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析古代文学教学之法
摘 要: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研究性教学、贴近当下、文史结合、文本阅读等方法值得推荐。 关键词: 《西游记》;古代;教学方法 古代文学传统的授课模式基本上都是 “满堂灌”,是老师的单人舞;同时,老师也往往是按照既定的模式: “作 者介绍——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来对每 一部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周而复始的授课。文学课成为了既 定的条条框框,缺乏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真实的情 感、鲜活而生动的体验。如何让古代文学课程 “活”起来, 教学方法的探析是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努力的方向,以 《西 游记》的授课为例,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贴近当下、文 史结合、文本阅读等都是古代文学授课值得推荐的教学方 法。 1 研究性教学 教学过程中包含三个基本的层次:知识累积层、思维 训练层、能力培养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 应该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从着力于学生对于古典知识 的了解和记忆向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提升文 学的鉴赏与写作能力转变,对学生展开研究性教学。研究 性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的 研究过程,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对待书本知识的学习, 做到学习与研究相结合,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 创新能力。在 《西游记》的授课中,关于 《西游记》的作 者,笔者不会像中学语文教学那样简单介绍 “吴承恩”的 生平,而是把学界关于 《西游记》作者是否是 “吴承恩” 的争论介绍给学生,吴承恩著 《西游记》是根据 《淮安府 志》,后又经鲁迅、胡适等学者的肯定,可是存在很大的疑 点,因为 《淮安府志》中所说的吴承恩著 《西游记》是否 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现在学界还无法 论证。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笔者希望培养他们一种置疑 精神和研究思维。又比如主题是 《西游记》最为引人关注 的内容,这里完全不必给学生一个既定的答案,而是可以 把学界的各种说法介绍给学生,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像 宗教主题说、游戏主题说、政治主题说、哲理主题说等。 而在讲到 《西游记》的两大文学母题中的 “自由”与 “秩 序”之间的矛盾时,笔者还会补充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 进行相应的扩展与深化,因为这些内容也恰恰是这些医科 学生所最为感兴趣的部分。在做到精讲的同时,我们更应 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创意活动来 展开:比如故事新编 (对 《西游记》进行改编和表演)、思 想碰撞 (“嫁唐僧?嫁悟空?嫁八戒?嫁沙僧?”等论题的 辩论)。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 们积极思考、团结合作,在快乐而美好的氛围中感受到古 典文学的美与深邃,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 力。 2 贴近当下 古典并非是故纸堆,而是大浪淘沙后的粒粒珍珠,我 们的古代文学课程不仅要将作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 去感同身受作者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同时,我们的课程 更应该探究古典作品之当代意味,古典作品对于当代大学 生价值、思想、情感建构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讲授古代 文学时,应该贴近当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情 感共鸣。 《西游记》这部作品虽然完成于明代中期,但是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挖掘出人类共通的人性与情 感。所以,在授课实践中,笔者会着重讲解自由与秩序的 悖论、历经艰险才能获得完善和幸福这两大 《西游记》的 文学母题,因为这正是亘古不变人类的困境与真理,也是 当代大学生心之所系,情之所钟。同时, 《西游记》的改 编也成为课程的重点内容。自 《西游记》问世之后,出现 了各种改编和续写的著作,像 《后西游记》、 《续西游记》、 《西游补》等等。但是,笔者的重点是当代影视作品 《大话 西游》。为什么要讲 《大话西游》,因为不管它的优劣与否, 但是它已经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表征,带来了 “大话文化” 的盛行,深刻而长久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然而, 大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喜欢这部影视作 品,却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它,它背后到底代表了怎样的文 化现象。所以,当笔者要讲授 《大话西游》,并且要谈到这 部作品与我们古典名著 《西游记》的联系时,学生们很惊 讶也非常地期待。课程讲解了 《西游记》的戏仿之作 《大 话西游》与原著在结构、人物、情节上的差异,同时,课 程也讲解了 《大话西游》其实在精神内核上与 《西游记》 是一脉相承的,甚至有所超越。正是在这样的对比研究中, 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西游记》的精神,欣赏到 《西 游记》作为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并且获得某种情感的净 化与升华。有学生在他的考核论文中这样谈到 《大话西 游》: “孙悟空本来不愿面对自己要去西天取经的命运,但 是后来他突然顿悟,接受了自己的责任,走上了西天取经 的道路,这不正和我们很多人的人生很相似么?面对自己 的命运,我们不愿接受,但是经过社会的磨砺,我们会慢 慢转变,最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唯 有贴近当下,贴近大学生的内心,古典文学才能真正大放 异彩。 3 文史结合 “文史不分家”,前代学者在研习文学的同时,也注重 兼通历史,王国维、陈寅恪、鲁迅、钱钟书等皆是这方面 的典范。 “知人论世”,一部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的体验, 也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在目前的文学研究中有文史分 家、走纯文学之路的倾向,而笔者认为文史结合是古代文 学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方法。通过文史结合,避免 “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孤立地研读古典作品,从而让学生以一种 高度、深度、广度来理解作品,也培养他们开阔的思维能 力。 《西游记》这样一部小说为什么会完成于明代中期, 为什么小说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代唐僧成为了第一主人 公,并且前七回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孙悟空从出世到大闹天宫的情节,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特别复杂的一个时代,专制的强化和个 性解放思潮的汹涌同时并存,俗文学的兴盛,反理学的思 潮……这些都与 《西游记》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讲 《西游记》,如果不讲其背后的大历史,仅文本来 分析文本,那么我们对于上述关于 《西游记》的很多问题 就无法解答,也无法全面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通过对于 史学知识的讲解,我们会发现学生们不仅会运用这些知识 来分析 《西游记》,还会举一反三,用来鉴赏同时期其他作 品,比如 《牡丹亭》中杜丽娘为什么会死?所以,在古代 文学教学中,史是 “筌”,是揭开古代文学作品面纱的工 具,文史应该结合。 4 文本阅读 随着文化消费快餐时代和影像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们 已经越来越远离文本阅读了。可是失去了文本阅读,古代 文学之鉴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何谈起呢?重温 经典,在字里行间中去思索、去惊喜、去悲伤、去感动, 因这些文字去体验万千情感、去经历沧桑世事,这才是文 学的应有之义,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文本阅读的美 感遗弃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遗弃了。对于非 中文专业学生,尤其是医科院校的学生 (专业学习压力巨 大),强迫他们在古代文学学习中进行文本阅读,这也有些 强人所难,不近情理。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是在课堂教学 中尽量展示一些文本内容,通过这些经典的文本内容,让 学生们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字之美、内涵之美,从而 激发他们自觉去阅读文本的欲望。 当然,古代文学的教学之法还有很多,比如:古典优 美的 ppt、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诗词的吟唱等等。总之, 教师用心去讲授、学生用心去感受,古代文学的课堂就一 定会绽放魅力!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 《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2] 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1 [3] 胡源:古代文学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实践[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8
[4] 周苇风:古代文学教学应重视文史结合[J], 《现 代语文》 (文学研究版),2008,11
【探析古代文学教学之法】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教学及地域文化论文06-26
英语教学加强整体效应探析06-01
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探析06-14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1-02
婚姻效力探析06-04
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实践初探论文07-26
外国文学教学与哲学思维的培养探析05-07
大学生哲学思想教学探析论文05-02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09-30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法学思考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