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并结合新课程背景下普通中学化学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难而提出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所在的学校不断探索与实践,并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再进行调整,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和学习思维、方法,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进行得更有效。
学生的现状
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做课题是没有生命力的。立足校本,做好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尊重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越来越分化选择和自主性、未来发展取向的多样性的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更新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同,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课堂情境创设导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主观素养,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五种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量身定制自己的教学模式,构建合适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这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故提出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
融入教学的价值
从上述的学生分析可知,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做什么。没有目标地学让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更不要说会学,学到了些什么。所以,学校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有特定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各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学习的目标,学生就会学,并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实现自我的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加奋发图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就能提高成绩。
对于教师来说,“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业务素质的提升,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任务设计”,创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活动更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
设计原则
现代教育提出三维目标,但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真正学会获取知识,掌握技巧、技能,从而逐步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脱离传统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法基本的教学模式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升华主题。针对学校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设置问题时,应按从易到难顺序,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和学习活动。
探索与实践
第一,阅读文本内容,寻找答案,完成任务。例如:任务一,什么是周期和族。任务二,周期和族有哪些分类?各周期最多可排的元素种类数。任务三,会书写前20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二,勤动脑思考,搜寻规律,完成任务。例如:任务一,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的关系。任务二:编顺口溜,快板等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向全体学生展示。
第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完成任务。例如:任务一,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原子半径等的递变规律。任务二,以ⅡA族和ⅦA为例,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第四,勤动手练习,形成竞争,且互帮互助。例如,任务一,由位置推原子序数。同周期的ⅡA、ⅢA原子序数差有什么规律,从而确定ⅢA的原子序数;同主族ⅠA、ⅡA族同族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什么规律? ⅢA―ⅦA族以及0族,同族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什么规律?任务二,记住每一周期0族元素原子的序数,利用0族元素原子序数推断原子序数以及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五,生活实践大揭秘。结合生活实践:父母在家蒸馒头,发面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发酵粉直接将面醒发后蒸制;二是用酵母将面醒发后,再用面碱中和后蒸制。任务一,发酵粉和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任务二,这两种发面的过程所使用的发酵原理是什么?任务三,这两种发面所用时间哪个快?原因是什么?任务四,小苏打、苏打还有什么用途?
第六,揭秘工厂生产原理。参观附近的碱厂,调查工人们的生产生活、生产原理、污染及治理问题,工厂的效益及为当地财政、居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利益等问题,撰写小报告或小论文,与其他同学分享,做到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它是建立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创新型的科学,所以要去实践,而非只谈理论而不去应用,化学更多的用途是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让学生体味化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生活和发展。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