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高三化学的有效复习策略(一)
摘要:结合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实效的几种策略:系统化策略、问题化策略、情境化策略。
关键词:复习 策略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通过高一高二的系统学习,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构了许多化学知识,建立了独特的化学个体认知结构,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散、不完整的,认知结构是有缺陷的,这样在面临一些化学新问题的时候,学生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往往解决不了。高三化学复习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对原来遗忘知识的建构,并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在与刺激信息的交互作用中产生出新的生长点,从而使原有知识和经验得到改造、重组、完善、提高和发展,达到生成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正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优化化学复习教学、提高复习实效的关键就是要使我们的复习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复习教学过程中来。笔者结合多年研究和教学实践,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系统化策略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知识等的考查。所以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落实,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应想法使这些基础知识能进入学生的长时记忆系统中,使学生在考试中能根据需要顺利地进行知识的检索和提取。研究表明,良好的知识结构系统储存在头脑中,犹如图书馆经过编码的书,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所以在复习教学中,老师应主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杂乱无章、易学难记,如果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并根据“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由网成体”的程序进行复习,则事半功倍。如:金属知识主线可按“单质 →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相应盐”进行,非金属知识主线可按“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盐”进行,抓住其转变中的内在规律性。也可以根据化合价升降建立物质间的联系。
而对于各种概念等的复习,构建概念图不失为一种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的良好策略。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例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用线、箭头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它是美国诺瓦克教授提出的一种认知教学工具,它通过可视化的图形将各种知识点与知识的整合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学学习原理和神经系统反应机理的可视化知识记忆网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使复习过程变得更自然,更主动,更快捷,知识保持得更持久。例如关于晶体的概念图为:
教师要教给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养成画概念图的习惯。教师可通过学生画的概念图及时了解学生认知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和诊断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画概念图以及在把自己的概念图跟同学或老师的概念图作比较的过程中也能清楚地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
二、问题化策略
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化学课堂交流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向学生提问题,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提问类型,根据不同的着眼点,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比易混知识,巩固重点和薄弱知识,类化迁移应用知识,归纳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
在复习教学中尤其需要教师提一些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比较、演绎、发散、归纳等思维形式,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发展思维都有较好的效果。并且通过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教学工作。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复习金属铁、铜的性质时抛出这样的问题:“有哪些方法或事实能说明铁比铜活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提出了许多思路:①金属铁能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②比较金属铁、铜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的反应,铁溶解而铜不溶解③用铁铜两种金属分别做原电池的两极,铁溶解而铜不溶解④比较亚铁离子和铜离子的氧化性强弱⑤比较两种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的碱性强弱⑥把铁铜金属置于同样的条件下哪一种先锈蚀……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既全面回顾了铁铜的化学性质,又能够纵横联系原电池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把相关知识有机地整和在一起。又如在复习氨气的溶解性知识时,通过提问“哪些气体如氨气一样能溶于水形成喷泉实验?若把水换成其他溶液或液体,又有哪些气液组合能形成喷泉?”,引导学生从形成喷泉的本质原因即产生了压强差着手分析,学生们热烈讨论,形成了许多方案:①因易溶于水或易和水反应形成喷泉的如HCl、HBr、HI、SO2 、NO2等气体②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和某些溶液反应而形成喷泉的如Cl2、CO2气体和NaOH溶液等③气体易溶于其它溶剂形成喷泉的如Cl2溶于CCl4等④气体既不溶于溶剂也不和液体反应但只要对装置适当改进也能形成喷泉的如氧气和水等……通过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所提问题要围绕着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来设计,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情境化策略
因面临高考的压力, 高三老师更强调知识的重现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复习教学中很少会耗费心思去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认为会浪费时间,往往造成复习课堂上纯粹是知识点到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参与积极性降低,复习效果较差。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在复习教学中也要善于利用各种素材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将要复习的知识放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乐于接受来自情境中信息的刺激,并能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丰富认知,提高能力。
1、生活化情境
化学是一门生活的科学,联系生产生活、环境、科技、能源、社会等实际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是一个大趋势。《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对同学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不再放在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也不再孤立地对知识进行测试,而是创设符合实际的隐含各种信息的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不同方式、不同素材考查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中也要善于创设各种生活化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各种生活现实情景结合起来。
2、实验化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复习中要加强实验教学,一是从观念上提高认识,不要认为多做几道实验题就可以解决实验问题,而是要认识到实验的问题要用实验才能真正解决的。二是注重基础,不要以为基本操作问题简单,只要提出要求学生看看书就可以解决,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验,领会实验目的,扎实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了解注意事项。三要引导学生懂得实验原理,抓住实验本质,不但要做实验,还要思考实验。高考复习尤其要重视多创设一些实验化情境,在实验复习过程中“变讲实验”为“探究实验”。 虑到时间紧张,可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化处理,把书本上的一些基础实验进行整理归类,分几个小专题来进行复习。
例如,对各种常见离子的检验知识的复习:在高一我们学到过一些离子的检验方法,如氯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钾离子等,如何使学生在原有单个离子检验基础上对离子检验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和运用,使学生掌握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我们考虑把氯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钾离子、铵根离子等离子的检验综合在一起,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 同学们,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从实验室拿过来的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氯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钾离子、铵根离子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大家能否有办法帮我确定出这瓶溶液中到底含有哪些上述离子?大家先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再动手实验。
(生):四个一组讨论设计出方案,然后开展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进一步熟练了实验基本操作,并且能很好地掌握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也有小组在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时出现了偏差,他们往溶液试样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认为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硫酸根离子造成的干扰。此时,教师适时逐步提出以下问题:“检验硫酸根离子用什么方案?检验氯离子用什么方案?往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能否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往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吗?你认为检验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先检出哪一种离子?”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综合分析和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同学们完成实验后再进行相关实验习题的练习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再如,复习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中的防倒吸部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实验情境:先动手演示实验:把一支带活塞的导管与一支盛有浓盐酸的试管相连通,并且使导管口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微微给试管底部加热后迅速移掉酒精灯,学生能明显地观察到烧杯中的水立即倒吸入试管中。在学生惊奇于这样新奇的现象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来探讨防倒吸的实验装置,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各种防倒吸的方案。教师引导大家一起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再进行防倒吸相关习题的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注重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构建,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复习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宁建 当代认知心理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裴新宁 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浅谈高三化学的有效复习策略(一)】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策略08-29
浅谈旅游景区事件营销操作策略05-12
浅谈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区别07-26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新策略09-28
新课程化学相异构想转变策略探微(一)05-13
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的论文04-13
浅谈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略08-24
浅析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5-29
高中化学有效性对策述评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