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

时间:2024-09-25 15:31:29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成本管理论文(精华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本管理论文(精华15篇)

成本管理论文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外出游玩成为了一种现代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大众娱乐的发展,我国的酒店行业在其推动下也迅速扩大,为人们的出行和游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档品牌酒店的融入,经济型酒店虽然在数量和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使得经济型酒店的成本控制最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经济学酒店发展的必然之路,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经济型酒店目前发展的现状,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及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分析,以促进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现状;成本控制;管理方式

  一、前言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带动了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作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廉价、连锁加盟、服务局限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因此,经济型酒店成为来外出旅游和出差中低层人员的首选消费方式。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的选择不仅仅与其廉价实惠性,能够让很多的消费者负担得起有着很大关系,而且与其设备的简洁完善以及交通的便利性息息相关。所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管理对于酒店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现状

  经济型酒店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率先出现的,其主要是以“b&b”的服务模式,即早餐+住宿。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的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欧美地区极为的流行。而我国的经济型酒店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地区,且起初品牌单一,到目前发展为止已有众多的品牌,比如汉庭、如家、速8、7天、尚客优、锦江之星等等,经济型酒店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地区城市,其从最初的汽车旅馆到现今的各种服务集一体的经济型酒店模式,发生来巨大的改变。当前经济型酒店相对于其它小型的旅店、青年旅社、家庭旅馆等住宿来讲虽然在价格方面可能会有点儿高,其基本都是在300元以内,但是在服务质量和住宿的环境清洁以及设备的完善性方面,经济型酒店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也是广大消费者选择经济型酒店作为出行住宿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型酒店相对于一些高档的星级酒店来讲,其虽然在装饰和设备环境方面不能与其相比,但是经济型酒店能够满足市场90%的人的需求,并且在消费价格方面也比较合理,因此,在此经济形势下,经济型酒店在酒店行业中占有重大比例,其之间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

  三、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酒店市场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经营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自我国第一家经济型酒店的开张——锦江之星,经济型酒店以低投资、运营成本低和回收期短的经营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的投资,当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外出旅游、出差,入住酒店成为了一种消费热潮,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根据《20xx-201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经济型酒店的增长速度在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仍然在继续增长,在20xx年全年的酒店开业新增40%,20xx年同比增长31.7%,20xx年同比增长37.4%,20xx年同比增长41.2%,而且经济型酒店在增长的过程中品牌集中程度也逐步的有所降低。当然,经济型酒店的增长的同时,地方的房价及物价也有所调整,有其是租房价格,租房的成本平均年增长达到31%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酒店的利润空间,这对于酒店经营来讲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此经济形势下保证酒店的正常经营和利润最大化是极其重要,因此,这也凸显经济型酒店在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管理必要性。目前,经济型酒店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一方面需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规划,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在服务和质量方面提升自我,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研究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称为作业成本计算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作业的多少来确定所需要的费用,从而将酒店成本管理人员的精力集中于引起成本发生的缘由和因素方面,而不仅仅只是关心成本的结果,由作业成本的合理预算和科学的控制,能够很好的避免以往的成本法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责任模糊而造成的成本不清晰的问题发生,同时也使得将经营中某些不可控的费用转化为ABC系统中可控费用。所以,ABC相比较于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其存在很大的优势,不仅仅是在计算成本控制方面,而且在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是非常有利的,而且,目前此方法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欧美国家中,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标准成本控制法研究

  所谓的.标准成本控制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精确的调查和技术检测分析,制定出一种评价成本与工作效率之间关系的方法。作为一种酒店成本控制方法,其应该在事先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也就是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根据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将其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并且把实际在经营过程中消耗的状况与标准成本相对比,从而分析得出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值,继而通过对差值的原因分析,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产品成本,标准成本控制法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今,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在结合经济实际状况分析,认为标准成本的合理性以及能否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不仅仅与其制定的标准的合理性有关,而且与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工作热情有着很大联系。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工作热情又受企业内部机构建设以及考核、奖惩影响,所以,一个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控制方法的开展实施的同时,需要强化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合理的调整企业内部结构以及实施严明的奖惩规则,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最大化的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为企业贡献自我价值的精神,使得标准成本在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中充分发挥其意义。

  3、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控制是以目标成本作为控制对象的一种管理方式,同时其也是目标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公司目标管理的关键部分。目标成本控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将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的系统中提取出来,再成本目标的基础之上减少经营活动费用,同时也不影响其它的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其指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成本,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日常支出,促进企业利润增值效益的最大化。由目标成本控制目的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减少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的有效方式,是一种具有科学根据的成本控制经营方法。当然,目标成本和目标成本控制并非一个概念,如果目标成本缺乏目标成本控制就无法提升企业利益,尤其是对于服务业中的经济型酒店,在做好目标成本制定的同时,不可忽视目标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4、全面预算控制法

  全面预算控制法主要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把预算作为成本控制中的核心内容,建立起的一种权、责、利清晰明确关系的机制,其自身也是一个计划、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完整体系。全面预算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整套预算的财务收支报表及其他附表,主要用来规划计划期间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及其成果的事前控制,包括编制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各种费用预算、财务收支预算和货币流转预算等。只有从消费者的需要和企业长期利益出发,决定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成本的控制才有可靠保证。当然,对于一个现代化经济型酒店,预算控制对在其中能够充分的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经营成本,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全面的预算控制,是酒店发展和内部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型酒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生存就需要强化其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利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酒店行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发展极其迅速,而酒店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经济型酒作为中低层消费者出行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为了使得经济型酒店能够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顾客,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以上文中对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园.基于价值网络的经济型酒店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xx.

  [2]王平一,陶长江.我国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与竞争力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1:20-21+24.

  [3]赵燕.经济型酒店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xx,34:50-52.

  [4]廖明霞.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战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16:239-240.

  [5]李薇.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08:48-49.

成本管理论文2

  当前,国家经济增速进入换档期,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呈现刚性特点,逐年增长,企业想单纯依靠增加销售额或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成本转移出去,实现利润增加的可能性在持续萎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和优势发展,一方面除了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不断拓宽产品市场、提高销售额,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真实、有效、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成本费用是抵减利润的主要因素。因此,把握“节流”的重要一环——加强成本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是企业适应新常态、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1对成本管理的基本认知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价值、获取利润。而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基本途径就是在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上持续做加法,在成本和费用支出上不断做减法。简单概括就是“开源节流”。开源,企业从产业结构及投资方向中创造效益,重点在于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和占领市场。节流,企业以价值链设计与管控为切入点,从堵塞漏洞、内部挖潜中创造效益,重点在于成本控制和提升内部管理。当今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单纯的某一个或几个企业间的竞争,升级为在区域资源整体配置的基础上形成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产业集团的竞争和较量。企业必须从自身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所属产业及相关产业价值链等视角来分析自身的经营活动。而不管采取哪种经营战略,企业为了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其成本管理模式从长期意义上必须服务于经营战略。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客户需求多样化,竞争与挑战日趋激烈、严峻的背景下,成本优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2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优势对比

  成本管理是影响业绩和竞争力的核心环节,这已经成为各企业的共识。当前,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关于成本管理有两种观点和实践行动,一种是传统成本管理,中心思想是“节约、节省”,重点关注生产成本,标志性动作是降低消耗、节约费用,侧重于产品成本核算,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另一种是战略成本管理,中心思想是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配套,成本因素与企业的竞争地位紧密联系,寻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持续降低成本的最佳路径。重点是通过了解整个行业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即把生产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供应与销售环节,供应商、客户、经销商联系等全部纳入成本管理体系。和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走出了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狭义范畴,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不分析研究对手成本状况、忽略企业外部价值链、忽视企业内部非财务信息和无形成本动因等局限性,使成本管理定义得到了拓展。

  3HJ集团成本管理的战略定位及构想

  进入“十三五”,HJ集团公司迎来了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关键期。集团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方针和政策导向,坚持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不变,“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改革助推、绿色发展、人才为本”发展方针,根据总体规划,推动产业转型。那么,基于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就要设定配套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开放型、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做到成本领先,进而使企业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3.1遵循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原则,建立起战略成本的分析体系

  企业制定全面管理、分级归口、市场导向和价值创造的'成本管理新原则,成本管理要在四条原则的遵循中,站在广义成本管理的视角,着眼于实现产品产业战略目标来设定每个企业的管控模式。这样的一种成本管理定位,主要原于对成本管理目的的追问。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效益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不能仅仅认定为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设定,所以成本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要最大程度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2关注成本效益性,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市场导向

  一个要长远发展、终身创造价值的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是要有开拓性和延展性的,仅局限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是不够的,单纯依靠“砍”的方式降低成本,砍投资额、砍供应商价格、砍员工工资、砍客户等“一刀切”的手段已不能满足新的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需要。企业要从效益(战略目标)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的效用,要遵循和应用成本效益原则。现在有的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发生一个怪象——成本降了,效益也跟着降了,最后“降本增效”的成果落了空。为什么?就是因为企业失守了成本效益原则。只追求成本的绝对数值下降,没有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考察、评估成本发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要服务企业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必然要讲求成本效益,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以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是就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即便看到了增效数据,也是短期效应。所以,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在选择执行成本管理策略与措施时,要强调关注成本效益性,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来进行。

  3.3建立系统思维,走体系化建设的成本管理之路

  谋求于战略致胜、战略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就不是简单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对比角度出发。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都是成本管理的对象,既涵盖财务会计计算的历史成本,也涵盖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与未来成本;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内的资金耗费,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我们构建成本管理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一种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针对成本管理理念和技术上不成熟的问题,包括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范畴狭隘、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或不完善以及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分析等,进行系统性思考,走体系化建设的成本管理之路,使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化建设全面融入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进程,对企业决策形成服务与支撑,对企业目标形成推动与保证。

  3.4构建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六点建议

  建立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打造竞争的成本优势,企业需要有六个方面的实践:一是投资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务必以全部产品的经营状况为基础,强化战略成本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意识;二是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更深入地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强化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功能;三是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从成本形成的源头寻找产生无效成本的动因,避免过多考虑当期成本对当期的影响,追求短期利益;四是经营人员的精力投入要转向、瞄准品牌营销和市场占有率,而不是成本问题本身,要拓展成本管理视角;五是构建成本分析的系统框架,揭示分析成本差异,打破对会计制度的依赖,抓住成本控制和削减成本的最大活动环节,建立成本反馈机制,改善决策;六是建立企业自己统一的成本信息系统,根据企业战略要求获得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资料,减少随意性,避免出现企业管理混乱局面。成本管理体系化建设需要企业从行业特点出发,根据企业自身运行的实际情况选取成本管理策略。持续降低成本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推进的过程,所以,企业要立足打造成本优势,就要坚持不断优化和整合平台资源,深化成本管理。

  4结语

  成本管理关乎企业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永恒的主题。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成本优势的支撑。我们每个企业都要用战略的眼光来实施成本管理,要在战略成本管理的系统性推进中,与企业目标无缝对接,打造成本领先优势,促进提升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战略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张超.探讨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20xx(10).

