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论文

时间:2024-06-27 15:11:15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集合)项目管理的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目管理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项目管理的论文

项目管理的论文1

  在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中,保证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这一理念自始至终伴随着项目管理过程。只有时刻牢记质量和安全,才能使所建工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为了确保EPC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达到合同中提出的质量目标,在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恪守职责,从而实现合同质量目标。

  1.确定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签定后,即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质量管理要求。为了全面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必须在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下,根据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确定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

  1.1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策划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宗旨是项目初期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策划、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和质量管理程序规定,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质量计划和规定,并有效地指导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对于质量管理策划首先应是根据总承包合同管理的要求组建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质量管理的界面关系、接口关系和职责。其次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和各项质量管理文件;针对项目的工作范围和公司的管理要求,建立一套适用项目特点的质量程和活动所需要的控制要求、相应的执行程序或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并监控实施效果以确保满足项目的质量目标要求。

  1.2强化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为保证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项目本质安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规范行为是项目质量保证的基础。为此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首先要向全体项目人员明确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要求,明确全员质量管理的责任。不同阶段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形式对项目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意识,时刻树立‘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这一理念。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所有设计人员要明确项目的设计质量控制要求和本质安全的起源及特殊性;在工程项目的采购阶段,要强调所有供应物资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要保证所有工序的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从而使项目的所有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

  2.EPC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对EPC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而言,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各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关系到项目的顺石油学院机械系化工机械专业,现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项目执行中心工作,多年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任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20xx年被集团公司评为重点工程和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优秀项目经理。

  最终质量,因此,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都应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1设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设计质量是确保EPC项目的本质质量和安全的根本。在设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上,除要精心策划、严格管理外,还要从设计输入、设计方案评审、设计验证等方面着手,使设计各环节的质量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1)设计输入

  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必须有设计输入条件。设计输入条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设计输出文件的质量。为此,设计质量管理中应规定对设计输入条件(外部和内部)必须进行评审确认,确认设计输入条件是否满足项目所需要的输入条件,是否能满足专业设计工作的需要。以确保设计输入条件的正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2)技术方案评审

  技术方案是决定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的关键。技术方案的先进与否、可靠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装置或全厂的设计质量,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技术方案要进行相应的评审。通过评审,确定正确的技术方案,并按选定的技术方案开展设计工作;通过评审,对技术方案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可以及时发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纠正和优化措施得以持续改进。

  (3)设计文件验证

  设计文件的验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内的自校、校对、审核和审定(必要时)二是专业之间根据互提资料的条件进行会签。自校是设计人在提交文件前自身进行的复核,确认是否具备提交校对的条件。校审人必须符合质量管理规定中校审人的资格,校审人在校审过程中按照设计质量控制要求和专业校审提纲逐条校审并保存相应记录。通过设、校、审对设计文件的验证,进一步确认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是否符合设计输入条件的要求,设计内容是否完整等。会签是设计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设计文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控制程序;通过会签,可以验证专业之间互提条件是否被正确的体现在设计图纸中。

  2.2设备、材料采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中的供应商选择、采买、催交、检验、监造、运输、现场交接和现场物资管理等过程进行的管理和控制。

  项目采购阶段的质量,应从供应商的选择、监造检验制造过程和现场管理三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合格的供应商选择要依据相关规定对项目所有供应商实施严格有效地选择程序,供应商是关系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所有设计和技术要求都要通过制造过程来实现。对制造商进行优选,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监造成本。

  对于各类设备和材料进行监造检验前,要对监造、检验工作和人力、人员资质进行策划,明确监造检验工作范围、技术要点、执行依据、检验级别与检查点的划分原则,编制相关的工作规定和程序文件,确定项目采购的质量计划并贯穿于项目始终。为保证设备制造过程各环节的质量,要对各类设备和材料依重要性和类别采取不同的监造检验方式。监造检验方式主要可分为:驻厂监造、驻厂巡检、访问点检验、最终检验和免检放行等方式。对于重要设备如反应器、大型机组、塔、高压换热器和重要材料等安排专业人员驻厂监造或驻厂巡检。在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应依据项目规定和发布的程序文件从原材料进货开始,对设备制造用的原材料、加工工艺、特殊工种的资质审查、工序检验、组装、中间产品试验、强度试验、致密性试验、整机试验、表面处理试验、包装检验直至装运等质量管理和控制环节上对供应商实施确认、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

  现场采购管理也是采购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到现场的设备、材料的接收、保管、检验必须严格按照现场物质管理相关规定和程序来执行。对到现场的设备、材料组织进行开箱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对设备、材料的验收状态进行有效标识,防止漏检;对待检设备、材料进行有效的防护和保管,防止损坏;对检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实施有效的控制。

  2.3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EPC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将图纸变成实物的另一个过程。为确保施工全过程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首先应根据EPC项目的施工管理特点,建立健全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并对施工质

  EPC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过程量管理进行全面的策划和组织。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应从施工分包商的选择和实施全过程开始,选择资质合格并有多年石化行业项目管理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和控制,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过程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减少事后处理上,是使施工过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整个项目质量的关键。

  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施工的最重要控制内容,制定质量控制点,审查施工方案,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要有施工技术准备,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项目质量计划;掌握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熟悉设计意图;审查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等;熟悉施工质量目标,同时要熟悉已确定的质量控制点(ABC)并进行重点部位、重点工序等的重点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应在明确的审批程序和要求下强化审核施工方案的重要性。因为施工方案的正确合理与否直接涉及到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存在安全问题、是否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为此必须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审批,这样可以从施工源头制止发生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应包括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对施工分承包方在施工全过程的检查、对施工质量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检查和联合检查及定期组织施工质量大检查等活动内容。对于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质量的检查要求是:对主要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对施工分承包方施工过程进行的检查是检查所施工的内容是否符合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是否符合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检查下一道工序施工者是否按上道工序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是对施工工序、隐蔽工程、交工资料和中间交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把好质量关的最后一道工序。只有经过验收合格的工序,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下道工序将不能进行施工。

  3EPC项目质量管理的难点

  EPC项目的实施是要根据合同要求实现项目各项目标。特别是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费用目标的实现是在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中进行,其中任一项目标变化,都会引起另两个目标变化,并受其制约。如何合理的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费用之间的矛盾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难点,这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客观因素、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整合项目所有方面的内容,避免出现工期紧张或成本减少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的出现又往往会延长工期和增加成本。为此在EPC项目管理中要使项目实施平衡有节奏地进行,保证以合理成本按时实现项目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

  综上所述,在EPC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每一个阶段和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因此必须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地运行,实施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水平,从而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项目管理的论文2

  工程建设的过程是物质生产的过程,施工活动的成果是建成的工程项目,工程产品在一些范畴里同其他工农业产品一样,具有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其工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与一般工农业业产品不同的特点。 决策,设计,材料,施工方案,操作手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具有复杂性,不相工业项目具有固定的生产流程,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查技术,同时也不具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所以其质量波动大。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任何一种因素出现质量问题,均会引起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的事故发生。

  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任何工程都是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工程项目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流程是从工序管理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流程,同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流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疫为止的系统流程,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先后流程,可以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为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1)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要保证选址正确,使项目的质量要求和设计标准符合业主的意图,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二是使建设的项目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为项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是要选择好设计单位,要通过设计招标,组织设计方案竞赛,从中选择能保证设计质量的设计单位。二是要保证各部分的设计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要求。

  (3)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是要开展施工招标,认真审核投标单位的标书中关于保证质量的措施和施工方案,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将保证工程质量作为选择施工单位的依据之一。二是严格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最终形成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最终产品。

  (4)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法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之一。由于施工方法考虑不周而影响质量,所以在制定与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使施工方法具有可行性。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无论方法的制定,工艺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排,施工工作的开展和施工操作方法等,都必须以确保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5)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时,工程行为人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样,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选用方案的制定和评审。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只用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 (6)施工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环境等。施工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项工序就是后一象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要根据工程本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对影响质量的施工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2、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意义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体现了合同中规定的或隐含的需要与需求的功能,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长期和稳定地保证工程项目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工程日趋复杂,难度越来越大,企业不能只凭设备,技术规范和检查来保证工程质量,因为当技术规范本身就不完善或企业质量体系不健全时,工程项目质量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标准。只有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才能使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才能长期,稳定地保证工程质量。

  (2)评估工程质量,保证安全的重要依据

  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时,要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评定。要审核投标企业的内部质量体系,看其能否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能力。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转是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中,特别是国际工程投标中,要求投标单位出示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是国际惯例。因此,为了与国际接轨,加入到世界市场中去,企业就应该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3)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参与市场竞争

