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集合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险管理论文1
摘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全球化金融危机、同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变化,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许多民营企业正处在亏损状态或倒闭边缘。其核心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而维持民营企业生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所以我国民营企业应当对自身的财务风险保持足够的警醒,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风险管理,避免引起重大的财务危机,从而威胁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现状探讨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在近三十多年里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资料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国工商系统共登记民营企业967.68万户,注册资本25.79万亿,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60%,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已达1.04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约占全国总量的70%,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据有关资料表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5.9年,很多民营企业从创立到辉煌、再到关闭或衰落只有10年左右时间,如二株、巨人、德隆等一些著名企业都是威风一时就一撅不振或销声匿迹。这些尴尬事实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在这些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财务风险问题了。一方面由于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薄弱,另一方面在企业创立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理财能力的培训,财务运作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以致财务缺乏弹性、企业缺乏应变能力,严重危及企业生存。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一)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引起的企业普通股股东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引起的,所以也叫筹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它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关于财务风险的划分标准也很多,如以可控程度划分,以研究对象划分等。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以风险的成因为标志,将财务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九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民营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业财务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缺乏筹资渠道。当前,筹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由于受到了自身规模的限制,根木无法通过发行证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木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还有就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小、信用度低以及没有相应的担保和抵押作为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由于缺乏筹资渠道,致使民营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资金,对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银行信贷依旧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可是,在银行的信贷中,所增设的贷款一般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银行贷款机率不高。就算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中获取了所需的贷款,但还是会因贷款程序复杂繁琐,手续办理时间太长,且收费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需要支付过高的筹资成本。
3、财务风险控制缺失。财务控制在企业则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部分,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则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则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起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并且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大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效率。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
(1)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采取简单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向成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势必凸显其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固有问题,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和扩张,这种简单原始的公司治理结构势必无法满足需要,而其管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更多代理问题的产生,造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更多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的代理成本。
(2)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而成长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都应归咎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对于仍在摸索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其管理者往往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具备正确的风险观念,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机构和管理成本所限,不愿或者暂时难以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很难建立。
(3)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听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2、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向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但是引发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还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防范制度。企业内部体制的健全还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综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筹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有效结合,对于资金的额度以及期限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估算出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管好资金,将资金用在正道上。另外,还要制定出一个还款的计划。财务要做到严格的事前控制,做好预算工作;做好资金的事中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事后还要构建一个资金审核体制。
(二)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资金结构具体指借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两者间的比例。最优的资金机构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的风险范围之内,在总的资金成本最少且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的资金结构。可以用负债的比例去表示最大的筹资风险。一个只具备自有资金而没有借入资金的企业尽管实现了无筹资风险的愿望,但是它的总成本是比较高的,也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债务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总额降低了,进而收益也可以增多,但是筹资的风险会愈加的大。
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内容组成部分的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左右到企业在长时间内的经营效益以及资金结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令企业遭遇困难险境甚至破产。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缜密的研究,要秉承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投资资金必须合理配置,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散开来。
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对客户的赊销行为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信誉不高、来历不明确的、负债比例高的,上一次的赊销还没有结账的企业都不应该再次给予赊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资金不外流,避免给企业带来亏损。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货款的回收考核制度去强化收款、企业可以将货款的回收程度作为销售人员的重要考核标准,还要和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联系起来,共同促进货款的及时收回。
(三)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以保证资金合理分配。一定要做好信用调查和评价任务,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强化存货监控,预防信用风险的产生,进而盘活存量资产。另外,要配置好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比例,要对短、中、长期的负债进行均匀的安排,还要对期间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试,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尽力将资金的使用率用到最高。(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它通过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来预知财务风险,分析企业的实际财务运行数据,及时地向管理层汇报相关的风险,以做出预防风险的决策。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促使管理者及时改善经营管理,防止陷人财务危机。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预警短期风险。为此,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科学规划现金的流向与流量,合理调度资金,加强现金管理来实现短期财务预警;其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预警企业筹资风险。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财务风险现状,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和财务结构等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设立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内部制度不完善,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因为财务危机而破产,本文虽然对于民营企业目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提出了小的建议,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目前的状况,制定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事前事中控制,科学地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当务之急。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目标,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秦占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2)
[2]丁洁.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76)
[3]袁有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xx(24)
[4]张晓勇.山西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风险管理论文2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营业税、增值税和营业所得税等税务风险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进行特别注意的风险点,企业可以通过规避、降低、分担和承受风险的管理形式,来进行税务风险的管理,以确保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最优的发展策略。下面,我主要谈论一下建筑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控制方式和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建立策略,希望能为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一、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方式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应该放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预测层面,依据科学的分析,对于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进行提早预防,为企业减少税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重要支撑。但是,企业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对于税务风险的风险评估而忽略了税务风险发生时以及税务风险产生之后的处理策略的提出,这样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从事先、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最优解决。
1.事先控制
税务风险的事先控制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企业在风险发生前提早预知到风险的到来以及风险的运行方式,以便于企业制定相应风险解决策略,避免税务风险带来的更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进行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详尽与该项目有关的相关税务状况,为企业的税务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参考,协助企业进行税务风险事先控制。
2.事中控制
在发生税务风险后,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解决策略的过程被称为事中控制,这时,企业已经遭受到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上面的影响,也已经知晓了税务风险的大致运行方式,因此也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解决策略的提出更为目标化。比如,建筑企业的库存常常会有材料暂估款,其发票的'开发不会很及时,往往会延后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应该对于这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且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3.事后控制
对于税务风险的事后控制往往具备一定的被动色彩,因为税务风险已经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已经难以在事中进行风险修复,只能在事后进行风险补救,进而进行经验总结,避免之后遭受到此类税务风险的影响。比如,建筑企业中存在的虚开发票的现象,对于其进行的风险管理则属于事后控制。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出现不纳税或者少纳税的状况,进而需要为此承担包括补纳税、交罚金、刑罚处罚和声誉形象受损等风险,这边是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在面临如此税务风险时,可以基于企业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形式,其中主要包括规避、降低、分担和承受风险四种方式。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策略,是在建筑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时,无法承担税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停止可能产生此税务风险的项目的形式来阻隔由此带来的税务风险。比如,一些建筑企业想要选择与相关性较强的企业进行企业重组,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发展带来便利,还会减轻双方企业的税收担负情况。但是,此做法可能会招致税务机关对于企业进行反避税的相关调查,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可以选择放弃此项目的实施运行,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税务风险。
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策略也是建筑企业在面临税务风险时常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在已经遭受税务风险之后,只能通过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来保证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企业将税务风险降低,降低到在本企业的承受范围内,这也是企业根据自身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风险的具体情况而选取的最优解决策略。比如,为了规避增值税,建筑企业会将之前的包料工程修改为不包料。
3.风险分担
风险承担是建筑企业借助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的力量,通过将业务分包给多个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来使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的风险处理策略。比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业务过程中,会有自主招工和派遣工人两种遣员形式,但是自主招工的方式会实行代扣个人所得税,因此,为了规避这种状况的发生,建筑企业多会选择进行企业派遣工人的形式。
4.风险承受
风险承受是在建筑企业对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对于税务风险状况了解详细之后,认为本企业可以对本次税务风险进行承担,因而不准备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降低等策略的风险管理方式。比如,税务机关对于建筑公司的低值易耗品的划分可能会存在不承认其划分方式的现象,但是企业不会讲这种税务风险看得过重,因为企业能够承受此类的税务风险,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1.划分岗位权责,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框架
对于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应该积极做好岗位分则工作,并制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施框架,以便于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且实施了岗位分则可以有效进行工作问责,保证税务风险管理事务的高效有序运行。
2.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纳税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健全机制和方法
企业应该对本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详尽性评估预测,尽可能在风险产生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风险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激发因素,进而为税务风险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实现效果最佳化。
3.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
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必须掌握了公司各部门与税务有关的真实材料和数据,才能够知晓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也才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企业必须打通企业内各部门间与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税务信息的传达能够实现及时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四、结语
