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庄子的浪漫主义情怀
《逍遥游》篇集中论述了庄子豪迈旷达的情怀,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表达了庄子渴望超越平凡的境界,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庄子浪漫主义情怀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 要:《庄子》一书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整本书想象奇特丰富,加上各种对比、夸张、比喻、排比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令人浮想联翩,胸怀激荡;其次,庄子的超然与豁达,突出表现在他的齐物论、物化论的思想方面;再次,庄子的逍遥与自在自适。庄子退而隐居,回归自然,追求“无待”的逍遥境界,都充分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
关键词:庄子 浪漫主义 想象 超然 逍遥
一、奇特丰富的想象
庄子一书充满了奇特丰富的想象,如《逍遥游》篇中的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①鲲鹏,现实生活中本无此种动物,庄子凭借想象虚拟出此两种庞大的动物及其强大的力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彰显了庄子的浪漫主义情怀。《逍遥游》篇中还有对“神人”的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神人”冰清玉洁,不食人间烟火,腾云御龙,神情凝聚,使万物不受伤害,使年年丰收。《逍遥游》篇还大量使用对比、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极尽想象之能事,气势宏伟,大气磅礴,让人读来浮想联翩,胸怀激荡,心胸顿时开阔了许多。“列子御风而行”,列子能够乘风而行。“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嫠牛如此之大,象遮盖天空的云气。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一系列庞大的数字:“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极富夸张的想象:“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绝云气,负青天”,庄子的想象力似乎插上了翅膀,带着读者随“鲲”“鹏”遨游于青天之外,这种超越平凡超越世俗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这也是为什么生于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庄子直至今日依然为世人所喜爱的原因吧。尤其是当今生活于大都市的人们,每天为生活所迫,疲于奔命,根本没有闲暇停下来欣赏“云淡风轻”的美景;当然这种美景今天也不多见了,更没有心思放飞想象。
此外,《庄子》中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同样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如庄周梦蝶,偻者承蜩,吕梁大夫蹈水,濠梁之,混沌开窍等。这些寓言故事,要么充满梦幻的色彩,要么充满童真童趣,要么富于哲理。
庄子生活于战国时期,约前369年到前286年。这一时期,正是人类童年时期,没有太多的约定俗成的束缚来约束他的思维,所以他能够纵横捭阖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庄子像是一个智慧的老人,深谙世故,既天真又狡黠,编了很多寓言故事,用他特有的三言(寓言、重言、卮言)表达法,似是漫不经心地无意地告诉我们一个个故事,有的故事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逻辑的联系,至于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故事,需要读者自己用心去回味、揣摩。
二、庄子的超然与豁达
《庄子》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从身心健全的人到各种身有残疾的人,庄子的想象超越了时空,无拘无束,天马行空。郭象在《庄子序》里写道:庄子“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而不敖”②。
《庄子》一书中,论述了各种身有残疾的人:如《德充符》中讲的一个个寓言故事中都涉及虽身有残疾,但道德高尚的人。第一则寓言故事:“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兀者”,指受过刑只有一只脚的人。王骀,虽然只有一只脚,却能够行“不言之教”,从而使得来向他学习的人与孔子相当,使人能够空虚而来,满载而归。可见身教重于言教,王骀高尚的道德境界感染了他的学徒。第二则寓言故事: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子产自视自己是一个执掌政务的大官,瞧不起断了一只脚的申徒嘉,不屑于与申徒嘉同进并出。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申徒嘉拿子产与伯昏无人对比,说他与先生伯昏无人相处十九年,先生从不把他当残疾人另眼相看,然而子产却以外在的形体来要求他,足见子产与伯昏无人境界的高低,说得子产面带羞愧之色。
第三则寓言故事是关于“兀者叔山无趾”。第四则寓言故事是关于哀骀它:
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哀骀它,相貌丑陋,然而,德性完美而高尚,深得人们的信任,这就是“才全”而“德不形”,才智完备,“德”又不外露。 第六则寓言故事,关于“支离无”与“(yang上“央”下“瓦”)大瘿”的故事,卫灵公非常喜欢这个跛脚、驼背、缺嘴的人以及另一个脖子上生大瘤的人,看到形体完整的人反而不喜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如果德性上超出常人,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人所遗忘。
《德充符》里,庄子通过这六则寓言故事,设想了几个身有残疾、相貌丑陋的人。他们虽然形体上有缺陷,但却是“才全”、“德不形”的人,所以依然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可见,在庄子看来,“德”比“形”更重要,这与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是相一致的,齐是非,齐彼我。正如《齐物论》里写道: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在庄子看来,一切事物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可以相通为一的、没有大小、美丑之分,成毁之别,也就是他的齐物论、物化论的思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庄子的超然与豁达以及包容的心态,庄子摒弃了世俗的目光,认为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每个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应该被承认、被尊重。
三、庄子的逍遥与自在自适
庄子拒绝与黑暗的政治为舞,退而隐居,逍遥自在地与大自然相拥。仰观俯察,静看人间万象。《逍遥游》篇集中论述了庄子豪迈旷达的情怀,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表达了庄子渴望超越平凡,挣脱世俗的功名利禄的束缚,极力主张精神的自由与超越,达到“无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逍遥游》篇论述了小大之辩,有待无待之辩,庄子显然是倾向于鲲鹏之志:“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轻蔑蜩与学鸠的狭隘与孤陋寡闻:“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至于有待无待之辩,庄子认为“无待”的境界尤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宋荣子比起那些小官小吏,显然是更高一筹,能够做到不因整个世界赞誉他而奋勉,不因整个世界诋毁他而沮丧,这已经是一种很高超的境界了。然而,宋荣子毕竟还是“有待”的。要做到“无待”,唯有能够顺应自然规律而行的,把握六气变化的“至人”、“神人”、“圣人”能达到这种境界。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神人”、“圣人”能够完全地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也即忘我、忘物的至高境界:“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齐物论》)圣人能够齐是非,依顺自然而又均衡之理,达到“两行”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胡道静主编.十家论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试论庄子的浪漫主义情怀】相关文章:
基于浪漫主义情怀的古典艺术03-05
从浪漫主义的源头看李白的浪漫主义11-20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夜曲03-18
浅论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夜曲03-18
舒曼歌曲中浪漫主义艺术特色11-24
试论损害03-21
艺术试论03-05
谈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音乐风格03-18
庄子的超脱人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