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论文

时间:2024-10-05 15:28:44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生产管理论文实用[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产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产管理论文实用[15篇]

生产管理论文1

  1、影响煤矿安全的不利因素

  1.1通风设备

  煤矿通风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通风设备的质量。只有通风设备的质量提高了,才可以满足矿井的供风需要。之所以会出现通风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由于通风设备自身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风机的效率没有达标

  主风机作为矿井通风设备中最主要的硬件设备,能否选择好的主风机直接影响矿井风量的供应和通风质量的高低。所以,主风机的选择相当重要。在主风机的选择上,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矿井可能对通风造成的阻力有多大。如果矿井自身的通风阻力就很大,就必须增大主风机的功率。如果矿井自身的通风阻力很小,那就要将主风机的功率调小一些。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就要让主风机和矿井通风得到恰如其分地匹配。

  1.1.2封闭地方的构建不合理

  一些煤矿矿井为了尽量地节约成本,就会在一些封闭的地方用风门结构。这些风门本身的质量或许就是不合格的,再加上设置的不合理,就会很容易造成漏风的问题。但是往往错误地认为:“风门的漏风量又不大”。其实不然,一个风门的漏风量的确小,但是很多个风门加起来就会大大增加漏风量。这样势必会影响安全。

  1.1.3不合理的通风系统

  在煤矿的开采中,通风系统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才可以保证开采工作中的通风安全。同时对开采成本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常见的通风方式是多样的,每种痛风方式也各具特色。所以,在进行煤矿开采的通风系统的设置时,要对矿井的实际地址环境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对矿井的瓦斯含量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这些所得的信息,设计合理的、适合的通风方案和计划,这样就可以设置出适合矿井实际的通风系统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工作人员在对矿井的通风系统的设计上很随便,不够重视,也不经过仔细的考量,对矿井的环境不够了解,结果就会在矿井的通风系统上留下隐患,对以后的煤矿开采和通风上管理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

  1.2人为因素

  除了通风硬件设备的'影响之外,人员的因素也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人进行煤矿通风管理的时候,总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会在工作的时候产生一些懈怠情绪,从而影响了工作。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操作者就是工作人员,正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这些负面情绪,就会最终造成煤矿开采上的一些意外事故,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如此,在我国的煤矿业上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事故,还有个主要原因就是有很多的工人缺乏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在工作上总是状态散漫,对安全管理没有高度的重视。即使发生一些违章行为,在他们看来,都是没什么要紧的。他们甚至觉得一些小的违章不会引起什么安全方面的意外事故。再加上我国有史以来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总是很重视人情。所以,在出现一些工人违章的行为时,管理人员即使发现了,也会不加阻止和批评,甚至视而不见。就是这样的做法,才使得煤矿业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意外事故。

  2、如何加强煤矿井下通风管理

  2.1通风管理要从基层工作抓起

  为了做好煤矿井下的通风管理工作,就必须追其源头。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符合矿井的实际环境的通风系统。要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定》中的各项要求和准则,在通风设计完成后,不能马上就投入使用。而是要经过专家的再次审阅,在确保无误且可以满足通风要求的情况下,再将其投入使用。当然,在进行通风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资金问题。要做到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好的通风效益。

  2.2煤矿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技术在越来越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现代计算机有着很多的优点,如:数据储存、数据处理能力高。所以,在煤矿井下的通风管理上完全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这样不但可以为通风安全管理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让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得到有效的提高和保证。因此,建立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可以从计算机图表储存、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及通风设备管理数据库等几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详细来说,就是:一是建立计算机通风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将何通风有关的各种图表及时保存在计算机里,常见的图表有:通风网络图、通风系统设计图等。这些图表储存在计算机中,可以防止出现丢失的情况。同时,也方便于对这些图表的修改和更新,减少了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建立计算机通风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对通风管理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通过计算机和监控系统的连接,就可以将采集而来的数据实时传入到数据库里,方便与随时的信息采集。除此之外,在计算机中为设备的参数和运转情况进行建档,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到设备的状态。对设备的监控更加有效化了。不仅如此,一旦投入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形成很多的报告和预报,这样就可以对矿井可能发生瓦斯爆炸的地方进行定位和分析,有效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评价机制。矿井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煤矿矿井周围的地质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仪器对矿井的瓦斯含量和浓度以及氧气的含量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将所得的数据输入电脑,经过计算机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矿井的通风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和掌握。这就是所谓的通风评价机制。由此可见,通风评价机制对于矿井通风安全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煤矿采用的评价机制一定要适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评估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直接关系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只有保证了我国煤矿生产中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人的生命安全才可以得到保障,也会促进我国煤矿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生产管理论文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不断向国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外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这就造成了我国本土的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市场竞争,成为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身的生产管理建设,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汽车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就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精益生产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精益生产方式最早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来的,精益生产方式是日本丰田公司,根据当时的国际化背景以及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生产经营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一经提出,迅速推广与整个日本市场,日本汽车公司凭借着这种高效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迅速发展壮大,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制造企业凭借着这种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快速提高了本国的制造业水平和质量,迅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对于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正是由于普遍使用了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迅速增强了日本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为日本汽车企业迅速打入欧美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欧美国家相关工业和制造业专家,不惜投入巨资分析日本汽车制造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方式,对日本汽车企业创造出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赞不绝口,并纷纷模仿,这就奠定了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成为世界主流的生产管理系统。这种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从最早的汽车生产制造业,不断向其他产业扩展,已经成功运用到其他生产经营领域,引发了世界生产经营的革命。

  当时的美国制造业专家通过对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考察研究,对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下个比较完整的定义。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指的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在产品设计产品管理和客户关系上面,通过运用特定的方式和手段全面减少其中的浪费,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服务于顾客。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最为关键的核心是,对无业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种行为进行杜绝,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劳动效率,使生产经营不断尽善尽美。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实行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过程。从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整个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制造企业提出来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是通过长时间对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制造商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美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管理方式,是不适应日本本土市场的发展环境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汽车市场比较狭窄,采用大批量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日本的市场需求。除此之外,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刚才战争的失败中恢复起来,由于设备资金的不足,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要想完全模仿美国那种大投入,大规模的制造生产模式,是完全不适用于的日本经济环境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当时的大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是由当时是由当时美国拥有大量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的。但当时的日本人口下降,缺乏相应的劳动力。

  二、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内容

  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由最初的汽车生产制造领域逐渐拓展到其他的领域和行业,从生产环节来看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由最早的制造领域逐渐发展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产品销售各个领域,发展到现在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已经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精益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减少各种浪费和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和节约成本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无论是从生产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各种浪费包括,过多的制造浪费,时间上的浪费,加工上的浪费,由于品质不合格造成的浪费。除了生产部门,其他部门的浪费包括,由于各职能部门协调不够导致的浪费,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造成的内耗,管理过程中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的浪费。

  三、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相关建议

  在具体的讲有商场管理系统建设中,要根据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建设和完善适应于自身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这种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不断提升和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的自身管理和生产水平,也是增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其中包括资源集成,信息化管理,目标考核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生产管理系统,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主要涵盖的职能部门有,生产制造部门,工业物流部,安全控制部门,每一个部门和模块都有自己清晰严格的标准,和业务流程,在明确相关的标准和流程之下,还有清晰点考核体系,这样就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具体的考核。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在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指导下,可以有效地促使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内部员工生产积极性,有效的消除在物质空间,设备等方面的浪费情况,有效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地提高生产经营指导,有效地提升了汽车制造产品的市场反应速度。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能够有效地建设和完善经营生产管理系统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水平,这种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员工提升精益化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浪费,使企业员工能够形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四、结语

  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主流的管理系统,它的最核心的思想在于通过准时生产,从而降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环节和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浪费情况,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本文就是着眼于这一角度对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发展含义和内涵,以及关于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建设和完善自身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梳理,希望通过本文的系统介绍能够为汽车制造企业在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上提供有益的借鉴。对于我国当前的汽车制造行业来说,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和改变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就会被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淘汰掉。因此,中国当前的汽车制造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重视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找出一条是适合自己发展改变的道路。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变自身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也只有不断建设和完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才能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生产管理论文3