在当前新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减轻税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熟知新税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参照税制改革对比本企业当前各项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税务制度的要求,进而实现业务的整改,只有保障了企业的运行是在遵守相关税务政策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实现稳定的长效发展。
作者:韩顺超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论文3
摘要: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各国间资金流动愈加频繁,外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各国汇率不断波动,而汇率频繁波动会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面临外汇风险。本文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对目前国内银行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法,希望为银行的实际操作与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来源
(一)外汇资本金面临的外汇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维持其日常基本运营活动的保障之一,也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条件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外汇资本金规模的增大,银行的外汇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在银行资本金在没有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条件下,是不允许私自结汇或者转换币种的,所以当汇率不断波动时,银行以外币表示的资本金的价值也将不断变化,导致银行一直存在外汇风险,甚至会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如,当人民币大幅升值时,将银行外币资本金转化成以本币表示的金额时将会大幅缩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随之降低。
(二)资产负债外汇敞口头寸面临的外汇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对银行外汇贷款的需求大量增加,使银行的外汇资产业务发展迅速;此风险包括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与外汇负债的外币头寸不匹配的现象,也就是说存在币种不完全一致的可能性;还包括商业银行持有外汇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即外汇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到期期限不一致,例如,某银行的外汇负债已到期,但是它持有的外汇资产期限都较长,没有到期的资产可以用来偿还到期的负债。
(三)外汇中间业务面临的外汇风险
结售汇业务是银行的中间业务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更多的个人、企业选择到国外开展业务,从而需要大量的外汇进行交易与结算,为了规避由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客户会选择提高结汇业务量,立即把汇率风险转接给银行,因此银行每天的外汇头寸将会随着客户的需求而上下波动,可能会出现较大外汇敞口,而当汇率往不利于银行的方向变动时,银行就会有遭受潜在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对金融改革的日益加深,商业银行对于可以自主灵活管理外汇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日益完备和外汇市场结构的完善,促进更快改善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制度。为了更好更快的完善外汇市场,提高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币买卖业务和外币资金管理业务的灵活自主性,自20xx年9月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头寸限额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制度正式进入银行每日操作流程。外汇管理局依据国际收支情况、各银行结售汇业务总量、银行资产负责结构以及本外币资本金数量等因素,来决定银行每日的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目前,外汇局推行的政策越来越宽松,给银行更大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总体上要进行限额管理,但有逐渐放开的趋势。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管理的区间为从零到国家外汇局核定的数额,银行体系的总限额将大幅提高,银行对待风险管理必须更加谨慎。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逐日对结售汇综合头寸进行考察与监督,对外汇交易业务和头寸进行严格的限额控制,其中也包含外汇交易头寸限额和止蚀限额。在每个营业日终了,银行都应对全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进行管理,保证它在外汇局规定的限额之内。所有当日超过外汇局规定的限额头寸,银行要在下一个营业日终了之前将其调控在规定额度之内。
三、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够成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的.重视程度和意识普遍较低。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币业务与人民币业务相比,外币业务的占比较小,并且部分银行管理层没有意识到有效控制外汇风险对银行整体稳健运营来说非常重要。例如,我国商业银行现在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制度,即由董事会做出如何管理外汇风险的决议,所以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者们对外汇风险的认识、评估以及管控水平就决定了银行能否迅速、成功的控制住风险。但由于一些历史体制的问题,对于外汇风险的操控与管理,目前国内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还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且缺乏对外汇风险设置风险限额的意识与操作。
(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一些历史制度原因,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活动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涉及外汇交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但理论的发展却没有跟上实体发展的速度。因此必然会导致我国没有足够切实的数据和经验来建立研究针对我国外汇风险的模型,进而也就使我国银行对外汇风险的识别、管控等能力不足。相较于国外某些大银行已经开始运用大量数据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高科技先进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准确地计量与检测,目前国内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仍不能精确地算出银行所持有的某一种外汇敞口头寸的风险和所有外币总的敞口头寸。
(三)缺乏风险规避工具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外汇衍生品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缺乏满足实际需求且真正有效的金融衍生品,国内的商业银行处于缺少规避和转移外汇风险途径与手段的状态。现阶段国外银行普遍运用期货、远期、互换和期权等衍生品进行外汇风险规避,甚至部分跨国银行利用金融工程等方法,综合运用上述四种基本金融衍生品;而我国目前能够自主使用的外汇衍生品只包括银行间市场的远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可以看出,我国衍生品类型较少,远远比不上国外的普及程度,且不擅长利用金融工程等先进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活动。
四、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要多关注全球金融领域的动态变化,清楚的了解本行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及其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向国内外银行学习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优秀经验和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首先,国内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各银行的外汇风险水平高低以及能否有效管理;其次,大大增加对外汇交易人员以及外汇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最后,提高普通员工的外汇风险知识普及率,倡导全体员工学习风气,增强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素质和能力。总之,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并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改良,让风险管理做到真正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国内银行应在吸取国内外商业银行优秀的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国内市场环境和自身的经营管理特色,建立起符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需求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与结构,国内银行应做到与外汇风险相关的各部门员工都具备一定的外汇风险专业知识。首先,董事会要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其次,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们要具备充分了解外汇风险的专业技能,从而为银行经营操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再次,通过银行的培训机制,使外汇交易、外汇管控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其工作的专业素养,或当银行面临外汇风险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住它;最后,银行的外汇风险内审部门要保持其独立性,加大内审的频率和强度,逐步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让内审工作有依可寻,努力发挥其最大效果。还要不断细化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对于违反制度、政策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重处理。
(三)加快外汇衍生品创新
在银行自身和其他经济主体外汇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各经济主体对外汇风险规避方法的需求也不断上升,银行有效规避外汇风险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品。现在国内银行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正在起步阶段,银行对衍生产品的定价和营销环节都不够成熟。此时国内银行可以利用一些外资银行对外汇衍生品较为熟悉的优势,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改进产品或研发出更加适合自身的外汇衍生品。在目前国内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要合理的制定外汇衍生品的价格与营销方案,选择与外资银行合作或自主研发出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衍生品,在更大程度上为银行规避外汇风险,发挥出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的最大效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芃蒨.对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探讨[J].现代营销,20xx,01:16~17.
[2]陈焕焕,金艳芳.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xx,08:31~32.
[3]古函可.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对策[J].商,20xx,24:154~155.
[4]陈超.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18:229.
[5]李惠,丁峰,鲍珊.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xx,35:1299.
[6]徐林刚.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xx,12:57~58.
[7]顾丽霞.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省:西南财经大学,20xx.
[8]单承业.新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下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xx.
[9]曾莹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及其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省:西南财经大学,20xx.
风险管理论文4
摘要: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中的经济管理风险,然后简要阐述了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四项基本原则,最后细致讨论了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具体对策。旨在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涉及到多个方面,这些风险对于工程经费的分配和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工期都有影响。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风险主要有三种,即招标投标引起的风险,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引起的风险,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风险。在上述的三种经济管理风险当中,第一项招标投标引起的风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招标过程中工程质量清单出现漏项,这样就增加了后续的经费支出,从而增加了经济管理的风险;第二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来规避的风险,通过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很好的规避类风险;第三项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风险中,其材料采购风险和机械采购风险是经济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规范成本预算和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采购环节和实际施工物料领取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2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原则与对策
2.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的基本原则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四项。第一,坚持风险预防机制,即在公路工程开工之前做好工程的施工计划,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电脑来实施跟踪施工进度。此项原则需要在施工合同签订中明确双方责任,从而提高双方旅行责任的意识。第二,坚持风险应急机制,即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好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减小经济损失。第三,坚持风险转移原则,即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来购买相应的保险一实现风险转移。第四,坚持风险防范原则,通过构建专业的风险防范流程来规范公路工程的成本控制以降低经济管理风险。
2.2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是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根本保障,严谨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有利于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进行,可以有效降低经济管理风险。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而言,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主要的参考因素有以下三个,即公路工程的规模、施工难度和施工进度。在工程的经费分配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权衡以上三个因素,同时要在每个因素下的经费支配进行细致的分类。这样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非常细致,便于将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工作细节中,从而提升经济管理效力以降低经济管理风险。(2)强化领导的经济管理意识经济管理意识是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思想层面的.保障,有什么样的经济管理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经济管理工作,就有不同程度的经济管理风险。强化公路工程负责人的经济管理意识,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准,有利于降低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风险。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强化领导的经济管理意识要从公路工程的成本核算着手,清晰而直观地反映工程质量与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凸显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当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引起公路工程负责人的注意,提升经济管理在公路工程中的地位,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从而降低经济管理的风险。(3)提高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能力规避风险的能力是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内容,优异的规避风险管理的能力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规避经济挂历风险的能力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规避风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精确的风险判断三个方面。规避风险的能力要贯穿于公路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将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类,根据风险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处理,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进而降低经济损失。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需要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者既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卓越的分析能力和总揽全局的意识。(4)优化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公路工程的合同的内容对经济管理风险之间存在之间关系,如果合同中出现漏洞需要施建方自行处理以保证工程质量,这样就增加了经费的支出,从而提高了经济管理的风险。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为了减小合同漏洞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细致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对其评估和审计以及报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复查。为了提高合同的法律效力,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最好邀请相关人士作为第三方证人。如果合同的有效期内发生某些问题,双方要积极应对以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降低大家的经济损失。优化合同的风险管理,需要签订合同的双方具有丰富的法律常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5)加强对预算成本管理和实际成本管理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值大小反映了经济管理工作的精确程度,所以要通过重视审核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该项工作的开展应该由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部门来负责。具体的工作开展可以从建材的采购和出入库管理、建材依照施工计划定期定量领取和回收可二次利用的材料以降低成本等方面来看展。建筑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是科学合理控制成本的最佳方式,所以要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建材的高效使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的运作经费数额庞大,其经济管理风险如果未能有效规避,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经济管理的风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一是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监督体制,二要强化领导的经济管理意识,三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能力,四要优化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五要加强对预算成本管理和实际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和材料物理以及材料化学的发展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也在随着全面实行法制化建设的步伐而日趋完善,所以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在规避风险和防范风险的具体工作中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高山松.论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xx,(12).
[2]杜娟.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时代金融,20xx,(27).