  [3]徐世兰.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策略探究[J].财经界,20xx(01).

成本管理论文3

  【摘要】近年来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其背后带来的是行业内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影视公司如何以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实现较高的发行收入,实现收益最大化,成为影视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影视剧制作的特点展开分析,对影视剧制作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析,强调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成本预算管控及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并针对成本管控中的常见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指出各影视企业需通过提升成本管理能力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影视行业;影视制作;成本管理;预算管理

  2020年4月17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厉行节约、共克时艰,规范行业秩序的倡议书》。倡议书号召影视制作行业谨慎立项,慎重开机,厉行勤俭节约之风。这份倡议书是在疫情的特定环境下发出的,但影视行业成本资金分配的问题一直存在。纵观近十年影视剧制作成本变化,从十年前的一部剧大几百万,小几千万,单集50万左右,增长到现在的动辄上亿元一部,单集三四百万,甚至更高,影视剧制作成本大幅增长,但发行价格未同步增长,使得影视剧的盈利空间受到极大影响,给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困扰。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影视剧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制作公司着力于打造精品,优质剧本价格日益攀升;拍摄器材设备、布景日渐采用行业先进产品,摄制成本上升;拍摄质量、后期制作精益求精,拍摄周期延长,费用增高;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人员报酬大幅增长。加上近些年其他行业巨头也纷纷跨界进军影视业,各种资本争相入围,国家监管越来越严,行业神秘面纱逐步褪去,影视行业在核算、管理上的弊端就凸显出来。影视剧的采购方主要为各大电视台及优爱腾等视频网站,播出平台播放总量存在天花板,收购价格区间相对固定,要想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控制好每部剧的制作成本成为重中之重。针对影视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这份倡议书可以一直响应,以此控制日渐增长的影视剧制作成本,让影视剧成本回归理性。

  一、影视产品的特点

  (一)主观性强,判断标准不统一

  影视产品属于文化消费品,与物质消费品不同,没有检测产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主要依据观众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来评价。因此,很难用一套或若干个客观的指标、公式来事先判断一部作品的题材、剧本、拍摄技巧、角色表现是否符合观众的喜好、迎合市场的要求。如果影视企业在题材、质量控制等方面把握不好,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影视产品就会面临销售不出去的风险。影视剧制作成本具体包括:前期剧本创作与改编服务费;拍摄期演职人员的劳务、场景、车辆、器材、服装、化妆、道具、差旅、食宿等各项费用;后期剪辑、配音、特技等后期制作费。题材不同的剧成本构成侧重点各有不同:情节剧侧重剧情表现,演员片酬成本比重更高;科幻片侧重特效制作,后期制作成本比重较高;古装年代剧相对现代都市剧,服化道、置景成本等相对较高,每部影视剧都具有其独特性,每部剧的成本不具有可比性,无法完全将已成功的项目成本作为其他项目制定成本的参照物。

  (二)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影视剧从剧本创作、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播出,周期较长,一般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影视剧摄制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类风险:一是拍摄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风险,包括演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大型道具、置景等设备器材损坏风险,一旦发生会引发经济损失、阻碍拍摄进程,若造成演职人员受伤或遇难将使公司承担巨额赔偿;二是拍摄素材的丢失、毁损风险,此风险会造成商业机密泄露、重拍的风险,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影视剧制作内容监管政策风险,作为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我国对其实行较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一部影视剧的生产包含了众多复杂环节,凝聚了众多参与者的心血,想要保证影视剧顺利播出,需要每一个参与者都擦亮眼睛,为每一个环节上好“保险”,避免为各种风险买单,产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二、影视公司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制定不细化,成本结构不合理,预算执行不严谨

  影视剧制作各环节是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若缺乏严谨的管控体系,项目团队未深入研究剧本,无法做到各个环节与剧本贴合,未细化量化各项预算指标,仅根据制片人或团队人员的经验,在总的资金框架下随意设定,会导致整个项目预算太粗化、可行性差、不可控。影视剧的制作成本预算由制作成本和劳务成本两大块组成。制作成本包括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费用,这些费用的标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管控措施无法严格实施,预算形同虚设。劳务成本主要指演职人员的劳务报酬,这块费用会由于主演定价不透明,结构占比很高不合理。演员市场的'强势,使得制片方在演员片酬谈判上经常处于被动劣势,会造成在资金大盘已确定的情况下,制作费用被压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影视剧制作不精良,成片画面品质差,项目效益大打折扣。

  (二)成本支出有虚耗,票据获取不充分,税收筹划不到位

  影视剧制作过程属于短期投资高,专业性强、工序多的工作,这就需要剧组管理人员对人员、场景等现场工作有很高掌控力,若制作团队不专业,不能合理、统筹安排场景、演员、物资、道具等,就会造成相关演职员人工成本虚耗、租赁场景闲置、采购道具派不上用场等各种虚耗浪费,另外剧组拍摄完毕若将采购的剩余物资回收留作后续重复使用,比如服装,拍摄器材等,则需要发生专门存放费、人员保管养护费等,否则很难持续使用。在当前的制播环境下,经常出现剧本尚在修改,但因时间节点、平台档期等原因,需提前进入拍摄的剧,这种情况下拍摄前制定的预算,会在拍摄期间由于导演对艺术的要求以及剧本滞后原因,造成实际执行中预算变动很大。因剧本的滞后,相关场景不明确,整体拍摄计划就不够明确,置景人员无法统筹安排工作,会使得部分本可以重复使用的道具、场景利用率低,会产生重新购买道具、重复布置场景的浪费。影视剧拍摄中的白条现象较多,这是由影视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的,白条不可税前抵扣,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税收成本。近些年影视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剧组成本发票意识有所加强,但采购时要求开具发票需要额外增加税点,同样使得项目税收成本加大。另外影视行业属于人工成本占高的行业,人工成本支出往往无法获取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会导致企业整体税负增加。

  (三)跟投方缺乏专业判断力,成本跟踪管控措施不到位

  随着行业的发展,大成本剧不断涌现,联合摄制因具有集合社会资金、分散投资风险、整合创作资源、集中市场优势的优点,越来越成为影视剧拍摄的常见投资模式。在联合摄制中,主投方全权负责制作、拍摄及监督事宜,跟投方只根据合同约定享有的摄制过程中重大事项知情权和建议权,并按照约定比例分享投资收益。对于一部亿元以上投资的大制作,作为跟投方跟投成本少则两三千万,多则大几千万,却无法直接监控拍摄进度,面临制作过程中的控制风险。由于具体执行工作由主投方控制,若跟投方专业判断不强、跟踪管理不到位,一味地将项目管理权利交由主控方人员掌控,制作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无话语权,若最终成本超支,将直接影响到影视公司作为跟投方参与联合摄制剧目的成功。

  三、优化影视剧制作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制定预算,执行考核到位

  一份可操作性强的制作成本预算是一部影视剧拍摄成本管控好的先决条件。好的项目预算,需要经过严格审核把关、充分研读剧本、借鉴历史经验,多方论证、实地考察,几经价格比较制定出来的。预算中每项支出预算均需有据可依,人数、天数、标准等,用同类型同规模的剧进行对比和差异分析,充分论证预算制定的合理性;根据预期主创阵容、拍摄品质,合理估计演员劳务,演员劳务费决定了整体预算的高低,根据最新政策要求,各影视剧投拍前公示信息必须进行“总投资额”和“演员片酬”公示,公示信息更加透明和丰富。在向上级部门报送成片审查时,必须报送影视剧实际执行的成本配置比例,包括总投资额、总片酬占总投资额比例,以及主演片酬占总片酬比例。严格执行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70%的规定。可以看出国家正大力通过政府干预措施引导影视行业投拍资金往制作上靠拢,从而降低单部影视剧的投资总额,此外国家大力提倡“小正大”题材剧,不只注重演员名气和流量,而以内容为王,综合考量一部剧的整体质量,实现演员合理定价。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为行业提供各类专项服务的公司,以租代买几乎可以覆盖影视制作全环节。在横店、青岛等比较成熟的影视城,租赁业务几乎可实现一条龙服务。专业设备器材、服装、道具租赁等应有尽有,租赁公司专业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自购物品的损坏率、丢失率。而且根据租赁期长短,租赁物资达到一定额度可以享受更为优惠的折扣,以降低制作成本;另外,服装、设备、道具的租赁,还能避免自购形式下剩余物资回收、后续保管成本的支出,减少成本浪费。预算定好了,严格执行最重要。为了强化剧组全体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在项目开机前应由制片人组织召开剧组动员大会,制片人和剧组财务针对审核流程、票据要求、资金收支等提出明确的规定,用张贴制度,发放剧组财务管理小手册等方式强化宣传,将成本节约意识第一时间灌输到剧组团队所有人员脑中。开机初期阶段尤其要严格执行,对没按要求、不符合规定的费用、资金,坚决不予报销、支付。头开好了,后续管控则会顺畅很多。剧组财务是预算管控的核心力量,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报销标准,确保凭证附件合规、齐全,并定期向制片人及投资方提供预算执行对比分析报告,对可能出现的超支情况预警提示,协助制片人及时想出解决对策,即使因实际情况需要在总预算范围内进行调整,也需按照预算调整制度有的放矢,合理调整,不能随意调节。制片人要合理安排生产,控制拍摄进度,因地制宜地及时调整拍摄计划,严格控制项目生产周期。另外可通过对制作团队核心管理人员实行成本控制奖惩、考核机制来进行成本管控。比如对制片人、制片主任实行弹性薪酬,明确约定总的制片成本比预算有节约或有超支,以节约数或超支数为基准给出适当比例的节约奖励或超支惩罚,以此调动项目团队核心人员的成本管控积极性。

