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
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2]古代文学课是中文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在中文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文化。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老师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古代文学课虽然不可能全程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但是韩愈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文知识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通俗的人文知识,如一些地方的风土民俗;另一种是以抽象的思维、理论加以解释的知识,比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道”的培养和引导,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一)通过古代文学课程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古代文学作品中涉及的文人志士很多,比如屈原的深切爱国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惜上下求索的求真精神,陶渊明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杜甫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理想。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身边的人与事,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
(二)通过古代文学课程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人文素质教育除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给予正确的引导外,教师还应依据教学内容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者和发扬者。要想让学生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怀着对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去学习古代文学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其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的体验。古代文学课与其他理论课不同的是有着鲜活的文学形象,教师应从文学形象入手,引导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进入充满感性形象、联想和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情境当中。比如讲到中唐诗人李绅时,学生对李绅可能不太了解,但对他写的《悯农》都比较熟悉,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李绅写作《悯农》时的创作背景和原因,结合当今反对铺张浪费的新形势,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农民炎炎烈日下劳作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同情大众、爱惜粮食的品德。其次,倡导正确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正确的人文观应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同时,展开课堂人文交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进行交流,建立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笔者在讲《史记》时,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搜集司马迁所处的汉代社会情况,课堂上分组讨论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完成这部史家巨著到底值不值得,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表现得很踊跃,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增加大学生的人文知识
人文精神固然重要,人文知识也不可偏废。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只有依托人文知识才能得到传承和发扬,所以,在强调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应加强人文知识教育。以中文专业的学生为例,很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知道死记硬背,考试过后所学知识所剩无几,对一些基本的人文知识都不甚了解。因此,在注重培养人文精神的同时,还应加强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就古代文学课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教师可依据讲授的课程,每学期给学生布置需要背诵的诗词、需要阅读的参考书目。教师要给予监督,抽出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就蕴含在我国的古代文化典籍当中,所以要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增加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首先应引导学生读“好书”,强调版本的重要性,看正规的、权威的学术出版机构和权威专家的著作。比如《汉书》,应告诉学生比较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目录学有简单的认识,比如讲《诗经》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如汉代有齐诗、韩诗、鲁诗、毛诗,布置学生阅读《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史籍,使学生对《诗经》的学术发展历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在有了版本学和目录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来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学习古代文学知识。比如讲到杜甫时,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查找杜甫的生平资料,给学生安排需要阅读的书目,比如《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隋唐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等,使学生对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提倡学生看竖版古籍,以便提高古籍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文学史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注意对一些基本国学知识的点拨,比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学生会想为什么要用蝉来托物言志呢?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古人认为蝉是高洁之物,蝉处于高处,饮食的是露水,所以诗人以蝉来自喻。诗人禁所的西墙外有很多古槐,“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音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3](P.65)诗人由此场景想到自己的入狱生活,借此意象对自己蒙冤入狱深表愤慨和哀怜,但诗中激荡着高傲、激烈的个性精神。在提高学生文献阅读能力同时,还应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当今的大学生科研意识欠缺,连基本的写作能力都很差,故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好前期引导和准备工作。首先应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比如讲到黄庭坚时,黄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人气比较浓,诗中常出现笔墨纸砚等物品,同时中国文化的代表———茶,也是黄诗的一个重要描写对象。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文化影响着古老的中国,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对茶文化做一个考察,或者对唐宋时期文人笔下和茶有关的诗篇进行搜集整理,然后尝试着写篇小文章。黄庭坚的《和钱穆父咏猩猩毛笔》8句诗用了12个典故,而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并未做详细的介绍,可以发动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找到这12个典故。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科研热情。有些学生对科研有着畏惧感。如李商隐的《锦瑟》诗,此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查阅资料、阅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尝试着写一篇小论文。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学生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对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古代文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