风险管理论文5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煤炭企业营销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营销系统的稳健运行是煤炭企业长久快速发展的保证。而营销活动中的经营风险管理如何、处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营销系统的运作。本文从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一、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煤炭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要求煤炭企业营销活动要树立和加强企业营销经营风险的意识。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加快的今天,煤炭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而且也面临着来自国际上的市场竞争。煤炭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经受市场风浪的洗礼和锻炼。
2.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风险因素增多,客观上要求企业设立各种监控体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应对企业营销经营风险。尤其是在两个各具强势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企业的融合过程这种碰撞和交汇更甚,在某些方面表现还会比较激烈。这就对营销经营安全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产生的经营风险的埋下隐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任何失误都会导致一定风险。只有通过更周密的煤炭企业营销风险管理和监控才能安全、高效的实现煤炭企业营销安全运营。
3.信息量的扩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企业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和反应。对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及时处理是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企业反应能力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竞争中,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高,谁就主动;谁的决策反应速度快,就能抢占良机。
(二)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煤炭企业营销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营销活动过程中许多风险的出现具有再现性和可逆性。若在企业管理中将企业经营的成功规律和失误失败规律纳入同一系统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就能够揭示两者交互转化的规律,在经营风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干预,并不断调整,使企业营销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在实践中,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的财务运行状况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前瞻性特征。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企业大多数是以发生营销系统的风险为征兆。企业营销风险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积累、不断恶化的过程。一些极具敏感性的关键指标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程度活跃反映出来。通过对造成这些指标异变的成因、发展过程的分析研究,就可以进行事前控制,阻断或改变其发展路径,实现化解风险的目的。
二、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识别与应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企业经营风险识别与应对过程所涉及的程序和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建立的模型、方法和指标体系如果不科学,就不能发出正确的警报信号。企业就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就不能做出利于经营管理决策,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见,企业要按其营销系统经营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模式,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调整。
(二)系统性原则
风险管理的系统性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效果,强调预警的对象是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的经营风险。二是以整个系统为中心,识别与处置时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若把企业作为一个总体系统来看待的话,按其业务流程划分,可以分为营销、生产、采购等于系统;根据其经营管理流程划分,可分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于系统。对各子系统预警、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总体系统的最优化。
(三)成本效益权衡原则
在风险管理中,成本和效益的权衡是一定要考虑的限制因素之一,即使用风险管理系统产生的效益应超过(至少等于)在风险处理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运用选定的模型和方法,对企业营销经营风险状况进行预测和报告,过分要求其结果的准确和完美是不必要的。把握主要问题,及时报警,以争取选择对策、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四)动态性原则
煤炭企业营销经营风险管理系统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预测不但具有预测未来的价值,而且要具有分析经营趋势的作用。它要求这一系统一定要把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分析过程,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信息化程度、观念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动态性还体现在经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一定要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风险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补充管理内容,确保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系统的先进性,有效性。
三、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预警管理的风险构成
(一)经营效率风险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判定企业能否创造更多利润的一种手段。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不高,企业的高利润状态是难以持久的。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率风险。它主要包括影响长期负债、流动负债、销售收入的变化的因素和风险。
(二)盈利能力
风险盈利是企业的核心目的,对影响企业盈利的`销售成本、税收政策、银行政策以及煤炭价格的波动等因素的评判会对规避这方面的风险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现金流量风险
没有良好的现金流量,即使企业的项目再好,企业的资产价值再高都有可能走入运营困难的境地,甚至出现破产的危险。所以,现金流量风险也是煤炭企业营销系统运转过程中的必然思考的问题。
(四)坏账风险
煤炭企业的销售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采用赊销的方式。客户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很有可能发生违约的情况,所以企业的销售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坏账的风险。在煤炭销售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企业消化坏账的能力也比较强,而如果环境出现不利的变化,煤炭价格急剧下滑,比如在发生的金融危机环境下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坏账风险自然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大包袱。所以,坏账风险是经营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坏账风险包括由于合同违约而造成的这种事后客观风险;也包括合同签约之前对企业信息掌握程度的风险,以及对企业清收坏账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和激励机制的因素。
四、煤炭企业营销系统经营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从企业运营管理的角度设计风险应对方案
1.优化煤炭生产、存储过程的调度,降低企业仓储的成本,规避不能准时交货的风险。这个对策的目的是降低煤炭存储成本,做到即时销售,节省销售费用,提高物流运输系统的效率。
2.提高营销系统物流管理水平,为客户及时提高数量、质量准确的煤炭发运服务。这个对策的目的是提高产品销售的效率,减少交货周期,降低客户对数量方面的赔偿风险。
3.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速度,保障信息传导的畅通。收集宏观环境信息、各个客户的资信情况、最近的经营情况、未来的发展和消费潜力,并按照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调整煤炭企业未来的销售策略。这个对策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经营效率风险,在坏账出现的原始阶段降低坏账风险,提高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同时,良好的信息传递有利于预测煤炭价格波动风险,进而为企业应对价格波动提供决策基础和依据。
(二)从财务管理方面设计风险应对方案
1.进行成本管理,减少成本浪费。制定长远规划,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把管理规范化,做到责任具体到人,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这种措施的目的是提高盈利能力,降低现金流动性风险。
2.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随时收集和应用这些信息作为进行决策的依据,包括对手和客户的相关信息等;采用主观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营销风险数据库,评判企业的营销风险程度。这种措施的目的是应对坏账风险方面、现金流风险方面,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3.监控各个客户的回款质量、建立严格的合同评审制度。此措施的是能够提升销售客户的透明度,保证企业稳定的现金流量,降低客户的坏账风险。
4.建立健全人员激励机制,要将清理客户坏账的考核结果作为人员选拔晋升、调配、奖惩与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也可把欠款回收按比率作为收款人员的奖励,激发销售人员清收欠款的积极性。这种措施的目的是提高销售人员回收欠款的积极性,降低企业坏账风险。
风险管理论文6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病人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观察组意外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投诉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不规范操作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医嘱处理不当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效果
近年来,血液透析病人的数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对医护人员以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2]。临床上亟须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来将血液净化整体服务质量提高,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3-4]。研究显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5]。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血液透析病人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病人中,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1∶1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8.21岁±5.26岁;6例为遗传性肾病,14例为药物性肾损伤,7例为肾盂肾炎,8例为肾小球肾炎,5例为糖尿病肾病,10例为高血压肾病。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8.05岁±5.12岁;6例为遗传性肾病,13例为药物性肾损伤,8例为肾盂肾炎,7例为肾小球肾炎,6例为糖尿病肾病,10例为高血压肾病。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存在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对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特别要重视病人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的体重变化情况,观察病人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改变情况。除此之外,要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建立
将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危险因素作为依据,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进行制度化、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不良事件紧急处理制度、风险因素排查制度、各项治疗操作的规范制度。
1.2.2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处理能力提高
要定期将医护人员组织起来,进行风险管理制度培训以及相关专科知识培训,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行不断强化,帮助其树立起风险预防与风险管理意识。与此同时,要将医院实际情况与血液透析常见紧急事件发生情况作为依据,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血液透析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方案,促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对紧急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将其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提高。
1.2.3对透析导管与动静脉内瘘相关操作与管理进行规范
将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对透析导管以及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进行认真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制定,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如果病人进行了导管留置,则在操作过程中对导管操作技术进行严格遵循,并且要对导管进行有效维护,对感染、导管内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并且指导病人对导管进行自我管理与保护。
1.2.4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每小时都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一次监测,如果判定病人有透析并发症风险存在,则应该将监测频率提高,对血液参数、治疗模式等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对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严格核对医嘱与血液透析各项参数,并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相关操作。
1.2.5严格操作过程
在进行输血与配血操作时要严格循序操作规程与核对制度,避免将2例病人的血标本或者血液在一起放置。对内瘘穿刺部位的胶布要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出现穿刺针脱落与插管部位感染的现象。其次,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插管部位与穿刺部位进行认真观察,了解其位置是否移动或者是否有渗血现象出现,观察透析器内部是否凝血、是否准确注入肝素追加量。
1.2.6透析前后体重观察
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的前后要对其体重进行监测,准确计算出病人干体重,将其作为超滤脱水的有效参考指标,避免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失衡现象。
1.2.7透析仪器、管路清洗
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之前要采用生理盐水对透析仪器与管路进行彻底冲洗,对透析器闭路循环时间的充足性进行确保,避免热原反应的出现,以便于能够及早采取有效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在发现透析器出现漏血、破膜的情况下要对透析器进行及时更换。医护人员要对静脉内瘘与动脉内瘘穿刺技术进行熟练掌握,确保能够一次性成功,防止因为多次穿刺造成内瘘血肿闭塞现象,对透析效果造成影响。
1.2.8心理护理
将病人的实际心理情况作为依据,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最大程度上减轻其消极、绝望、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防止因为病人不良心理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病人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个选项,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即为总护理满意度。其次,还要对两组意外发生率、投诉发生率、不规范操作率、导管感染发生率、医嘱处理不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讨论
临床上血液透析是对半透膜原理进行充分利用,将病人透析液和病人血液向透析器中引入,对半透膜两侧溶质的.浓度梯度、水压梯度以及渗透梯度进行充分利用,将病人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以及代谢产物代谢出体外,对病人肾脏排泄工作进行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代替,并且对其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失衡现象进行有效纠正[6-8]。近年来,血液透析病人数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透析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存在,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9-10]。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进行熟练掌握,能够有效防范不良事件与并发症的出现,对病人的病情发展动态能够进行预见性处理[11-12]。其次,要确保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对医嘱进行严格遵循。以往的透析护理管理模式通常将病人治疗与护理作为重点,没有对护理管理制度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高度重视,所以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13-14]。在风险管理模式下,建立了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与识别能力不断强化,从源头上切除风险因素,不仅能够对病人治疗安全进行有效保障,而且能够将整体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风险管理论文7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状况,由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所以做好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管理工作的研究,才能促进更好的财务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做好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对资金的运用管理能力,还能改善企业管控风险、规避风险的水平。因此,本文将针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管理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一、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状况与成因