  (二)强化合同管理,做好税收筹划

  一部影视剧制作全程签订的合同达到数百份,大体分为版权合同,演职员服务合同,设备、场地、车辆租赁合同,后期制作服务合同几大类,因合同量大,内容复杂,各影视公司务必在开机前就所有合同进行分类,形成各大类型的标版合同,只对需要特殊约定的个体合同区别对待,规范好合同审批流程,去繁留简,按标版合同和审批流程有序进行,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时间成本浪费。考虑到影视项目各项风险因素,要求合同签订中须强化风险意识,所有演职人员劳务合同、贵重道具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合同务必约定保险条款,且在每位签约人员入组之前、设备物资租入使用之前,及时购买保险并生效,避免因安全事故、意外伤害、设备毁损等带来的大额赔偿风险,增加剧组不可预见生产成本。另外主创人员劳务合同必须明确规定演艺人员自觉遵守从业规范,包括遵守社会公德、坚守契约精神、尊重合作团队与合作对象等十项义务性、责任性条款,以及十五项禁止性条款等。此外在预算范围内签订各项合同时,需就发票、税收、付款条款把好关,并进行有效税收成本分析,尽可能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税费。合同需明确发票类型、税率、开票内容、付款条件、违约惩罚条款,资金支付方式上将公对公支付途径作为首选,通过积极主动的措施,降低白条量、减少零散支出取不到合规发票的风险,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率。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合理筹划,降低税收。

  (三)加强联合摄制剧跟踪管控力度,争取主动管理权

  作为跟投方的影视公司,必须加强跟投剧管控的力度和专业性,可在联合制作协议里明确要求向剧组派遣专业财务人员以及现场执行制片人各一名,用这样的方式从业务和财务两个层面对预算执行进行实地监控。可要求参与合同洽谈、签订以及合理的税收筹划工作,与主控方的财务及制片人一起负责预算执行情况监管,进行成本分析,定期向跟投公司汇报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掌握资金使用进度,确保跟投项目资金合理使用,成本支出透明。总之,为了全面提升影视剧制作成本管控水平,需从影视剧产品的特点出发,完善成本管控体系建设、与行业先进的管理水平相接轨,促进我国影视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爱民.关于影视行业成本管控的思考[J].现代商业,2021(18):26-28.

  [2]马洪艳.电视剧制作企业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1(1):133-135.

  [3]李芳杰.项目管理在影视剧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8(6):58-59.

成本管理论文4

  当前,高校食堂经营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高校食堂要保证饭菜价格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经济因素影响,原材料、燃料、人工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高校食堂成本管理水平整体落后。 以杭州下沙大学城的高校食堂为例,普遍状况是:高校食堂员工的成本意识薄弱,专业水平普遍较低;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预算分析,以及事后的反馈与总结,采购与物流过程的内控和监督不完善,基础核算工作薄弱,影响高校食堂的成本控制;考核主体不明,责权利考核脱钩。 面对价格稳定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实施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成为高校食堂破解这一难题的必然选择, 是高校食堂维持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文基于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现状,提出了高校食堂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1建立和完善高校食堂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目标管理体系, 是整合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的必要经营机制。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部门、多环节、多层次共同完成,要求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建立责任中心。 预算管理要以人为本,责权利相统一,围绕责任中心,建立管理组织、管理制度与方案、考核奖罚机制等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相统一。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预算管理能促进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实施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管理水平,因此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实施的衡量标准和重要的管理手段。

  在高校食堂的成本管理中,评价考核矛盾突出。 一些单位没有实行成本责任中心管理,没有形成一套以责任预算、责任核算和责任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没有与食堂经济责任制密切结合。 成本控制如果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考核也就无从谈起。 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2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理念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高校食堂管理者应向全体员工宣传成本控制理念,如某高校食堂负责人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都把成本控制作为重要的工作来部署, 各食堂负责人也通过每日例会、宣传海报等进行成本管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2)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理念,实施内部责任成本制度,多级分解。通过确定量化控制标准,多源头逐级分解成本控制指标,落实到各部门、班组和个人,最终实现归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 每月责任成本考核做到公正公开,使每个责任成本管理单位都能重视成本控制工作,每个员工都关心成本。

  3做好成本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夯实成本控制基础

  部分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给成本控制带来极大困难。例如:入库材料资原始记录较详尽,而验收、盘点、领退料各个环节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够。由于基础数据不完整并缺乏真实可靠性,不仅导致用料上的随意性和浪费现象的产生,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了成本计划、成本决策的制定。基于此,高校食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成本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 夯实成本控制基础。

  (1)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 ,如材料采购 、入库验收 、出库领用、物品盘点、监控考核等制度,对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起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在各项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中,建立和完善高校食堂原材料采购管理的内控和监督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完善食堂原材料采购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编制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分工,确定岗位职责,把每个环节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 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采购信息系统,将采购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不仅提高了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给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带来了便捷。再次,实施采购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采用量化指标和日常工作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将考核与员工绩效薪酬挂钩。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减少日常工作的差错率,保证了材料核算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建立合理有效的'采购监督体系, 防止利用关系交易或贿赂手段获取供货资格,影响食堂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质量。

  (2)加强成本信息化管理,做好成本的原始记录。高校食堂消耗的原材料品种多、数量大,成本核算员需要借助仓库管理系统或物流管理系统等软件,准确、及时核算成本费用,为成本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3)食堂工作的规范化、模块化和标准化。①食堂工作的规范化。 拟订食堂管理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运行方式,保证食堂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以此提高食堂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服务质量,制订操作程序时要兼顾纵向。 ②服务模块化、标准化。 通过工作结构分解,实现服务工作模块化、具体化,所有的工作人员用模块标准定责,按照岗位确定工作标准,并按标准办事;同时,开展优秀大锅菜厨师评选活动,鼓励学校食堂大锅菜厨师树立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大锅菜烹饪技术水平。

  4以财务预算强化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

  财务预算是高校食堂经营活动的起点与依据, 在上年年末,高校食堂应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目标,结合本年度业务计划和费用计划编制下一年度财务预算表,主要包括收入、成本及各项费用,以及资产购置等内容。财务预算指标编制中,利用标杆法、弹性预算法等编制方法,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调整,制定科学准确的预算金额。同时,根据财务预算及集团的经济目标责任书,管理层与部门、食堂负责人签订具体的经济目标责任书、财务预算和经济目标责任书作为财务控制的手段。 量化本年度经济目标,有利于各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成本费用控制。

  5强化预算现场控制,加强重要环节的过程管理

  在预算管理中,应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相统一。 采购、加工、用工是食堂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这3个方面的预算现场控制,体现了预算结果与监控过程相统一。

  5.1 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高校食堂原材料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加上对鲜活度、品质、保质期要求苛刻,采购难度较大;同时,由于采购机制不健全,采购方式创新不足,采购部门缺乏计划,致使采购成本不断提高,这直接导致原料成本在高校食堂餐饮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为此,应将采购作为高校食堂经营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高校食堂可通过以下措施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1)抓好食堂原材料的全过程管理 ,从 采购 、入库验收 、仓库管理到加工销售,都应加强成本控制。第一,采购之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必要时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综合供应商资质和业绩等因素来进行审查和选择;同时引进竞争和约束机制,促进优胜劣汰杜绝关系交易;遵循保障性和效益性原则,科学地编制采购计划,既能保证满足日常需要,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对就餐人员的变动。第二,建立和完善食堂主要原材料采购的公开招标制度,招标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在专门的监控部门监督下进行。 第三,食堂原材料要实行严格的验收入库制度,对库存材料采用 ABC 分类管理模式,确定各类原材料的合理库存,做到对缺货和超库存严格控制,既要避免缺货影响正常供应又要避免超库存占用资金,坚持先进先出,防止过期变质,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2)充分利用高校后勤联配中心平台及 “农 校对接 ”方式 ,采购质优价廉原材料。 联配中心采购是指各高校后勤联合起来,利用数量上的优势对采购价格取得主动权进行采购并配送到各高校的一种方式。在此采购模式下,需方的市场需求量扩大,按照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随着总量的增大,单位商品的采购成本必然下降,单位商品附加的服务成本也会随之下降,从而使商品的价格降低。 “农校对接”即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在“农校对接”过程中,省掉了农产品采购的许多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5.2 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

  规范高校食堂原材料的加工流程,创新加工模式,加强对加工环节的监督,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

  (1)规范 加工流程 ,加强日常监督 ,强化技能培训 ,提升劳动效率。食堂管理部门应制定和规范适合本校食堂的切实可行的食品加工流程,包括清洗、加工、烹饪、出售等环节,细化每个工序,建立质量合格标准。加强对加工环节的监督,强化员工日常培训,定期开展技能比赛,把标准化的加工流程落到实处,提高技术水平,少出废品;根据科学的销售预测,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减少剩余饭菜,并将员工的操作规范程度与考核挂钩。

  (2)创新加工模式,加强部门合作,实现有效利用。 通过创新加工模式提升配菜合理程度、提高原材料出料率。 对于采购时整体部位价格一致的部分原材料,经过加工分解后,各部分的价值就不同了,可加工成不同的菜品,实现不同利润率,使分解后利润总和超过原有价值。例如,提供高档小炒的餐厅,可以将炒菜用剩的下脚料,转给大众食堂作为原材料再利用。 也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食品加工环节实行车间流水线操作模式。比如,水饺需求量较大的学校,可以成立水饺车间,负责除水饺烹饪之外的所有加工环节及配送工作, 车间的工作人员分成洗菜、 切菜、配菜、和面皮、包饺子等几个岗位,根据每天的预订量制作水饺并配送至各食堂;如遇特殊情况实际制作量大于需求量的,还可提前张贴通知,将剩余生水饺供应给师生自己烹饪。

  (3)狠抓节能降耗,打造低碳食堂。①节能降耗,从我做起。首先培养员工的节能意识, 并将节能降耗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形成节能降耗全员参与的局面;其次做好食堂节能降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了解食堂节能降耗的理念和实施细则,使师生意识到节能降耗并非口号,而是“从我做起,匹夫有责”。 ②改造供能模式,寻找低碳高效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减少对电能及燃气的利用;合理利用各种节能灯源,提高灯源的发光率;制订分时段分地区节能方案,节约单元能耗和总能耗,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③科技节能,事半功倍。 有条件的食堂可以适度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设备更新,降低水电气消耗,同时节约劳动力成本。 如全自动的米饭生产线可以节约 2/3 的劳动力成本,全自动的洗碗机可以节约 2/3 的水能耗成本。

  5.3 用工环节的成本控制

  用工费用的连年上涨,给食堂部门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

  (1) 食堂管理部门应联合人力资源部 , 根据员工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结构,科学做好食堂员工的定岗定编工作,做到按需设岗,因岗设人,同时彻底消除食堂部门中职能相互重叠的现象,减少人员编制。

  (2)加强对员工的技 能培训 ,利用定期开展的技能比赛 ,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

  (3)高校后勤应完善员工的薪酬和职务晋升体系 ,给具有管理经验、高技能的优秀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 一方面能够有效维护食堂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为食堂补充新鲜血液。 高校食堂可以有效利用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降低食堂的用工风险和成本。

  参考文献:

  [1] 匡粉前 . 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一本通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

  [2]王世 华.高校后勤食堂材料采购 、 核算 管理探讨 [J]. 科技 信息 ,20xx(5).