  引言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竞争激烈。中国论文检测而传统的研发模式和生产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现代企业的发展,产品数据地位越来越重要,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生产赖以正常、高效运转的依据,因此对企业的产品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CAD、PRO/E、CAE、CAM 等技术的越来越普遍应用,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集成管理产品的设计、产品装配、制造、生产工艺、产品零部件等。产品数据管理(PDM),专门用于管理生产过程各种数据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文章将对基于PDM 数据管理系统在装载机设计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

  1 PDM 系统概况

  PDM 是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的技术中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加强对于文档,图纸,数据的高效利用,使工作流程规范化。PDM 系统具有对产品构型管理、图文档管理、流程管理等功能,可以集成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与PDM 系统,从而实现产品设计与产品的制造生产的衔接,保障产品整个流程中同类数据的一致性,PDM 系统对整个企业产品核心设计、开发、制造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基础数据

  传统装载机的数据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装载机生产数据管理无法准确反映装载机的制造、装配过程,因此缺乏对设计、生产、成本核算等方面的指导能力;(2)装载机生产数据管理系统无法准确描述装载机的需要的所有零部件,无法完整地描述装载机生产过程中产品、零部件等相互关系;(3)装载机的数据管理的层次结构无法适应新型装载机的设计、制作、配置过程;(4)在装载机的数据管理中,当装载机的型号逐渐增多时,各型装载机零部件借用较多、而且借用的零部件数量也将增多,此时,会导致零部件管理混乱。为使中国期刊装载机数据满足PDM 的要求,对装载机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基础数据进行研究。

  2.1 装载机的零部件库和编码

  为建立装载机的PDM 系统,首先需要建立装载机的零部件库,并建立零部件的编码规范和命名规则,规范装载零部件数据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装载机零部件编号和命名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建立新的装载机零部件编码规则,该编码规则,中国不再用于表述装载机型号和零部件的从属关系;(2)装载机零件的新的编码是唯一的,将是装载机零件的唯一标识。设计编码规则时,零部件的编码将分为类别号和识别号,以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3)基于装载机零部件本身的功能和属性,建立新的装载机零件命名规则,对现有装载机零部件进行统一命名。新的装载机零部件名称不能包含装载机零部件使用信息。

  基于新的装载机零部件编码规则和零部件命名规则,可以建立装载机零部件数据管理库,以零部件的编码为唯一标识。同时,根据装载机零部件的功能、装载机的'生产工艺等,确定零部件之间的使用关系,形成装载机生产过程零部件的BOM。

  2.2 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BOM 管理

  为建立装载机的PDM 系统,需要对装载机的设计和生产过程进行新的设计和划分,明确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国。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物料清单(BOM),是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所有产品、配套件、零件、易耗品、协作件等与生产有关的物料的统称,是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BOM 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新的层次结构划分,实现装载机设计的模块化,为建立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PDM 系统做准备;(2)基于装载机的生产工艺、步骤,构建装载机生产过程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包括核心部件、联接件和附件等,分解工艺步骤,实现装载机生产的积木化搭建;(3) 构建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BOM 中各部件的关系,以满足装载机生产的积木化搭建。为保证BOM 的准确性,在装载机零部件的采购、外协、仓储过程中,按照前述的编码和命名规则,对零部件进行编号和命名。

  2.3 装载机文档和标准规范的管理

  装载机设计、生产过程中,存在众多文档,包括设计文档、技术协议、工艺文档、管理文档、更改通知单、服务文档、国标、厂标、行业标准、质量体系文件、情报信息、质量反馈等,这些文档需要系统的管理,需要进行标准化工作。

  在装载机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PDM 实施中,对这些文档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文档的编码规则、文档的命名规则、术语字典、工作规范等。

  (1)建立文档的编码规则,对文档进行统一的编码;(2)建立文档的命令,对文档的名称进行规范;(3)制订严格的生产过程工作规范和章程,中国其中包括装载机设计图样设计规范、装载机数据生成规范。(4)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了许多的名词,制定术语字典,对这些名词加以准确地解释。

  3 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PDM 系统设计

  在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将利用PDM 技术,实现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装载机零部件管理、装载机文档管理、装载机生产过程BOM 管理、装载机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管理、装载机设计变更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报表功能等。

  装载机PDM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

  (1)建立装载机零部件、设计文档、工艺文档、技术协议、行业标准、工艺规范、等数据的编码系统,建立装载机产品基础数据库。(2)规范装载机产品相关数据:科学设计和整理装载机产品结构BOM,清楚的搭建装载机制造BOM、装载机设计BOM、装载机服务BOM 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中国实现装载机BOM 的准确率至少达到98%。(3)规范装载机设计和生产流程,实现装载机设计和生产的规范化;确立新型装载机设计和生产更改流程,实现装载机产品相关数据的有效管理。(4)实现装载机相关产品数据的共享,并逐步向装载机设计和生产整个流程延伸。

  4 效益分析

  装载机PDM 系统的实施,将与装载机有关设计和生产数据等实现统一综合管理,包括: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BOM 表、装载机零部件数据、装载机相关文档装等。通过实施装载机PDM 系统,实现了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数据保存和文件管理、装载机结构管理、装载机设计和生产流程管理、装载机相关数据的分类及检索等。通过实施装载机PDM 系统,这些数据的流动和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有序。

  因此,装载机PDM 系统可以节省装载机缩短装载机进入市场的时间,有效减少装载机设计时间,并提高装载机的质量,节约制造成本。通过PDM 系统的实施,有助于企业严格装载机数据管理、理顺装载机设计和生产管理流程、保证装载机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装载机相关数据的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数据管理水平,为企业的ERP 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文章根据现有文献对PDM 技术的研究成果,针对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厦工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数据管理出发,就装载机设计和生产过程PDM 实施的技术和系统的设计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如何利用PDM 技术促进装载机设计和生产科学化、信息化进行。

生产管理论文4

  摘要:对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加以研究,其根本目的是在特殊能源材料的属性下探索出安全生产管理路径。在分析天然气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对其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展开了研究,旨在提升天然气使用水平。

  关键词: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路径

  天然气是一种无污染、清洁度强的优质能源,天然气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对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也十分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但是,在天然气推广使用的过程中,其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严重,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路径,有利于推动城镇居民生活的持续发展。

  1天然气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规定,政府部门应该构建完善的监督制度,天然气企业应该建立用户安全管理系统和安全生产系统,加强日常的检修、维护和更新。但是,由于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天然气生产单位缺少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再加上燃气行业的逐渐扩大,造成了非常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对天然气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容易引发安全事故[1]。

  1.2用户安全知识匮乏

  我国城镇居民之前一直使用煤或电能,对天然气不是十分了解,天然气的推广和使用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在很多城市中应用率不是特别高,导致用户缺乏对天然气安全使用及生产等知识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再加上用户缺乏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通常会错失处理良机,进而受到更大的伤害。

  2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路径

  2.1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

  思想教育的加强应该从党员、领导、干部等方面入手,增强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一线员工看到领导、干部对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从上到下加强思想教育,使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都养成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实现天然气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天然气的有效应用。宣传力度的增强在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将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宣传教育由企业延伸向社会,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增强公民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2.2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手段,是保障人体健康、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天然气生产、使用的管理,要求各个生产管理环节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争取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制定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案。与此同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还要充分掌握天然气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定期进行风险研究,组织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设置设备的操作演习,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相关责任人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此外,定期全面检查安全生产环节也是风险预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经过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危险,采取相应措施将问题扼杀在萌芽期,保证天然气的安全生产。

  2.3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作为能源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天然气生产的安全管理对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生产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岗位和生产环节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培训方式,特别是技术人员、关键环节负责人以及管理者的培训,应该更加系统、全面和专业,制定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方案,提升其工作效率。对于刚进入岗位的员工而言,岗前培训只是整个培训中最基础的部分,完成岗前培训后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定期进行考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等级考核[2]。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人员的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技术层面,还要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思想教育,更要加以重视。

  2.4增强检修、维护及服务品质

  为了增强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可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保安防体系,协调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项内容,不管是检修、维护还是服务等,都要从根源上加以重视,并且将其落实到实践,实行层级负责式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逐级执行。要想加强安全管理,应该先以预防为主,各级部门的生产、管理人员都应该做好排除隐患、危险处理等工作,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都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内部隐患的发现及解决,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有处理好内部的安全隐患,对其深入核查、处理,才能确保天然气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产企业中,安全生产直接决定着经济效益和利润收入,只有安全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各种收益。对于天然气能源而言,安全生产管理是体现其内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可以从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检修、维护及服务品质等方面入手,确保天然气在居民生活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岩.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xx,36(22):18-19.