(一)企业财务会计道德风险分析
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发展、建设期间的重点工作,由于其敏感性高、复杂度高,所以容易产生风险问题。比如,当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差,在工作开展中为了一己私利谋取利益时,就会让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影响财务会计数据使用价值。另外,由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存在问题,财务工作者容易利用职权便利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或通过触犯法律法规的形式谋取个人利益,致使会计信息丧失使用价值,给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风险。
(二)企业财务会计客观风险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具有局限性特征,所以容易发生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企业客观会计风险现象。客观财务会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例如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无法在会计报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加以反映,只有做好预防与规避工作,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从基于会计规范风险及会计理论风险两方面入手,才能提高企业预防客观财务会计风险的能力。
(三)企业财务会计技术风险分析
财务会计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对财税政策的熟悉运用以及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工作中难免出现技术风险,在政策运用方面例如房地产业应税义务发生时点的确认、需要熟悉国税发〔20xx〕31号文中第三条关于完工产品确认的三个条件,再如“营改增”后的相关业务核算内容需要认真研究财税〔20xx〕36号文、才能准确核算日常会计业务,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职业判定失误、业务操作失误等会计风险;这些技术风险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微的可能是导致数据失真,严重的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内部及外部因素都可能引发企业财务会计技术风险现象,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因主要和财务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综合素质及工作硬件设备存在紧密联系。
(四)企业财务会计环境风险分析
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做好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就必须营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及快速适应外部环境。企业内控环境的变化可以引发企业财务会计类的审计风险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造成会计核算的差异性及产生税务风险等。内控环境变化例如当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与切实可行的实践、当企业内部岗位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且未能明确各岗位责任、当缺乏健全的企业组织保障制度时,极易引发财务会计管理风险;外部环境变化则体现为会计与税法政策的变更如“营改增”变化、税率调整等对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
二、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管理优化措施
(一)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者职业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能力、降低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发生概率,就必须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工作者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要提高企业财务工作者的综合财务会计能力,企业应为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者提供教育、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普及新时期财务会计工作知识、风险管理方法及内容等,全面提高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降低由技术风险引发的财会失真现象。其次,要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者的道德综合素质,提高其法律、道德、职业操守、责任意识等,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降低发生道德风险的几率;三是要建立公开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监督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效果[2],将财务会计管理成效与个人绩效挂钩,从而督促财务会计工作者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创新与落实,从而才能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科学性。一是,企业要给财务预算编制预留足够的时间,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等,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并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二是,要选择先进的预算管理方法完成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各项内容的编制、设计、计算;比如应根据实际情况将零基预算、绩效编制法等运用到企业编制预算管理内容的过程中,从而改善预算管理的质量。三是,企业要严格落实、执行预算管理制定内容,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性、规范性,使企业规避财务会计风险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改善企业成本核算、控制能力
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状况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复杂性,做好成本控制、核算,有助于企业躲避各类财务会计风险。例如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日益增强,汇率风险逐渐加大,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成为进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进出口业务情况提前选择相应策略譬如利用积极的外汇管理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将不确定的汇率风险降到最低。另外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成本核算、控制方法,压缩经营活动期间的投资,集中优势资源开发优质项目,改善企业的经济收益等。
三、结语
企业积极地做好财务会计风险管控工作,完善财务风控体系建设等,有助于改善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提高风险管理及规避水平等,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锦中.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20xx(16).
[2]佟淑珍.论企业财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xx(34).
风险管理论文8
一、文献综述
(二)独立董事有效性和财务风险研究
国内外相关董事会规模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存有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小。Chaganti等(1985)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财务风险水准就会越低,因为越大规模的董事会,就会通过更多人的知识、背景、交际圈等为企业带来更多有用的信息和资源。国内李延喜、包世泽(20xx)和钱中华(20xx)等学者也得出了同样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准就越高。
Beasley等(1996)通过分别研究75家规模相当,但是财务状况存有显著差异的企业,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企业董事会的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存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国内刘银国、吴夏琴(20xx)等学者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相关独立董事人数所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研究成果,目前得出的结论基本是统一的,即独立董事比例越大,企业存有财务风险的水准就会越低。Chen&Jagg(i20xx)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企业,存有财务风险的概率就越小。国内周泽将、余中华(20xx)和钱屮年(20xx)也支持这种观点。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研究
Ross.Westerfield.Jordan在公司治理这个大框架下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得出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的结论。国内袁晓波(20xx)、王莉伟(20xx)和李万福等(20xx)学者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Doyle等人通过研究企业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企业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有着严重影响的作用。谢志华(20xx)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是控制风险的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形式”;但黄秋菊(1994)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二者是不能等同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探讨独立董事有效性时主要以独立董事监督能力有效性为标准,将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界定。
(1)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独立董事可以保持自身独立性,从而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财务丑闻,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作用。证监会在20xx年颁发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独立董事成员中,至少应该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专业人士或者注册会计师。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且由独立董事中财务方面的人员在审计委员会中起到领导作用,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内控控制质量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标准,因此,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极大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为此假设:假设1: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
(2)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财务风险。当企业面临风险的时候,独立董事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实际经营可以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独立董事除了对大股东和经营者进行监督,防止其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损企业整体的价值;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当企业面临经营问题时,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如果独立董事在企业内部能够有效发挥了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可以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此假设:假设2: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风险负相关
(3)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旨在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升一定的保障。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企业委托代理的存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必然存有,从而出现了代理风险。代理人为了追求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会忽视企业的利益和安危,将企业置于面临财务风险的处境。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所有者,为了降低代理风险,减少代理成本,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就会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从内部控制设置的目的,以及国家相关部分的重视,内部控制可以很好的控制代理人的代理风险,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为此假设:假设3: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风险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的样本数据选取20xx年至20xx年上市所有民营企业。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时,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相关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色诺芬数据库,其中,公司财务重述通过手工搜集企业整改报告和自查报告整理。剔除金融行业和相关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确定了632家上市民营公司连续四年的2532个样本。
(三)变量选取
(1)独立董事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数变量的设计标准。本文以独立董事监督能力来界定独立董事的有效性,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考了独立董事的设置情况,对其监督能力进行全面考虑,从而得出独立董事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数。影响独立董事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和背景;
外部因素主要有:薪酬、声誉和独董比例。具体指标设置如下:性别:取独立董事中男性成员人数所占总成员人数的比例;年龄、所有独立董事平均年龄的对数;背景:如果独立董事成员有财务背景、经济管理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分别取1,否则为0,最后加总得出独立董事整体背景指数;薪酬、所有独立董事薪酬均值取对数;声誉:本公司所有独立董事担任当年上市公司的总数量除以本公司独立董事的人数的对数;独董比例: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
(2)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变量的设计标准。本文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水准来界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具体指标如下:战略目标: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和系统风险来衡量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用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净利润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目标。报告目标:用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和企业自身披露的财务重述来衡量企业的财务报告目标。如果财务报告中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赋予哑变量值1;
如果出具的是无保留审计意见,则赋予哑变量值0;如果出具的是其他审计意见,则赋予哑变量值-1。如果本年度有财务重述现象,赋予哑变量值-1,否则赋予0。合规目标:如果没有违法违规和被诉讼事项,赋予哑变量值0;如果存有违法违规或者被诉讼事项,所赋哑变量值按照如下规则进行赋值:赋予哑变量值为-1,-1/2,-1/3,…,-1/n,其中n表示企业违法违规或者被诉讼的事项。采用这种赋值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对事件影响的重叠作用。资产安全目标:用净资产的增长率、股东分红和企业纳税来衡量企业的资产安全目标。对上述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的二级变量,除哑变量外,都需要进行标准无量纲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企业财务状况的界定和划分。本文采用国际上常用来界定企业财务状况的Z分数模型,来界定本文研究样本的财务状况。Z模型的具体公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表示营运资本与总资产的比值;
X2表示留存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X3表示息税前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X4表示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与总债务账面值的比率;X5表示销售收入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除了上述相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外,根据研究设置的需要,本文选取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高管薪酬、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如表(2)、(3)、(4)。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上市民营企业四年统计数据呈现如下结果:处于上市民营企业独立董事有效性综合指标均值上方企业的数量要小于处于上市民营企业独立董事有效性综合指标均值下方企业的数量;处于上市民营企业内控控制质量均值上方企业的数量要小于处于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均值下方企业的数量;处于财务危机状态的企业所占比例最大,为46.41%,处于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8.87%,几乎为处于危机状态企业的一半。表明独立董事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以及二者的变化和企业财务状况也呈现同方向变化的趋势,这与本文前面进行的推理和假设是一致的,即独立董事有效性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独立董事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质量同时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二)回归分析