  [3] 朱善 秒 .物 价 上涨对高校餐饮成本控制与思考 [J]. 高 校 后勤研究 ,20xx(2).

成本管理论文5

  我国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在石油化工领域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市场上的石油化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采购管理系统的研究,因为该系统直接关系到石油化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然后企业才能够从采购管理这一点出发,逐步实现企业的成本受控,保证石油化工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对投资和回报做出合理的依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资金的浪费,以及某中间环节的资金流向不明。

  1石油化工行业采购管理的特点

  石油化工项目中的采购管理是指从市场中获得物資和建材以及一些辅材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接触到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一些服务关系,以及一些账单往来,这些都是采购管理中的重点内容,通过一些制定计划、组织采购、协调采购进程等项目,来完成采购工作。因为石油化工项目不同于其他基础项目,他的采购周期和供货周期都比一般项目要长,在采购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也比正常项目要多,且大多很繁杂,一般石油化工项目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因此采购管理也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虽然与一般的采购项目有着很多不同点,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影响着项目的成本。

  2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存在着很多问题,在采购成本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般情况下,影响采购成本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所带来,另一类是,采购因素所带来的。在设计方面,设计阶段是项目开始的伊始阶段,他需要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因此设计阶段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资金的80%以上,但是因为设计阶段偏于理论设计,没有实际的进行选材或者工程建设,所以设计方案偏离实际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 最终的成本超出预算,大部门情况下,设计都会给出一个超出预算标准,在范围内,项目建设还是可以进行,因此设计因素对项目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采购方面,主要是由于采购周期和采购价格以及采购质量决定,不合理的计划安排,供应商价格不合理,供应商提供质量差的建材,这些采购方面的问题存在对石油化工建设直接造成了成本增加。

  3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通过对采购管理的进一步约束来实现石油化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基本上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采购管理的全过程得到控制,就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使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充分利用,减少浪费,最大程度的使石油化工项目在最少的资金情况下,做到最好的质量。

  3.1制定合理的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需要根据承包方和采购方需求能力和供货能力而定,采购方根据自身需要,设计需要,预期建材准备等因素来制定合约,供应商根据合约需求提供质量合格的,在规定时间内运送到指定地点。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应该对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全面负责,采购方最终项目达标,结束与供应商的供应关系。这个过程所选用的采购模式一定要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对成本控制做最优化处理,因为其直接影响石油化工项目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造价。

  3.2对采购进行合理的预算

  因为整个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这个过程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流动链,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用在采购商,因为人力资源和电力水利等辅助项目都是需要资金来源的,因此,在采购之前要做好合理的预算,什么时间点应该或多少预算,科学的合理的预算能够使工程顺利进行,并且不会因此耽误工期。再有就是考虑供应价格,供应商的产品利润,在做预算时应该弄清晰,不要给供应商过高的利润,否则直接增加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成本。

  3.3对石油化工项目中供应商进行分类

  一般可以分为三级供应商,每级供应商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一级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较高,可以认证为免检产品,三级供应商的产品可能存在某些瑕疵,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一旦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取消其供应资格。二级供应商产品质量一般介于二者之间。每级供应商的位置是不确定的,石油化工项目管理组应该按照一定的频率对其进行质量监察。评估结果定时公布。

  4结语

  我国在目前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应当对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一个国家的石油经济影响到的国际影响力,国家经济是否处于世界前列和国家石油经济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石油经济日益重要的今天,对石油工程建设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采购管理影响到的成本问题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因此,在进行成本研究时,最主要的因素就要考虑到采购管理,采购管理直接影响石油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并且在设计和采购过程又是采购管理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赵巍.浅谈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xx (24):78.

  [2]宋绍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措施研究[J].化工管理,20xx(08):223.

  [3]王春芬.关于石油化工项目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讨[J].化工管理,20xx(20):63.

  [4]田建平.浅谈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化工管理,20xx(18):13.

成本管理论文6

  [摘要]坪北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田,油井本身无自然产量,均需压裂改造投产,且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近三年来,成本刚性上涨的因素增多,成本控制压力逐年加大,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成本进行管控,实现坪北油田的效益开发。因此,针对低油价下的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进行探讨,对实现油田的稳产增效意义重大。

  [关键词]坪北油田;降本增效;成本管理

  坪北经理部是一个油气生产单位,现年产原油17万吨。在经历连续14年的稳产后,自然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逐年加快,并且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面临这一严峻挑战,坪北经理部牢固树立“原油价格不可控,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持续深化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在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倡导节约型成本管理,实行降本增效可控化

  1)实行全员成本核算管理。

  一是落实全员成本控制责任。建立健全经理部、采油管理区、班组平台三级责任控制体系,把成本费用全部分解至责任单位,明确各岗位、各环节的任务指标和管理责任,使各层级成本完整、责权对等。

  二是明晰全员成本管理考核。通过一系列成本核算、考核及季度检查,及时兑现,保障全员成本管理工作有效执行。

  三是细化全员成本控制管理层级。对基础管理单元采油平台的生产材料、水电损耗、油井作业以及日常维护等成本支出,实行成本控制货币化模拟管理,按季度对货币化成本的节超额进行考核兑现。

  经理部层面重点抓好“三项管控”:

  一是抓重点成本管控。把材料费、动力费和油井维护费用、修理费等可控成本,纵向分解到各基层站队,横向分解到各专业项目组,以经济责任制形式下达,实行严考核、硬兑现;

  二是抓非生产性费用管控。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车辆使用费等费用按适当的比例压缩,指标内限额使用,对预算外或大额支出须经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决策;

  三是抓日常工作管控。严控接待规模和标准,严格执行差旅费报销制度,控制会议规模和支出,办公费实行定期申报,物资配送站集中采购发放,控制变动费用和非生产性支出。同时,鼓励各基层单位修旧利废,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开展义务劳动,修建拦水坝和护坡,将全员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2)总结推广成本管理办法。坪北油田采油平台是坪北油田生产管理最基本的单元。为最大限度激活这个最小细胞,坪北经理部在不断推进“平台小经理量化考核”工作的同时,持续创新推广采油平台成本管理的成功办法。

  一是实行平台管理“三三工作法”,就是清楚知道平台管理现状、油井生产情况、岗位职责明细,努力打造现场管理干净整洁规范化、井筒管理一丝不苟精细化、平台建设绿化美化庭院化,要学会在成本、产量和效益上精打细算。教育引导职工明确责任,精打细算,实现平台效益最大化。

  二是明确成本管理目标。采油管理区每年年初将材料、修理费、作业维护费等可控成本依据平台的实际情况分解到各采油平台,与每个平台小经理签订责任书,明确平台产量、成本效益、现场管理等目标。

  三是鼓励全员技术革新降本。经理部在采油平台推广应用自行研制的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自循环加热炉水封式冷凝管装置》,可节约用水1200方/年,节约套管气用量2.3万方/年。平台职工通过冬季坚持每天将轻质油回灌套管,年降低清防蜡剂用量40%。近几年,在油井、注水量和用电设备“三增加”的情况下,各项可控成本得到较好控制。

  3)开展全员成本管理建议活动。坪北经理部全员成本控制管理精细到每一道工艺流程、每一个生产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管理单位、每一个平台岗位,让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并献计献策。通过广泛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实施“十万换一万”奖励政策,充分体现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企业与个人的互助双赢。比如:借助修井机反复快速大幅度活动管柱,消除泵筒内气体及堵塞物,节约作业成本;针对“小排距、小井距”的井网,采用“小砂量、小排量、小前置流量”压裂工艺,实现增产增效;利用油井伴生气加热锅炉、取暖、发电,从而降低煤炭消耗量和电费等,实现天然气综合利用。

  2推行实用型工程管理,实行运行成本最低化

  1)加强地面工程建设控制。一是突出项目前期论证。凡是投资项目,经理部组织技术、安全、环保、经营等职能部门深入现场调研,经反复论证后实施。二是突出优化实施方案。根据产建区井位的整体部署,结合地面条件,按照少花钱、多打井的原则,优化地面井位,节约钻井进尺。采用丛式井钻井技术,就近挖掘或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极大减少了因新推平台、铺路搭桥、井队搬迁、物资配送以及连续钻探带来的成本支出。三是突出项目监控协调。对重点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狠抓质量监控。在钻井、试油过程中实行24小时驻井监督,根据地面、地下情况,优化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质量。另一方面,狠抓组织协调。在钻前、投产过程中组织人员现场确定施工方案,统一协调指挥,避免重复建设,确保产建地面配套一步到位。

  2)加强井下作业控制。一是强化作业用料管理,严格控制下井用料。二是发挥一体化运行小组的管理优势,大力优化工艺措施和方案设计,压减无效低效工作量。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及效果分析。每月组织召开作业质量分析会,对当月作业完工井进行质量验收分析。四是强化项目管理考核,从“方案优化、主材管理、质量监控”等环节,将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制定切实的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并严格按照考核规定落实兑现。五是挖掘内部作业潜力,深入开展节点优化运行提速,加大自营作业工作量,从严控制外委作业工作量。

  3)加强自主维修成本控制。一是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抓好招投标、合同签订、审计和结算付款等关键环节。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修理费用。二是加大自营维修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抽油机维修安装、管线补换、管网改造、低压线路保养及车辆、泵类、设备保养等自营维修工作。三是通过加强修理费结算流程的运行监控工作,发挥审计、财务监控等部门联动优势,规范修理费结算渠道及结算进程,确保修理费账务核算的及时、准确。

  3实施规范化控制管理,实行投资成本最优化

  1)严格全面预算管控。按照“全员、全面、全过程”的预算思路和效益优先的原则,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下达业务预算指标,指导成本预算的编制、控制和分析。通过编制年度、月度预算,分解责任成本,开展月度、季度、半年经济活动分析和专题分析,实施预算预警,严格指标考核,保障了成本费用的有效受控。

  2)严格财务制度管控。按照总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一方面,健全完善制度。根据内控制度的权责调整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多次修订了《坪北经理部财务管理业务规范》,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管理等基础工作进行规范,明确成本费用和各专项费用的开支范围及内控审批权限;另一方面,抓好制度落实。严格“一支笔”审批制度,大额度资金支出必须经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禁止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滥发补贴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财务自查自纠和内部审计监察,确保制度执行有力、监管到位。

  3)严格重点成本管控。针对近几年电费、作业费、材料成本等重点费用控制难,坪北水患危害不可预见的实际,经理部把这些难点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先后成立了燃动力、电力、材料、水患治理等8个项目组,各项目组结合实际,瞄准控制目标,千方百计控制成本。

  综上所述,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涉及产供销各岗位、生产经营各环节,同时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来源。只有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采取科学、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成本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雄斌.试论井下作业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3,26(6):100-103.

