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文学是对我们心灵击打最剧烈的那部分生活;是通过审美把作家的世界观、对生命的理解,对未来的向往,艺术地展示给读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文学创作;鉴赏;想像
论文摘要:
文学是传达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内部所深含的意义。但是语言文字只是负载着意义的符号。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做到真正地阅读作品。获取作品内部的深层意义。创作也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
1、文学创造中的想象
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翻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翻具体来说,想象就是人脑把客观的形象记忆下来。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想象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文学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性。它与实用写作不同。不是照搬生活,不是如实传达人们的生活行为。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形象的组合、再现的过程。虽然其具体过程很复杂,还会运用意识等心理手段,往往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更正、改善,但它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所以,文学语言是想象的符号文学写作必须通过写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去选择、提炼、加工、重新改造生活,把生活变为自己的心灵产物、情感的产物。也就是说。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是作者虚拟的结果。而虚拟,是必须依靠想象的。因此,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就必然要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发生作用。
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一切艺术发现都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当创作者在营构形象的时候。想象就开始发生作用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陆机的《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醉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把创作者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发现转化为能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很多创作者在完成文学作品之前,就已经在大脑中构思了,就是说,创作者借助想象设计未来的作品。在小说的创作上。小说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由这些形象所构成的形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作品的成功。而想象又是创作者创作构思的主要方式。所以想象对整个作品的形象和形象体系的雏形的孕育起着“设计师”的作用。鲁迅先生写作《阿Q正传》的情况就是突出的例子,他说:“阿Q的影象。在我的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了”。
想象可以弥补创作者实际经验的不足。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创作者的真实写照。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假的其中很多成分就是经过作者的构思、想象而来的。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狐鬼世界,蒲松龄并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对社会现实有感,在对现实反映的基础上运用想象构建出来的。创作者利用想象之力把读者带到了人不能到达的世界。也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如果没有想象的翅膀。今天的我们是无法见到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学的。
阅读文学作品和创作文学作品是不同的。它们的宏观步骤是相逆的创作者如何运用想象来创作文学作品会对读者在阅读时如何展开想象有着非常有力的影响。创作者将思想和情感深藏于语言文字背后。读者就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阅读能力、展开想象力。挖掘这些深层的意义:相反。如果创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处于文学语言的深层。读者就可以利用想象和其它鉴赏手段较为轻松地领会。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它的语言是高度想象性的语言。叙事性的历史史诗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呈现给读者。蕴意深远的现代新诗能通过文字给读者心灵深处的震撼,所有这些都是要依靠想象的作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就是依靠诗人们的想象而成的。倘若没有想象,读者无法通过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没有诗人丰富情感的渗人以及广阔心理时空的神游,这些诗句的美感是无法产生的。没有想象,就只剩下赤裸裸的语言文字符号,文学作品就缺少必要的张力、活力,不仅鲜活的文学形象无法获得。作品中深刻的思想蕴涵也就无从谈起,就更谈不上文学作品的美了。
文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主体发挥想象力酝酿的心理过程创作主体运用想象力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想象为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提供载体与展现形式。同时为审美情感所推动。使作家从创作中的自我与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中分离出来,而进入物我同化的世界。除此之外。在文学的创造过程中。作家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众多表象,以静态的方式储存在头脑中。但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作家在审美情感作用下。通过想象。使头脑中这种静态式的表象转化为动态式的表象。
想象力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往往是综合地发挥着作用,想象力作用于创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文学创作主体都不能忽视、低估想象力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文学的创作是离不开想象的。这是人类文学创作发展史上的一个公理。
2、文学鉴赏中的想象
尽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鉴赏者的再创造能力的心理机能是想象。“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表象和形象的心理能力”。想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它可以使人“能够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康德就认为:“鉴赏是与想象力的自由合规律性相关的对一个对象的评判能力”“想象力可以自得地合目的地与之游戏的东西对于我们是永久常新的。人们对它的观看不会感到厌倦”。可见。想象力对于文学鉴赏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想象力帮助鉴赏者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夏丐尊和叶圣陶在《文心》中曾说:“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却要倒翻过去。把自纸上黑字依旧翻成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不论是欣赏小说还是欣赏诗歌、散文。都必须将文字符号首先转化为具体形象。想象力就担当了转换者的角色。