AdjR-squared=0.5234,说明所选择的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独立董事和内部控制质量有着很好的拟合性;独立董事有效性(ib)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有效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存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与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假设相符。独立董事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回归结果如表(9)和表(10)。可以发现:PseudoR2=0.4196,说明运用次序logistic模型研究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关系有着很好的拟合效果;
独立董事有效性(ib)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独立董事有效性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好。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第二个假设是成立。PseudoR2=0.4367,表明本文采用的次序logistic模型对于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有着很好的拟合效果;内部控制质量(ici)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状况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从而降低企财务风险的水准。表明本文提出的第三个假设成立。
四、结论
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独立董事有效性的提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作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提升也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独立董事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显著性要大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但是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系数要小于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的系数。因为独立董事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水准不同,说明内控控制不等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因为独立董事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显著性要大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呈现显著为正的关系,可以认为,内控控制是独立董事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中间环节,即独立董事通过内部控制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风险管理论文9
为了达到我国电力的需求,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方而的用电需求,加强建设水利工程,提升水力资源的利用率显得尤其迫切。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财务风险长期成为其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更是直接影响养其施工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的止常施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整个水利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探索水利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己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水利工程的实际情沉,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常见风险问题是比较多的,如筹资风险、监管风险以及结算风险等,都可能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切实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性
1.财务管理方面的筹资风险
工程建设初期,筹集资金是关键性环节,直接影响养工程开展是否顺利。近几年,国家在投资体制方而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强,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渠道也不断多样化,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但是在实际筹集工程建设款项中,大部分资金却仍来源于银行贷款。也止是由于这样的筹集形式,使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性提高,并且国内外经济形式更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企业的发展步伐,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性产生了负而影响。筹集款项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部分,还会有来源于通货膨胀、经济市场变化以及贷款利率等方而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利财务管理方而的筹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负而的作用,使财务管理工作整体上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对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
2.承包商信用较差的风险性
通常情况,工程都是以招投标的方式获取最佳承包商,实现水利施工目标。然而招投标过程也就成为部分人违规操作的重点关注处,这样违规操作使某些施工资质抑或是财务状%}不是很理想的承包商获得建设工程的权限,也就导致了此项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出现较大的风险性,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通常水利建设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意味养投入水利建设中所需的费用也会随之增长。由此可见,综合评估不达标的承包商会对水利建设的财务管理造成负而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承包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流程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选出信用达标的承包商,这样才能使工程承包商拥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与较为理想的合同履行能力,并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健康有序地发展。
3.监管风险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确保水利施工的质量,降低风险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监管工作的落实并不全而,存在一些管理风险,可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负而的影响。若是建设单位在对承包商的财务状沉了解不全而的情沉下,一旦遭遇财务状沉不佳,承包商会对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与水平造成严重的负而影响,甚至给水利部门造成严重的损失。不仅如此,若是监管工作存在缺失,就可能导致财务工作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严重扰乱水利工程的止常开展。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进行监督,合理管理,有效降低财务监管的风险性,保障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4.结算风险
工程建设期间,若是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管理,极有可能造成项目价款结算风险的提高。这对于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有一定程度的负而影响。在通常情%}下,价款结算都是根据该项水利工程木身的实际情%}选择结算方式的。一般来说,有一次性、按月结、按进度、分期等几种常用的结算方式。只是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在此过程中存在太多不可预料的不确定因素,财务管理的风险增大,而且水利工程承包商或者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很多时候都会选择使用重复结算方式、提升阶段单价方式或者多计工程量方式等进行款项结算,这样会给建设单位带来较强的资金压力,也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止常施工进度,甚至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以致增大结算风险。
5.政策风险
水利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政策方而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能源供给量的上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若是国家政策方而的制度可行性与合理性不足,会使财务风险性提升。最近几年虽然国家在水利扶持政策方而的完善力度不断增强,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此方而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资金运转过程中权利和义务_者之间关系的变化问题,使概算单价受到相应的波动,而水利工程作为现阶段国家重点关注的基础设施,能对社会与地区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所以,国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水利工程施工扶持政策,并增强这方而制度的完善程度,从而增强经费使用的透明度,让资金使用得到有力的保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6.支付风险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款项的支付环节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性。比如,承包商结算水利工程项目款价过程中,因银行贷款或者其他单位财务方而的原因提出把款项支付于合同外的其他单位,而承包商又在施工单位支持之后拒绝承认此款项,但又没有收到承包商开出的有效收据。在这种情%}下,也就产生较为严重的支付风险。又如,在工程项目中频繁转包,同样会造成风险程度的提升,这样不仅对财务管理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会对水利工程的进步产生负而作用。
二、预防水利财务管理风险的途径
1.创设审查制度
针对水利工程承包商信用过差带来的风险性问题,可以创建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资格审查制度,从而使水利施工的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创建并不断完善承包商资格审查制度,不仅与水利发展的要求相符合,而且能有效增强水利财务资金的安全性,如建设单位在投招标期间可以提出让工程承包方出示自己企业近年来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必须是己经会计事业所审计过的,据此便可对承包商企业的财务综合情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能够避免低信用承包商获取水利工程建设权,有效降低投招标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并且在评价承包商的过程中需要审查评定承包商的资产总值、注册资木总量等相关情%},对该企业做一个综合分析,这样选择出来的承包商才会拥有较强的合同履行能力与风险抗压能力,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健全负债风险控制制度
完善负债风险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比如,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建设企业对风险的止确意识,科学合理地控制自身的贷款数额,同时还要增强工程相关有效数据的搜集,并联系建设规模、单位贷款偿还能力的综合情%}lu明确贷款数额。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使贷款成木得以降低,还能增强建设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性。此外,财务部门也需要根据相关投资方案、资金支出情%}等综合确定款项数额,合理改善贷款结构,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实现财务风险降低的目标。
3.增强完善监管体系的力度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监管风险,可以通过不断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的途径使监管风险得以有效下降。比如,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保障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从而使施工质量得到有力保障,增强施工的安全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对建设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力度,避免违规建设操作发生。与此同时,要增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有效降低相关管理人员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管理质量,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创建内部监督时还应有与之配套的外部监督制度,也就是相对应的监督机构,从而定期对财务部门进行监督。由此可见,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能够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进度。
4.科学合理地控制结算风险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而n,其过程中存在太多的风险性问题,因此可以从各个环节进行逐个突破,最终使整个工程的风险性得到有效降低。比如,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款项结算期间,加大风险的控制力度,最大限度地达到国家水利工程的相关要求。项目款项预付阶段,水利建设企业在预付项目价款前期阶段,就能选择给承包方以一定的保障,如预付款保函,或者预付款保障金之类。水利项目承包方而与之相应也可以要求向合同第三方支付经费,然后严格区别同时加以拒绝,以降低这方而的结算风险。同时,加强项目款项结算手段的完善力度,使结算流程与方式更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结算风险,并进一步促进水利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
5.重视水利工程财务部门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
水利工程整体施工状况受到其财务管理质量方而很大的影响,而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综合素养更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所以,要使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性得到有效控制,增强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通过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职员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发展速度,并保障水利工程发展过程的健康与有序。现阶段就国内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方面而言,高素质综合性的管理人才比较欠缺,大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无法满足财务监管水平。因此,以后在管理方而,应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财务管理部门职员的综合素质,使水利财务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推动国内水利行业的快速进步。与此同时,水利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职员也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岗位责任感,形成爱岗、敬岗的浓烈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与这方而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有效运用法律知识避免自身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为资金的健康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6.有效应对款项的支付风险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款项支付风险可以说直接影响养工程的整体进度,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控制项目款项的支付风险,保障水利工程财务的安全性。现阶段水利工程领域应对款项支付风险使用较为频繁的防范措施大致有三类,如选择使用支付主体的控制方法预防支付风险,选择支付凭证、支付方式这两种控制手段。通过对水利项目款支付风险的合理控制,提高水利财务的管理水平。同时,相应地也需要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企业于承包方的风险意识,共同联手做好财务支付预防工作,有效将自身可能遭遇的风险性控制到最低。如此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最大限度地达到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方而提出的要求。
三、结语
水利工程不仅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工作范围牵涉复杂,工作内容更是庞杂,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更是较为关键的部分,财务管理方而的风险更是频繁出现。这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顺利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也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力度,联系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制度出科学、合理并拥有极强可行性的风险控制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水利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方而存在的风险,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行业的要求。