成本管理论文7

  摘 要: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引进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真正实现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医院加强自身约束,提高效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借此对医院成本核算进行详细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目前,全国许医院纷纷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成本核算管理的初始性,使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影响医院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医疗竞争环境中,建立一新型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机制已是势在必行。只有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等经济管理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才能提高生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院也正准备实行成本核算,笔者借此对医院成本核算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一、认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医院的性质要求医院实行成本核算

  医院是一个以为社会提供医疗产品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其服务目的是为社会产出健康,其服务对象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具有鲜明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人类个体。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持医院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医院应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思路”,较好地处理经济与人、经济与物、经济与业务技术、经济与医德医风的关系。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广大职工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费用意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专业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工作效益的提高。

  2、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前提

  医院的成本核算应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讲求经济效益。众所周知,医疗服务的价值是通过特殊的手段、特殊的方式向社会提供的,它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都是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例如:医疗设备的购置、各种物资材料的采购等,医院的成本核算不仅要融入一般市场活动中,还必须参与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市场的竞争。加强医疗成本核算,降低运营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可以提高医院竞争力,逐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建立起良好的医疗信誉,实现经营成本的最优化管理。

  二、组建成本核算领导小组

  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需要建立统—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可以由以财务科为主的几名成本核算员负责实施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各职能部门、科室及管理部门要配合、协调,为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据资料,各科室也要设立1名兼职核算员,协助科主任对本科室的收入、支出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及时进行统计、收集整理,使成本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各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适合于本院实际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以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统一。同时,也使医院的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档次。

  三、做好基础工作,确保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在提高职工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专业技术高的成本核算专职队伍,也是搞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拔成本核算专职人员,开展了“补缺、更新、扩展知识”为主题的培训,采取在职学习、外出培训、进修参观、邀请专家学者上课等办法,对高职人员重点扩充其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进展和最新技术,提高应用和指导能力及管理水平;对中职人员实施补缺、更新知识、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实行成本核算前要摸清医院的家底。通过资产清查,核实各科室资产数额,包括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数额,低值易耗品价值、水、电、气的用量等等,进行制表、建账,并统一核算口径,数据采源也统一口径,避免数出多门。三是对医院内部服务进行量化,如消毒,洗涤、维修等后勤服务和保障部门,能推向社会的,就推向社会,不能推向社会的,或者计工时,或者计内部服务价格,或者计工作量等,做到量化管理。四是核定各科室人员编制和工资,即定岗定编。合理制定科室收入与成本指标。在此基础上健全成 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如健全实物资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制度:规定水电气等计量设备的配备必须符合成本核算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原始凭证传递流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等等。

  四、正确划分医院成本核算级次

  医院成本核算可以划分为多个级次,如院级核算、科级核算、医疗项目核算、单病种核算等等,毫无疑问,成本核算级次划分的越细,核算出来的成本越准确,越有利于成本控制,越有利于成本和利润的考核。但划分的越细付出的核算成本也越大,难以取得管理与成本的最佳效益。因此,应分清主次,核算级次在初级阶段不宜划分的过细,应在划分级次的过程中,从长计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级次核算方法。各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先实行院、科两级的全成本核算,在取得了成功经验,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医疗项目核算、单病种核算等。

  五、合理确定成本核算项目和内容

  医院成本核算应遵循《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业务收入和成本支出之间的对比关系、设备使用情况等来合理地确定成本核算项目和内容,并按计算机程序要求建立数据分类标准、编码和操作规程。科室收入分为直接收入、间接收入,直接收入是科室直接为病人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如挂号费、诊查费、床位费、治疗费等等,可以全额计入科室的收入;间接收入是医技科室为临床科室病人提供的检查等按一定比例分成取得的收入。间接收入的提成比例人为因素较大,难免存在不合理性。科室的成本也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各科室直接耗用的,能够直接计量的各项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如工资费、仪器设备折旧费、房屋折旧费、水电费、材料费、旅差费等等,而间接成本是从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按比例分摊的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的分摊比较困难,医院要按一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摊标准,如有的医院按科室人数分摊,分摊比例=管理费用总额/全院总人数-管理部门人数,分摊额=分摊比例×该科室人数。同时,医院要统一全成本核算公式。

  六、成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数据传输自动化

  为保证医院成本核算运行的准确、高效,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将成本分摊、收入分成、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过程控制等按照成本管理方案和要求交给计算机完成,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传输和汇总及时、准确可靠,提高医疗成本核算的效率,为成本核算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七、建立科室成本核算报表

  比如有的医院建立了以下成本核算报表:一是采购及供应部门报表,包括卫生材料消耗表、其他材料消耗表、低值易耗品消耗表、氧气消耗表、药品消耗表等。二是后勤部门报表,包括维修费报表、水电费消耗表、电话费用表等。 三是供应室报表,包括一次性用品消耗表、消毒费用表等。 四是住院及门诊收入明细表。五是医务科报表,包括科室业务工作量和质量统计表。各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由计算机从数据库中根据科室发生的每笔经济活动事项自动生成,并自动传输到医院成本核算中心,从而计算出各科室成本与效益。

  八、成本分析,控制和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是经营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成本分析、控制进行有效的管理,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才是最终目的。成本管理软件可以从业务收入、业务工作量、成本费用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时间段,分门别类自动生成全院、科室,业务收入、成要、效益分析数据和动态分析图。为院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快捷的数据。

  九、结语

  综上所述,要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必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从医院、科室、班组各个层次,诊疗、技术、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计算每个环节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做到人人参与,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目标管理。同时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在未来竞争中领先。

成本管理论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成本增大效益应该是每个企业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物资成本失控,那必将导致工程项目的失控。物资水平具有可变性,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成本费用的高低。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物资成本进行管理控制制定科学有效的物资成本管理计划,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效益。

  1 施工企业在物资成本管理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对成本管理产生误区工程成本控制是全体参建成员的事情,各部门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关系。但现实中往往存在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相互不配合,不协调,造成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既影响了施工进度也影响了施工队伍的效益,给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其次就是重供轻管思想普遍,现在企业项目中依旧存在重供给、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在赶工期时表现明显。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或者为了一些目的抢工期而不惜一切代价,还有工人先干活后结账也使得在最后结算时处于劣势。协作队伍在施工时存在乱领用材料,现场技术员监管不到位,项目员工成本控制管理的意识也不清晰,在工作过程中做不到精打细算,然后导致成本增加,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成本管理的意识不能深入人心使得控制工作难以进行。

  1.1 采购能力不足

  在物资采购时,项目员工不能预测市场波动,以最优的价格完成采购目标;还有就是不能合理的购进与工程需用量相接近的物资数量。并且多数的采购人员是管理出身,在与供应商的谈判过程中会吃亏而处于被动地位。最重要的问题时一些采购领导为了一己私利而虚报预算,中饱私囊。不仅如此有些人还提供劣质材料使得项目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1.2 目标管理责任不明确

  虽然一些施工企业都会采用项目部管理的经营模式,但是往往都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即使制定了目标也会因为管理不规范,目标不明确,而没有发挥出成本控制管理的作用。第五是员工素质,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一方面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对图纸审图不清,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等个人问题导致了失误,返工等问题,使得施工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物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或有欠缺。老的物资管理人员还是遵循着老一套的管理策略,跟不上现代化进步的脚步。对物资管理的概念也有着很大的误解,不了解物资的成本构成以及难以预测市场的波动变化。而新一代的'管理人员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的很透彻,但是他们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对一些突发情况不知道如何从容应对,难以掌握物资管理的变化性的特点。只能按照书本知识处理问题,会造成延误工期,增加成本。

  1.3 项目与项目间各自为政

  项目物资管理人员只关心自己所负责项目成本,不能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去看待物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加之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及公开的资源交流平台,从而造成工期延误、投入增加,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甚至资源浪费。一方面导致目前存在很多项目对周转材料盲目的重复投入,另一方面等各个项目工程陆续完工后,工地上周转材料堆积如山。有些项目对这些本来可以再利用的周转材料缺乏有效管理造成被盗或者丢失,或因为没有地点存放没有专人看管,而直接采取就地(按废品价格)处理,直接造成成本增加及企业资产的流失。

  2 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

  2.1 确立物资市场采购目标

  首先,必须确立所采购的物资品种、质量必须合格并且严格保证及时到货。通常,采购物资的不合格、质量不过关或者供应不及时都会导致企业生产中断,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进行,更为严重的是还将大大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保证物资的顺利采购是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首要目标。其次,采购价格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品是否处于热季,产品是否紧缺等因素。物资采购价格低则企业相应获得利润则高。最后企业应努力减少产品中间流通环节,减少产品中间流通环节可以大大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所采购的物资在企业内部还要进行装运、卸载等流通环节,这些环节都会造成相关费用的产生,因此,降低中间流通环节可以大大降低物资采购费用。

  2.2 做好物资采购的决策工作

  产品的设计决定了物资采购的决策,而技术部门对物资采购的价格因素了解不够深入,因此物资采购决策人员应与采购人员事先沟通,达成一致协议,共同对采购物品的种类数量以及是否采用代用品做出决定。在决定好采购物资的种类工作后,应选择价格低廉,质量又合格的产品,这样可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利润。但是对于那些质量不过关即使价格再低也应坚决拒绝,质量是第一考虑要素。

  2.3 认真做好库存管理工作

  企业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指定严密的采购计划,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不会造成库存积压,科学的采购物资数量,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以及未来的订单需求采购相关数量的产品。积极推行预算管理、科学采购方案,再加上考核部门的严格审批,一定可以确保采购物资的准确性,避免重复采购造成浪费。

  2.4 提高项目员工技术管理水平

  通过举办培训班、施工技术交流观摩等提高技术人员管理水平,以经典案例、优质工程来提高技术人员管理责任心。通过技术人员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措施、计划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成本控制指标,持续提高建设项目盈利空间。特别是对加强采购人员的技术知识培训,必要時还可以让采购员到生产线上工作段时间,加强采购员与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联系。

  2.5 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强调“责任”和“成本”的有效结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约束责任主体的成本管理行为,同时要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明确责任划分。充实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打造一支敬业专业、严谨务实的高素质的合同管理员队伍,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管理职能,还要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全力培育企业法治文化,强化合同的履行监管,堵塞管理漏洞。考核评价时依据责任书执行情况,兑现经济利益奖惩,并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资料支持。

  结语

  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问题关键是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其次是相关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并督促相关采购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总的来说,企业物资采购问题设计甚广,只有从根本上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基本素质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物资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 蒋文贤,林捷.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J].经营管理者,20xx,06:170-171.