接受美学学者英伽登认为,文艺作品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其中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处等待读者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在文学鉴赏中。想象担负着通过作品的语言再现审美意象和创造新的意象的重要任务。鉴赏者鉴赏作品的再创造性想象是具体、不同的。所以就导致了“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林妹妹”的现象如前所言,鉴赏和创作是两个相逆的程序。创作大体上说是将情感、意义负载在文学形象上的,鉴赏则是运用想象。从文学形象来领悟意义的。鉴赏中想象力的作用方式是一个由“形”到“神”的逐步的想象力再创造的过程。当然。这种想象的再创造具有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空间,就是“使有限的艺术形象在欣赏者面前展开着有感觉的有限性通向形象的广阔性的道路”,“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想象来充实和扩展形象诉诸感觉的有限性那么无论哪一种艺术形象都将失去它那广阔、深人反映生活的可能”。想象力对于文学作品的再创造鉴赏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创作主体将自己的情感、感受、意义藏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中,想象力将这些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对于读者领会其中的内容是十分有利的。不仅如此,鉴赏者的积极想象,还有助于发现、补充、发展作品的内在意蕴。当鉴赏者丰富、发展作品意蕴的时候,也是深刻领会了作品意味的时候。换句话说,文学作品的鉴赏者不是也不应该一味被动地接受文学作品的精神内容,而是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动地、自发地发掘更多的精神内容,以此填补作品形象结构中的空白部分这也是再创造性鉴赏的一部分。
文学鉴赏对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创作主体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鉴赏主体对它的反应,那么。文艺作品的形象构造必定要顾及鉴赏者的因素。这就造成了对创作的反作用了。鉴赏的心理机制中,想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鉴赏者如何想象就不能不是决定创作主体如何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了。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大众文化的消费取向决定了文化生产的重点。文本的创作亦是这样。
想象还是文学鉴赏中发生情感共鸣不可缺少的条件文学欣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活动,共鸣发生的基础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或类似。诚如此言:“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鉴赏者必须借助想象进人作者的世界,与作者同思同感,才能体会到作者倾注在形象画面中的思想情绪。无论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如何。即使在情感上与作品有了共通之处,没有想象力的帮助。共鸣还是不能产生的。
总而言之。文学鉴赏是不能没有想象的。
3、结语
想象在文学中显示出非常明显、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渗透着想象力心理机制的作用“‘文学’一词如果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似乎是最恰当的”。它的作用还是源远流长的。马克思也说:“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字,而且已给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它对文学创作与鉴赏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创作与鉴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环节缺少了想象。文学作品就会变得毫无活力和张力。也就不能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深刻意义和内涵。文学鉴赏将会变得索然无味。“在实用主义不断获得尊崇的今天。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由此而导致的结果。便是近些年来的文学创作。已越来越远离必要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失去诗性的审美质感。越来越依赖于客观的现实生活作为阅读上的逻辑印证这种远离梦想、放逐想象的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文学核心品质的一种公开抛弃与逃离”。这段话非常郑重地告诉我们,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并不是充满着想象的“空白”。而是想象力呈现了一种空前溃败的局势。
要真正地激活创作主体内在的艺术创造热情,让文学重新回到人类的精神梦想中来,回到人类自由、博大而丰富的内心生活中来,使它处处闪现着圣洁、高迈的理想,凌空飞翔的诗意,笑傲苦难的信念,并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类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那么。除了大力提高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和人文理想。大力增强作家自我的思想深度与文化素养之外。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必须重返想象的话语空间,重铸强劲的艺术想象能力。
拓展: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摘要:
音乐是抽象的,音乐表演需要感知和想象。丰富的想象力与稳健的心理素质对于小提琴演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音乐表演者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对各种艺术的汲取,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在表演时刻意充分发挥想象力。作者的亲身体会说明想象对于小提琴演奏的重要性。作者先后师从的提琴教师以及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和国内著名女中单歌唱家苏小明等,并通过实际的例子佐证想象和心理素质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想象力; 心理素质; 小提琴
一、前言
时下,在我国,从孩提开始,无以数计的青少年(也有为数不少的成人)学习乐器的势头方兴未艾。而在这浩荡的"器乐大军"中,据了解,学习西方乐器的占了绝大多数。而顺应这种潮流(莫如说是抓住这种’商机’)应运而出的有关的乐器专业技巧书,教材、曲谱、辅导材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发现在名目繁洁的器乐书籍中,关于演奏方法、技巧、作品分析方面的居多,专门论述演奏者的理论知识、文史积淀和心理素质对乐曲的理解能力,乐器的驾驭能力以及演奏效果的重要影响的书籍却不多见。
从十多年的学琴生涯中深深领悟到,要想拉好小提琴,仅凭从弓法、指法等专业技能技巧上去练习,机械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发挥音乐想象力与心理素质以及其它外在的`客主观因素在演奏中的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就是说丰富的想象力与稳健的心理素质对于小提琴的演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术界书法家均强调"功夫在笔外"。这里,作者试图从想象力与心理素质在器乐表演中的作用方面来和广大的音乐工作者探讨。由于作者从事小提琴专业,所以仅从小提琴方面说三道四,以抛砖引玉。