风险管理论文10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按照其长期发展的战略方向的要求,做到内部资料的全面与精确,使企业的财务得到有力的照顾,资金的运转能处于有效的监管之下,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目标。企业做好内部控制,是降低其财务风险、使其经营项目能达到预期的设想的有力保障。财务部门主管领导必须意识到内部控制不等于风险管理、财务部门应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企业应构建合理财务团队。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名称,它是经过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制定和实施的,其存在的最终归属在于保证正常的经营效益,提升工作效率,增强财务报告的安全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包含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整体大方向。以上定义是经我国的专家学者研究得出的,以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同时突破把认识停留在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或内部控制的局限,使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逐步向全面而科学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产生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任何事物、项目和企业在正常的运作过程中都避免不了风险的存在,经过长久的实践经历和经验总结,各个企业逐渐认识到风险管理必然从单项业务、或者各个部门方面加以考虑,其次需要结合风险组合的规律,进而提升到整个企业的高度上来。由此,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进入到全面管理的阶段。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主要是针对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整体的经营战略目标,将各类不确定因素引发的结果调控在可以掌握和接受的范畴内,从而采取的方式及其实施的全过程提出的。ERM框架显示,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且较为明显地受着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旨在从经营全程识别可能引发企业的潜在危险的因子并管理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风险管理框架结构在内容上涵盖内部控制
就国内目前存在的风险管理研究理论体系来看,COSO《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等等研究成果均在定义风险管理的同时囊括了内部控制的内容,风险管理的目标就包括内部控制目标,风险管理的要素也包含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三方面。以此,不难发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内容上表现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质内容存在差异
当然,在考虑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紧密联系之余,必然要考虑二者的区别。首先,内部控制是隶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小分支,而风险管理则是贯穿企业的运行全程,更多的与风险相联系。第二,风险管理已经被正式规定在“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领域,呈现正面趋势的现象被当作机会;然而风险与机会的定义区分并不明晰。第三,风险偏好、容忍度、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等方面已经在理论研究中占据很大比例,然而他们并没有出现在内部控制框架之中。
(三)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现实基础是一致的
在所有企业的经营运作中,其所有权与经营权都是分离处理的,这是避免股权交易与股东变换打断企业运转的连续性的必然措施,同时可以促进达到使资金和企业工作能力更科学更高度的结合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同时会诱发新生的风险,会加剧企业管理者和各个股东的利益矛盾。不仅如此,有限责任制的公司这个格局本身就是一个隐藏着风险的因素,可能会在后期经营中对债权人利益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在投资高风险项目时,可能会得到比较可观的经济收益,但这些收益对半进入了高层股东的腰包,从属的债权人分取的只是固定不变而比较低廉的利息收入;相反,遇上项目失利的情况,股东只需要担负投入所对应比例的责任,而由债权人来负责破产造成的后果。由此可见,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平衡的经济行为。
三、财务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规避企业风险
(一)财务部门主管领导必须意识到
内部控制不等于风险管理风险防范是内部控制的前期举措,并且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和地位,但是必须认清的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者是存在巨大的差异的。具体说来,就是内部控制基本只具有提防风险的作用,与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这些实践色彩比较浓重的名词无太大的关系。风险管理中,涉及到风险的识别、评估、对策及其监测等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要把内部控制定位到风险管理系统中的话,可能就可以说与风险识别、评估最为相似且紧密相关。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前提进行的内部控制,其工作作用也仅限于规避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和风险。所以,相关的企业经营和管理者在进行风险处理的同时,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内部控制的角度上,必须同时关注风险管理的内容,将两者有效地协调起来才能使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发挥良好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个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财务部门应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是一种与风险评估紧密相连的事物,它存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可以最高效而科学地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达到一种高度协调的状态。在任何企业经营项目内部,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预防规避与分散解决。企业必须对公司涉及的各个项目展开风险评估,大致清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与级别,并据此探究风险诱因,思考防范和降低危险指数的举措。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良好建构,有助于使企业统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双方,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威胁。
(三)企业应构建合理财务团队
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任何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处理和内部控制的完成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观念创新的根本力量也是人力。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的同时,都必然考虑企业内部现存的人力资源组合状况。我国历史悠久,自千年之前便已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这也是现代社会为人民谋福利必须遵守的理论原则。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运转中,必须使人在内部控制工作中,施展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在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等方面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员工的向上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结语
无疑,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然需要重视内部控制所能发挥的作用,做好内部控制,明确其与风险管理有何深刻的内涵,并把握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即风险管理框架结构在内容上涵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质内容存在差异、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现实基础是一致的。从而,研究出财务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规避企业风险的具体措施,明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之间具体有何不同之处,督促财务部门尽最大努力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同时企业应构建合理与高水平的财务团队。经过层层严密的思考,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效益发挥到极致。
风险管理论文11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其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管理,甚至对企业正常生产与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推动企业正常生产与经营,必须要对资金管理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以此降低因资金管理风险引起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相关知识,希望对我国企业运营发展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引言
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风险防范工作日益复杂,使得企业不得不逐步改进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发展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综合素养,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制,推动企业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一、相关知识论述
1.资金管理内涵与管理方式在企业正常运营管理中,资金管理就是对内部资金实施的一种运作管理,其主要包含资金流、调度、结算及运作等。对于企业来讲,资金管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为企业正常运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资金管理的重点是控制资金流,确保企业内部资金运转正常,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管理内容,其管理方式主要包含三种:(1)集权式管理方式,即下属公司资金并入集团公司。(2)分权式管理,即子公司自行管理资金,最后盈利部分并入集团公司。(3)软件管理,即利用网上支付或新技术软件实现的一种管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区,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资金管理,统一授信与统贷统还。2.风险防范内涵企业风险防范,就是指企业运营发展中,采取有效手段预防运营中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亦或是防范自身客观风险以此降低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能够依照经营计划进行运作,自身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当前,市场竞争日益加,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问题也不断增加,此种背景下,企业加强自身风险预防,提高自身市场适应性,确保企业自身发展更加有效。3.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集成电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新工业时代,科技使得现代社会与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可以自由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与获得,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信息处理与应用速度快速增长,人们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更加灵活,传统管理方式弊端不断显露,新时代管理理念也要进行更新,增强内部核心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所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传统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一些滞后的资金管理理念,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新形势下,企业资金科学管理成为关键,风险防范意识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资金加强管理与科学运转,推动企业发展更加健康与稳定。
二、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预防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理念落后目前,很多企业资金管理理念落后,没有正确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投资决策前,没有充分调研现代市场发展需求与产品情况,决策过程甚至没有作出分析与准确预测,以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为主导,使得投资盲目与随意性特征突出,难以实现既定收益目标,资金浪费比较严重,且资金使用效率很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另外,一些企业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时,没有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有效预测,预测时不重视现金流量未来运行情况。部分企业在财务报表制定古过程中,只对部分现金流量指标做简单介绍,导致企业财务压力不断增大,使企业面临负债经营,形成严重的财务风险。2.资金管理模式不够先进目前,很多企业依然采用落后的资金管理模式,利用统收统支及备用资金等模式加强资金管理,虽然利用该模式可集中管理资金,但因权利过于集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各部门资金回收、信息收集与整理等工作的主动性,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导致企业应收未收回部分资金变成呆账与坏账。有些企业还利用内部银行与结算中心等模式对资金加强管理,运用财务公司模式的企业很少,尽管内部银行模式能够确保资金得到有效运用,但面对经济日益下滑,经营业绩不好的部门无法获得上级部门提供的资金支持,亦或是资金成本太高,不得不放弃资金使用,对企业资金管理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3.治理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中,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资金管理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资金管理机构,但流于形式,机构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因企业经营与所有权还没有完全分离,所以,资金管理控制机构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国家已经建立起适用于企业运营管理的外部监督即系,受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督。但目前,企业监督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对资金管理作用的发挥带来了严重影响。4.资金管理模式亟待调整企业运营管理中应用的资金管理模式急需改进,运营管理以市场为主导,片面的认为资金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所以在实际管理中,通常会不重视资金管理模式的制定,对资金管理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核算不够准确,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与真实性。
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1.增强资金管理意识,严格制定管理目标在实际运营管理中,企业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资金管理意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严格制定管理目标,加强员工培训,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了解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必要性,不断完善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手段,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2.逐步完善治理与监督机制企业应对资金管理机构进行不断完善,有效实施各类措施,从而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机构职能作用,对内部结构加强建设。有效监督企业,建立专门监督机构,做好各项监督,提升监督效率,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资金预期使用目标。3.为资金管理创造良好环境企业资金管理中,应培养管理人员养成谨小甚微的态度,规范管理行为,为有效落实资金管理提供保障。同时,为资金管理创造良好环境,明确职责与权利,规避不规范管理模式,严格依照相关制度实施工作。财务人员聘请过程中,要坚持竞聘上岗原则,杜绝裙带关系,财务从业人员必须要接受专业培训,具备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不能上岗。4.对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中,上至企业领导,下到基层员工都必须要重视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模式。确保组织机构的科学与合理性,依照财会相关法律规定,完善组织机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与计划、执行、控制及监督等方面内容,对企业整个资金做好细致化管理,促使财务与资金使用等部门协调合作,以此为资金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5.对财务风险加强控制首先,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所有投资都应严格依照项目与金额大小,明确审批权限,做好可行性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应对策略。其次,筹资风险的控制。严格依照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与事后考核的原则,做好筹资成本、结构及金额。还有企业偿还计划与期限等工作,平衡负债,对资金结构进行优化,加强资金收益。利用举债经营推动财务杠杆收益。同时有效预防发生财务困境,降低因大量举债引起的财务风险隐患。企业应根据各个控制点,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改进,采用风险识别、评估及分析等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重视资金管理,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提高自身风险防御能力,确保顺利进行各项生产运营活动,推动企业资产实现保值与增值。同时,企业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更好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积极参与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预防,推动企业深化管理,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润生.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探讨[J].财会学习,20xx(2):184.
[2]陈晨.浅析企业的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J].民营科技,20xx(8):229.
[3]封莎莎.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xx(8):195-196.
[4]郭娜.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初探[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xx(4):102-103.
[5]潘瑾.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xx(25):144.