  [2]朱林.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xx.

生产管理论文5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轨迹分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早是由美国的Joseph Harrington博士于1974年针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其关键技术在于集成。CLMS是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把经营系统、人的系统和技术系统集成起来,在总体上协调各部门的活动。是企业成为各部分相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的整体。从而最终达到全局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益。②实现柔性管理。CIMS可以灵活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柔性技术是多功能、多途径、既能适用于单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也可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还可以进行多品种大批量的混合生产。其实质是要灵活适应不同顾客的不同要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这种灵活的柔性生产方式要求管理上也灵活变化,即实现柔性管理,它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核心,灵活应变能力强、能够迅速响应市场,是一种体现着组织、生产、战略决策、营销等等柔性化的现代管理方法。③组织机构的变革。一是反映在各生产部门的明确分工被打破;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是以生产线流水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的,有着明确的分工。而计算机集成技术却将生产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等等环节全部集成起来由计算机来共同完成,实现生产一体化作业。二是反映在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生产作业的一体化也要求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同时由于许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和管理幅度增加,管理人员的数目也相应减少。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信息传递,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关于准时生产

  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是日本制造商在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的看板系统,这种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装备和等待时间、残次品等视为一种浪费。准时生产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即在零件刚好被需要时,才将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地点,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为了达到“零库存”,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按定单进行,前道工序由后道工序触发,当后道工序在控制库存以下时,前道工序才为补充后道工序的控制库存而生产。也就是说,对整个定单而出现产品库存减少到控制库存以下时,才会再装配产品补充库存并进而触发前面工序的生产。由于生产过程并非按计划而是从后向前由定单触发,因而相应的生产管理系统被称作为拉动式(pull)系统。

  准时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表现为“强制性暴露问题、暴露隐患”,而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就是“看板管理”。当生产系统平稳运行时,他们总是通过减少看板数量强制性地减少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储备量(或者压缩生产前置或、减少作业人数),从而迫使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在不平稳中显露出来,如设备保养不善、加工能力不均衡、作业人员技能差异、工序作业衔接不良等。通常这些问题和隐患都被过量的在制品储备所掩盖了。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的措施与设想,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使生产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此外,看板管理还具有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能力。因为利用看板的微调作用,可以把每次改善的幅度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这样,迫使生产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至于六分散和太严重,便于问题得到解决。所以,看板管理不仅仅是生产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生产系统动态自我完善过程的控制手段,它控制着这种完善过程的幅度与进度。

  3.关于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然而,正式提出精益生产概念的却是美国人詹姆斯。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主要内容有:①控制价值流:它包括产品流、信息流及物质流的控制。②一人多工位操作;③TPM:即全员维修保养,它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因素为第一,依靠改善人的素质来改善设备的素质,以达到提高企业素质的最终目的,它要求打破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分工局限,实行由设备使用者本身自主维修设备的制度;④“三为”:即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以车间主任为核心的现场管理体制,它为实现准时化生产提供了组织、制度上的保证;⑤“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习惯、修养。它们均以日本语音“S”开头。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人力与物力的和谐结合,实现生产力的不断优化,促进企业发展。

  精益生产的特点在于:①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人在生产出现故障时都有权让一个工区的生产停下,以消除故障;企业里所有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与协作户、销售商友好合作,这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使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②简化。它减掉了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开发过程,采用并行开发方法,在产品开发一开始就将设计、工艺和工程等方面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各方面的人集中起来,大量的信息处理在组内完成,简化了信息的传递,使系统反映灵敏,使产品开发时间和资源部减少。同时还简化了组织机构和非生产的费用,撤掉了如修理工、清洁工、检验工和零件库存管理员等间接工作岗位和中间管理层,减少了资金积压,减少了大量非生产费用。③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一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一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一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一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一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照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一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精益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企业界内已被广为接受。我国引进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但到了90年代才开始认识到它的价值,并得以推广。

  4.关于柔性生产。

  本世纪20年代在泰勒“科学管理”影响下,尤其是E.whitney及Oliver提出“互换性”、“大批量生产”和“传送带”应用前提下,工业界将管理思想与当时的电气化、标准化、系列化结合,成功地诞生了“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的生产模式,给制造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它推动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美国的“福特制”就是典型代表,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它存在的基础是当时的市场环境为卖方市场,因而我们也称此生产模式为刚性生产模式,这一模式的生产效率高,单件产品成本低,但它是以损失产品的多样化,掩盖产品个性为代价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它不仅仅是表面的价格、数量、质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刚性生产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成本增加、过量库存、适应市场的灵敏度低。为此,1998年美国里海大学和GM公司共同提出了柔性生产模式AM(Agile manufacturing),现已成为“21实际制造业战略”。

  柔性生产模式的内涵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虚拟生产和拟实生产。虚拟生产是指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作出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虚拟组织机构,实现虚拟生产。拟实生产也就是拟实产品开发,它运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三维可视环境,从产品设计思想的产生、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模拟,以实现在实体产品生产制造以前,就能准确预估产品功能及生产工艺性,掌握产品实现方法,减少产品的投入、降低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成本。这两点是柔性生产区别于刚性生产模式的根本所在。很明显,柔性生产的精髓在于实现弹性生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柔性生产模式与刚性生产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建立虚拟企业,实现虚拟生产与拟实生产。②定单决定生产量。柔性生产模式认为,只有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价格与质量不是主要的竞争手段,而只是部分竞争手段,要不断地研发产品,创造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来满足用户,根据定单来确定生产量及小批量品种,这就是柔性生产管理的基本出发点。③建立弹性生产体系。柔性生产根据市场不断需求变化来生产;它产品多、个性强、多样化。而要满足这一生产需求,势必要建立多条流水生产线,由此而带来不同的生产线经常停工,产品成本过高。因此,必须建立弹性生产体系,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设备调整来完成不同品种的批量生产任务,既满足多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又使设备流水线的停工时间达到最小。即“只在必要的时间内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④生产区位趋于集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柔性生产必须在一个生产区位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尤其是零配件供应商要与装配厂保持距离,以保证零配件及时交货并实现零库存,从而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应。⑤人员素质要求高。人是最灵活最具柔性的资源,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动机,有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人能够在柔性生产模式下通过培训、学习、模仿和掌握信息技术等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5.关于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于本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它是以CIMS信息集成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寿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实现产品开发过程集成,其主要目标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并行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①产品开发队伍的重构;将传统的部门制或专业组变成以产品为主线的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并赋予团队相应的责权力,对做开发的产品对象负责,这样可以打破功能部门所造成信息流动不畅的障碍。②过程重构;从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流程转变成集成的、并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并行过程不仅是活动的共发,更主要的是下游过程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即参与设计过程,另一方面则是过程的精简,以使信息流动与共享的效率更高。③数字化产品定义;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数字化产品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数字化工具定义和信息集成。④协同工作环境;用于支持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的网络与计算机平台。

生产管理论文6

  电力工程发展至今, 国家电网公司对各个供电单位提出统一规定, 利用南网策略总览全局, 全面遵循南网公司的制度,从工程的各个方面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尤其要对加强变电站安全生产的管理重视程度, 由此总结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 但是从人员的培训工作和员工管理的角度发现,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中依然存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能力差