  在投标过程中,投标企业出示其质量保证手册,证明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保证能力,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取得招标单位的信任,提高自己在工程市场的品牌力度。因此,企业应该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全面有效地建立和建全质量控制体系。

  3、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质量控制的理论通常认为,根据质量控制的主体对象不同,又分为对人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的控制(即4M1E)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因此,无论是施工准备阶段,还是施工过程中,对这五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的关键。其中:人作为管理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每一个体的知识、能力、生理条件、心理状态、质量意识、行为表现、职业道德等,做到合理用人,发挥团队精神,调动人的积极性。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材料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对材料的管理主要通过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进行收、发、储、运的技术管理。做到使用合格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等。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对投入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结束的系统控制过程。由于工程施工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所以将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划分为五方面。

  质量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并非独立操作的。除了考虑企业内部的环境外,还应该考虑其外部环境。监理公司在实际质量控制中,绝大多数要依附于其上游企业——建设单位的意愿工作,往往不能坚持其质量第一的立场,致使其监督管理出的项目不符合质量要求。另外,质量控制还受到社会质量大环境的影响,国家或地区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实施质量控制管理者的行为。因此,为其上游企业,国家和地区都要给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者提供一个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环境。

  4、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并称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在项目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优劣,建筑供应链相关企业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在质量控制的实际工作中,相关工程管理者要真正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地位,科学,规范,合理的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使建设项目真正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企业要树立“以质取胜”的观念,只有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之下,才能建设出优质的工程才能使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它是通过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这个循环过程来实现的,这种循环也不是简单的循环,而且每一次循环都不同,后一个循环比前一个循环更精彩、更优秀、更典型。对于工程质量控制,自身应提高素质,加强各参建方配合,并树立质量意识,必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项目管理的论文3

  摘要:汽车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汽车产品开发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产品开发中,项目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了汽车产品开发效率,是汽车行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保障。本文就项目管理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项目管理;汽车产品开发;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xx.06.2620

  引言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也不断,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大汽车产品的开发格外重要。就当前汽车产品开发工作来看,汽车产品开发中没有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影响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短以及新产品的推出速度。项目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汽车产品开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汽车行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须重视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项目管理工作,加强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项目管理,进而降低开发风险,提高汽车产品开发质量,为社会开发出合格的产品。

  1汽车项目管理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应用的必要性

  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项目实现其预期要求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以有效的资源,获得最好的效益。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汽车产品开发是汽车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大汽车产品开发可以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好的效益。然而在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旦汽车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势必就会影响到汽车企业的信誉,不利于企业产于市场竞争。同时,汽车产品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汽车产品开发中人员的人身安全、资金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汽车产品开发开率,进而影响到汽车产品质量。而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品开发风险,确保产品开发质量,进而为汽车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开发出满意的产品。

  2项目管理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2.1质量管理

  汽车作为一种产品,对于汽车开发工作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出性能好、质量高的产品,只有质量过关的产品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由此可见,在汽车产开发中,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确保汽车产品质量,汽车企业就必须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汽车企业必须加强汽车产品开发质量的监督,实现汽车产品开发项目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确保每一个环节质量过关;其次,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根据设计方案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完善,以此确保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适用性以及科学性,促进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要落实责任制度,将汽车产品开发质量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的身上,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确保工产品质量过关[1-2]。

  2.2成本管理

  汽车产品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包括了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首尾五个基本过程,在这一系统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材料,如果汽车产品开发企业不能有效地控制产品开发成本,就会影响到其自身的经济效益。而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有限的资源,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首先,汽车产品开发企业必须对产品开发项目进行综合考虑,确立初步方案,方案必须全面包括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而给出合理的报价;其次,要做好预算工作,对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有效地控制产品开发过程中成本的投入;再者,企业必须加强现场开发过程的成本控制,对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材料、机械设备做好管理,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性能过关,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3-4]。

  2.3风险管理

  对于汽车产品而言,它归属于技术性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而技术需要资金的扶植,如果企业产品开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资金出现风险,就会影响到产品开发。同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与机械设备打交道,在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管理,势必就会引起安全风险,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可见,在汽车产品开发中,汽车企业还必须做好产品开发相关风险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要严格把握项目账务情况,尽量避免过度负债情况的出现,并积极建立其资金补救方案,开展风险控制和自留工作,以此来降低资金风险;其次,企业必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管理人员的身上,同时企业还必须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要完善相关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对于不遵守安全规定的要予以惩罚。要做好安全事故的善后工作,预备紧急方案,当安全事故发生时,降低安全事故带来了损失[5]。

  3结语

  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来确保项目预期效果的实现,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价值,确保项目质量。为此,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开发质量,降低产品开发过程中风险的发生,降低开发成本,进而开发出质量高、性能好、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谭珂,靳晓雄.对项目管理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应用的探讨[J].上海汽车,20xx(06):13-15.

  [2]黄海军.论矩阵式项目管理在汽车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xx(10):64-67.

  [3]张伟.项目管理技术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xx(03):8-9.

  [4]吴延明.项目管理在汽车音响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xx(16):135-136.

  [5]胡朝霞,王莹.项目管理在汽车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上海汽车,20xx(08):39-40.

项目管理的论文4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全国高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3]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4]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1998年4月

  [5]王英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年

  [6]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1996年1月

  [7]申立银、曾赛星、王锋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

  [8]李志鼎、齐伟峰、谢留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鼎管理咨询网,20xx年5月

  [9]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H月

  [10]丁晓欣、聂风德,建设项目规范高效操作规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年l月

  [1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潘蜀健,房地产经营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

  [14]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顾祖惠、施佳燕,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实务与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

  [16]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xx年

  [17]林知炎、陈建国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18]马士华、林鸣,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

  [19]邱龙华,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xx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

项目管理的论文5

  1市场营销过程中项目管理现状

  就目前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现状来看,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足: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项目管理应用模式时间较短,企业员工对其认识深度不够。一些企业为顺应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营销管理,盲目选择项目管理,使其在应用发展过程中争议较多,无法发挥其自身功能性。由于对项目管理认识不足,项目管理效果不明显,直接影响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质量,甚至给员工带来抵触心理,不利于项目管理的开展实施。项目管理应用实行过程问题较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是指将营销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具体营销活动步骤进行独立部门管理。由于项目管理专业性相对较高,应用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目前的市场营销项目管理中应用效果不理想,应用过程不顺利,直接影响整个营销项目管理的质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企业发展与管理进程中市场营销活动至关重要。在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员工,其自身素质要求不多。但在项目管理中由于对人员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造成员工综合素质不够,影响项目管理实施,对项目管理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造成影响。

  2加强市场营销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有效对策

  加强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项目管理,要积极创新营销管理理念,采用项目化管理思维模式,严格按照项目化管理流程进行市场营销管理。同时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职工综合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2.1创新市场营销管理理念

  在加强市场营销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对策应用中,首先要实现营销管理理念的创新,只有从意识上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使项目管理模式更好应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受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影响较深,由于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新进性,很多职工并没有接触过项目管理,因此使项目管理的实施效果不高。针对这种问题必须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创新教育,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使企业整体职工实现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市场营销的项目管理更顺利开展,符合企业管理目标。

  2.2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实施管理

  在市场营销中的项目管理首先要对营销目标进行明确,在明确营销目标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发展具体情况进行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以市场营销目标为项目管理的主导方向,并根据营销目标完成进度进行改进与完善方案的制定。项目化管理流程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市场动态变化性作出合理的营销策略,进而实行任务分解,即将详细的任务分配落实到每个职工头上,保证营销任务有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评估制度和监督制度,根据职工的综合表现进行营销结果分析。同时,要对消费者建立起独立分析机制,即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点,制定企业具有特色的营销项目方案,达到企业市场营销的目的。另外,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项目管理还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进行实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构建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充分发挥风险控制作用,保证企业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的全面性。

  2.3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

  企业的长远发展及有效的市场营销都要对职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重视。传统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对员工要求不高,但实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使项目管理顺利开展。企业定期进行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更好服务于企业市场营销和长远发展。同时,企业应鼓励和支持员工进行自学,即在生活实践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市场发展新形势、消费者消费新动向以及消费潮流等多方面知识进行把握,全面完善职工自身素质,是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积蓄。加强员工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但对提高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对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也有着积极作用。

  3结语

  新时期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企业为保证自身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就要保证其市场营销具有有效性和规模性。因此,在市场营销中实行项目管理十分重要。采用项目管理能够使企业市场营销更具规范性和规模性,在全面监督和管理下,市场营销模式进一步规范创新,对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获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市场营销中实施项目管理,要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进而促进其长远、健康、稳定的发展。