风险管理论文12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xx—20xx年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并且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体位伤、电灼伤、气压不足以及气肿的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体位伤、气肿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感染率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也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手术的效果,并且防范相应的治疗风险。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风险管理;应用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妇科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断方面,已经成了当前妇科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关键手段。因为具有康复快、患者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等有点,所以在当前妇科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盆底障碍性疾病以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效果和经阴道手术以及经腹手术的效果相当,并且优于这些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了持续提升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预防水平,并且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腹腔镜手术中风险因素的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xx—20xx年收治的14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龄在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0.5岁。手术类型包括:1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5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13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0例腹腔镜下卵巢根治术,17例腹腔镜下胆囊取石。观察组:女性25例,男性45例,年龄在24~6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1.3岁。手术类型包括:腹腔镜下14例全子宫切除术,16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9例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术,18例腹腔镜下胆囊取石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型、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手术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烫伤、灼伤、压疮等伤害。①压疮的风险管理措施。患者皮肤潮湿、术中低血氧、使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低血压时间较长等是出现压疮的主要原因。风险管理措施如下:在进行手术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检查患者卧位是不是有局部压迫,是否出现了液体渗漏,如果发现需要及时擦干。②对于烫伤的风险管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高温灭菌水来浸泡镜头,这样可以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但是如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就容易把高温的灭菌水溅出,导致严重的烫伤事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及时情况腹腔镜镜头,并且放置在保温杯盘上,如果不使用,则需要盖好杯盖,避免在进行手术时因为失误操作用高温水烫伤患者。③对于灼伤的风险管理措施。在实际的腹腔镜手术中,必须使用高频电刀,所以有可能出现灼伤事件,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在使用电凝器过程中,不能错误地放置到患者身上,在实际手术中避免错误地开启开关。在电凝刀的清洗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并且有效情况消毒器械,这样可以避免引发化学性的损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管理好高频电刀,如果暂时不使用电凝器,则需要及时放到电刀保护盒中,需要在手术操作者的脚下防止电刀的脚踏开关,方置因为配合失误导致的灼伤事件。
1.2.2体位伤的干预措施
腹腔镜手术的类型比较多,各种手术的体位的区别也比较大。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需要应用15~30°的头高脚低位进行手术。在阑尾切除手术中,患者可能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如果再受到人工气腹二氧化碳的影响,就会减慢相应的血流速度,这样导致患者出现体位伤。在相应的风险管理中,需要尽量减少手术的时间,让患者始终保持正确的体位。比如,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的上半身需要提升30°,并且使用左侧低右侧高的体位,床面需要和双下肢平衡,并且在患者的左侧放一个小方袋或者软枕,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因为改变体位而出现轻度下滑的问题。
1.2.3皮下气肿的干预措施
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在建立人工气腹时,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穿刺,在手术过程中若没有良好地固定相应的穿刺针,容易导致CO2溢出。相关研究表明,在腹腔镜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重复穿刺、手术时间、压力、气腹流量、手术方式等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培训护理人员的穿刺能力水平,并且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并且在结束穿刺后良好地固定穿刺针,避免CO2经过腹膜孔溢出,指导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并且尽量减少手术的时间。
1.2.4气腹压过高或者不足的干预措施
在腹腔镜手术中,通过建立人工气腹,可以构建良好的手术环境并且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理论上讲,患者的腹腔中注入越多的气体,相应的手术视野就越好。如果腹内压太高,就会阻碍患者的静脉回流,可能引发患者的肺功能和心功能障碍,如果腹内压不充足,就会难以分离腹后壁和腹前壁,相应的手术视野和操作范围就会过于狭窄,难以成功进行手术。一般来说,气腹压需要保持在12~14mmHg之间。如果没有正确开关进气阀、气腹针弹簧失灵、气腹管扭曲或者凝血块阻塞穿刺针,就可能导致气腹压力不充足。还有其他的原因可能导致这种问题,比如患者腹内压提升、患者麻醉过浅腹肌较为紧张、渗漏CO2等[1]。在风险管理中,需要首先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并且注入适量的CO2气体,气体量需要确保腹腔镜操作空间充分、医生视野清晰而且患者能够耐受压力,在建立人工气腹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打折、扭曲气腹管,阻塞碎石,阻塞凝血块的问题[2]。
1.2.5对感染的预防措施
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腹腔镜手术感染:多次反复使用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脐部备皮不充分、没有全面彻底地消毒手术器械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防止感染问题的出现,并且在使用各种设备前全面检查消毒灭菌的情况,如果没有全面消毒手术器械,坚决不能进行手术。同时,手术需要使用的腹腔镜器械在完成消毒之后,需要使用灭菌水进行必要的清洗。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出现体外伤、电灼伤、气压不足以及气肿情况的总例数为20例,观察组为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9,P<0.05),见表1。两组术后感染相比,对照组7例,观察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P<0.05);两组出血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271,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8,P<0.05),见表2。
3讨论
所谓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间接或者直接导致患者伤残、损害或者死亡的和护理相关的医疗事件。这里所说的护理风险一共包括3个特征:后果严重性、预防困难性以及预测困难性[3]。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分析可能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找出可能引发差错的因素,同时需要做好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措施,把护理缺陷、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意外的几率降低到最小[4]。在该研究中,分析了可能遇到的气压不足、皮下气肿、体位伤以及感染、腹腔镜意外伤的原因[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表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避免护理意外情况的发生,并且有效地提升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医院相应的护理水平也显著提升。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消除了腹腔镜手术中的隐患,并且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责任心是他们的基本工作操守,对于基层医院也是如此[6]。患者数量比较大,相应的临床床护比很低,所以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处理种类繁多的任务,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出现麻痹大意的情况,但是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总结和归纳可能出现的相关护理风险问题,并且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提升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在实施腹腔镜手术中,需要全面地总结和归纳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和情况。护理人员则需要保持头脑清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7]。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比较普遍,所以需要切实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持续总结相应的经验,归纳可能出现护理风险的工作内容,切实提升护理水平,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石妍妍.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89):78-79.
[2]梁秀.三H+双C联合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xx(36):43-44.
[3]郑俊艳.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55):89-90.
[4]黄锦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xx(5):91-92.
[5]周秀芳,陈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xx(7):98-99.
[6]纪翠.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体会[J].医学信息,20xx(2中旬刊):75-76.
[7]杨德琼.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xx(1上旬刊):52-53.
风险管理论文13
在对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整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行业投资风险的概念特点,借鉴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过程中运用的比较成功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与应对方法,对交通未来城投资建设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最终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一、交通未来城项目及风险管理概况
(1)交通未来城项目概况。交通未来城项目处于菏泽市开发区核心位置,西临人民路,南临长江路,东临振兴街,是一个集精品住宅、时尚公寓、高档写字楼等多种物业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致力于打造菏泽商住社区的新标杆。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是一个集居住、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顶级城市综合体。泽联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西邻人民路,南邻长江路,东临振兴路,占地48131㎡,总建筑面积182819㎡,绿化高于35%,由5栋高层住宅、1栋公寓和1栋写字楼组成,十一个集精品住宅、时尚公寓、高档写字楼等多种物业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致力于打造“缔造现在,引领未来”的菏泽商住社区新地标。周边银座商圈、开发区人民医院,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成熟生活配套一应俱全;毗邻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菏泽一中等名校,尊享一站式教育配套;距离火车站和新汽车站仅1公里之遥,5公里直通日东高速。
(2)交通未来城项目风险管理概况。交通未来城是菏泽市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牡丹区东部核心商业圈中的重点示范项目,为了确保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功,菏泽交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立了项目部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在项目开发初期,开发部、行政部负责项目审批、土地交易、施工设计等工作;在施工期,工程部、行政部负责承建企业选择、具体施工等工作,同时,销售部门进行施工期间的前期销售工作;销售期,销售部门负责预售、现房销售等工作。在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全面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来保障其实施运行。
二、交通未来城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在项目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项目风险去在于开发全过程,而不局限与某个部门或某个开发阶段。风险防控需要项目全员的参与,只有各个部门通过相互合作才能一定程度上把风险降到最低。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就会带来相应的沟通问题,从而会使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2)项目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交通未来城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风险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工程施工建设阶段,而在前期的施工设计、土地交易及销售阶段的预售、现房销售环节存在的风险同样不能忽视。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简单,都会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
(3)项目风险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交通未来城项目团队中,设在工程部下的风险管理组现有成员4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人,有相关开发经验的2人,35岁以上的2人,相比于其他项目团队来说,风险管理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一般,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一般。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防控等工作对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很大关系,如果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同样会给整个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风险。
(4)项目风险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项目风险管理经费一般包括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工资、培训及其他费用,从交通未来城项目经费投入占比中可以看出,项目风险管理经费投入相对较少,项目对风险管理的经费支持较少。一般情况下,管理经费的投入支持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5)项目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较为合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投资比较大,维持在60%左右较为合理,如果超过80%以上,意味着房地产项目开发面临着巨大风险。交通未来城项目前期投资比较大,资产负债率为69%,可以看出,该项目现阶段资产负债率相对来说较高,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交通未来城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预防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避免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说要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来减少损失。
(1)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沟通机制。主动与菏泽市委、市政府、金融机构、建筑企业、监理企业、税收财务职能部门等政府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建立健全有效沟通机制,最大限度争取其支持,为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从而在项目进程中会无形较少一系列风险因素,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政策分析,有效规避政策风险。密切关注菏泽市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的发布及变化,要及时、适时根据政策的调整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加强对其的关注与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策风险的产生对项目建设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政策风险。
(3)加强项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一般情况下,质量管理以事前控制、合同管理为主。一要委托具备相应监理资质的专业公司对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程监督;二要加强对承包商及分包商的专业能力、资质的严格审查;三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四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质量管理的专业水平;五要依靠先进的工艺技术及施工技术为质量提供保障。
(4)加强安全意识,严控安全事故风险。加强安全意识,以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严格防止安全事故风险的发生。要做好事故风险的防控,一要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切实从思想上加强事故安全意识;二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四是侧重人员安全事故的监督;五要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六要明确安全责任;七要全额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做好风险转移。
(5)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避免财务风险。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战略,创建并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来确保开发项目的财务安全。一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引导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二要做好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前期规划与可行性研究分析,为财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三要进一步拓展项目开发融资渠道,提供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四要建立健全项目预算控制体系,并做好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科学合理评价。
风险管理论文14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的一方违约而给交易的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从定义可以看出,信用风险的大小不但取决于交易对象的财务状况,还包括其真正的还款意愿。随着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在实践中已不能反映信用风险及其本质。现代信用风险理论从两方面强调:一方面强调交易对象具备还款的实力,另一方面强调交易对象具有真正还款的意愿。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信用风险还应包括国家政治风险。