  整个电力工程中部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能力较差,这也是变电站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施工作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自主学习意识又很薄弱, 经常违规操作, 使得整个电力工程的管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此看出,施工作业人员不能正确处理安全和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工作人员对变电站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 对自身的安全保障不重视,所以工作人员经常出现安全事故。

  1.2工作人员习惯性违规

  工作人员习惯性违规是造成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施工作业人员习惯性违规所造成的施工事故,占电力工程安全事故中的比例最多。 工作人员习惯性违规, 主要是因为施工作业人员在日常施工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 与正常规定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包括操作上违规,不遵守劳动纪律、管理者的指挥不正确。 工作人员习惯性违规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进行临时施工作业的无票操作中, 操作过程中管理员不填写修理票就进行维修,造成自己或在场的人群发生触电等事故。

  查阅某 220kV 变电站 20xx 年的工作报告,资料显示该变电站的工作员工共有 9 名,一共执行了 348 份操作票,工作票有 210 份;平均每个员工执行 38 份操作票,工作票有 23 份。

  按月份计算,平均每月有操作票 3 份,工作票 2 份,这样根本无法达到每人每周操作票一份,工作票一份的基本要求。 然而该变电站执行的`操作票与工作票数量在整个公司体系中属于较多的一个工作站点。 高级施工人员实际到岗工作次数较少,即使工作人员日常学习中经常查看《两票三制》、《安全规则》,也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导致员工实际操作经验不够丰富。

  1.3基层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我国现在许多电力工程单位的基层管理中, 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层安全管理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 电力工程单位普遍重视大型项目的操作管理工作, 往往忽视对基层工作的管理。 近年来,变电站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分散的、小型的变电站施工作业中(如图 1),具体原因是:管理者对于施工作业人员习惯性违规视而不见,不能重视其中的危害;管理者害怕间接的影响到同事之间的和睦相处, 不能进行严厉批评、正确处理;管理者的监察工作仅限于表面意思,不能全面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导致不能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发生事故时,公司对项目负责人处理不够严格,导致整个项目管理工作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1.4安全规章制度未能有效实行针对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的管理, 电力公司依照国家法规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但是这些相关制度并不能有效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造成了变电站发生安全事故。 探究安全规章制度未能有效实行原因, 针对施工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如表 1):①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可以完全掌握安全规章制度,但是利途方便,侥幸心理作业,对规章制度置之不理,明知故犯;②电力工程工作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安全规章制度,一知半解的操工作业,因此很难避免某些事故发生; ③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完全不能理解安全规章制度,不懂装懂,危险作业,发生事故才后悔莫及。1.5缺乏必要的设备管理变电站生产过程中许多设备和工具的质量不高,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供电设备,大多数都是小型器材或是登高器具,显而易见质量较差(如图 2),造成农村地区变电站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针对电力工程利用到的安全器具不能经常维护检查,一些超过使用年限的器具不做报废处理,超限制的使用,让报废工作成为一种形式, 不能在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2 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人员、设备、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

  (1)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让工作人员将安全操作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工作。 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将安全知识与日常的生活教育和基本的培训技能相结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变电站工作的实际要求和工作岗位特点,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施工技能。

  (2)要为变电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定严格的年检考核制度。这可以督促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 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工作经验。 变电工作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它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极高的要求, 因此变电站的工作员工必须持证上岗。

  (3)工作人员不健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因此变电站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员工的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变电站的管理者时刻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 如果发现工作人员带有消极心态进行工作, 管理者就要及时安慰员工和辅导员工,传授工作人员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促使工作人员可以保持积极、良好、健康的心态进行工作。

  (4) 保证变电站的生产安全 , 需要相应的负责人以身作则,逐级确定施工部门的安全职责,全面完善员工的岗位职责要求。 若发生安全事故,要严格逐级追究各部门员工的行事责任,准确落实生产责任制度。

  2.2保证变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变电设备是实现变电工作的主要途径,因此,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工作人员要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切实做好变电站生产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生产设备稳定、安全、有效的被应用,将变电站安全事故问题降到最低。

  设备的检修工作必须经常性、不定期性的展开,如果发现设备中存在问题就要及时的写明问题的原因和出处, 进行报备。 对于一些较小的瑕疵,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完成修理之后, 变电工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要一起对设备的使用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

  2.3保证变电工作环境的安全

  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变电工作环境的安全。 ①要保证工作环境处于一个卫生、整洁的状态,工作场地如果存在过多的杂物或者工作设备有大量的灰尘就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观察和判断,对工作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②为了保证工作安全,需要在工作场地周围安装视频监控、防火报警灯安全设备。 ③在进行变电工作之前,工作人员也要对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切不可因为追赶工作进度在刮风、暴雨等情况下进行作业。

  3 结 语

  由此可见,变电站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质量、经济的运行都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对电力工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改善和强化变电站生产安全的管理问题,是值得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只要强化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就能为电力工程施工工作的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确保变电站持续、稳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胡晓强。变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3)。

  [2]肖 敏,张朝湘。刍议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20)。

  [3]罗廷胤。变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xx(19)。

  [4]刘 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煤炭技术 ,20xx(11)。

  [5]丁国忠。变电站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xx.

生产管理论文7

  1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就是项目部,依据安全生产的要求,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网络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利用这两个体系来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优化项目团队,项目经理需要能够独立的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从而生产出精品工程,以满足文明施工的需求。只有做到了如上几点,才能够使得企业可以真正的实现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对水利施工企业的影响

  人类的基本需求就是安全,安全是人们获得健康的最主要的保障,而生产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依据生命来延续和开展。没有了生命那么就会没有生存可言,没有了生命,生活将不复存在。安全事故是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会对企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而且还会使得企业相关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从而会对企业的信誉度以及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冲击,最终可能会使得企业出现倒闭的现象。因此,可以说明,安全生产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点。

  3如何搞好水利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要想能够有效的保障生产的安全,就需要对水利施工企业的生产实施标准化的管理,依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降低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相关的管理流程对水利施工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含进行有效的排除,针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相关预防机制的建立,从而使得相关的生产行为更加的规范和合理,从而保障各生产环节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水利施工企业生产的需求,保障工作人员、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在最佳的状态,并且要不断的对水利施工企业制定的生产规范进行有效的改进,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行提升,以实现水利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具体的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3.1狠抓制度建设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安全生产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一个基本项目,是水利施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环节。要想能够使得企业可以做到安全生产,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通过制度对安全生产进行把关,而应该建立的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等。而在这些制度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其中的重点,就相关的.实践分析可以了解到,安全状况受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影响,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可以对安全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则安全状况就会相应的变差。要想使得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就需要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彻底的落实,对各个部门的职权进行有效的划分和制定,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每个部门都需要签署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每个部门的各类人员也需要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

  3.2狠抓教育培训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水利施工企业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开展教育培训的方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有效的提升,将外部所带给工作人员的压力与工作人员自身的动力有效的融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自觉的进行安全生产,自觉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做到学而知之,知而行之,最终达到安全自觉。

生产管理论文8

  【摘要】水利水电的发展对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电站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生产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目前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够科学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系统,作为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建设的参考。同时,从安全管理、组织建设、监管机构以及员工安全文化建设组织等方面阐述了该体系建设的细致工作。对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安全生产管理;水电站;安全管理

  1 引言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出于经济发展及各种原因的考量水利水电发展迅速,使得大量形态各异的坝出现,形成星罗棋布的水库群。各种大型水电站更是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之伴随的,大坝以及水利水电安全的潜在危险机率也随之增加,随时间、坝龄的增长而上升。各种大坝安全事件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由于多种原因多次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发生,一些大型的垮坝事件造成惨重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1975年 8月我国的河南板桥水库垮坝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不但危及国计民生,还会对社会安定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从阴影中走出,人们开始急切意识到水利水电设施安全、运行安全的重要性。