项目管理的论文6

  1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1国家政策的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然而对其来讲,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系统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是,市场经济的活跃,促使物价一再提高,劳动力价格也有所增加,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其自身的生产能力的有限,以及缺少一定的外部政策,使其利润空间逐渐减小,面临着收益分配以及结算等多方面的风险。而且,今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对带看利率进行上调,导致国有企业在融资及投资方面的风险加大。另外,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规章制度缺乏,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混乱,缺少科学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体系,导致其投资项目与外部市场、政策环境的失调,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不能对相关政策及市场机制的调整做出响应和预测,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1.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管理与控制独立性比较差,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者常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独断专行,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其防控监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执行起来较为疲软,使得企业项目管理出现较多漏洞。而且,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对审计部门给予的重视与权力不足。在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风险目标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应对无法完成,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丧失。

  1.3风险控管机制不健全

  评估及防控管理项目风险是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主要职责。目前国有企业识别投资项目风险的能力较为滞后,合理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缺乏,内部控制与管理对项目风险的“预警防控”作用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中,国有企业不能有效连续地识别、监督、计量和评估项目风险,加大了企业在战略执行、产品组织运作和经营等方面的项目风险,使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潜在的危害。另外,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一定要在全面有效、科学合理和及时实用的原则基础上建构。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执行、资产保护以及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合理科学的组织分工协作规划是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科学性的投资项目内控组织分工不合理,组织规划设计不足,难以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致使投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

  1.4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功能失衡

  20xx年12月30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没有给审计部门没有应有的权力,且重视不足。在企业管理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目标的分析理解和应对处理无法完成,不能够发挥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导致,资金流通不顺、流失严重,资本缺少安全性和完整性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投资项目风险,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投资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出现巨额的损失和不良资产。对资本结构的科学规划的缺乏,陈旧的投资管理模式,负债高垒,投资和融资成本高,投资项目风险高危不下,使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隐患。

  1.5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的缺失

  第一,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投资环境,企业投资活动风险日益突出,但是,很多企业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第二,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处理相关制度。在进行投资项目风险防范环节上缺少预警机制,投资人员没有对相关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的能力,更没有对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的体系建设的科学方法,在投资制度和管理上严重缺失对投资项目风险额预警。国有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淡薄,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也往往忽视对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规划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欠缺,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危害加大,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使得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用无法发挥,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导致企业战略决策滞后于风险的发生,往往在风险产生之后,才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补救,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即使企业拥有相关的预警系统,由于没有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联动,造成投资预警信号的精准性较低,实效性也相对较差。而且在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上也缺少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导致企业风险预警功能的实效。

  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对策

  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对所有企业来讲,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投资项目收益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投资行为是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经济性质活动,对于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越发深远,企业对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该文接下来就对上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2.1国家宏观环境方面

  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相应有利于国有企业投资发展的制度政策,从宏观方面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加快推进对国有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成立国有企业资产评价机构,为国有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进行指导,成立国有企业联合会组织,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发挥政府的监督与调控职能,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建立专门的监督管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管,以此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其创设和谐地外部运营环境。

  2.2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环境

  使国有企业的投资内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优化,内部需求得到满足,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被建构起来,是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的措施。健康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有利于财务人员对企业使命感和认同感的培育,企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增强,推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得带有效的实施。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造和谐、民主、公平的企业氛围,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对投资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强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管控制度,才能够使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查漏防弊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企业应建立专职投资风险评估分析及管理防控部门,培养内部成员正确的投资风险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投资风险“预警”建设,建设科学严密的投资风险管理系统,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

  2.3健全投资风险管控体系的监督机制

  有效监督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情况,并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国有企业应将监督机制加入投资项目管控体系,定期的规范性监督投资风险管控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使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发挥受到保障。另外,还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力度,使得投资风险监督管理和两者合力,促进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推动企业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实现。制定并实施以内部控制为依托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该方案在起初制定投资风险管理目标的时候,就已经有效地结合了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法,并且定期监测投资风险方案,进行及时整改,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2.4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监督系统

  在进行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时候,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底,使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以审计部门为主体,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此基础上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内部控制能否实现有效的执行,需要审计客观公正的评价,独立的审计体制有利于使国有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和国有企业财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障,找出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薄弱之处,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测,提出应对的策略及发展的建议,进而使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臻于完善,并使投资管控实现自我诊断,实现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自我诊断。坚持以审计部门为主体的政策路线,以预防为主的内部控制监督的系统,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审计需求是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建立独立的审计制度,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实际和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评估指出,应对策略与建议,从而达到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监督管控的自我诊断。

  2.5建立健全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

  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投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风险管理信息的畅通无阻得到保障。企业财务工作与投资风险管理实现无缝对接,保证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人员最快地获取最有效、真实、精准的信息,并及时地反馈。强化财务信息管理的透明、公开化,最大化“预警”企业财政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建构合理的风险财务审核体系,确保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的安全,并能够及时精准地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数据,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力,建立监管分开的责任制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为我们国家现如今经济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项目实施如何对于社会、企业以及国家来讲都是举足轻重的事情。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属于管理科学范畴,并被拓展至多个领域。科学技术创新,市场新变化等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无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为庞杂、大型项目管理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步入新纪元国有企业管理最为主要方式。我们国家自从申请入世贸以后,企业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便向着国际化发展潮流迈进,对国有企业投资相关项目管控形式进行改革,对于提升投资工程工程质量与投资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

项目管理的论文7

  一、跟踪审计概述

  1.跟踪审计及其特点

  跟踪审计是单位内审部门联合外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使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不断完善,促进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经济效益和增值目标得以实现。审计工作以建设资金的流向为主线,通过对建设项目从投资决策到竣工结算的资金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投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建设项目审计一般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等。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竣工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在20xx年以前我国基本上采用这种审计方式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监督。其主要缺陷是审计介入时点滞后、介入形式被动、审计范围过窄,审计人员难以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在结算审计过程中难以避免与施工方发生争执和经济纠纷。跟踪审计则由事后结算审计向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进行延伸,这种审计方式更关注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潘萍(20xx)、董林(20xx)在研究中发现,与前两种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由被动的静态控制向主动的动态监督管控转变;二是从事后的造价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审计监督转变;三是更注重协调审计、施工、监理三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跟踪审计的模式

  周原(20xx)依据介入时点不同,将跟踪审计分为全程介入式、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三种模式。全程介入跟踪审计,即从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审计工作,不仅涉及审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经济管理、工程施工技术、财务管理和相关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适时介入跟踪审计,即选择项目建设活动中的适当时段进行跟踪审计,要求选好介入点,抓住项目建设的重要过程;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则需要选择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来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事先了解项目建设的全貌,找出潜在的风险点以及应该关注的重点环节,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一般只应用于投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则对中、小型建设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周原(20xx)经过研究,提出按照参与程度可以将跟踪审计分为管理型和建议型两种模式。管理型跟踪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施工方必须依照审计建议予以纠正,周原认为,管理型跟踪审计是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建议型跟踪审计模式,即审计人员在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实时对项目的建设活动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但提出的建议仅供施工方和监理方参考,跟踪审计人员不能干预施工过程。周原认为,就目前的审计环境来看,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以建议型跟踪审计模式为主。

  李会山等(20xx)依据审计主体不同,提出跟踪审计可以分为内审部门独立跟踪审计、社会中介机构独立跟踪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跟踪审计三种模式。内审部门独立跟踪审计,即单独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其适用于小型零星和造价较低的建设项目;社会中介机构独立跟踪审计,即由单位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独立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一般适用于所有的建设项目;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跟踪审计,即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其适用于投资规模重大的建设项目。

  二、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兴起与发展

  跟踪审计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欧美国家。以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开始兴起“跟踪审计”(Follow-upAudit),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事前建设计划审计以及投资绩效审计两个部分。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审计技术的发展和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审计报告使用者对传统审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越来越不满意,“持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CA)模式應运而生,旨在增强审计工作查错纠弊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提出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实施跟踪审计。20xx年,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实施准则》,要求对关系到国计民生或者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的建设项目,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对项目从前期立项到竣工使用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20xx年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也首次将由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纳入了审计监督的职责范围,随后,各部委也相应对行业内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出了指导意见。20xx年4月,国家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卫规财发〔20xx〕39号),对部属(管)各医疗机构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内容、方法提出了要求。20xx年12月,国家审计署又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明确规定要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建设项目,要有重点地对其建设过程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至此,我国建设项目审计开始由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逐步向事中、事前的动态审计监督转变。