  [2] 赵铁军.现代企业物资采购效益与成本控制分析[J].企业导报,20xx,04:14-15.

成本管理论文9

  1.前言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能否对经济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是节约经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日常经营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向上发展的黄金期,然而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成本管理方法却依旧相对落后。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而言,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要以牺牲工程质量和成本为代价来换取工程进度的超前。这样行动的结果就是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成本不低,质量也不高。因此,要想全方位地对建筑工程经济进行分析,就必须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围绕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经济方式的分析和评价。如此,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投入最少的劳动获得对大的效益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益与竞争力。

  2.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中需要把握的几点原则

  2.1 对成本的全面控制原则

  所谓的全面控制原则是指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针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人员的责任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控制管理。一方面,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包括了原料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控制以及人力成本控制。而要真正地实现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还需要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细分环节进行再控制。另一方面,任何进行成本管理的措施都需要具体的人员来实现,因此对成本的全面控制还要将建筑工程中的参与的每个人纳入其控制的范围之内。在一个建筑工程中,一线的施工人员如果不能被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将会导致人人对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视而不见,使得一切的成本管理措施流于形式。

  2.2 权利与责任一致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每一个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人均承担了控制经济成本的义务,与此同时,他们也享有对建筑工程成本的监督管理的权利。这主要表现在一个部门(班组)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到了时刻履行对经济成本的控制的责任才能使得本部门(班组)在经济成本的绩效考评中获得佳绩,而另一方面部门(班组)同时还需要对本部门(班组)内部经济成本控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只有有机地将权利、责任、利益结合在一起,建筑企业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合力共抓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2.3 精确的目标管理原则

  与其他项目管理类似,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建筑企业同样也可以使用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能够进行目标管理的原因在于建筑工程与其他项目类似,均是由各个细分项目的组合构成。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整体的目标设定,再整个的目标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各个细分部分的特点进一步实施目标的分化,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分管的部门和责任人上。如此这样,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目标一致,各细分部分也有了具体的责任,不仅方便了施工过程中的权责明确,也方便了在项目完成时的考核与验收。

  2.4 对过程进行动态控制的原则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的过程是一个具备较长周期,较多复杂情况,较多突发情况的动态过程。针对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建筑企业则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这样的背景下,动态管理的过程也就要求了管理人员要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对各个细分部分目标实现的情况进行判断,并依据各类情况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做出适当的修正措施,以此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成本控制管理。

  3.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3.1 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这样就导致了国内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理念相对落后。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简单地将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局限在施工阶段,仅仅要求一线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用材的不浪费,对建筑的设备的保护。二是建筑企业对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握不准确,在诸如人员安排、成本控制目标的细化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差距。

  3.2 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负责人

  对于一项专业的.管理项目而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多数的企业均没有设置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专职岗位。在这类企业当中,成本控制的功能往往由一个部门或者某个领导兼任。由于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往往变成了个人主观的臆测或是节约经验的简单复制。尽管在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经典案例,但是由于国内的建筑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并不强,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致使成本管理的负责人不能也不重视做到对专业知识的积累。

  3.3 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

  尽管当前大多数的建筑单位均设有专门的预算岗位,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预算专员所做的也就是根据现场的施工图纸或现场的指示来进行测算工作。这样做的直接影响便是很多阶段性成本分析、实际成本以及预算成本的比较结果并未对建筑企业将来的施工方式起到多大的作用。由此,本来可以用于成本控制的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居多。这些专门的核算岗位没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使得成本核算不仅没有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工具反而成为了建筑企业的建筑成本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建筑企业会在粗略的成本核算中失去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竞争力。

  4.对建筑企业加强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强化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动态管理

  在漫长的建筑工程工期中,工程项目会与到很多的意外情况。诸多的意外情况不仅为建筑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增加了困难,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成本。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所在,工程项目的总体成本目标的确定关系到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之中,各细分部分能否做出适应不同阶段的动态调整。通常地说,建筑工程的成本分析是一个从工程项目收益的角度出发,伴随情况变化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过程的动态成本管理,及时调整策略。

  4.2 利用先进的工艺和流程改进建筑工程项目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先进的工艺与流程不但会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成本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还会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与工期缩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上,建筑企业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适应本企业的工程项目实施办法,在综合各项信息之后,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与流程改进建筑工程项目。

  4.3 对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材料成本的管理是其中最为基础和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在建筑企业的材料流程之中,建筑企业优先依据企业所给出的预算价格对施工材料进行采购。同时,由于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施工材料的预算价格与真实的市场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采购人员务必要对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加以注意。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库存的施工材料,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时,可以利用限额的材料领料单完成材料的请领。对此,建筑企业还应当根据库存材料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好预算准备,及时做好物料的补充,避免造成损失。

  4.4 压缩非生产性的支出

  在建筑工程之中,经济成本的构成不仅仅来源于生产性成本,还来自于诸多的非生产线支出。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由于非生产性支出具有量小多次的特点,并未引起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事实上,这一类由于企业组织和管理工作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支出的总额在工程经济成本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因此,建筑企业可以利用非生产性支出具备较大伸缩性的特点,采用严格的管控措施,精简管理人员等方式来起到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的目的,继而达到控制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目的。

  4.5 加强对人力成本的控制

  尽管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大量的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不能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初期对项目所需要的人力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并做好相应的任务分配,在工程开始后,大量冗余的人员以及互不匹配的岗位安排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人力成本成倍增加。此外,如果不能制定有效的规定对人员加班、怠工等情况进行处理,施工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对人力成本的控制也是格外的重要。

  5.结语

  对于一个建筑企业而言,高效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体系是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其获得最大工程效益的基础。然而面对如今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单单依靠本文所举的部分原则和措施是不够的。一个建筑企业只有不断地结合实践经验对成本管理进行探索方能不断地前进,走向成功。

成本管理论文10

  一、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铁路运输企业的改制已经成为了定局,铁路运输企业也不得不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求发展的途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而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发展和壮大,铁路运输企业更应该提高自身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构建全新的经营模式,结合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与国家政策指导两者定价水平进行定价,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础,倒挤出运营成本。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辅助新成本管理模式的推行,强化成本管理。从观念上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减少成本浪费,不断投入新的技术,研发新的产品,将成本管理推上新的高度。

  (二)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构建成本管理全局观

  构建成本管理全局观,树立干部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根据铁路企业集团内部的相关考核政策对不同科目的节超的不同比例进行奖惩,直接费用如机车整备费、救援列车费等,若实际支出超过预算额度的10%,则进行相应奖罚;间接费用如差旅费等,若实际支出超过预算额度的15%,也对之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让职工感受到成本管理带来的'直接利益。

  (三)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

  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因此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具体包含以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进增运增收、节约节支工作的开展,如使用柴油降凝剂,将标号低的柴油用标号高的柴油替换掉,实现燃油的“低烧节支”,最终实现节约开支的目的。

  2.节支重点应当把握在成本支出大户以及成本支出大项当中。如对重载列车操纵办法进行科学的重新制定,标准管理机车乘务员的作业,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乘务员的业务技能,从而将提高机车运行效率的方法与措施纳入乘务员的日常工作当中。

  3.大力推动超轴活动的的开展。通过提高区段的通过能力,从而提高机车的运行效率,最后实现节支的目标。

  (四)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法

  作业成本法的引入:作业成本法指的是把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为多个作业过程,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对每项产品成本进行确定。铁路运输企业在引入作业成本法后,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对企业的运输、物流等工作流程进行划分,分析每项作业发生的成本,并对不能增加企业价值以及物资消耗等过程进行消除,使企业保持在一个持续改善的工作状态当中,最后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目标成本法的引入: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产品独立制造过程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运用到目标成本法,应该从市场价格的角度进行出发,在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后确定该项产品的运行成本,并将日后的产品和流程设计控制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

  二、结语

  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从提高职工意识、加强管理方法以及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几个方面入手,推动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自身的角度研究提高成本管理的方法,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节约成本支出的目标,壮大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其能够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获得一席之位。

成本管理论文11

  一、价值链角度下企业成本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总体结构是由多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这种组成结构下,成本核算与激励制度的实施,不仅会导致企业员工过于重视部门的利益,而忽略了这个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员工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的获得,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做出损坏企业利益的行为。除此之外,企业对业绩考核的太过重视,也会极大的影响员工的竞争理念,很容易使企业出现不良竞争现象。同时,企业对员工之间的不良竞争现象的置之不理,不仅会使企业的人力、财力等出现极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也会使企业价值链形成出现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获取极为不利。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企业价值链分析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也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如果企业的价值链出现问题,则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很难取得太大的成果。