  2 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经济效益

  效益是兴办水利工程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和经常性的运行管理费两项投入的产出,是评价水利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指标。进行经济分析时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经济效益是社会各方面能够获得的收益;从工程所有者或管理者角度出发,经济效益是实际可以征收回的各种费用。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估算效益。例如防洪可减少的损失,因缺水而提供工业用水避免减产、停产的损失等,可从给社会 带来的`收益估算增加效益。从可减免替代的各项措施节省费用,如建设水电站,可以节约节省火电、核电站的费用;发展灌溉,可节省进口农产品的费用等方面对水电站投资。

  3 水电站工程安全管理

  3.1 水电站安全生产概述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力发电领域作为水电行业运行方式的转变,其安全生产已经作为重头戏被提上了日程。纵观水电厂历年安全事故,除少数是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造成外,大多数均为人为因素,与各种安全制度是否深切落实密切相关。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颇多,我们仍需以开拓者的创新精神,以提高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 水电站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2.1水电站安全管理混乱

  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的安全准则和职责明确的安全机构。水电站的各级职员未将自己的安全责任有效履行到底,生产管理现场混乱,职员安全思想意识薄弱。尤其是外来员工,没有开展效果显著的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为事故种下了隐患。

  3.2.2 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

  保证水电站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是安全意识的树立和牢固,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工作首位,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生产的各个领域,使各级职工从被动到主动接受安全意识的树立和牢固。

  3.2.3标准制定不规范

  严格的审核和严格的设计是我国大型水电站标准的现状,但是这些标准往往是在短时间内由多数参编人员完成所以造成这些标准并不十分规范且执行难度加大等情况的出现。再者由于水电站的标准数目繁多,且无细化的工作流程,执行难度大大增加。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各类标准和制定多数是按照既定体系建立,这些标准和体系涉及各个方面,但是对安全管理工作却未细分。体系庞大的的安全准则,很多时候无法全面掌握,最终导致各类标准和制度束之高阁难以有效执行。

  4 水电站工程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

  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水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尤其突出。现代化的管理设备有助于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生产过程安全高效高产、不断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只有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变为现实。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感也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只有员工觉得安全有保障才会更有干劲,企业才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可见,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4.1 水电站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4.1.1水电站安全管理混乱的解决

  对水电站工作运行的特殊性要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水电站职员的安全压力大,繁琐的日常工作,可能会形成麻弊的心理,面对可能由于操作差错造成的事故,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水电站运行工作包括操作、运行参数的调整及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针对运行的管理制度也是最多最繁杂的的。

  4.1.2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的解决

  4.1.2.1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并行来进行职工的安全教育。树立先进个人,以先进个人为榜样,使职工自觉增加责任心;以常见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教训;对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进行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对因失职,散漫,或由于三违造成事故者,严格按照有关制度来进行处罚,使职工感到罚得触及心灵。

  4.1.2.2. 通过技术培训,让职工更了解生产过程,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水电站工作涉及很多生产设备,对于任何新职工都是陌生的,生产过程中如果不重视细节,或者粗枝大叶,都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必须针对新职工专门设立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初步了解水电站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加深新职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4.1.2.3(1)运行人员。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安全工作的重点。使运行人员做到胸有成竹,减轻其压力和工作的盲目性,增加岗位安全性。(2)开展反事故演练。针对职员培训开展、实施,使职员学习、掌握电厂设备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并防止事故的扩大,保证水电站的安全运行。(3)针对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轮休时间,使职员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4)大型操作前进行预习演练,操作人员合理组织;检修工作确定交由有能力的人负责,考虑工作中可能的危险点,制定安全措施,做到多层分级控制,才能将层面不同、时间不同期的安全工作真正抓到点子上去。

  4.1.3标准制定不规范的解决

  对于规范有其专门的制定部门和人员。水电站的安全生产规范也应当有专门部门专门人员来负责。对于标准的制定应更加全面的考量,从多角度多层级来规范水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规避由于原来短时间多人员制定而带来的制度缺陷和安全风险。而与此相对应水电站也需要制定内容详尽的安全管理项目,做到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结合。项目由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执行,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确定时间段巡视检查,每几个确定时间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无法处理则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并及时上报。监管部门要对管理工作的相关记录进行核实,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监督管理检查,只有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检查监督来保障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工作落实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设备的缺陷,才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

  5 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细致,繁琐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多方的合作,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要实现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全力做到了以上所提到的各个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的发生,有效的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权永会.浅析提升水电站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J].[技术与市场],20xx,20(11)

  [2] 王永志 胡松林. 浅谈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

  [3罗子金.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J].[科技风].20xx(18)

生产管理论文9

  配网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网运行质量关系到供电服务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配网生产管理中最关键是要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能够安全、持续、稳定地提供电能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既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又要强化配网管理。

  1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内涵与意义

  供电可靠性就是指供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持续提供电能服务的能力,可以看成是供电系统运行质量、服务水平等一项考核标准。供电可靠性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运营管理能力。评价一个电力企业的供电可靠性通常采用以下标准:用户日均停电时间、停电次数等。供电可靠性的计算方法与计量标准,按照我国电力行业法规的相关规定,通常采用以下计算模式: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时间)×100%。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与供电服务质量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目标,对此需要供电企业创建科学、健全、完善的配网管理系统,并对配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地评估、预测和分析。时刻监测配网系统中的供电设备、设施等是否处于安全、高效运行状态。为了达到安全可靠供电的目标,应该重视配网设备的监测与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配网供电可靠性影响着整个配网系统供电服务水平,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涉及到技术、工艺等的积极运用,也需要管理人员加大配网运维管理力度,采取必要的制度措施、组织措施等,加大对配网结构的改造力度,从而达到可靠性供电的目标。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不仅能提高配网运行质量,延长配网使用周期,也会配网运维的必经途径,只有通过强化供电可靠性管理,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提高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供电企业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2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技术与工艺落后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推动着配网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一些电力企业未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配网系统中依然采用落后的电气设备、传统的线路架设方式等,都影响了配网系统的运行质量。从目前来看,配网系统的自动化建设依然有待发展,配网系统未能实现智能化运行,从而影响了配网供电效率。

  2.2配网结构亟待优化一些地区的配网线路架构方式有待改进,依然采用架空线模式,这种配网架构方式将极大地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因为不能满足N-1的标准,也就是当配网的某一线路或变压器出现故障时,无法通过负荷转移来实现转供电,也无法确保配网安全、稳定供电,出现大范围断电现象,影响了供电可靠性。

  2.3电气设备有待改进电气设备是支持配网运行的设备系统,电气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转需要维修、改进与更新。同时,电力企业需要引进新型电气设备,这样才能实现整个配网系统的优化、改进与发展。然而,实际的配网电气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时代发展,也未能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修,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优势功能的发挥。

  3配网生产管理中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3.1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对农网改造力度,积极引进与运用高压电缆、绝缘导线等,根据电网需求来调整电缆规格,尽量选择棒式绝缘子,以此来提升其耐压性能,预防雷雨天气中出现的击穿问题,预防单相接地问题。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改进各项电气设备,更新断路器类型,选择真空断路器,实践证实真空断路器无论在安全性、灵敏度等方面都要超越油断路器。避雷技术也是配网系统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增强配网线路的防雷击性能,预防过电压现象,就要积极优化更新避雷设备,尽量选择金属氧化物避雷设备。变压器作为配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备,要注意科学选型,提高其密封度,优选全密封式变压器,以此来预防水分、污染物、空气等的渗入,保持变压器内部干燥整洁,维持其安全运行,从而控制变压器事故的出现。

  3.2优化调整配网结构配网结构特征、结构优化等将影响着整个配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优化改良配网结构,尝试采用手拉手的结构模型,这样当某一线路故障时,能够通过转供电的形式来恢复供电,也能有效控制停电范围,一些关键性线路应该尝试采用双回线供电模式。特别是用电需求集中、人员密集、经济发展的区域,可以尝试敷设架空绝缘线,或者敷设地下电缆,从而提高电力传输能力,优化电能储备。重点围绕主干线路进行优化改造与改良。例如:设置线路开关,架设分支线路等,以当分支线出现故障时,就能有效控制故障影响范围,其他线路依然正常供电。

