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
摘要:教学活动不仅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应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均得到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学科教育必须自始至终坚持把非智力因素培养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它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教材栏目设置内容、体系、特点上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探索新时期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必修教材 栏目 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培养必要性
1.1非智力因素及其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之外,又在人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甚至决定智力活动效率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气质、习惯和世界观等。
被誉为“我国基础教育播火者”的林崇德教授指出:“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非智力因素”。这一句话从学生发展的认知心理角度解释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并且说明了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智力开发、接受教育、发明创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补偿、控制、强化、影响、创造等作用,是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心理因素;积极、健康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智力水平发挥的“催化剂”,是充分开掘和发挥智力潜能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是必需的。
1.2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新课程理念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确立了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这就是要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走出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取向的目标观,突破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改变只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作用的教育,使教学回归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三维目标体系中来。
在三维课程目标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新课程教学在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将更多的眼光投向能力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形成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将不再把学生当作是知识储存的仓库,而是作为活生生的独立个体看待,学生的学习天地也从课堂延伸至整个社会。知识至上的价值评判标准已被打破,一些非知识性指标会上升为价值标准的重要方面,如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耐挫力、求知欲、学习热情、意志品质等等。因此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纳入新课程的实施中是时代的需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新课程成功实施的需要,这既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的结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育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苏教版教材栏目设置特点分析
化学课程改革伴随着化学教材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苏教版新教科书一改以往教科书以章节划分内容的做法,而是按“专题”来划分教学内容,从教学活动上分析,新教科书是由课文模块和不同的栏目模块组成的,其中课文模块是新教科书的主体,教学活动模块穿插在课文之中,主要是通过设计各种栏目(图中“【】”中所示)来体现,包括“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信息提示”、“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拓展视野”等。并且形成了以下的体系结构:
苏教版教材从整体上设计栏目,使栏目成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栏目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多给一线化学教师一种全新的感觉;并且栏目呈现的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一传递知识的倾向,融入了很多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非智力成分,使栏目内容更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并且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活动,内容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更为全面。
3.栏目使用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说就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良好学习习惯与性格。
3.1利用栏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3.1.1利用“你知道吗?”栏目,引发学习动机
高中必修教材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但对于刚升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学生来说,由于化学知识难度的提高,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相对陌生且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学习中难免存在畏惧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必修内容教学时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避免措施。
如何解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教材中设置的“你知道吗?”栏目的有效使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吗?”栏目在必修教材1、2中总共出现15次,它往往出现在教材教学内容的开端,起到了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的作用。如《化学1》物质的分离提纯中“你学过哪些有关物质分离的方法?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分离混合物?”,就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物质分离中过滤、结晶、蒸馏方法为基础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化学2》离子键中“氯与钠、氧和镁化合时,他们是通过电子转移分别形成阴阳离子彼此结合的。”就是利用《化学1》原子结构的认识为支撑,构建新旧知识的纽带。该栏目的合理使用,从知识技能目标发展上看,起到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使学习的指向更加明确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学习非智力方面的感受来看,栏目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一种非智力对应关系,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从似曾相识的一种亲切感中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探究欲望作用。
3.1.2利用“问题解决”栏目,强化学习动机
林崇德教授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中指出“成就动机与学习任务完成存在正相关,它促使学生发挥现有的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景中去。”如何让学生在课时学习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呢?笔者认为利用好新教材中“问题解决”栏目,让学生现学现用及时地获得这种满足感,对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非常有意义。
必修化学教材1、2中设置“问题解决”该栏数量相当的多,共有17个,该栏目往往是在教材阐述化学原理、规律或物质性质知识之后,以插入相关问题方式设置,用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能力,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运用。如《化学1》中物质分类与转化“实验室有常见物质:钠、氯气、氯化铁、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葡萄糖,请对它们进行分类”、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等,《化学2》乙醇中的“酒后驾驶检测仪是如何检测的——乙醇氧化原理的应用”、乙酸中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等。从知识掌握层面看它既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且对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思考;从非智力发展上看,又起到了让学生在感受问题解决的成功喜悦中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近景性动机作用。
3.1.3利用“拓展视野”、“资料卡”栏目,培养远景性动机
所谓远景性动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远大理想,理想是学生长远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在为自己的前途而读书,才能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有持久的动力。但学生并不能自动地产生这种动力,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自然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引导工作。
我们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关注这问题呢?笔者认为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真正社会价值,体会到化学在解决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健康危机、粮食短缺等实际生活、社会问题的中心学科地位,才会产生学好化学学科的强烈使命感,确立从事化学学科相关专业社会责任感。新必修教材中的“拓展视野”、“资料卡”就为我们教学时实施这一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化学1》“资料卡——胶体的应用”特殊陶瓷、胶体磁流体治疗癌症、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中拓展视野“生物固氮”等,《化学2》同素异性体中资料卡“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不同晶体中拓展视野“液晶与生活”等。这两种栏目,提供了更多、更生动的化学解决生活、健康、社会问题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学习任务之余开拓了学科视野,领略化学奇妙和魅力,体会化学的社会价值。
3.2利用栏目,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教育学家史绍熙通过研究指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保证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2.1利用栏目中实验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点,极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教版教材实验素材主要设置在“观察与思考”、“活动探究”两个主要栏目中,化学1共设置了“活动与探究”13项,“观察与思考”15项,实验数45个;化学2共设置了“活动与探究”13项,“观察与思考”11项,实验数37个,凸显了新课程“通过实验学化学”的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成为了学生化学知识意义构建的支架,更为主要的是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培养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一些视觉冲击较为强烈的,对比度明显的,并且能以形象说法表述的实验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如苏教版《化学1》教学中,光亮通道实验(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色素跑步比赛(纸层析法)实验、多彩的火焰(烟色反应)、谁能笑到最后(次氯酸与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对比)实验、吹气球比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实验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经典例子。
