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0-06-30 09:11:14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国际贸易将出现很多变化,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为求实现贸易自由化,各贸易主体应加强交流沟通,并实现贸易管理的标准化,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寻求贸易全球化的可能。鉴于“互联网+”的长期效应,未来的国际贸易还会出现更多变化,本文从货币机制的更新、贸易重点的转移、管理难度的增加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少许参考。

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贸易全球化;贸易壁垒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为社会各行业、领域带来了显著影响,包括国际贸易在内,传统的贸易方式、管理制度渐渐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分析其影响类型、应对策略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互联网+”时代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三个方面,即丰富了贸易途径、增加了贸易主体、优化了贸易方式。贸易途径的丰富是“互联网+”时代的独有特点,贸易主体之间的议价、商谈、签订协议、支付、结算等活动可以借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远程进行,充分利用全球信息资源而不受地域的限制,推动自身贸易活动有效进行,同步推进贸易全面发展,国际贸易形式更趋多样、便捷。贸易主体方面,由于“互联网+”时代强调互联网和传统贸易活动的融合,等于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虚拟化全球市场。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市场进行资源融合、优化,贸易活动更频繁、更深入,更多的地区级、企业级主体可以参与到贸易中,贸易主体数目显著增加。贸易方式的优化体现在“互联网+”虚拟市场中,这种市场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信息透明等特征,没有国界、没有贸易壁垒、没有市场垄断的限制,可以为贸易双方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贸易方式更为多样。

  2.不利影响

  “互联网+”时代给国际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包括三个方面,即缺乏管理规范、造成“剪刀效应”、存在安全隐患。管理规范的缺乏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关,国际贸易往往数额较大,从安全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度、规章规范。目前来看,“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缺乏具体的、规范的法律规范,对各类贸易主体来说,管理上都缺乏有效的框架和条文支持。“剪刀效应”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在技术、理念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利用不同手段持续导致“剪刀效应”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处于被动状态。安全性问题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较为突出,“互联网+”时代,贸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采用的是虚拟的电子方式,商品交易的数量和服务金额都不易确定,变化性较高,再加上数字化的信息容易被侵入和攻击,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往往不易察觉。

  二、“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优化策略

  1.加强交流沟通

  国际贸易开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理念的应用越发频繁,这也会导致上文所述问题的激化,如安全问题、管理不规范等等,目前来看最直接的处理办法是各贸易主体之间交流沟通的加强。一般意义上的贸易活动往往牵涉两个主体,如我国企业与印度企业就农产品之间的贸易。2015年7月,江苏省某企业在购买印度棉花时,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远程沟通,双方达成一致,但在货物运抵我国港口后,中方发现印度棉花“一件”与我国的“一件”存在标准上的差异,而在远程交流时,双方没有就“一件”的标准进行讨论,引发了争端。后续工作中,要求贸易各方在进行交易活动前,对存在争议或者可能出现争议的环境进行广泛交流,并选取第三方作为见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端。以棉纱为例,应给出重量、规格、质量、损耗级别、补充比例等方面的基本标准,并就所有细节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文档/书面文件,由双方负责人进行核对、确定。在贸易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要就运输时长、存储花费等内容进行交流,保证所有细节沟通到位,发挥“互联网+”理念优势,免去不必要的争端。

  2.构建标准化管理机制

  标准化管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发挥长期的积极作用,该机制的构建可以分期进行。以我国目前的贸易态势为例,与我国存在大宗贸易(100亿美元/年以上)的国家(地区)超过12个,与我国贸易额在10亿美元/年到100亿美元/年之间的国家(地区)超过27个,与我国贸易额在1亿美元/年到10亿美元/年之间的国家(地区)超过39个,其余国家与我国贸易额多在1亿美元/年以下。标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核心阶段,主要与12个存在大宗贸易的国家进行磋商,将我国“互联网+”理念传递给贸易伙伴,并就“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贸易问题进行磋商,拟定管理计划。如中俄双边贸易,长期在百亿美元以上,应就各类贸易品商榷管理条文。我国每年进口俄罗斯大量机械设备,应建立双边检查沟通机制,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框架性条文的商讨(如进口设备规格、数目、总量等),应用线下平台进行设备现场管理、检验(如尺寸、外观、额定工作参数等),并对所有检查和商讨的项目进行罗列,实现一一对照,明确奖惩办法,作为制度长期推行,使“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贸易规范有序。之后以相同措施进行其他阶段的标准化管理机制构建,直到机制建设全部完成。

