

  [3]袁晓.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新一代月刊,20xx(10).学科探索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1-30

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探析论文11-24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论文11-29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技能培养论文11-13

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论文11-14

高职酒店管理的论文12-07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系统的建构论文11-29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班培育方式研究论文11-24

酒店安全管理特点论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