实验现象本身引发的兴趣只能说是最为初级的感知层面上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仅要创造,还要保护好这一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到重点观察的目标上,捕捉反映本质属性的特征现象,结合现象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使这种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石。例如: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教学时,我们不仅可以用谐音法将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芙蓉又想红)概括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更应将各个环节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解释背后的本质。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化学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
3.2.2利用栏目中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课程内容生活化是新课程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特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则更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将化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化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真实的情感上获得从“生活走向教材,从教材走向生活”的感受。新必修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常识的教育内容,对这些内容加以挖掘、整理、补充、丰富,然后生动地介绍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用。例如《化学1》物质的分散系的“胶体的性质”与明矾净水生活常识及学生实验的结合,硫及其化合物中“硫酸钡的医学钡餐、硫酸亚铁补血”等;《化学2》中“原电池原理”与钢铁生锈、自来水管镀锌、不能用铝合金盘子长时间盛放咸食品结合;食品中的有机化学“陈年老酒格外香”、“烧菜加料酒和少量醋更香”等都是提起学生兴趣的很好话题。
3.3利用“化学史话”栏目,构建丰富的非智力体验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对化学史重要作用概括说:“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因为化学史知识,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角度来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及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及其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过程与方法的获得的体验来看,有助与我们学习科学家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艺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教育;从情感态度价值及品质的养成观角度来看,可以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化学史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在化学教学中适当进行科学史的教育,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条很好途径。
3.3.1利用“化学史话”栏目,认识化学科学研究方法
化学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科学抽象方法、模型和假说方法等。科学方法的传授教学,难在如何把它转化成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由于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时期,不及形象思维发达,因此科学方法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宜的知识载体,要结合某些知识的形成和获得过程来进行;需要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教学。以化学史知识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从中可以感悟到科学家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判断、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逐步建构个体的自然科学方法体系。例如《化学1》化学史材料“原子结构演变历程”,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实心球’模型,到20世纪科学家揭示的‘电子云’模型的发展历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假说——实验——模型在化学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普遍性,并且认识到科学过程是: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分析、处理资料事实(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科学抽象、发现规律—应用的过程。
3.3.2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一部化学史就是化学家凭借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崇尚求真务实的实践态度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谱写成的。特别是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的榜样力量和典范效应,科学家们不迷信、不盲从、不悲观,执著追求的科学品质教育,通过化学课堂的渗透,对培养学生刻苦、勤学习态度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意义非常重大。例如《化学1》原子结构的演变“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对老师构建的模型的怀疑,通过实验验证,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新模型,汤姆生写信祝贺”的史实,由此看出卢瑟福具有“科学是需要怀疑态度”、“科学不是盲从权威”追求科学事实思想;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凸现了他勇于创新精神;老师汤姆生祝贺说明了他具有广阔的心胸和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
3.3.3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化学史中渗透、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因为化学史中有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美的追求。如《化学2》核外电子排布中“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就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体现着化学理论的简约美;《化学2》苯中“凯库勒与苯环结构”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有着对称美的内涵;《化学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勒夏特列原理”就是体现变化与永恒、动静和谐的哲学美。科学家们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展现了化学之美。它能激发学生强烈情感体验,伴随而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化学世界,而是极具魅力的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仿佛一行行美妙的音符。学生不仅获得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而且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中蕴藏着无穷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审美意识,激起他们学习化学欲望。
3.4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体验情感、锤炼意志
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这是由于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主要活动方式,也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科学的本质,促进自身对化学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形成一定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渠道。
“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功能是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中过程与方法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引领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4.1利用“活动探究”栏目,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情感是个体内心对事物所持态度的外在反映,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对促进或阻滞学生的智力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当涉及到“活动探究“时,当课堂中老师告诉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寻找规律是时,他们情绪往往非常一致地激动,并且要求他们自主来进行实验探索时,他们总是有一种急迫的行为表现。在“活动探究”的实验探索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对实验现象惊奇、实验解释的冥思、实验达到预想结果——成功后的喜悦、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时的失望等,充分表明了他们的情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完全自然的流露。综观结局,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却永远乐此不彼。实践告诉我们,“活动探究“栏目的有效利用,对于每位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获得的均是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3.4.2利用“活动探究”栏目,锤炼学生毅力
意志最特出的特点是,一目的性,二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活动中,能促使认识更具有方向性,又能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它包括自觉性、坚持性和果断性。
高中新教材中“活动探究”栏目具备了培养学生坚定意志力的条件。“活动探究”栏目在活动内容上指向性非常明确,并且需要学生做出果断性的判断,同时在各种假设性方案的检验中必须学会坚持,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例如《化学2》化学反应的限度中探索“氯化铁与碘化钾反应是否存在限度?”、“氯气与水反应是否有限度?”,从问题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检验,无不需要学生自觉独立思考,对于实验后的现象无不需要果断的判断,对于每种方案是否科学、可操作性,无不需要坚持尝试。由此,笔者认为该栏目的合理适度使用,对于学生意志力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并且养成了学生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作风,铸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他们将来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个性基础。
总之,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效果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当涉及到每个具体的要素时养成时,它们均是一个累积的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素材能包容一切的,也没有通过一次实践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开发和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祖浩主编.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杨智君.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初探.华中师大硕士论文,2006
[5]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相关文章:
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03-11
舍本逐末――论中学教育中优秀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2-05
高校专业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3-22
论阅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3-28
论高校专业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3-20
浅析中专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3-21
谈中专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3-18
浅析二胡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3-08
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性因素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