  我国公立医院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用的早期探索,大多局限于公立医院内审机构对项目的施工过程开展跟踪审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巴志强等(20xx)认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移,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建设资金的流失。武汉协和医院任红路(20xx)结合跟踪审计实践经验认为,跟踪审计的职能有工程造价签证、监督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等,并提出了医院跟踪审计的实施模式。杜晓霞(20xx)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行内审、外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是提高跟踪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20xx年,河北省中医院、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宁波市第一医院等公立医院也开始尝试将跟踪审计应用到建设项目管理中,通过招标形式选择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建设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公立医院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投资规模也不断加大,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各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基于公立医院的建设项目具有工程内容复杂、造价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专业技术性强、建设过程中调整变化多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旨在有效地控制建设投资成本,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公立医院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跟踪审计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具有以下优越性:一是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能更好地控制和节约项目建设成本,提升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二是跟踪审计的前期介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材料和大型设备采购成本;三是实施跟踪审计,有助于审计部门和医院项目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施工和监理各方增强责任意识,重视项目管理,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管理质量的监控力度;四是不断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可以遏制和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公立医院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廉政建设;五是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可以降低建设资金的投资风险。

  在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跟踪审计只重视核实工程造价,忽视了跟蹤审计还具有监督评价和咨询建议作用;二是跟踪审计的深度难以把握,容易偏离审计目标;三是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比较模糊,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具体的介入时点进行跟踪审计,导致跟踪审计的效果不明显;四是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和流程设计不够完善,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五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审计取费标准未予规范,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六是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程专业审计人员严重不足,影响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跟踪审计的实施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有积极的作用,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跟踪审计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跟踪审计的质量。基于公立医院的建设项目管理复杂,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众多。因此,公立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还有待完善,如:完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跟踪审计流程,建立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委托跟踪审计机构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在公立医院建设项目中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根源.基于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风险规避的跟踪审计研究.科技信息,20xx(8).

  2.毕秀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控析.中国内部审计,20xx(1).

  3.庄爱祥.医院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探讨.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xx(5).

  4.相炎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问题研究.建筑设计管理,20xx(5).

  5.潘萍.论全过程跟踪审计与全过程造价控制.经济研究导刊,20xx(17).

  6.董林.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管理观察,20xx(2).

  7.周原.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xx(6).

  8.李会山等.浅谈医院基建修缮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卫生经济研究.20xx(6).

  9.俞英.加强对重大工程实施的跟踪审计.上海综合经济,1996(7).

  10.巴志强,姚月,郭锡斌.医院基本建设中审计工作的重点.中国卫生经济,20xx(2).

  11.任红路.医院基建项目审计模式选择.财会月刊,20xx(12).

  12.杜晓霞.谈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管理.现代医院,20xx(7).

  13.柴隆.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探索及应用.会计之友,20xx(9).

  14.李明竹.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商业会计,20xx(22).

  15.杨敏霞.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用和探讨.山西财税,20xx(4).

  16.余祥斌.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卫生经济,20xx(10).

  17.苏国民.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问题和对策.卫生经济研究,20xx(4).

项目管理的论文8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规模也逐步扩大。在项目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受各种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暴露了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安全措施上不到位,成本控制和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项目施工的开展,也制约了工程进度及管理效果。本文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建立安全管理配套设施;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监督管理。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对工程的建设进行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项目成本管理控制都是在项目施工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这些都决定着项目开展的成功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面对项目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和国际管理化接轨,寻找解决方法,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良性竞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工程管理具体划分为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三个方面。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面临着许多的风险性因素,例如:自然条件、政策不确定性、环境影响、设计变动、监理工程师的风险、承包商风险等。目前随着技术、工艺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工程结构也相对复杂,对施工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项目施工的管理和提高实效性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水平的重要保障。

  2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建筑行业起点晚,发展较缓慢的现状,加上工程管理工作本身就相对复杂,从质量到投资再到进度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核查,很多问题和要点需要处理和控制。结合具体工程管理实施效果,有以下问题。

  2.1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涉及众多的建筑从业人员,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项目实施不仅关系到财产安全还涉及到人身安全。由于目前缺乏具有工程管理经验技术的人员,众多的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出现不到位现象,再加上施工人员大多是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工,安全意识低,没有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相关理论知识缺乏,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同时有些项目负责人对安全措施执行上不到位不重视。有的建筑公司安全投入少,只看重经济效益,有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安全设施陈旧、老化。工地上时常发生有违章施工、偷工减料、冒险蛮干的行为,作业环境多变和人机流动都会影响施工安全。从管理的环节再到具体施工都有较大的漏洞,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具体的管理人员也不知晓如何应对突发风险,从而导致安全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

  2.2成本问题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好成本和质量的关系,必然将会引发其他问题。如果过于追求控制成本,追求工程进度盲目赶工期而忽视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最终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而质量的好坏程度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企业是追求项目利润最大化的,如果忽视成本的控制也会导致项目施工的不必要浪费和经济效益未能实现。在实际操作中,各方工程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分工不明确,管理程序没有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而是随意改变干扰进而导致其未达到合理控制成本和过硬的质量。从用工量到费用开支无标准和无限制会导致成本管理失控,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致使企业效益下滑并无法有效地贯彻执行成本管理落实工作。

  2.3监督检查落实不到位

  从项目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从监管立法上就有漏洞:只规定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缺少包括工程质量和监管内容的具体细则;部分条款滞后,没有可操作性,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则。在落实制度执行上来看,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未能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有时会为了便利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使执行规程、规范流于形式、走过场,使施工中的监管工作有名无实,从而影响工程质量。一旦无法及时发现建筑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将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危险。

  3工程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根据工程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突发情况以及存在的操作性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各职能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以实现工程管理目标。以下归纳的三点措施就是针对改进我国工程管理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安全管理配套设施

  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健康的权利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一个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应该本着“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全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项目负责人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安全会议、贴宣传横幅、写黑板报等;从制度体系方面上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项目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细化到具体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明确各部门职责;在具体的执行上要加大力度,企业、项目经理人要根据安全检查规章制度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将每一个安全任务安排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细心排查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整改。

  3.2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首先,项目施工负责人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应寻求成本最低化和质量保证的平衡点。事前进行项目成本的预算也可以寻找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各种技术措施,针对使用材料过程中浪费的现象应严格的控制成本,保障其使用的合理性。因为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较大比例,是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要点上控制成本投入,但在控制过程中应杜绝偷工减料。其次,要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负责人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在合理调整工期过程中和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与成本的最低点达到最佳平衡,这样才能满足项目施工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

  3.3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方面的标准,确保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这是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法律保障,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针对整个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排查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加大执行和惩戒力度进而保障其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究。从个人角度上看,要注重提高监督人才各方面素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缺失或者走过场现象,应该选择专业监督人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提高监督的质量。监督人员自身也要提高专业素质,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策略,事前事中事后每一个环节都能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针对人浮于事的现象应明确监督管理主体权责,政府应深化体制改革,落实企业负责人及施工人员每一位的监督权责,从自上而下到主体相互之间的监督,定期填写监督报告为所负权责提供依据,那么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提升。

  4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在具体的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安全、成本和监督三个方面阐述了管理中的漏洞和相应对策,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优化,在执行过程中也不断地汲取经验。通过这些应对措施和汲取的经验为将来促进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天宝,周岳.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

  [2]张国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

  [3]刘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xx.