  3.3提高配网故障的自动化处理能力配网系统出现故障问题势必要导致故障线路断电问题,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是要及时、精准地定位故障,并积极采取措施来解除故障,控制故障的影响范围,缩短停电时间,则有必要加大配网故障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引进多种现代自动化技术。例如:利用GIS系统来采集配网系统信息,将信息反馈到GIS系统界面,动态监测配网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借助GPS定位系统对故障进行自动化定位,并向电力系统发出故障警示信号,确保故障在第一时间解除。事实证明,GIS与GPS技术在配网系统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故障处理能力,也能强化配网的配电管理,实现配网系统的自动化运转,向电力系统提供及时、精准的电力信息,而且依靠系统所提供的拓扑分析也能够更快地提供供电服务方案,为故障解除提供科学的方法。

  3.4实行带电作业带电作业就是在维持配网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来进行带电操作、施工、作业,从而维持供电的持续进行,这也是一种优化并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之一。带电作业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而且电力企业要明确不同作业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采取预先的安全带电作业防范措施。例如:选择自制高空作业车,或者采用绝缘斗臂车等通过绝缘保护的方式来进行带电作业。为了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供电企业可以组建一个专业化的带电作业小组,并进行专业的带电作业培训,再通过考核、激励制度等来提高团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得带电作业技术不断推广。

  3.5实施供电可靠性停电检修制度配网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运转,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影响持续供电,为了解除这些问题,有必要定期进行停电检修。停电检修需要供电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要预先计算好每一次检修需要断电的户数,并控制检修时间,必要时可以实施综合停电检修,提高检修工作效率,确保每一次检修都能及时排除故障,解决问题,修复断电的配网系统,从而整体上提高配网的运行质量。

生产管理论文10

  摘要:最近几年,国内的航天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航天企业逐渐向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靠拢,急需建立健全全面的生产管理机制,以辅助航天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转变。本文对比了国内外航天制造企业,着重介绍在航天企业中,实行全面生产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我国现有的航天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尝试性的讨论了应该如何优化改革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人性化和自动化的统一。

  关键词:航天制造企业;全面生产管理;优化管理

  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我国全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外开放政策彻底打开。这些战略、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和提升,航天事业随之日益兴旺。崛起的航天企业也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确定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加大生产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全面的生产管理机制。但是基于现实角度出发,目前国内的航天企业在实行全面生产管理方面经验缺乏,制度不完善,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建立健全全面生产机制要求各航天企业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在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多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中成熟的生产管理模式,将优秀的管理理念引入自身企业的发展,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自身的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向集中化发展。

  一、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稳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层面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自身素质;从规范化角度要求操作者要合理使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同时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化的角度则要求生产者要将全部的生产要素涵盖在生产活动中,注重生产工作的统一和协调。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全面的信息化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提供很大的便利条件。

  二、生产管理现状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的时代,生产管理已逐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点。尤其是在注重质量、追求效益的航天企业里,生产管理尤为重要,是航天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但在目前国内的航天企业中,生产管理模式还不健全,仍有潜在问题存在。比如有的航天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相对较为成熟,绩效卓越,促使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模式的要越发精益求精,导致企业的生产模式更加倾向于某个专业领域,一般都是自上而下,靠主观主导完成的系统构架;管理水平也存在诸多问题,技术要求不高、难度不够、标准不统一等,甚至有的企业仍延续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应变能力差、警能力弱、全意识薄弱等。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管理中要求十分严苛的环节,对企业的走势起至关重要作用,亟待提升航天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

  三、全面生产管理综述及优化

  全面生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重在全面,是以组织为脉络,以现场为背景,以人力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以产品为结果,同时结合技术和品质要求,把生产过程中所需生产设备、场地、操作人员、辅助材料等和生产有关系的要素充分的结合起来。人是生产的主导,是管理的核心单位。全面生产管理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充分调动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最大程度的调度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主管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工装、场地、辅助材料等资源。灵活的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辅助生产管理,改善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将设备、技术、品质、环境、管理、人才培养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循环管理模式,稳步的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行业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向巅峰。设备是生产的基础,主抓生产的同时要注意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运营状况良好的设备是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执行系统为企业推行全面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航天企业要深挖自身的存在缺点和薄弱环节,有效的结合全面生产管理先进的理论体系,充分发挥组织凝聚的力量。全面生产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适应性,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可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好全面生产管理模式,充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结合自身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具有特殊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加强体系建设,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全方面的提升企业整体水平。

  四、结语

  各航天企业在推行全面生产管理过程中,依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性质,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生产管理模式,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全面生产管理加强了企业的效率效益,不断推动企业向更高水平前进,同时也推动航天事业向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伟,李芸,赵志洋.航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xx,(6):12-14.

  [2]李春来.浅议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D].中国地质大学,20xx.

  [3]赵宝天,王文革,陆安新.航天科技工业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xx,(1):40-41.

生产管理论文11

  摘要:清洁生产是我国人造板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我国由人造板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加快建立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实现企业清洁生产,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之一。介绍了人造板企业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我国人造板企业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对策。

  关键词: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理论基础;问题;对策

  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许多企业都在逐渐完成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改革[1],其中也包括人造板制造企业。面对特殊的政策和挑战,人造板企业实行了新一轮清洁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清洁生产管理体制进行了完善,使得清洁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得到了历史性跨越[2],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3]。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人造板企业的发展要符合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4],走科技化、环保化的道路。企业各级体制都做出了一些新的调整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清洁生产体制改革为人造板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

  1人造板企业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1.1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涵义

  清洁生产管理是一种利用企业权力进行环保性生产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清洁生产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系统,它还可以指所有企业的生产程序管理[5]。现如今经济建设、卫生效益和环境保护都是清洁生产管理的目标,所以清洁生产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广泛。清洁生产管理系统涵盖了企业各级生产制造管理和运作,因此清洁生产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个集中反映企业是否进行了环保性生产的生产管理系统[6]。对于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管理体制,以及解决企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要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管理体制改革[7]。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具体指的是企业生产管理监督权力的划分以及各监督部门及体系的建立,以作为确保各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健全的管理目标。

  1.2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

  人造板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和清洁生产制度改革的条件,都是积极进行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8]。人造板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利润最大化和完善企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环保型人造板企业的引入和建立,企业家精神被引入。环保理论的作用是探索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多样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多数人造板企业改革的特点是提高企业生产程序的环保性,大多都以治理理论为主导。虽然绝大部分企业在清洁生产对待方面是理性的[9],但就目前的企业治理而言还远远不够。简单的清洁生产治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形势。

  2我国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管理问题分析

  2.1清洁生产意识不强

  人造板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在切实关注企业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将环境保护作为核心[10]。加强人造板企业清洁管理和各生产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是企业建设的重要方面。例如,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生态的又一重要矛盾,由于清洁生产意识不强,导致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清洁生产。但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在重视清洁生产的同时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11]。

  2.2监督管理制度欠缺

  人造板企业的生产车间(如图1所示)是企业整个生产车间中最基层的地方,若企业想达到清洁生产[12],就必须从生产车间抓起。而部分人造板企业都存在监督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纪律,清洁环保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并且还缺乏上级和社会大众的监督,这就造成了人造板企业在监督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部分人造板企业对于清洁生产意识不够强烈[13]。企业对于清洁生产监督常常存在形式主义,并不是特别关注清洁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对人造板企业的清洁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时,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按制度办事,进行有效督促。

  2.3清洁生产事项过多

  人造板企业在进行生产时,生产环节过多、程序复杂。对于复杂的生产工序和每一道清洁工序都应向上级部门提交备案,人造板繁琐的生产事项导致生产部门对于清洁生产的服务热情渐消[14]。因此,想要人造板企业达到清洁生产的标准[15],就应该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同时,将一些生产工序进行合并以简化清洁步骤,对于那些要保证环保生产的事项要有专门部门进行维护,以至于主要在注重清洁生产的同时降低产品产量。