二、音乐想象力在小提琴学习中的作用
音乐是抽象的,它需要感知、体验和想象。正如张前 先生所说:"想象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桥梁。表演者的想象越丰富,他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越清晰,听众从他的表演中所感受的情感与意境也就越鲜明。也正因为如此,中外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对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
上中学时,高中语文课本曾选有一篇《伯牙鼓琴》的古文,记得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呼!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呼!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这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它所讲的正是音乐表演者在表演中的想象激发了音乐欣赏者--观众的情感想象,犹如身临其境,于高山流水中如醉如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好多小提琴家在演奏时全神贯注甚至旁若无人,闭目摇曳,这表示其已深缅到丰富的想象思维中去了,在乐曲绘制的情景中神游。
初学小提琴时,在同学的起哄下,出于好奇热闹,拉起了《梁祝》。由于无人指点,弓法,指法完全是任意即兴,和录音带子对比起来简直不像一回事。后来大一些了,按着谱子上标注的弓法指法去拉,自我感觉有那么个味道了,但是让经常听《梁祝》音乐的人说还是像"白开水"。后来在省图书馆听了林声教授的经典爱情音乐讲座后,对《梁祝》这首小提琴才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此后演奏起来,才开始有了颇深的想象思维。曲首引子一段,长笛一吹响,我就刻意进入想象活动,脑海中呈现一幅旖丽的画面:在古朴隽美、山清水秀的吴越大地,一群天生丽质的村姑在向我们叙说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因此第一次Solo时,我已进入了角色。所以这段主题曲的独奏拉得细腻激情,基本承袭了作者何占豪、陈钢老师的意图和想象。在演奏第二段时,我头脑中想象江南小桥流水,花丛蝶飞,田间小径蜿蜒,林间楼亭隐现,梁山伯祝英台窗下共读,游学踏青,纯洁无间,无比欢乐的场景,演奏时左右手自然配合默契,流畅欢乐的旋律自然而出。尽管江南多行船,但我想象出古代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场景。就这样凭着想象一步一步的进行下去。直到尾声段,我想象着雨过天晴,丽日彩虹,百花丛中由梁山伯和祝英台羽化的一对美丽的蝴蝶,自由地飞翔在天地间,世界上再没有人能把他们分开。梁祝爱情,终成千古绝唱。这儿是我演奏的最动情处,以至感到身临其中,直到终场的掌声响起时,思想才回到现实。
想象力不仅在小提琴乐曲演奏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小提琴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奏技术中也会用想象来纠正拉琴动作和姿势。西安歌舞剧院王声来老师和西音赵一永教授都要求我运弓时想象是在搓手娟。王老师还要我上弓时要有闻(嗅)手的想象动作,这样弓尖才不会向里勾。拉ABC教材《小蜜蜂》时,教我想着是右手画圆圈,这样才能弓子直,拉得快。这些对我想象力的早期启迪使我受益匪浅。
三、心理素质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可以说,心理素质在小提琴表演中的作用比想象力的作用还要大。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可以把一个乐曲完整地演奏下来,尽管乐曲演奏得枯燥平淡。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曲甚至可能演奏不下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小提琴手,在下面拉得蛮好,指法娴熟,运弓稳健,乐曲情感处理的恰当,乐曲风格也体现了出来,但是一到台上表演,就大失水准,指法错误,运弓僵硬,节奏紊乱,左右手配合失调。
当代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曾说过:"站在演出舞台,我就无暇他顾,什么也不想了,唯一的念头是如何让我的’小鸟’(指小提琴)唱出最美妙动听的歌来……"多明戈说他临场表演时全神贯注地集中在表演上,他说:"在我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空的感觉,这时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的东西了。"全神贯注是保证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状态。
因此,每一位音乐表演者都必须在平时练琴中,特别是在每次临场表演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这一心理素质。其次,在舞台上要自然流露。这里讲的自然流露不仅指台风,主要指从表演心理角度,要求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既不要把自己的表演做为某种表现意图的生硬灌输,也不要把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外在的技巧来显示和夸耀,而要使音乐从自己的心理自然地流露出来,并且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只有从表演者的心理自然流露出来的音乐才是真实感人的。任何造作和卖弄只会弄巧成拙。生硬的传达意图往往会破坏表演者与听众之间的自然交流。那种意在显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更是不足取的。音乐表演的自然流露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纯熟的表演技巧,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更主要的是要求表演者真正把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使音乐从表演者的心中自然地流淌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表演的出神入化的境界。
四、总结
我们小提琴演奏员和器乐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提高和发挥音乐表演中的想象力,理性地看待临场紧张和怯场问题,积极地培养稳健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控能力,主动克服临场表演的紧张和胆怯,那么我们的演奏家就会在音乐的舞台上如鱼得水,在艺术的殿堂里驰骋纵横。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 《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7-5039-1931-0.
[2] 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3][4] 张前, 王次火召.《 音乐美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7-103-00860-4.
[5] 梁友. 《西安晚报》, "吕思清访谈录".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相关文章:
关于直觉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论文08-22
表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作用08-11
浅谈游戏设计中数值策划的作用09-27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10-14
浅谈财产保全在执行中的作用08-10
浅谈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11-30
浅谈数学概括在学习中的作用11-30
浅谈奥数学习的作用与方法09-30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