项目管理的论文9

  一、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的流程

  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和技术来贯穿整个项目,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流程:首先,了解项目的实质意义,掌握项目的基本内容,分析项目在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项目的根本目的,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因此,在制定项目时,对项目进行一个详细、准确的书面分析,以便项目的参与人员对项目有细致的了解;并对项目作出一个明确的计划书。其次,对项目实施的跟踪和规划,尽量取得项目中相关人员的支持,以便有效地对项目进行实施和推广。再次,严格监督项目的质量管理,优秀的质量管理是取得客户认可的重要条件,客户的认可对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更能够吸引客户对项目的投资,实现项目的商业价值。另外,在项目管理进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对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最后,在项目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有决策性,对决策要做到快速、准确、有效,有此果断性的表现才能够得到相关人员的支持,项目管理的效果才会更好。

  2.项目管理的相关工具

  每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相关工具来辅助,如:一、项目计划的实施时使用的应用软件MicrosoftProject20xx,管理者运用此软件,可以有计划的分配项目任务和资源,能够全程的关注项目的实施进度和项目的实施状况,然而客户可以利用此软件与其他相关软件联合使用,可以全面地了解项目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市场对项目的需求度;这样就可以了解项目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二、项目管理中常用的软件开发管理工具PVCS,这一软件可以对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变更进行跟踪,并对变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约,以适应软件的开发环境。三、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制图软件,visio20xx是项目管理中最常用的制图软件,使用此制图软件画出组织结构图、工作流程图等图来辅助项目的有效进行。

  二、对IT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人员已经慢慢意识到了对IT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由于IT行业技术含量高,IT系统集成项目经常会遇到客户的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实施环境的快速变化、人员频繁流动等情况,因此更需要对IT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外IT企业的涌入,我国IT企业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想要摆脱这一处境,IT行业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提高和创新,更要在管理上进行改变;我国当下IT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组织结构陈旧、目标不明确、管理监督松散、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想要提高IT行业的管理水平,增长IT行业的价值,IT企业就必须推行项目管理的管理方式。

  三、项目管理对IT企业的有效性

  对IT企业进行项目管理,就必须先对项目进行了解,针对企业对项目的要求,组织团队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方案;使项目管理能够成为IT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IT企业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IT企业项目的有效执行,必须对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有高度的认识,针对自己企业项目的特定要求运用项目管理来探讨一条属于自己项目的管理模式。然而,通过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将技术和业务相融合,使项目更好的体现出来;通过项目管理可以使专业人士对市场价值和发展动态进行精准的评估。这就体现出运用项目管理对IT企业的发展优势。追求客户的满意和企业的利润价值永远是市场经济的方向;经过近几年的事实证明,项目管理对IT企业的有效性是无可否定的。

  四、项目管理在IT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项目管理在IT行业中的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项目管理在IT行业中的运用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我们把项目管理的优势和特点有效地运用在IT行业中,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将项目管理与企业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用以提高企业项目的价值是项目管理人士的主要目标。然而,当下时代项目管理在IT企业中还处于萌发期或是磨合期,项目管理和IT企业还存在一些不兼容性;如何使项目管理与IT企业有机的相结合,使其不会发生脱离,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项目管理在IT企业中推广

  经过许多事实证明发现,项目管理对IT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能够加快IT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IT企业的市场价值。许多业内人士观察出项目管理对IT企业的有利作用,所以许多企业也将项目管理业运用到IT项目中去,使得项目管理在IT行业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六、结语

  在当代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高价值的回报;把项目管理与IT企业相结合,能够把IT企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领域。然而,目前项目管理与IT企业还存在一定的不兼容,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项目管理与IT企业会更好的融合,并得到大范围的推广,IT行业的经济价值也能得到跳跃性的增长。使IT行业在社会经过中处于不败之地。

项目管理的论文10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猛,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出现,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并且高度越高,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1)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高层建筑装修豪华,室内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加之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多,如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道、排气道等,它们都是火灾蔓延的通路,形成“烟囱效应”;加上这些竖井的抽风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楼层越高,抽风越强,火势越猛。据测定,初期的火灾,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m/s,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例如,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仅用了20分钟,浓烟翻滚直上,高出楼顶达150米。

  (2)火灾扑救工作复杂。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立足于“自救”,其灭火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灭火设施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不仅体力消耗人,还可能与消防中心、水泵房等联系不便、配合困难,楼高风大、火势猛,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3)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室外地面、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或避难层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增长。由于高层建筑人员众多,不少公共活动场的人员相对集中,火灾时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常因通讯联络失控,往往下层发生火灾,上层仍然未知有其事。尤其是在高层酒店中,人员众多,人地生疏,给安全疏散增大了困难,更易导致惨重事故。

  2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1)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作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都设置。消火栓系统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在距火焰约10m的范围内用水枪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2)防火分区系统。防火分区系统的设置在我国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系统主要由防火墙、板、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防火阀等及相应的火灾探测装置构成。探测装置探测到火情后,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自动关闭,把火势封闭在局部空间内,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扑救。防火分区系统本身并不能灭火,必须有其他灭火系统配合才能把火灭掉。否则火势会把该区内可燃物燃尽,或破坏掉分隔物,向其他部分蔓延。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功能最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通过烟感、温感、红外线等探测到火情后,该系统便发出火灾报警、应急照明、广播、消防控制联动等指令,以便于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等措施。可以看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身并不能进行灭火,它是通知并配合人到现场去救火。它必须有其他的灭火系统与之联动才能实现灭火,否则火势将蔓延下去。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3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设计图纸不全,消防审核困难

  少数地(州、市)县的建筑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防火设计,有关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建筑消防设施设计不配套,加之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间紧,设计周期短,设计人员只图简便,而各专业设计人员不相互配合协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缺图、漏图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极个别的建筑工程仅凭几张设计草图就进行施工。以上各种原因,导致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例如,建筑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消防通道严重不足,内部防火分区过大,安全疏散楼梯不足,缺乏室内外消防水源等等。

  3.2监督不力,源头关把不严

  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不严格按程序、规范等把好建审、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关。例如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地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甚至对比较简单的诸如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室内消火栓安装位置等问题也提不出意见来,对缺乏主要的消防设施设计图的设计图纸,草率地下发同您设计的审核意见书;在施工检查中,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监督检查程序不熟悉,对被检查的场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对一些明显的问题查不出来;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产品、消防设施不熟悉,不会使用。这些都百接影响了建筑消防监督的力度和作用。

  3.3施工质量差,消防设施运行难

  有些施工安装单位在工程投标中隐瞒工程量,采取低报价投标,造成工程总造价缺口过大,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不按规程、规范施工,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例如,没有将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管网最末端,虽然也能测试压力和水流量,但所测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防排烟系统线路错接,造成排风阀送风,送风阀排风;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消防水泵电机的连接线相序接错,致使水泵反转;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火灾事故广播不能在控制室强行切换、无选层功能等等。而有些施工安装部门为了索要欠款,竟人为造成消防设施故障,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有的消防工程公司无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承包到工程后临时招聘施工人员;一些工程同时分包给几个施工安装部门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造成消防设施从安装调试投入运行起,就无法稳定工作、不断维修的现象。

  4对策建议

  4.1重视施工质量,实行施工人员上岗证制度

  随着高层建筑的档次和使用功能的提高,建筑防火也越来越复杂,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重视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按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消防设施的单位一定要取得经公安消防机构考核合格的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资质,并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除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外,对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允许持证上岗。在施工安装中从班组到施工工段都要配备施工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对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装质量都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到位,逐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了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监督,同时,也为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的矛盾,建议实行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监理制度,开展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评定,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消防设施质量评定标准,建议出台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4.2严把设计质量关,实行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

  为保证高层建筑自身具有火灾防消能力和减少火灾损害的能力,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专编。设计单位应当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并应有取得消防设计资格证书的技术总负责人对消防设计图纸进行审定。参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人员,从事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的人员应参加国家统一的消防设计资质考试,根据所取得的考试资格专业和人数,划分设计单位消防设计资质等级,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万能设计相应类别的高层建筑。凡没有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应对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进行定期复查,对设计单位防火设计质量和防火设计审批情况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动态管理,并作为单位设计资格审查和建筑评优等项工作的依据,从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加强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管理。为此,要尽快加紧实施《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管理办法》和《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今,全国发生高层建筑火灾超过10万起,其中60%以上属于居民住宅火灾。一些老式高层民用住宅普遍存在建筑消防设施匮乏、楼内消火栓丢失或损坏、疏散指示破损严重及缺少灭火器等问题,加之楼层高不易逃生等特点而成为火险的集中地。本文就以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为出发点,介绍了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主要组成,指出了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蒋永棍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xx年出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3]蒋永琨,王世杰主编.高层建筑物防火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1).

  [4]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xx,(5).