  3.应用信息技术优势

  信息技术优势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互联网+”时代也正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产物,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大规模、长时间交易较为多见,难以通过传统人工检查的方式保证贸易活动的质量。同时,一些远程贸易也可能面临网络安全威胁,这都使信息技术拥有了应用的空间。如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互联网+”时代可以提升沟通效率,但无法进行远程检测,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构建该机械的基本模型,包括外观、工作参数等,并在贸易品的验收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型匹配检查,如果设备的工作参数出现异常,即可判定其属于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快捷有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较为直接的方式是远程专线物联网系统建设,较为常见的方式则是立体化安全系统建设。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专线建设可以保证系统免受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双方可以利用专线传递加密文件,密钥和加密方式带有唯一性,即便文件被截取也无法读取,借此提升“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安全性。立体化安全系统由防火墙、安全软件构成,可以提升两个终端的安全性。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各贸易主体应当充分认知到“互联网+”的优劣势,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技术和经济实力,抓住新时代下企业发展的相关机遇,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和资源谋求更好发展。

  4.寻求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是指贸易范围的扩大,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实现国际贸易规模和范围的增加,有效应对“剪刀效应”。本质上看,各贸易主体的发展几乎都是无上限的,为保障其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贸易主体应就“互联网+”大环境下的贸易活动进行磋商,开拓视野。首先要求各贸易主体有效评估“互联网+”时代对国际贸易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性,如远程交流、商谈等,之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优势,保证贸易活动的市场信息得到快速的传播和分享,使所有贸易主体能够更进一步的进行合作,贸易全球化也能得到有效刺激和发展。其次,贸易全球化要求消除贸易壁垒,在“互联网+”时代,广泛的信息交流使列国、各地区贸易的优劣势将进一步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非必要的保护主义应给予消除,为进一步的贸易活动打开大门。如美国频繁投诉我国“倾销工业品”,实际上是由于美国人力资源成本高于我国、我国企业成本较低所致,应在后续工作中通过交流解决。最后,各国、各地区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更紧密的地方性合作,建立欧盟、东盟等模式的经济共同体,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的优势,实现区域性的贸易合作,再以此为基础,使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最终达成贸易全球化目标。

  三、“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展望

  1.货币机制的更新

  货币机制的更新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核心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这一趋势越发明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已经长达74年(1944年至今),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以国债为基础的美元体系并没有根本瓦解。“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国家间结算可以应用电子货币而不再使用美元或者贵重金属,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将名存实亡。这一构想最初由欧佩克提出,受限于政治、军事方面的压力,未能得到全面推行,随着中俄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欧盟、日本等传统经济体实力的提升,打破美元世界货币体系并非全无可能。

  2.贸易重点的转移

  贸易重点的转移主要是指国家贸易由几个大的中心向多元化发展,目前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是国际间贸易的主要线路,大宗货物需要集中运抵某些港口城市(如鹿特丹、上海、旧金山、圣彼得堡等),再进行集散,“互联网+”时代来临后,这一模式可能出现变化。如波兰地区需要进口来自南非的矿物,需经由非洲西海岸、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南欧,再经由南欧进入波兰(或者经由非洲东海岸,过霍尔木兹海峡,经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南欧),整个过程十分繁琐。“互联网+”时代到来,波兰需求方可以直接应用线上平台与南非供货商联络,通过水道运抵欧洲北部进入波兰,整个贸易过程更加快捷、方便,国际贸易的重点也可以此作为参考,逐步转移,在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更趋完善。

  3.管理难度的增加

  国际贸易发展的越快,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会越大,这是由于列国之间的法律条文、管理方式本身差异较大,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则进一步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这一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一个较为典型的现象是我国近年来多见的贸易摩擦,2010年,我国与巴西、印度两国的贸易摩擦事件数目为141件,贸易总额为452.2亿美元(其中与互联网相关业务为4.5亿美元)。到2017年,我国与巴西、印度两国贸易总额为947.5亿美元(其中与互联网相关业务为95亿美元),贸易摩擦事件数目为369件,贸易额增加了约2.1倍,贸易摩擦事件数目增加了2.9倍,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设法解决。

  四、总结

  通过进行“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互联网+”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其积极影响包括增加了贸易主体、优化了贸易方式等,不利影响则体现在安全性和管理方面。各贸易主体可以通过加强交流、优化管理等方式加以应对,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也将更加多变,要求各贸易主体做好应对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露鑫,刘玉成.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6,(11):100-102.

  [2]郭鹏.数字化交付的内容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性自由化策略--基于美国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1):74-79.

  [3]王喆.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与研究--以化工行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02):79-80.

  [4]刘应元,李雨晴.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6,(11):103-105.

【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2.互联网加时代航运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

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路径的优秀论文

4.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品牌

5.探究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论文

6.电商时代下的国际贸易营销思路论文

7.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8.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创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