一、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服务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初具一定规模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较少,据统计,大概有七、八家评级机构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这些资信评估机构的信用数据库容量小,不能满足当前外贸业务发展需要,而且普遍缺乏权威性,各机构之间为了独揽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存在较大的分歧,使整个行业水平停滞不前,不能充分发挥防范、监督、控制信用风险的作用。这种现状使我国外贸企业难以获取真实、全面、准确的国外企业信息,无法准确判断国外企业的资信情况。
(二)社会征信管理体系不完善,制约外贸企业的发展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良好的国外企业信用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建设,而且外部市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主要靠银行对个人或企业的交易记录来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判断,这种渠道的信用信息基本不对私人开放。那么,在对涉外经济活动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方面就更加参差不齐,因此外贸企业基本上是难以获取国外客户资信信息和信用管理服务;除此之外,我国外贸企业之间也存在壁垒。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涉及国外客户的信息也基本上不予交流,很难及时共享到其他外贸企业被欺诈的信息,这就为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甚至出现同时在我国十多个口岸进行诈骗的荒唐事件。
(三)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从大量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外贸企业因为内部没有专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因此,引发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信用管理体系。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专职机构,但因公司管理层的`不重视或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而未发挥实际作用。
(四)员工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资信调查对于任何外贸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实践证明,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可以规避很多交易风险。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决定外贸企业能否顺利履行合同、安全收汇。由于同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许多外贸企业给予外商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来独揽客户,从而忽略了资信调查工作,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对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信用风险的产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交易环节,而是贯穿了整个贸易流程,因此,构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必须贯穿于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交易环节,实现对各个风险环节的全程控制。
所谓企业信用全程管理就是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都对企业出口信用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中,事前管理是要求企业在业务开始前加强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等进行调查,事中管理要求企业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对授信对象和授信金额进行实时管理,事后管理要求企业加强三项资产(应收、预付、存货)的监控管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做到如上三步骤,基本就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全过程。
(二)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合理制定信用标准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明确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给客户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信用额度,通常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首先是调查客户所在国家的宏观环境,评估东道国的风险因素,有效控制因国际因素原因带来的信用风险,这项工作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不太现实和经济的,企业规避此类风险还是以预防为主。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规模不大的外贸企业还是咨询专业机构的一些评价指标:比较权威的有欧洲货币指数、机构投资家风险等级指标等。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除咨询上述专业机构外,还应该委托他们对一些专项因素进行调查、评估,做到真正了解东道国的风险所在,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预防信用风险的发生。其次是针对国外客户本身所采取的一些资信调查评估,从不同渠道了解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加强信用风险档案管理。企业可选择通过传媒、网络等自己掌握和了解客户信息 ,也可通过国内的一些银行或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并做出准确判断,以此来作出正确的经营策略。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外客户资信状况,对不同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等问题进行差异化管理,最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额度。对信用管理要做到时时跟踪,对于超过额度的客户,未进行新的评估审定前,对超出部分坚决不予赊销。
(三)完善企业外部的信用管理体系
1.加强征信管理
建立信用制度的核心是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资产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资信调查及评估,消费者信用调查和评估)。政府和中央银行应主导建立征信系统,此系统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服务。
2.我国政府应大力扶持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和建设信用体系必须要求信用信息市场化。目前国外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首先是政府应加强对各类信用服务中介结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各类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其次是大力推进和发展包括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信用中介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信用服务业。
3.快速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
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在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应该做好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大力支持出口信保业务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四)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海外企业的信用状况不断恶化。对于出口业务,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降低因信用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以某外贸企业为例,20xx~2013年,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60余万美元,但因国外客户的商业风险或质量索赔风险而取得信保公司的赔付额达300万美元,有效地降低了因金融危机而发生的经济损失,为该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外贸企业应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贯彻实施,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评估,确保信息的有效沟通,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积极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为外贸企业的海外拓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2]笪家祥。外贸风险应对指南。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9.
[3]张杰明。现代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研究,1994.
[4]李海英。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企业的出口风险。经济研究,20xx(6)。
[5]李健。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发展的中长期思考。国际贸易,20xx.
[6]6.Steven J.Root 着。付涛。卢远瞩,黄翠竹等译。超越 CO-SO--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3.
风险管理论文15
该文阐述了白城市疾控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如何从质量控制到质量管理的转型。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从质量控制转型为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纳入了质量体系的运行,在运行中通过人员培训和管理、样品采集质量控制、监测检验原始记录和结果上报与控制、食品风险监测项目纳入资质认定、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管理评审工作等质量活动得到保证。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食品风险监测质量管理活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定工作,对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价食品污染物数据,风险预警和政府监管及提高我国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修订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疾控中心重要工作职责。所以质量管理工作在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中尤为重要。
1 从质量控制到质量管理的转型
1.1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质量控制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2]。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没有质量控制就没有监测工作。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具体的手段或措施[3]。
1.2基本做法
自20xx年白城市疾控中心承担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以来,质量工作重点在于质量控制:针对采样,送样,检验,数据上报,审核每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选择关键点,确定质控方法和质控结果判断规则,质量控制量化,制成质控图谱,反映趋势,质量控制关键点相对稳定的,做稳定性分析;每年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做好期间核查,做好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过程结果质量控制,采取了加标回收实验,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测量不确定度。
根据《20xx年吉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为科学发展、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规范处置食品安全工作,有效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白城市疾控中心的食品风险监测质量工作纳入了质量体系当中,从点到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2 质量体系的建立
2.1质量手册
将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规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制度》纳入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2.2程序文件
将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程序》、《食品风险监测样品流转程序》和《食品风险监测质量控制程序》纳入到《程序文件》。
在《食品风险监测工作规范》中,明确了组织机构、主要领导、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卫生科、综合管理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办公室、后勤保障科等相关科室的科长成为领导小组成员;划分了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实施部门、质量管理部门。
3质量体系的运行
3.1人员培训和管理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和内部培训,培训人员有:采样人、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数据报送、质量管理等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应相对固定,以保证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质量管理人员应掌握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体系文件要求,了解相关监督对象的情况,熟悉监督依据和评价标准。在质量监督过程中,须按照要求进行监督并记录,应客观、公正地评价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发现影响监测数据的不符合规定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告机构监测负责人。提供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记录给数据管理人员,以便其能够利用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结果审核监测数据,避免有质量问题的监测数据影响。
3.2样品采集
卫生科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方案包括采样依据、原则、方式、时间、地点、种类与数量、容器与包装要求、人员与要求、运输与保存条件;标识、记录要求、允许偏离规定;质量控制要求、任务分工和采样单位识别。
受理要求:样品唯一性编号、受理日期、样品名称、委托单位、商标、生产单位、生产批号、检测类别、型号规格、检测依据、样品总量、样品状态。
3.3内部质量控制
综合管理科依据《吉林省食品风险监测计划》规定的白城市疾控中心检验的食品风险监测类别和检验指标及要求,制定内部的质量控制计划。内部质量控制要覆盖食品风险监测检验的食品类别和关键项目,利用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技术手段,必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进行定量检验的人员和项目的控制,整个内部质量控制工作贯穿整个检验的实施。
质控的基本方法包括:多人参加检验项目的人员比对;使用标准物质加标回收试验精心核查;针对多台设备进行同一实验或对设备稳定性产生怀疑时,要进行设备比对,同时完成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利用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进行评定;在必要的时候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验;使用稳定性较好的留样样品定期进行重复检验;每批样品做平行样检验及质量评价;进行质控图、趋势图分析和判定;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在每次实验过程中都带有空白、阴性、阳性对照、标注菌株或质控样品检验。
3.4监测检验原始记录和结果上报与控制
受控管理所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关联的内部、外部文件。均使用受控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按照国家和卫计委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结果,同时提供定量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内部质量控制与评价报告。每年7月12日前完成质量管理总结和分析报告,全面评价食品风险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为下阶段和下半年度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3.5食品风险监测项目纳入资质认定
在20xx年4月24日白城市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工作中,将该中心承担食品风险监测的'检验项目纳入计量认证。
3.6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的对照审核,认为该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程序规范、各种记录齐全,不符合报告4项,事实清楚,定位准确。配置了与中心卫生检验监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物资、人力、信息资源;中心关键岗位人员及全体职工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全面践行中心的质量方针,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履行检验合同,完成卫生检验工作。按计划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理化检验科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了期间核查,设备的维护维修记录齐全,保障了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处于正常状态。微生物检验科完成培养基的验收、验证,标准菌毒种的期间核查、传代确认和运输、保存;实验室科学合理处置了实验室废弃物,保障了环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3.7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管理评审工作
为了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合理性,程序文件的充分性、有效性。对近期内部审核、资质认定检查自查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评价,对纠正措施可行性进行探讨验证。该年度的实验室内审报告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合理,实施了纠正措施,并且对事实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控制活动结果优秀、资源及人员培训以及今后工作量和工作类型都得到了确定。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要的基础。这项工作质量的核心是检验数据,监测机构保证检验数据质量是监测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以要重视人员教育与培训,组建人员队伍,加强培养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监测质控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培训、指导和督导;要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认真履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为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监测机构应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贯穿到整个监测工作始终,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审核各个环节,做好自查自纠,保证监测工作的严肃性、检测样品的代表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和国务院关于风险监测“四统一”的工作要求,加强部门沟通协作,逐步构建部门间协调统一的风险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按照工作手册和质量管理方案的具体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采样、检测、数据报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论文11-23
风险管理论文06-22
英语论文参考:风险管理10-05
浅谈信用风险管理的论文10-08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02-20
探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思考论文01-01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论文11-14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与管理建议论文02-25
风险管理论文优选【15篇】06-23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的运用价值论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