  [5]王学谦,刘万臣.建筑防火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项目管理的论文11

  著名管理顾问TomPeter与DavidCleland曾表明“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项目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在这全球性的市场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管理思想、方法,项目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管理风险等方面项目管理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于项目管理视角下,营销管理的核心为需求管理,是由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到营销策略组合的一个完整过程。但现阶段营销职能组织和运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企业具体营销管理活动体现为大量营销事件的简单叠加。营销管理的决策、操作对操作者自身过分依赖,导致其时间、空间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缺乏。在复杂多变环境下,在成本管理中营销管理整体性思考较少,导致盲目性、随机性的产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因时间不足及任务较多,对战略规划极为忽视。为此,企业为取得生存、发展的权利,必须创新传统营销管理模式。在企业项目化平台上使用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整合营销管理职能可将新的活力注入营销组织、营销系统,并能实现企业营销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一、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理念与技术,项目管理可广泛应用于长期性组织内。目前关于项目管理应用企业以从流于形式逐步提升为企业管理理念层面。本文通过企业营销管理这一核心职能,在管理内涵与特点等方面对项目管理视角下营销管理进行了分析,进而为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内实施项目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一)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内涵

  以企业高层管理者角度分析,并与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相结合,通过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及项目群管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对营销管理内能项目化运作的全部营销活动进行分析、识别与评价,并实施项目管理。换言之,作为一个系统,营销在管理层面,利用项目群管理理念,进行营销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并对企业范围内全部营销项目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实施层面,在单一营销项目内具体应用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与工具,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营销管理方法。

  (二)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特点

  1.战略管理:开展各个营销项目,不仅与单个营销项目目标相符,更与企业整体营销管理战略相符。

  2.系统思维:对企业范围内全部营销项目实施管理,不是一定数量的个别项目,是包含项目、项目群从点一面的系统性管理方式。

  3.职能整合:项目管理职能充分结合营销管理职能的方法。

  4.持续改进: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比较基准,可对管理绩效进行有效提升。

  5.市场导向:以市场作为企业全部职能部门的导向,其宗旨为满足客户需求,具有相同的目标。

  6.团队文化:要求企业所有员工参与其中,强调团队精神,能够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并在企业文化内充分融入项目管理理念。

  二、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流程

  伴随项目管理基础工作的不断进步,企业营销管理流程也愈加完善。因其工作职责特殊性,营销管理也具有特殊性。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伴随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现行营销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如何规范营销管理流程,完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营销项目启动

  项目需求评估与可行性研究为营销项目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其内容如下:

  1.营销项目目标的确定。该阶段应对企业战略意图进行研究,明确目标市场或进入施工的阶段性目标。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一个明确的目标极为重要,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在有限资源配置下达到目标,只有确保目标明确,才能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2.营销项目前期调查。充分了解、认识目标后,需详细调研目标市场与竞争情况。定性、定量为调研数据与信息的主要要求。数据采集内容包含:目标市场的.市场容量、市场细分与细分市场的市场容量、支付惯例及信用额、信用期调查等。

  3.分析项目需求。按照初步拟定的营销目标、市场营销调研收集数据情况,对现阶段市场营销状况进行研究,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量化处理,形成定量结果。利用细分市场,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通过市场定位进行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

  (二)企业营销项目计划

  项目管理中该阶段涵盖范围较广,应用工具很多。内容如下:

  1.营销项目团队建立。项目团队组建,应对项目团队成员

  与其责任、权利加以明确,才能避免团队内部矛盾的出现。以项目管理角度分析,营销项目团队成立时应对其他部门关系进行充分考虑,将各部门优秀人才加以利用,实现跨部门项目团队的成立,为各部门交流提供便利。

  2.市场营销计划制定。按照启动阶段调研报告的提交内容,进行目标市场的确定,并定位细分市场。在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应进行理性价格架构的制定,确保销售渠道的高效性及全面覆盖。遵循需求,合理编制推广预算,进行促销方式的合理选择。根据产品情况企业各项营销计划科进行具体安排与规划,如行动方案的详细制定、组织机构的有效建立等。营销项目计划过程需完成集成计划与每个专项计划,并需对产品、价格、地点与促销等情况加以明确,优化资源配置。

  3.分解工程与安排日程。通过分解工作与日程合理安排,可将工作向具体工作单元进行分解,也可通过工作分解结构技术的运用,按照相应原则,把项目整体层层分解。分解工作后,和根据各个工作任务,对完成时间、资源利用的情况进行科学估算,并对直接、间接经营成本进行准确核算,随后进行任务落实工作。该阶段与企业职能部门团结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工作全过程要求有关部门充分参与,实现工作计划可操作性。

  (三)企业营销项目实施

  在执行营销项目时,必须根据计划过程进行任务分工的拟定,按照自身工作进行,营销团队成员可加强交流、沟通联系。在控制与调整营销项目过程中,应分析对比影响项目实行状况和营销项目计划,如出现问题,应选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具体操作中,因存在不可控因素,需定期调整项目进度,但必须在项目周期、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因市场情况较为复杂,存在极大的市场行为风险,所以必须管理潜在风险,并做好项目风险控制工作。在项目运行中,需根据项目预期对比分析工作绩效、市场表现。

  (四)企业营销项目收尾

  面对现阶段营销管理具体状况,需进行营销项目收尾阶段的增加,市场部经理应做好所有市场营销信息收集工作,并在完成项目后进行项目结束工作文件的签署。项目完成应确保最后期限的明确性。

  (五)企业营销项目评估

  评价营销项目时,应进行经验总结报告撰写,做好知识管理,为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并为营销项目奖励工作提供标准。

  三、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创新措施

  知识经济发展中,市场环境也产生了结构性改变,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必须与自身运营状况相结合,将项目化管理思想充分融入到企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营销管理创新。为此,本文选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集权、放权关系的正确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重视企业项目管理工作。要求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进行观念、心态的转变,在项目管理充分认识的前提下,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可靠保证。PMCMM作为较为成熟的模型,其将项目分为5个不同阶段:初始阶段、执行领导接受阶段、高层领导接受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上5个阶段与5个管理方式相对应,如危机管理、被动管理、项目管理、计划管理、杰出管理。由此可见,高层领导接受阶段为项目管理阶段。

  (二)企业项目管理应用培训强化

  通过项目管理知识、工具方式培训,可对企业营销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此前提下,实现一般方式标准化、程序化,可达到科学管理效率提升,为企业项目化管理推行提供有利条件。作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内容,项目管理在国家教委修订学科目录内,仅将Projectmanagement作为工程管理科学列入,并没有项目管理学科相关内容。基于此,在培训时应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做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提高培训效率。为满足企业营销管理需求,必须对人才素质加以重视,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营销工作流程、全面了解营销知识,并具有较高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通过完善组织内部结构,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为确保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求遵循组织规定,建立健全企业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范围较为广泛,如营销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团队划分界定权责、项目决策最终审批权限等,由此可见,制度对营销项目管理起到制约作用。作为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行的前提,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为企业内项目确定与合理运作提供了发展机遇。

  利用营销项目群管理,可确保各个营销项目目标符合企业营销战略目标,并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多层次企业管理中,按照协商原则营销项目成员可进行目标的确定,在时间、经费与工作标准等因素影响下,可选取有利于企业营销目标实现的方式,建立与完善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四)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伴随项目管理的不断成熟,离不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支撑。该系统必须具有6大功能: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计划管理、项目组合管理、资源管理、流程管理。通过整个信息流程的优化,可实现企业营销项目管理系统优化,换言之,在怡当的时间将有效信息向信息所需人员进行传送。该信息不仅具有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还包含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市场营销实施项目管理,能够保障营销活动的效果及效率,能够达到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的。

  (五)人力资源价值增值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模式,可充分联系活动、部门、任务与人员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与工作人员目标,清晰业绩。这可避免营销职能部门信息片面与交叉现象,达到共享信息的目的。利用培训、工作实践项目参与人员可培养为复合型人才,实现职业发展方向拓宽,实现劳动力增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营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营销管理创新直接决定着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决策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及经营管理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为此,必须将项目管理应用于营销管理,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长久利益。本文通过分析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的内涵、特点,可综合分析项目管理与营销管理之间的关系,了解项目管理于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在全面掌握管理流程的前提下,才能选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营销管理水平,达到创新目的。

项目管理的论文12

  摘要:近年来,随着供电系统的快速发展,10kV配网规模不断增大、供电任务也不断加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快速发展的供电系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对10kV配网工程项目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用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10kV;配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0kV配网工程项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和工程项目的管理也逐渐走向科学化、智能化。随着这回的进步10kV配网工程项目逐渐走向科学合理的管理,在这个过程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科学合理的解决不但对10kV配网工程项目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供电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就必须对现在需要出现的问题了解与掌握。

  1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在10KV配网项目的管理工作当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外部因素损害,实际施工效果无法达到施工方案要求,以及中性点接地方式等等。

  1.1外力破坏

  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当中,时而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外力损害,给工程进度的正常开展和有效管理带来极大的阻碍。外部因素损害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管理方式的不科学有较大关联,许多地区的配电工程设计忽视必要的规则和技术指标,主观性较大,造成整个工程出线过多,同时又由于目前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更加剧了供电管理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电力运行的可靠性。

  1.2施工方案与施工之间的差异性

  许多配网管理工程只注重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有效,却无视设计方案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由于在将施工方案加以真正落实的过程当中,常常要受到施工条件的种种限制,因而其真正完成的效果和质量有时会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技术要求。因此必须对施工效果加大关注力度,从而避免无法挽回的安全问题的产生。一般来说,10KV配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由这一因素引发的,因而必须最大程度地消除二者之间的偏差。

