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精彩谈化学课堂中的预设生成论文

时间:2024-07-17 16:11:58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期而遇的精彩谈化学课堂中的预设生成论文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程序都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有几个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来回答,甚至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这种教学看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参与”了,其实质是学生顺着教师的设计、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时,则刻意打断学生提问或“指鹿为马”搪塞过去。殊不知,教师在避免自己尴尬的同时,也失去了课堂中最具生命力的教学资源,精彩也随之消失了。当课堂不再是教师教案的单纯演绎,学生不再是教师演绎的观众,课前的精心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又该如何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

不期而遇的精彩谈化学课堂中的预设生成论文

  教学片段:教师讲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性质时,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立即有大量气泡放出,经带火星木条检验,证明是氧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明显变成红色。

  教师启发提问:“酚酞试液为何变红呢?”

  学生回答:“有氢氧化钠生成。”

  “对。”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写下了2Na2O2+2H2O==4NaOH+O2↑。但眨眼之间,烧杯中的红色消失了。学生对此不解“变红的溶液为什么又会褪色呢?”面对这异常现象,一般教师会胸有成足地解释为:“这是由于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的缘故。”但此时有些同学却提出疑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应该是全部变成了NaOH,怎么可能还存在过氧化钠固体呢?”学生的发言,使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各个精妙的教学环节与精心的提问一下子全泡汤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该如何解决,按原先预设讲解还是加以探究解释呢?实施过程如下:

  1.根据实验异常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随机变更教学环节,确定“Na2O2使酚酞先变红后褪色”的研究课题。

  2.提出猜想和假设。

  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就此实验异常现象,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有可能是产物中O2的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猜想2:有可能是受生成物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影响。

  猜想3:产生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使红色褪去。

  猜想4:Na2O2与水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具有漂白性的H2O2。

  猜想5:……

  3.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抓住学生发散思维的契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合理猜想,提出如何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方案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氧气。

  方案2: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做对比实验。

  方案3:用冷却后的溶液作实验。

  方案4: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所得的溶液中加入少许MnO2前后,分别用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方案5:……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各种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评价,最终敲定实验方案。

  4.课后师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结论。

  5.反思和评价。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发现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处理结果”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和学生完成了整堂课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的解释,对课本知识提出异议并进行了知识的升华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备弹性化教案,重在设计教学过程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要相辅相承,水到渠成。而不刻意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课堂上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成因素,我们就能泰然地迎接,并加以智慧的推进。正如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果断地放弃预设的教学程序,冷静对待,巧抓生成契机,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留住不期而遇的精彩。

【不期而遇的精彩谈化学课堂中的预设生成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预设与生成共同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07-17

预设生成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例谈08-1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研究08-26

艺术化的课堂意外生成的精彩论文10-02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与生成10-19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绿色化学教育探讨论文08-14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巧妙解决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矛盾10-20

谈如何构建动态生成的英语课堂05-26

谈鲜食葡萄的化学催熟论文10-22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预设有效问题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