  3我国人造板企业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对策

  3.1强化清洁生产宣传

  作为社会的一员,人造板企业既是生产者也是一个清洁生产者,而且人造板企业首先是一个生产者其次才是一个清洁生产者。然而人造板企业现行的管理体系虽然也强调企业的全面发展和环境保护效益的`提高,但实际上依旧是以偏重创造经济效益作为投入生产的主要目的[16],而作为社会的一员,清洁生产意识的提高对于企业本身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甚至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性。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管理,如清洁生产的基本理论,包括清洁生产计划的制定、清洁生产方式的选择等等。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反映着企业对清洁生产活动意义的认知与态度,以及对清洁生产的选择与评价,它是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丰富企业的精神文化质量、提升企业文明程度、净化企业风气的重要方面[17],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3.2建立清洁生产制度

  人造板企业必须建立规章制度、标准化体系来规范企业的清洁生产。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原有的生产漏洞,构建一个清洁监督的综合管理系统。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清洁生产是企业创造生态效益科学、经济、有效的方法。清洁生产是企业生产的一部分[18],其监督质量与企业的环保程度和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政府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将企业清洁生产管理视为重要的环保管理事件,并改善和规范了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快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完善制度、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是环保部门和企业当下的首要职责,它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监督管理的特殊要求[19]。

  3.3加强企业人才培训

  加强控制并启动清洁生产监督机制,需要人造板企业将清洁生产管理作为企业业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加强清洁生产控制、实施责任制并进行评估,建立一种机制并实行奖惩措施,这样才能激发管理人员清洁生产的热情。做好清洁生产知识培训,对人造板企业的清洁生产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由于企业的属性,清洁生产意识培训需要考虑两个关键点[20-25]。第一点是要在整个企业进行连续的清洁生产培训,该培训需要通过人力资源和技术信息部门共同管理。第二点是企业中大多数基层员工并不是专业人士,应对相关培训进行简化,接近员工的整体水平。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在对清洁生产知识进行培训的同时对于内部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测试也很重要。企业应不断审查员工的安全知识并通过评估做出决定,以考虑需要进行何种培训以及如何进行培训。

  4结语

  我国人造板产业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转变。当前,亟待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重新建立新的清洁生产模式。清洁生产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这种生产体系还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应在促进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同时,将企业清洁生产与其经济效益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人造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此,人造板生产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目前在清洁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包括清洁生产意识不强、监督管理制度欠缺、清洁生产事项过多等,从而采取诸如强化清洁生产宣传、建立清洁生产制度以及加强企业人才培训等应对措施,为早日实现企业清洁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生产管理论文12

  摘要: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维护好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全面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大家交流学习。

  关键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民出行及商品流通,节约时间同时优化资源配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呈爆炸式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与相对滞后的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交警警力、相对薄弱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量大面广、流动性强、事故多发突发、监管难度大,面临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值得我们交通管理部门的深思。

  1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交通管理不到位、管理力量薄弱

  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力和装备与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任务不相匹配,安全工作较为艰巨繁重,而警力装备较为落后。交通管理警力不足,装备落后使管理的难度增加。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不高,缺少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和科技装备,仍然靠人海战术、拼体力,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缓慢。

  1.2交通参与者整体素质不够高

  行人交通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差,随意横穿公路,形成交通干扰,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遵守交通法规,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占道行车造成的擦挂、追尾事故引发交通拥堵。

  1.3危险物品、超限等违法运输问题突出

  据统计,近年我国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运输导致的事故呈现增长态势。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而导致的事故危害性极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事故是由违法超载超限运输所导致。大型货车在运输过程中超载或超高,不遵守道路使用时间等现象较为普遍,构成安全隐患。

  1.4交通行为不规范

  我国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违章操作、出现违法行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行为影响了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严重地威胁人民生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2.1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提升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水平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信息化是必由之路,要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建设,通过交通管理信息监测,从各个方面监督制约不安全的行为,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增强管理力度。基于GPS、3G/4G通信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研究营运车辆(长途客车、农村客车、旅游包车、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车辆)在途监测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不同类型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途实时风险评价技术;应用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途实时预警决策技术,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进行评估,通过推广使用科技手段加强对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同时,加强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电子警察等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做好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技术检验工作,防止交通运输工具带故障运行。

  2.2加强宣传引导

  各有关部门和执法单位要充分借助媒体力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积极打造人人关心、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2.3强化运输安全的监管

  我国的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强有力的行政监督来实现交通運输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客运、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评估制度。严把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建立从业驾驶人“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持续打击“三超一疲劳”、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等非法违规行为,严格管控“两客一危”车辆在极端恶劣气象、天气条件下进行冒险营运。从严查处机动车超速、客车超员、货车超载、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无牌无证车辆和报废车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检查危化品车船的技术等级是否符合经营范围、营运驾驶员与准驾车型是否匹配、客运车辆特别是包车客运车辆是否超载、货运车超载或超限。加大过境危险化学品运输和车辆监管,防止危险化学品泄露和流散。

  2.4强化极端恶劣天气风险防控

  快速提升公路交通运输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减低各类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害。要超前预判,加强极端恶劣天气风险防控,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降低安全风险。要做好冬季路面防滑、防雾、防碰撞的预防措施。建立暴雨、塌方、泥石流、冰雪雾天联合防范机制,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对容易发生险情、堵情的辖区道路,督促交通路政、公路经营养护单位,提前做好设备调集和物资储备,调集足够的人员和力量,在最短时间内传递信息、集结力量,采取超常规措施,除险清障,保障疏散和救援道路畅通,防止灾害扩大和发生次生灾害。

  参考文献

  [1]高洪涛,刘凯,李红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xx,4(4):47-50.

  [2]孟宪哲.国外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和研究现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33(4):133-133.

生产管理论文13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安全生产已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焦点。我国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也不能故步自封,应当不断提升其安全管理质量,才能够促进医药化工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为此,对我国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1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1.1先天设计不足,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大多数医药化工企业建厂时间都较早,因为当时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加上安全意识不高,所以导致大部分医药化工厂都具有许多先天设计不足,如没有合理进行防火分区、防火间距过近、设施设备敞开式作业等。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与药品GMP管理部门均逐步提高对作业环境及其周围环境的要求,这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局部整改,开展密封作业、密闭操作,且不能随意排放气体与通风。然而因为先天设计不足,因此难以从根本上进行全面整改,常常致使达到了相关质量以及环保的要求,但新的安全问题又随之而来,因此务必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

  1.2使用危险化学品多,工艺风险大

  当前,我国大多数医药化工行业都存在规模小、品种多的情况,不少医药都需要有机合成其原料药以及中间体,而在此过程中必定会大量使用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如若在使用该类化学品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极易会引发泄露、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发达国家主要行业产业链的转移,我国大部分医药化工行业都开始合同订制国外制药,其中所采用到的许多中间体与原材料都是新的化学物质,且工艺也是新的合成路线,随之而带来的风险性是无法预知的。加上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资源有限,我国医药化工企业没有能够全面了解工艺的'安全信息,这就使得相关的安全控制变得不可控。

  1.3安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医药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让不少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问题,但对安全的重视不代表安全意识的提升。仍有不少企业采用运动式、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在企业日常运作中真正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其常常误以为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部门的责任,如若出现安全事故,则是由他们负责。大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往往只是为了应对政府以及客户的检查,并非出于自身情况进行实际考虑,这均是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的表现。

  2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2.1重视安全本质化研究

  在医药化工行业中,本质安全尤为已久,然而在以往其着重点在于设备,对于工艺以及物质则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持,直接导致了设备的本质安全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设备是服务于工艺,因此,必须要全面掌握工艺安全信息与物质信息,方能够将安全工艺流程正确设计出来,以便于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处理,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设备与安全连锁装置。如若要运用到新工艺、新物质则需要对其安全数据以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全面了解,并要找专业机构或是专业的检测设备来开展测试工作。