  1.3中性点接地方式

  当10KV配网使用的电缆发生穿透性破坏时,如果此时未及时将故障切断,则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事故,包括绝缘层被烧坏,引起相间短路,发生跳闸等等。由此可知,一旦发生中性点接地,就会带来极其剧烈而大范围的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可以引发整个配网的瘫痪,给该工程今后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4管理人员对新设备的使用程序不熟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乡配电改造,配电网使用了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如线路采用几回路同杆架设方式增多,分段也增多,进而部分配电线路采用了电缆和开闭所等部门提供的新设备。

  210kV配网工程项目中可应用的管理方针

  现代电力发展的要求以及人们对电力发展水平的期望等因素对10kV配网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为了提升10KV配网的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实现供电系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合理的管理方针来排除上述问题的困扰。通常来讲,可通过加强配网管理力度、对配网工程线路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及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这三种方法来实现。

  2.110kV配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程项目质量的可靠性是保证工程项目正常、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质量监督体系的长期缺失,因而使得我国大部分工程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往往无力应对许多突发情况,更不能将其有效解决。10KV配网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大,与此同时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也随之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严格管理,降低其出现故障的概率,从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2.2定期开展有效的工程线路维护和检修

  这一对策主要是站在工程项目完工之后的角度提出来的。之所以要采取这一方针,是为了保证工程结束后能够安全地投入运行。如果10KV配网工程发生了安全事故,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巨大损失将无法挽回。因此,加强对10kV配网工程线路运行的维护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是整个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310kV配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由于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威胁,为了避免人身伤亡事件的发生,应保证电源处于断开状态,并在条件允许的程度之内完成各项操作。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配备合适的施工设备,如绝缘手套,同时应与带电设备保持合理的距离。另外,操作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周围其他人员的安全,因此操作人员应保证能与地面接应者进行默契的配合。

  3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整个电力系统都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合理的解决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对推动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职工需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推动10kV配网工程项目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用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希望为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军华.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管理——以10kV配电网为例[J].通讯世界,20xx(17):109-110.

  [2]张建庆,黄家联,索智勇.10kV配网电力工程主要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J].电子世界,20xx(20):62.

  [3]宏斌.简析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xx(10):300.

项目管理的论文13

  摘要:当前形势下国际工程整体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其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国际工程EPC项目实践过程中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类项目风险,则需要加强其合同管理研究,并将相应的标准化研究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工程项目效益状况良好性。基于此,本文将对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进行系统阐述,促使这类项目开展中的合同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把控,从而为国际工程的经济效益增加提供保障。

  关键词: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研究工作;建设规模

  注重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研究,有利于保持这类项目实践过程中良好的效益状况,并实现对项目合同风险的科学应对,从而满足项目作业计划深入推进要求。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给予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其管理工作标准化研究工作,促使这类项目实践中的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进而满足国际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提升国际工程EPC项目长期实践中的整体管理水平,并使行业标准要求下其合同管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1国际工程EPC项目概述

  为了提高对国际工程EPC项目的正确认识,确保该项目作业计划实施有效性,则需要了解其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1)所谓的EPC,是工程总承包的简称,实践中是指是指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承包企业在总价合同条件下,需要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及监督等进行负责;(2)国际工程EPC项目实践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标准化管理要求,对其设计工作、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项目计划实施及组织管理、材料采购、技术培训等进行充分考虑及严格把控,避免影响项目施工效益;(3)在国际工程EPC项目建设中,应对其合同风险进行相应的考虑,并完善其标准化管理制度,针对性的开展这类现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促使该项目实践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利润状况。

  2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实践中形势变化的判断分析,需要对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特点有所了解,促使其管理工作开展更具标准化,进而提升这类项目合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合同风险。具体表现为:(1)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实施风险大。这与该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等存在差异有关,可能会加大项目合同风险,影响着国际工程EPC项目实践中的经济效益;(2)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时间长。由于这类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加上项目施工中可能会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合同管理工作时间也会相应的延长,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水平难以提升;(3)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方面的变更及索赔工作量大,且这类项目合同管理的全员性特点显著。实践中因该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项目施工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合同变更及索赔方面的工作量大这一特点显著。同时,由于国际工程合同文件下发中需要所有的管理人员在自身的工作开展充分考虑,使得这类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方面也具有全员性特点,逐渐实现标准化的合同管理。除此之外,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中也具有涉及的协调管理多、合同实施过程复杂的特点,可能会加大该项目合同风险,需要落实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予以应对。

  3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达到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科学管理的目的,则需要对其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加以分析。这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3.1合同条款了解不全面,法律知识有所欠缺。实践中由于某些国际工程EPC项目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着合同条款了解不全面、法律知识有所欠缺的问题,未能对相关的管理标准进行充分考虑,致使这类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影响着其管理工作效率。具体表现为:(1)虽然FIDIC合同条款在国际工程EPC项目的总承包合同方面提出了具有标准化及示范性特点的合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承包企业为了在较快的获得项目承包权,往往会采用国内做法进行操作,未能从根本上重视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条款中的潜在风险,且对这类项目合同条款缺乏全面了解,间接地加大了其合同风险出现的概率;(2)在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承包企业对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知识掌握不充分,使得项目合同执行中的纠纷事件处理不及时,也会导致这类项目合同管理问题的产生。3.2合同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完善,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在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中,受到合同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完善、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问题的影响,使得该项目合同管理水平下降。具体表现为:(1)由于某些国际工程EPC项目管理中所涉及的管理部门较为混乱,未能结合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对既有的项目管理制度及体系加以完善,使得这类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标准,影响着其合同管理效果;(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因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薄弱,未能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于这类项目合同管理中,致使其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未能真正提升,进而加大了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发生率。3.3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失。相比一般的工程项目,国际工程EPC项目的建设规模更大、周期更长,使得其对合同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实践中因这类工程项目所需的合同管理人才数量不足,且既有的某些管理人才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致使该项目合同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达到标准化的管理要求。同时,受到合同管理人才缺失的影响,也会给国际工程EPC项目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可能会加大其在实践中的项目施工成本。

  4加强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的措施分析

  4.1全面了解合同条款,充实法律意识。为了降低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风险,确保其管理状况良好性,则需要承包商及管理人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合同管理意识,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标准化的管理要求,全面了解其合同条款,进而针对性的开展合同管理工作,满足这类工程项目合同科学管理要求。同时,在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中,需要承包商及管理人员能够对工程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有着更多的了解,使得合同执行中纠纷事件发生时能够根据当地法律进行有效处理,充实合同管理中所需的法律知识,满足其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的要求。4.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体系,提升其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对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要求及实际情况的考虑,需要结合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将创新理念、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等融入到这类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及体系,从而为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实现对项目合同风险的有效应对。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形势变化,则需要承包商及管理人员能够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且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中,从而提升其提升这类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及标准化管理水平,满足其合同问题高效处理要求。4.3加大合同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为了满足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方面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则需要承包商能够在实践中积极开展专业性强的培训活动,并将奖惩机制实施到位,促使这类项目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状况得以改善。在此期间,也应加大该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促使国际工程EPC项目所需的合同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得以加大,保持这类人才良好的基本素质及专业素养,从而满足该项目合同管理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类工程EPC项目有效的合同管理,有利于增加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保持国际工程良好的建设状况及建设效果,并降低其项目合同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因此,未来在开展国际工程EPC项目方面的研究工作时,需要给予其合同管理必要的重视,且在标准化管理制度、专业理论知识等不同要素的配合作用下,使得该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开展更具科学性,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长此以往,有利于保持国际工程EPC项目良好的管理效果,并提升其在合同方面的风险预控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慧声.基于工程总承包商视角下的EPC项目合同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xx(02):05-20.

  [2]刘婷.分析国际工程EPC项目的合同管理[J].管理观察,20xx(13):76-77.

  [3]贺祝.探究国际工程EPC项目的合同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04):221-222.