  二、价值链角度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改善方法

  1.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则必须掌握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信息,只有掌握更多的有利信息,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也才能得到提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需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只有严格控制企业的发展成本,并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要想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则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并且要在成本管理系统中融入一些信息处理方法,如ERP系统等,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成本管理的成效。成本管理系统的建立应该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为目标,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现象,以便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使用,从而确保企业的发展速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建立更加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发展速度,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方法。现如今,企业发展速度由于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逐渐变得缓慢,而这也使得企业成本管理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市场中,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则必须要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提高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企业只有更好的对其的发展成本进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而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也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2.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这也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企业的发展要想不受影响,则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必须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市场会随着竞争的激烈化而逐渐发生改变,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则不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要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以便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确保企业的发展速度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不仅存在一定的风险,也会遇到一定的机遇;而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并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则必须要懂得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只有抓住机遇,企业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广阔。在企业发展中,风险是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更好的规避风险造成的破坏,则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并且要对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只有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确保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企业的发展前景也会变得更加广阔。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价值链角度而言,限制企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企业发展所花费的成本过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发展中资源浪费现象过于严重,从而导致企业发展成本过高。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则企业必须要实施成本管理,只有对企业发展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成本管理论文12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制造环境持续地发生改变,为了同新时期的制造环境相符合,以及更加有效地管理预算,企业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有关的成本信息资料。鉴于此,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作业成本法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和作用。为此,阐述作业成本法的含义,提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成本管理;应用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产品的盈利空间不允许成本核算存在误差,要求十分精确地计算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成本计算制度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法,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现着非常大的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又被叫作ABC核算法的作业成本法,指的是结合事物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特点,通过数理统计加以分析。其基本根据是成本动因理论,其紧紧地围绕作业,通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产品过程中的价值链、作业、作业连之间的互相联系性,分析形成成本的动因,从而核算作业成本,其是归集一系列营业费用且向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定量核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观念是作业耗费资源、产品耗费作业。作业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与根本所在,产品或者是服务成本是所有作业成本之和,属于企业切实耗费资源成本的结束。自从出现作业成本法之后,无论是在企业经营以及产品的决策和组合上,还是在准确、有价值信息的提供上,作业成本法都获得了一致的肯定。

  二、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作业成本法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期的应用

  管理活动的标准是企业所有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换言之,企业组织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标准,缺少标准的企业的管理活动就丧失了客观的根据。鉴于此,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制定标准。并且,企业的成本管理标准影响到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制定标准的方法受到标准科学性的影响。立足于作业成本法的'标准成本的制定优化了传统的紧紧围绕产品的标准制定法,有助于企业制定标准成本。综观作业成本法的基本需要,制定围绕作业的标准成本的制定能够划分下面的一些环节:

  1、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传统的成本管理结合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互相联系。很显然,是划分成本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而不重视数量之外要素所影响到的成本,也就是成本的可变性,这样创建的企业标准成本较难体现成本的动态性,丧失了充当管理标准的基础。作业成本法通过动态改变的成本对成本的状态进行解释,以及划分成本的类别。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框架之内,能够划分产品的成本为固定成本、长期变动成本、短期变动成本。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就是短期变动成本,其基于产品产量的影响下出现比例变动。长期变动成本立足于作业,基于作业当中耗费的资源多少而出现改变,跟作业联系密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状态分析使变动成本的范围拓展,一些不关于产品的固定成本因为关于作业成本而变成了成本项目,更加深入地明确了产出和投入之间的联系性。以作业成本法的性态为指导,产品成本的两大组成部分是长期变动成本和短期变动成本。短期变动成本重点涵盖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而长期变动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外的大多数费用。鉴于此,作业成本法确定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同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成本制度相似,都是结合其标准价格以及数量获得,针对确定长期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需要联系关于作业的成本要素进行。

  2、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重点和全面的分析。立足于作业制定标准成本是以综合作业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作为基础的,且以此对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要求的作业项目进行确定。在对全部作业项目进行确定之后,需要区分和分析每一个作业项目,而作业项目对产品增加的顾客价值是区别的根据,且以此划分作业项目为不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在认定增值作业之后,结合生产管理的需要与经营的特点将部门界限打破,整合同质增值作业为一些作业成本单元,如包装产品、购置材料、装配等等,并且结合各种作业单元的特征选用有关的成本要素分析。

  3、立足于“作业”单位制定标准成本。立足于企业综合作业分析,单位耗费标准是设计的每一种作业成本,涵盖作业消耗费用的标准与产品消耗作业的标准。其中,以作业成本库作为单位对每一种作业耗费的使产品顾客价值增加的成本动因和成本总额的耗费量进行确认,从而以此确定作业耗费标准,然而以此对每一种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单位作业成本)进行计算,且充当单位作业的价格标准。能够结合企业上个年度的现状以及相同行业的先进标准来确定成本标准动因耗费量。而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是标准成本动因耗费量乘以单位作业的价格标准。累加生产过程中每一种产品形成的全部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就能够获得产品的长期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可以结合下面的公式来计算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小时工资率×标准人工数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价格×标准材料数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单位作业的价格标准×耗费作业标准量长期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生产产品过程中每一种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分析成本差异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的根据是历史事实,其较难对企业改变的经营环境进行全面地体现。为此,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间常常存在不同之处,而企业平时的成本管理工作就包括分析和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企业成本的不同之处是为了清楚形成不同的责任人以及原因,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能够划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分析为长期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和短期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产品的产量跟形成的短期变动成本存在联系性,为此,如此的成本差异依旧立足于产品分析,能够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长期变动成本差异分析需要立足于作业,为此,成本差异跟生产产品的每一种作业存在联系性,成本差异分析需要重视成本生成的因果联系性。借助作业分析,立足于是否实现产品价值的增加,划分作业为不增值作业以及增值作业,从而对形成成本差异的每一种作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增值作业,能够结合作业成本核算的相应数据对这种作业的标准成本跟跟实际成本间的差异性进行确定,能够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作业量差异以及价格差异。增值作业成本数量差异=(实际耗费作业量-标准作业耗费量)×标准单位作业价格增值作业成本价格差异=(实际单位作业价格-标准单位作业价格)×实际耗费作业量很明显,需要在不增值作业的成本中计入增值作业形成的不利差异,针对不增值作业来讲,它的标准成本是零,那么其耗费的整个作业工程的所有成本都是不利成本差异。为此,立足于作业成本法的标准成本体系当中,不增值作业成本体现了整个作业过程当中生成的不利成本差异。也就是:不增值作业成本=不增值作业形成的所有成本+增值作业的不利成本差异。作业成本法的评价指标是耗费的资源是不是增加了顾客价值,在划分作业为不增值作业与增值作业的前提条件下,能够划分企业的成本管理为两种层次,将不增值作业消除,进而使不增值作业成本消除,从而实现增值作业效率的提升,最终使标准成本事后分析转化为事中和事前管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指导,分析多样化成本动因与设置多样化成本库,大大地优化了单一产量管理标准成本的模式,在深入和精确分析每一种作业的基础上,实现了非常有目的性和有效性的考核与管理。

  (三)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执行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标准成本是一种有效方式。在管理标准成本的系统当中,管理工作者或者是负责人立足于标准成本的方式来管理作业的实际成本是增强绩效能力的根本所在。

  作业成本法,一是立足于企业当中的同质作业而形成的作业核心来设计责任中心,从而使企业管理成本的范围拓展,进而在责任管理中融入大量的成本;二是借助尤为科学的分配指标,强化了成本管理主体和被管理对象间的因果联系性,更加深入地明确了彼此间的责任、权利、利益;三是根据作业划分固有的责任中心为一些子中心,对一系列子中心信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不但能够汇总固有责任中心的信息资料,获得责任成本信息,而且能够根据作业中心加以汇总,从而获得同质作业的成本信息,以及根据一样的作业成本指标来评价与考核各个部门。立足于作业成本法表明由于划分类别的作业而打破或者是重组企业当中固有的部门,这样企业当中的部门间会由于作业而形成业务联系。为此,为了对一系列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科学地评价,考核其经营成效,务必执行合理与有效的转移价格。需要确保转移价格跟一系列作业中心之间劳务或者是产品的转移相符合,能够把作业中心上的劳务或者是产品的标准成本分配率乘以耗费的实际成本动因数量,从而获得作业中心的成本,然后跟前一个作业中心转移的价格进行相加,就能够获得作业中心的产品转移价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比较实用的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就是作业成本法,以企业的成本管理作为视角而言,作业成本法不但可以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作业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消耗,优化生产结构和资源结构,最终在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柏思萍,陆子平,钟锦云.价值链理论下的广西大都目标成本管理分析[J].会计之友,20xx,(9).

  [2]宋丽莉.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建筑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xx,(31).

  [3]车嘉丽,段然.战略差异度、女性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xx,(6).

成本管理论文13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施工项目成本就是指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的施工与管理时,对于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等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及时地纠正在成本管理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产生的漏洞,把项目的成本控制在预计的目标成本范围之内,从而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的施工项目部里,人员的分工过于明确,做技术的人员只负责技术与质量,但是对施工生产等方面不关心不过问,做工程进度的只对工程与生产的进度负责,不关心成本,而负责材料方面的人员又只对材料进场与检验工作负责,对其他工作漠不关心。这样的“分工明确”只不过是表面的现象而已,项目的整个成本的管理其实是需要大家一起去管理控制的,只有大家都对项目的成本负责,这才能够提高整个项目部的效益,如果负责技术方面的人员只顾选择安全系数高,施工质量好的材料与设备而不顾成本的管理,虽然能够保证质量却增大了成本,如果对材料进行拣选和负责人员仅仅考虑选择优质的材料,而不去考虑性价比的问题,那么即使不考虑材料的损耗,成本依然是非常高的。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却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在实际的施工管理当中,部分管理人员成本意识不强,只顾为自己谋利,没有相关的责任与法律意识,对合同与经济的概念一知半解,有些人觉得要钱是公家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因此在工作的工序上总是拖延时间,不积极催建设单位办理相关的手续,遇到建设单位工作进展受阻以后,也不愿意花时间来沟通,解决问题,导致在工程完工以后,由于相关的手续签证不全,工程款一拖再拖,给自己的单位造成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2)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任何企业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责权利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成本管理的体制是工作能够获得成效的最根本所在,作为责权利结合的管理体制中最重要的职位,即项目经理,有着决定体制运行的权利,负责整个体制的正常运行,也对项目的成本以及经济效益获得大小的责任负责,而其他的部门都或多或少也负着与经济相关的责任,是经济体制中经济效益好与坏的结局的参与者,因此一个项目的领导班子的组成非常重要,只有合格的项目经理以及领导班子,才能维持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国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班子素质差,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低,很多班子不能够把责权利结合的管理体系良好地运行起来,而是各自只扫门前雪,对别的事情不闻不问,这就导致了成本的增加。项目中成本的控制绝不仅仅是项目主管一个人的责任。