  2.2强化设计要求,加快装置设备改造

  我国有关部门应当要积极完善与医药化工行业相关的指导原则与设计规范,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医药化工企业在设计新车间新项目时,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综合考虑生产、质量、环保以及职工健康等要求,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来开展设计工作。不仅如此,还应当设备设计最低要求要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将安全连锁装置、惰性保护系统、密闭进料装置以及紧急释放系统等装置构成标准设计模板,并将其运用到普通车间设计当中。不仅如此还应当采用专业的风险分析工具来辨识一些特殊的反应与物质所存在的风险,且开展专业性的设计。对于以往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设备以及生产线,则需要编制合理的整改计划表,并逐渐进行置换与改造。

  2.3提高全体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医药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人员应当要积极转变安全意识,并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动员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生产。此外,要加大宣传安全知识的力度,一一细化安全生产的要求,并将其分解到日常每个工作环节以及操作规程当中。不仅如此,还应当构建起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安全宣传与活动,并让每位企业员工都充分认识安全生产,了解安全生产,认识到哪些内容是必须要遵守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久而久之便能够在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并将安全文化彻底融入企业的骨髓。安全工作必然能够取得长效的进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大多数医药化工企业均已逐步改进其安全管理方式,提升安全标准,然各类安全事故的反复发生也为生产敲响了警钟,就算没有安全事故发展的情况下,医药化工企业也不能对安全生产掉以轻心,而是应当积极分析与总结经验,将潜在安全隐患找出,并加以控制与防治,以切实提高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群.医药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点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xx,(5):144.

生产管理论文14

  摘要: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族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组成,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安全条件相对较差,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这也导致小微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事故发生频繁,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已越来越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管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分布较广,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这也使其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再加之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风险管理十全薄弱。部分家族作坊式的企业更是缺陷有效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一时发生事故,则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确保小微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1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小微企业普及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人员不足、安全意识差的问题,这已成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目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部分小微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只落实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工作中,在安全生产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不仅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而且在安全投入上较少,部分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即使设置了,通常也是兼职或是由自己家人兼任,对于安全堆积、安全制度及安全常识缺乏了解,一旦发生风险,往往无所事从。

  1.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小微企业由于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初期,生产设备往往购买大型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而且很少进行技术设备更新,部分小微企业还采用“土法”进行生产,这都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之小微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等方面存在着盲区。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小微企业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

  1.3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化

  一些小微企业存在于街道和村乡镇,但这些地方往往安全监管人员人数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乡镇来讲,安全监管存在着点多、面广、任务重的特点,同时还要应付各类检查,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监管人员往往无力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执行力较差。由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中往往更集中于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小微企业基本上属于安全监管的盲区,因此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长期处于安全监控之处,安全生产状况堪忧。

  1.4安全生产基层执行力不足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很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标准存在“高大全”现象,适应性、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存在“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程度。

  2做好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针对当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对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微企业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装备及技术水平。这样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的保障小微企业生产的安全。

  2.1加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金,免费对企业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立足于从业人员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一些一看就懂的教材;在考核过程中要重点对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考核。

  2.2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规范发展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加以引导,可以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和直接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对符合环保、安全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应给予指导与扶持;对小微企业要加大信贷、税收扶持力度,促使企业重视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2.3注重方法,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首先,明确责任。可以充分的结合本地和本行业的实际开发部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制定阶段化目标,并进一步落实好部门及乡镇的安全监管责任。其次,做好分类指导及典型引领工作。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模来分类和分层次的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小微企业,则可以组织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更好的带动该地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最后,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对小微企业责任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宣传的力度,及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发布,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增强全社会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2.4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设,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逐步将所有的小微企业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同时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通过镇街安监站所的力量,利用安全生产示范村(社区)的创建,以企业自查、专项检查、聘请专家检查等形式,加大对小微企业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2.5提高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应深入考虑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本着服务原则,多到小微企业进行走访,对小微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行实际指导。小微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应避免“一刀切”,通过制定不同行业的操作指南、建立事故隐患共享平台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3结束语

  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问题来安排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针对小微企业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及职业健康隐患排查等项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督促小微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有效的防范隐患,确保小微企业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娄玉双,刘素霞.我国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9,1.

  [2]许水章.浅谈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能力提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28.

  [3]王建民,梁军,时孝功.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J].劳动保护,20xx,1,1.

生产管理论文15

  安全生产是水电站的生命线,抓好安全生产,减少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是电站管理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安全教育要到位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是保证电站安全生产的基础。青天河电站近几年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把职工从被动的“要我讲安全”转移到“我要讲安全”,其具体做法是:正面教育,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为榜样,使职工自觉增加安全责任心,反面教育,以常见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时刻引以为戒;奖励教育

  对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制止“三违”行为、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避免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处罚教育,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或由于“三违”造成事故者,严格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使职工感到罚得心痛,触及灵魂。

  二、技术培训要到位

  1.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跟班见习

  其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设备构造、原理、性能、技术状况、操作技术要领、安全技术规程、规范等,见习期满后,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开展全员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运行班、零点班、四点班休息时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学习。由主管技术的副处长授课,从基础理论学起,结合电站实际情况,有理、有节地授课,使职工都能够从机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加深对技术的学习掌握。

  每年进行两次闭卷考试,考试分三个层次:班员、主值班员、班长。每个层次命题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班员前2名可以晋升主值班员、主值班员前2名可以晋升班长、班长前2名进行奖励。

  相应地,班长后2名降为主值班员、上值班员后2名降为班员、班员后2名重新眼班学习,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后重新上岗。考试成绩直接和工资挂钩,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三、生产设备管理要到位

  生产设备是电站的主要生产工具,要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现代的管理技术,维护好生产设备,保证生产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1.建立健全设备台帐

  其做法是对每台机组建立技术档案,记录机组安装时的技术参数,运行中发生过哪些异常、故障或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更换过哪些零部件,机组的维修期限,以及每次大修后的试验记录,随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备品备件准备充足,并及时补齐,做到检修时能快速方便地更换。

  2.全体职工参与设备管理

  每件设备都有人专门负责,要求职工对所管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必须掌握,熟悉常见故障及处理,加强正常巡视、维护。每月每班必须把当月设备运行缺陷报管理处。

  3.建立良好的反馈制度

  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议,由各班长参加,共同研究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分析各班上月上报的设备缺陷,落实检修班,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实行销号制,有条件解决的,及时销号;一时得不到解决的,记录在案,并积极创造条件,缺陷解决后再销号。

  四、巡视检查要到位

  经常性巡视检查是小水电安全运行的关键。我们制定了内容详细的.巡视检查项目,包括永磁机、励磁机、发电机、水轮机、调速器、自动盘、蝶阀室、集水井、空压机、主控室各控制屏、高压开关、主变、电缆、蓄电池、升压站、整流柜,要求每小时进行1次巡视检查,每4个小时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做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采取尽可能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并及时上报。

  根据经验,做好巡视检查必须做到:心到,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做到心中有数、对设备状况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掌握;脚到,该跑到的地方一定要跑到,不能靠想象、推理来代替检查,只有脚到才能查清、查实、查细;手到,有些地方需要用手触模,去感受温度,去加油除尘,不要怕脏手,不要怕麻烦,并要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记录

  及时处理;眼到,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现细微处变化,耳到,一切机械设备运行时都有正常声音,要了解这些声音,并能从声音中听出异常,及时分析处理,防止事故发生;鼻到,一切设备有异味情况时,往往能闻到;嘴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逐级上报。

  五、督查到位

  加强监督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电站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促进工作的落实。

  我们的做法是每月组织由处长带队、各班长参加的检查组,对各班组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劳动质量、组织纪律、设备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实行百分制考核,检查考核记录作为各班组评比和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要求每位处长每月到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不少于15次,并要进行夜间督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和设备缺陷,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

  六、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参与,笔者认为只要做到以上五个方面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实现电站安全生产,增产增效。

【生产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生产管理论文10-02

生产管理论文(必备)10-03

生产管理论文【通用】10-03

钻井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论文04-18

精益生产管理论文03-16

生产管理论文经典(15篇)10-05

浅谈统计方法在工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11-13

天然气输送支干线生产管理研究论文03-04

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论文范文12-09

新时期企业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革创新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