项目管理的论文14

  【摘要】

  协调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沟通是达到组织协调的手段,是解决组织成员间障碍的基本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仅将沟通看作一个信息过程,而忽视了它又是心理的和组织行为的过程,忽视了项目组织沟通的特殊性。本文详细探讨了沟通管理在项目中的关键作用,现行沟通管理的主要方法和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提高沟通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沟通管理;沟通管理对策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工程项目实施的复杂性与利益相关者的多样性导致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大量沟通问题的存在。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中对沟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沟通管理对整个项目目标实现所体现的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此外,项目的沟通管理离不开科学的沟通管理方法。由于项目干系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沟通管理存在着很多障碍,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就是对工程项目管理中沟通管理面临的障碍提出科学的对策。

  1 有效的沟通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系统是由若干个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要素组合而成,且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是技术、物质、组织、行为和管理系统的综合体。在复杂的工程项目系统中,各单位有不同的任务、目标和利益,他们都企图指导干预项目的实施过程。作为整个项目建设的神经中枢,有效的项目沟通管理直接关系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效益,其主要目的是保证项目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共享,并构建畅通的项目团队内外部信息交换和交流的机制,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有效的沟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首先,组织的高层管理者的核心任务是沟通管理。实现对人的领导,就要与被领导者进行沟通,没有沟通活动,就无法传递领导者的意图,被领导者就不存在被管理的现象,组织的相关活动就处于无序状态。

  其次,沟通管理的作用还表现在对变革的支持。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进行变革,受固有因素的影响,变革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及阻力,而沟通管理的作用之一就是消除障碍,管理者必须要充分运用沟通管理这一手段进行消除工作。

  2 实现有效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项目中的沟通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组织层次分为垂直沟通、横向沟通、网络状沟通;按有无信息的反馈分为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等。本文介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1 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的组织过程来实现或形成的,有既定的目标和有计划的活动。它由项目的组织结构图、项目工作流程、项目管理流程、信息流程和确定的运行规则构成,并且采用正式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结果常常有法律效力,它不仅包括沟通的文件,而且包括沟通的过程。例如,会议纪要若要超过答复期不做反驳,则形成一个合同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业主下达的指令,承包商必须执行,但业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2 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通过项目中的非正式组织关系形成的。非正式沟通主要有以下方式:

  (1)通过聊天,一起喝茶等传播小道消息,了解信息,沟通感情。

  (2)在正式沟通前后和过程中,在重大问题处理和解决过程中进行非正式磋商,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聊天、喝茶、用餐、或小组会议。

  (3)现场观察,通过到现场进行非正式巡视,与各种人接触、座谈和旁听会议,直接了解情况,这通常能直接获得项目中的软信息。

  (4)通过大量的非正式横向交叉沟通能加速信息的流动,促进理解和协调。

  有时,我们可以把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3 项目沟通的主要障碍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导致现代工程项目中的沟通面临许多障碍,主要包括:

  (1)现代工程项目规模大,项目相关单位多,各单位更多关注自身利益,给相互之间的沟通造成阻碍。

  (2)由于现代工程项目技术复杂,要求高度专业化,但专业化会造成专业隔阂,会妨碍协调。

  (3)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暂时的,所以人们容易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在项目开始阶段很长时间,人们互相不适应,不熟悉项目的运作,容易产生沟通障碍。

  (4)人们的社会心理、文化、习惯、专业和语言对沟通产生影响,特别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参加者来自不同的国度,更加增加了沟通的障碍。

  4 提高工程项目沟通管理效率的对策

  沟通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沟通管理的效率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

  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是实现有效沟通的第一要则。著名的企业理论家EdgerSchein提出:“除非成员承认正在运行的权利系统,否则组织是无法运作的。而这种承认又是依靠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心理契约来支撑的。”心理契约指的是组织和成员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关系,是组织成员达成的心理认同。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心理契约能够在团队成员中产生心理认同,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项目目标的高效实现。

  4.2 正确对待组织争执

  在项目中,由于项目各相关干系人的专业背景、文化水平、利益目标等的不同,在项目组织内部常常会有争执产生,争执的产生是正常的,一个组织适度的争执是有利的,没有争执,过于融洽,则没有生气和活力,可能导致没有竞争,没有优化。正确的方法不是宣布不许争执或让争执自己消亡,而是通过争执发现问题,让大家讲出心里话,暴露矛盾,获得新信息,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沟通达成一致,化解矛盾。

  5 结语

  沟通是人际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对于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制度创新,财富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要求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环境,一个有效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为项目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管理的论文15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点所在,国家审计主要是利用国家权力发挥制约监督作用,保证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必须加强规范化的建设,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但是当前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制定审计项目计划过程存在缺陷

  在审计项目计划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是第一步,对整个审计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指定的审计项目计划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程度,是否仅够服务大局、围绕工作中心,对党、政府、群众在信息方面的需求满足程度以及履行法定职责的深度。但是现阶段,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思考很不成熟,研究也不够充分,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无法更好的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审计计划是审计项目管理的先决条件,这一计划的科学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当前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缺陷:第一,项目立案之前未能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计划制定前的调查研究对制定合理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管理多数时间专注于项目实施,未能加强重视对项目的'研究调查,制定计划时存在“拍脑袋决定”的现象,一直计划缺乏突出的重点,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第二,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思考角度不够全面。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制定计划能力仍需提高,当下是信息爆炸时代,政府进行宏观管理需要搜集大量信息,尤其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及时性、有建设性的信息为审计计划制定提供依据,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太过强调计划的覆盖面积,虽然拥有一定效果,但在宏观方面的政绩实在不尽人意,没有很好的紧扣政府决策服务与监测经济运行工作。

  (二)执行项目计划管理过程中未能做到精细化

  作为监督部门,审计部门最终得出的是审计信息,这些信息的生成依赖于审计人员的智慧,而人这种要素无法简单的用有形的东西予以衡量评定。因此,在执行审计项目计划的过程中坚持精细化、科学化的计划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在执行审计计划过程中还未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审计标准,在这种无法可依情况下,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整个审计项目计划的落实时间就会存在随意性,从而也就不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无法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跟踪,最终也会对项目评估结果造成影响。

  提高项目审计计划管理效果策略研究:

  (一)优化审计项目计划结构,完善审计管理和监督

  建立全面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协作机制,可以提升审计项目计划实施管理的能力,化解存在的潜在风险。在强化国家审计的同时,对项目计划实施过程加强监督,强化审计项目计划创新性研究,保证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十分重要,从战略布局的高度来关注审计项目计划运行,及时揭示项目计划潜在问题,以便更好加强监督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

  (二)加强审计需要调研,认真分析判断编制计划的可行性

  加强审计调研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整合以及评估,全面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加强分析,了解国家制定的宏观发展目标,对项目计划能够形成的社会影响、对项目的可行性加强调研分析,找准项目计划的切入点以及侧重点,主要保持审计工作与人民、政府的需求一致性。加强对编制计划的判断分析,须建立于我国实际情况符合的选项制度,在前期审计调研过程中,从审计机关人才储备情况、工作性质中判断分析审计情况,逐渐建立审计项目输出库,对重点设计问题进行持续重视和关注,以便更好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

  (三)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加强过程控制,首先需要在对审计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过程中,建立起规范化的审计计划,以国家的审计标准为参照,对审计技术和组织方式进行创新,维持审计管理高效、有效展开。其次,整合审计项目的计划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加强绩效审计与合法审计、财政收支真实的结合,加强金融审计、财政审计与责任审计的结合,加强预算审计与决算审计的结合,创新审计整合方式,能在整合审计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审计项目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突出重点,准确掌握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的关键因素

  从19xx年开始,美国审计发展了90余年,在这期间经过了凭单检查、综合审计、项目评估、宏观管理等历程。而我国只有短短2、30年的发展时间,我国现在的审计基本属于综合审计向绩效审计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审计员转为教练员的过渡期。因此,我国审计项目计划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有效处理,掌握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充分发展审计项目计划。为国家宏观经济与地方经济服务。制定审计项目计划要紧扣国家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围绕党、政府工作中心,坚决执行、落实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按照审计工作的总体部署与要求进行实践。准确掌握审计对象状况,充分实现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充分调查审计对象,对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做到准确掌握、了解,从而充分分析审计对象的实际状况。同时做到对审计对象的实时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同行业审计对象的一些状况,如资产合计情况、人员情况,明确不同行业审计对象在这些方面的差别,确定审计对象在全部审计中的比重。

  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效果,应积极做好审计项目计划的结构优化工作,加快完善审计管理和监督;积极加强审计需要调研,认真、充分、全面地分析判断编制计划的可行性;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突出重点,准确掌握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的关键因素;强化管理意识,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制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顺利实施对实现国家治理目标意义重大。加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分析和研究,对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和方法,保证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项目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项目管理的论文06-26

有关项目管理的论文11-28

管理项目论文03-17

项目管理论文11-06

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论文11-29

项目质量管理的论文11-21

项目管理毕业论文提纲12-10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07-20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经典】05-30

项目成本管理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