  3)成本核算流于形式,指导意义不大。

  目的现场都配备有核算员这个职务,但是核算员这个职务经常都是流于形式,核算员对于现场的经济成本情况一般来说都是一无所知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而且也关心不到这些事情上面,所以他们的工作经常都是按照图纸来计算现场的工程量,与实际施工的工程量进行核对,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成本预算和核算工作的比较,也就是缺乏控制,而且没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和比较,对施工企业节约成本的施工方法的改变等意义不大,也很难为之后的工作成本控制提供指导,项目部的成本节约奖罚制度也通常流于形式,难以贯彻实施,项目部的人员都觉得不是为自己省,因此随意浪费,管理人员对自己部门的成本也都一知半解,最后都是在糊涂中做事,到了竣工完成以后,一经核算才知道项目是否亏损,成本管理其实是离不开核算的,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整个项目部的不必要的损失。

  4)内部管理与控制的机制不完善。

  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的机制,也就是把成本的预控与技术的预控当作控制的前提。在成本控制之前,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提前规划,并进行透明化的管理,对于各项成本进行规范,并让员工得以了解,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在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管控,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目前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缺乏内部的成本管控措施,或者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没有必要的监管体系,所以成本的消耗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少。

  3施工项目成本改善的措施

  1)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正确认识。

  目前,随着市场的发展,旧的成本管理的认识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要求,所以,对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应当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新的认识,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操作进行创新,只有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从制度和理念方面对成本控制进行重视。

  2)加强项目成本的控制。

  施工企业应当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进行全面而且合理的成本规划,把降低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结合现场实际的施工条件,对施工的工程进行指导,对施工的成本进行管理。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施工预算,制定出合理的成本目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要及时地收集实际的施工成本,并对施工的预算进行及时的核对,对于异常的施工成本值,采取手段进行目标控制与纠偏,使成本控制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最后要坚持把成本的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核心,对人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进行控制,加强内部的控制与建设,减少成本的浪费,减少施工单位的项目投入。

  4结语

  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的成本管理,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施工中成本管理与控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与各部门的协调控制能力,对于企业凝聚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所以,施工企业应当对施工项目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并真正给予重视,这样才能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论文14

  摘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大化利润得实现需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接下来,本文从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策,望能够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很长一段时间里,项目经理在提及成本管理后就觉得这属于财务部门及核销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最终导致技术人员仅负责技术工作、质检人员仅负责工程质量、工程负责人仅对施工生产与施工进度负责。最终造成,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仅能够成为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这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必然会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

  1.2工程项目欠缺统一的成本控制标准

  虽然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工程项目中标概率非常高,可是,工程施工队伍参差不齐、协作型队伍居多,一些大型的企业外部工程大部分是以劳务分包的形式来开展的,只是给分包单位指定一个清单价,而项目部门自己的利润情况只能是在工程竣工结算后才能知道,可见,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面欠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成本管理流程,欠缺统一的成本控制执行标准。

  1.3企业无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本内控程序

  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获取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当前的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当中,内部矛盾是非常突出的,项目成本管理仅仅是延续了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多、杂,项目独立核算不到位,在使用资金上流程不规范,成本核算不清晰,欠缺统一的成本细化程序,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4欠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目前的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当中,不少企业因上下各部门间、各岗位责权利不对应,致使项目考核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然而这种只是安排工作,却不实施考核的施工情况,不但会对有积极性的员工造成一定的打击,更为严重的是为今后的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埋下巨大的隐患。

  2石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对策

  2.1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

  成本核算主要是把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遵循发生对象来实施具体的分配与整理,将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加以最终的确定。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预测及成本管理决策的基础性因素,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规划则需以创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统为前提的。石油化工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面,需严格的按照分期核算、划分资本性支出及收益性支出、合法性、权责发生制、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按实际成本计价以及重要的基本准则来进行,把石油化工施工企业的产品、半产品、辅助生产部门供应的产品、劳务作业作为核算对象,对于企业成本、施工过程中的花费情况进行系统性的精准性核算,同时形成成本、费用报表,便于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上供应详细的数据支持。

  2.2强化成本预算管理

  要想促使石油化工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是非常好的一个途径,而这需要以创建完善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系统为基本前提。第一,施工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保证预算规划的全面性,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产品成本预算、生产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营业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单位完全费用预算等;第二,编制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把企业成本费用预算详细的划分到各个职能部门中,同时按照各个职能部门的.实际成本、费用范围来制定详细的成本管理控制计划,最后交给财务部门进行总结,按照石油化工施工企业的产-供-销计划,对项目成本做好有效的把握,对企业成本管理措施中的费用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做出企业成本费用的精准性预算,形成合力的预算规划;第三,编制预算规划后,需要向各个成本责任中心来征求建议,后上报给管理层进行审核,审批通过后便要严格的遵循成本预算规划实施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严格的以预算计划来进行成本的有效全方位掌控。

  2.3强化企业的成本分析与考核管理

  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当中,成本管理控制部门要在特定时间内针对企业的成本费用状况开展系统性的检查,特别是单位成本、费用总额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要目标,同时需要及时的根基抽查的状况对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效做出系统性的浅析,同时把自身成本状况与同行业成本做出纵向的比较与详细的浅析,在对成本费用进行浅析的基础上,才能够非常精准的把握好石油化工施工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状况、成本费用的变化情况,及时的找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成本管理控制问题,从这些问题中进行分析,及时的监督成本责任部门采取相关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各项消费,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需要遵循施工企业目标成本、责任成本及质量成本等现代化成本管理规定,针对成本责任部门及成本管理责任个人进行明确的奖惩,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能动性。

  3结束语

  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作业,从我国当前基本国情来看,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石油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素,为此,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石油化工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十分关键,为此,做好使用化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庆林.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J].今日科苑,20xx(06).

  [2]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xx(2):77-78.

  [3]吉晓峰.浅谈加工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2):7-8.

  [4]张明聪,卢聪艺.日本成本管理模式与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J].现代商业,20xx(14):138-139.

成本管理论文15

  衣食住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住房是人们在基本实现了温饱之后的最低要求,因此,近年来,我国对于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来,但是在房地产成本管理层面上涌现了许多问题。因此,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对房地产成本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赋予实施。

  一、房地产成本管理概述

  1.房地产成本管理概念。就目前而言,我国普遍采用的房地产成本管理的概念就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或者企业意图实现各种建设项目而对其实施的以成本管理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具体地说,这些成本管理包括了房地产建筑物的质量是否达标,施工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资金预算是否符合计划。其中房地产成本管理最主要的显然是对资金方面的管理。换句话说,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控制房地产开发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成本,毫无疑问必须对上述各个环节加以必要的控制,不过,一切管理控制活动必然是以房地产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因此,可以概括的说,房地产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控制策划开发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房地产成本管理体系简介。笼统的说,房地产成本管理包含了诸多内容,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予以划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前期的成本估算、施工过程的成本确定和项目竣工后的成本评估。施工前期的成本估算主要由企业的市场及相应的设计人员合理定位之后,再由成本估算人员对开发项目进行估算,以此为根据来评价市场定位,并对预期经营目标加以检验。可以说,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后面的施工阶段,关系到企业最终能否实现盈利。施工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便可根据施工图进行相关设计,对各个部位所需的基本原料等加以确定,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测算,并与最初施工前期的成本估算进行比较,明确房地产成本是否在可以管控的基本范围内。这个阶段是对之前的成本估算进行检验,所以它也是在前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情况进行最终的核算。对各部分的各类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出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作参考之用。

  二、房地产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资金管理手段或方法不完善问题。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都会十分重视自己的资金流动方面的管理情况。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之中,即使柜应的财务管理人员每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制定基本的计划,但我们都应该明白各种数据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要想保证他们的实效性很不容易,许多经过财务管理人员千辛万苦计算出来的数据基本上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了,这必然会导致房地产成本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的缺陷。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现存的一个另外的普遍情况就是它们对于资金的管理水平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基本需求,缺乏灵活性。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立项时,往往只考虑到成本方面的估算,而对于资金流动方面的评估工作很少甚至没有,即使有也是评估的不够仔细,相当的马虎。因此,这就毫无疑问的会为项目实际执行过程带来一系列的困扰,使得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不断的调整项目开发计划,最终又导致了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出现。概括地说,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整个成本管理手段缺乏、水平低下,许多公司的成本管理已经濒临崩溃的阶段。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以便提升自己的成本管理水平。

  2.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和制度不完善问题。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注重施工阶段却不注重设计阶段,对于施工阶段进行的不过就是事中管理,并未形成事前计划这一意识。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一份好的计划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一旦设计合理的完成之后,项目的成本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设计单位一般注重建筑物的.外观美感,往往会忽略基本的造价问题。这就造成了房地产的开发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当前的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因此就不能对成本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许多房地产企业的部门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忽视了成本方面的具体考核,这就不可避免的造就了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顶目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不必要的浪费,最终使得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失去了意义。

  三、房地产成本管理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现探讨

  规划设计阶段成本管理是房地产成本管理的关键和重点。这一阶段要注意两点,选择更具市场经济性的方案和提前做好成本管控。这个阶段,应当规划设计多方案对比,选择盈利经济性更好的方案,规划方案的选择合理性与方案决策的时机是紧密相关的,需要结合房地产专业知识和市场宏观政策环境合理进行。成本管理前置,加强规划方案阶段成本管控。具体包括:推行设计招标,多方案成本对比,在成本经济的前提下,择优选取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加强出图前的审核工作,工程变更发现解决越早,损失就越小,就越有利于成本控制;限额设计,设计合同设定奖惩机制,限额设计是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项目的下一阶段按照上一阶段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是项目局部按设定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规划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规划设计的前置管理,把成本管理的问题和风险控制在实施之前。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使得后期的成本管理偏差减少、超成本风险降低。在施工阶段,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减少成本执行差异,建设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动态成本管控。在竣工收尾阶段,要对项目成本管理整体情况总结、对成本偏差分析、成本管理经验教训总结以及成本经验数据的积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笔者深知自己经验和专业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对于问题的理解并不能做到全面细致,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对房地产成本管理有所突破,力图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参考价值,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房地产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成本管理论文11-13

成本管理论文09-18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成本管理论文12-02

精选成本管理论文10-03

项目成本管理论文12-02

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的论文12-06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07-21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06-16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初探论文11-21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经典】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