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探讨的论文
摘要:在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依托南京医科大学的e-learning平台,建立了网络课程。通过开发网络平台,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引入导向性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利用网络辅助,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并且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关键词:基础化学;e-learning平台;网络课程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引入,学生的学习也不仅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基于此,我们学校建立了e-learning网络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开发网络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基础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所接触的第一门大学化学课程。基础化学作为医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涵盖内容广泛,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几门学科的高度综合。我们学系从2013年开始依托学校的e-learning平台,建立了基础化学网络课程。经过三年的运作,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1网络教学的优势
1.1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依托e-learning教学平台建设基础化学课程网站。教师在课程网站上传本课程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建设自测题库、介绍国内知名大学精品课程网站和国外知名大学优秀网络课程、提供大量课外阅读资料,便于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和自我检测,促进学生线下和线上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站还上传了许多课外阅读资料,这些资料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例如资料中有关于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中强调人体输液时需输入与血液等渗的溶液,但是通过对这份资料的阅读,学生就可以了解到输入人体的应该是等张溶液。有些溶液虽然是等渗溶液,但输入人体后也一样会引起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所以不是等渗溶液就一定适于输入人体。每学年及时将基础化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课件上传至课程网站,便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及时进行预习和复习;课程网站上建设了一套自测题库,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原理及操作的题型,可用以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价。针对实验教学,上传了大量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视频;针对学生自学模块的教学内容,上传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教学视频;针对学生课内知识加强和课外知识拓展,上传了chemistrycourse及国外知名大学教授的公开课视频。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可使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有机结合,课内、课外知识有机融合。由于江苏高考模式的特殊性,有很多学生中学没有选修化学课。针对这部分学生,在课程网站增加了有关中学化学知识介绍的栏目,以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并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课程网站还给学生提供了学系自主建设的精品课程医用基础化学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的链接,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本学科的发展近况,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1.2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时安排,将教学内容整合为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自学两大模块。对于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原子结构、共价键、配合物等内容。而学生课后自学模块则选择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理论基础学生在中学已有接触,同时该章节核心内容朗伯-比尔定律本身也简单易于理解,学生可根据网站教学平台上提供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网络作业等,结合基础化学实验水样中微量铁离子浓度测定,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不再进行课堂讲授。通过这样的课程模块设计安排,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细讲,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教学互动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3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仅仅是课堂的讲课,显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之余,我们利用网站,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科学前沿,引导学生向科研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卓越班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选择了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为论题,要求同学课后查阅文献资料,布置每位同学都需完成一篇相关综述。任课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每一篇论文进行认真评阅、撰写评语,并选出有代表性的上传在网站,让学生互评。而在临床药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中,任课教师在网站上发布多个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选题,如表面活性剂的用途、药物中的配合物等,让学生自行分组并选择感兴趣的论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举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相关综述,并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通过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初步具备如何进行文献检索、科学研究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的科学素养[2]。
1.4增加互动性和及时的反馈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作业和测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课程网站,在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网络作业,并在期中阶段进行了一次网络考试。由于课时减少,教师没有时间给学生分析讲解作业和考试内容。为此,我们对每一章的作业和网络考试都做了详细的解析,并以学习任务跟踪的方式发送给每一位学生,是学生在完成每一次作业和考试后,不仅对结果“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利用课程网站答疑平台和多种社交平台,随时随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解惑。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个板块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解答别的同学的提问,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了解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学生的网络作业的对错有自动的统计,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重点讲解。网络平台还可以做一些小的调查,比如关于高考的选科情况,对于教师教学进度的评价,作业和例题量的评价等。有了及时的学生的反馈,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具体举措
2.1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根据临床专业学生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从历年来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出发,新修订大纲中对部分章节的教学课时和教学要求进行了调整。例如稀溶液依数性的内容从3课时增加为4课时,其中对渗透压尤其是渗透压在医学上应用的教学课时和要求有所增加;原子结构一章从6课时缩减为5课时,其中对于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的周期律删去不做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情况,合理制订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拓展与医学生物相关的知识,删去与后续课程关联较少的内容。例如在原电池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弱化学生写出原电池组成式的要求,能正确认识即可,但是增加了细胞膜内外电位差产生的原理,以及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心电图、脑电图等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修订,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与医学有关的化学知识,达到了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
2.2问题导向性教学
临床等各专业基础化学课往往都是130人左右的大课,以往为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引用临床的PBL教学模式,进行问题导向性教学。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3]。首先根据教学进度,在网站上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并在教学论坛中发表意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对学生的提问频率,并对学生在论坛上的意见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拓展与医学相关的知识,例如讲到缓冲溶液时,除了介绍血液中的重要缓冲系,还会拓展引起人体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生理、病理原因,以及会引起的人体症状,最后再抛出问题“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碱性水,那么喝碱性水真的会改变体液的pH吗?”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深刻理解化学学科与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2.3利用网站,进行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办法就是最后的纸质考试,但这样的考试容易以偏带全,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改革了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的评价,综合考查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考试成绩包含平时在网站上的各种随堂测试,这些测试成绩是由网站自动统计出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用功学习,而不是考前的突击学习[4]。针对学校提出的逐步在学生考试中推行无纸化考试,在2014级基础化学教学中,我们初步创建了基础化学考试题库,并在期中考试中改革了以往的纸质化考试模式,让学生进入机房根据考试设定自行选题,开启了完全无纸化的考试模式。有了网站的支持,形成性评价成为可能。
2.4注重实验教学
针对实验教学,我们会在每一次实验课前,将在本次实验中会遇到的基本操作视频通过课程网站,以教学任务跟踪的方式发送给每位学生,要求他们利用实验课前的时间观看基本操作要领,再结合实验课时带教老师的进一步讲解,在实验时可以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教学效果
经过三年的不断实践、完善,本学系创建的基础化学、基础化学A+、医用化学三门网络课程获得学校优秀网络课程。
3.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基础化学
课程网站建设以后,点击量直线上升,两学期学生答疑总数接近600人次,每天都有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进行自主学习并与老师进行教学互动;同学们参与论坛互动积极性高涨,其中由2015级临床4班李敏同学发起的论题:利用半透膜进行反向渗透进行海水淡化,就有很多同学在后面进行回复和讨论,不仅同学们通过讨论学习到新的知识,老师也通过学生的回复和讨论,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3.2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我们在教会学生查阅文献后,在网络平台上布置文献综述的作业。在完成网络平台上的论文综述作业后,不少同学认为通过论文的撰写,不仅增强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还锻炼了自己查阅文献、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学系共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5项,指导本科生参与发表科学研究论文3篇。
3.3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技能的培训,学系指导学生于2013年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于2010年、2012年和2014年连续三届指导学生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共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综上所述,通过网络平台的引入,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荔,周乐山,何广武,等.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9):702.
[2]蔡政,杨静,姜慧君,等.以培养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化学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24.
[3]张玫,孙立冬,蔡玲,等.医学生创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增刊):75.
[4]蒋敏丽,徐森明,莫颂轶.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高教论坛,2016,1:95.
【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探讨的论文】相关文章: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06-23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14篇06-24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07-20
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精选11篇)05-26
探讨生命化音乐教学论文04-15
化学与生活论文07-20
绿色化学论文07-28
管理学基础论文07-30
声乐艺术的审美表现探讨论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