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2-11-22 10:03:48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论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论文(15篇)

高中化学论文1

  1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推进化学创新教育

  1.1转变传统式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推进化学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传统理念。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育并不只是一种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一种发展认识的手段。因此,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平等、自然的教学环境是每一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再是单向性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充当着引导和顾问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带路上自信、自主、自强。

  1.2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若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就会陷入茫然、被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打破“笼统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相关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中教学计划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结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及时的清楚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对学生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呈现出相应的表达方式,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习化学有浓厚兴趣和天赋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继续专研,从而进一步的挖掘他们的潜能。

  2高中化学中创新能例培养的途径

  2.1自主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主动的学习能力[1]。只有主动的去学习,积极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学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2.1.1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机会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然后新教材中更多的与实际中的阅读教材、选学内容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感性材料所联系,使得学生对化学大大的增加了兴趣。通过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

  2.1.2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创新教育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寻问题的答案,并且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渴望求知心,使学生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2.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上面问,学生在下面答。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阶梯式的问题,学生积极的思考,表面上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这样,学生就会在被动的学习中渐渐的失去了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善于设障、立疑,使他们在平常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化学内容时刻处于有疑问可思,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联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鼓励。

  2.3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化学教育上是战士思维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就是对化学基础知识以及今本理论的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参与化学规律的揭示以及概念的形成的过程。学生亲自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试验、去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2];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和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获得零碎的知识或者是已得出的结论,更重要的还是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从而获得探索教学的办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即是指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多角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3]。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从一类现象的结论向该现象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推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4注重试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创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在教室的引导下,自己独立的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新奇、成功的实验下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更能让他们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现象和规律,并在其中找到乐趣。

高中化学论文2

  摘 要:随着新的教育体制的创新改革,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创新性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已经从传授者逐渐地转变为了引导者,是学生的顾问、意见交换者。所以,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新教育的理念进行体会和研究。而在化学教学中,学案导学通过引导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新的模式。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相互统一,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从接受知识的方向向探索知识的方向转变。教师也不再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方法,体会到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也更符合目前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化学导学案在高中化学这一复杂难懂的学科中引导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它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案。高中化学中,知识内容复杂深奥,而且实践性很强,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将导学案很好的编写和运用,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上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化学教学的编写和运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一、编写导学案需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1.将导学作为学案编写的主要目的

  在课堂中,学案的作用是在课程中帮助学生学习。所以编写学案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化学知识都比较琐碎,所以在化学学案的编制中,应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作为导学的主要手段,将问题中相关的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工作人员在设计化学学案的时候,学案中提到的问题应该源自书本,在书本基础知识的铺垫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思维。提出的问题,要在符合学生当前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留出悬念,通过这种悬念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心理,这也是学案与一般参考书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也是学案的一大优势。

  2.合理设计问题难度

  目前的高中化学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的广。编制人员在对高中化学学案进行编制的时候,切记不要编入过于深奥的问题,如果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范围,不仅对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有所影响,也会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应该以课本中的知识作为大纲,设计问题时避免跨度太大。

  例如,在原子核外围的电子这一课题中,可以设计这种问题:(1)电子的环形运动与地球围绕太阳的环形运动有何区别。(2)在钠外围的电子分布为什么呈2、8、1排列,2、7、2排列或者是2、9排列的方式会产生什么结果。(3)电子围绕运动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物体。

  通过这种有选择性或联系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学到了问题的解决思路,还加深了对要点知识的体会了解。

  3.学案要有启发性

  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编制人员编写导学案时应该尽量倾向于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方向编写,简单来说就是要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乙醇这一专题中,可以将酒的发明编写到学案中,像杜康与酒、怒掷茅台振国威等典故都是很好的启发学生兴趣的案例。

  在问题设计方面,应该将引导理念融入编写过程中,使学案能够充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使之在以后的探索中可以熟练运用。

  二、导学案在高中化学中的运用

  1.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并不理解,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使得整个课堂没有节奏感。而导学案就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次大体的了解,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的意思,紧跟课堂节奏,使学习效率增倍。

  2.课堂中的使用

  课本的内容一般都较为容易,无法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而导学案恰好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案中所涉及的难点和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讲解,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同难度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及时的巩固。

  3.明确学案运用中的作用

  随着化学导学案的增多,有些教师对导学案产生了误解,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使用教学案而忽略了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是整个知识的基础,只有将基础知识运用熟练后,才能对更高难度的问题进行探索。而教学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以课本内容为主,学案内容为辅,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体系性的综合教学。

  目前教师逐渐对导学学案引起了重视,这也使导学案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导学案通过引导和训练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起到巩固的作用。导学案在高中化学这种高难度的学科中起到了梳理作用,将繁多的琐碎知识点联系在了一起,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全面,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的课堂生活轻松愉快。所以,只有结合目前的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合理的编写,并加以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现代化教学。

高中化学论文3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环境污染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到了人们在地球上的健康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文明素质的构成部分。对于环境教育来说,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平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熟知化学环境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环境素养。现文章主要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学策略

  环境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善学生环境素养的重要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高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能够满足当前我国环境教育的需求以及生态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1.高中化学教学融入环境教育的目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当前生态环境中化学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人们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环境保护教育而带来的后果。而在高中化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高中化学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第二,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学旨在让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第三,在高中化学中融入环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环境保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

  2.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

  2.1在化学教材中融入环境教育

  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就是将环境保护知识融入化学课堂中,结合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教学,让环境教育与高中化学课堂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化学教材中不同的的知识点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在进行硫与硫的化合物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酸雨危害、温室效应、硫酸的用途及其污染、酸雨的酸碱度测定、大气污染与防治等环节保护内容;在进行氮元素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N2O导致温室效应的过程,NO2、NO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处理,磷元素与人体健康、无磷洗衣粉导致富营养化污染等内容;在进行烃类物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有机物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甲烷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氟氯烃导致臭氧层破坏等[1]。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在进行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的结合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学污染与化学环保知识,这样一来不单单可以让学生巩固复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化学物质对人类影响的双面性,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2.2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环境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门,化学实验拥有其他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并且形成各种成分复杂的废液或废渣。因此,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教师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切忌在实验完成后随意丢弃实验废弃物。在开展化学实验前做好装置封闭性检查,在制备毒气的化学实验中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铜的化学实验中,可以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不单单避免了气体毒害,同时还形成了热源。又例如,在进行氯气制备的化学实验中,只需要使用碱液将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就能够避免化学实验过程中毒气的泄露。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节约使用化学物品的习惯,指导学生对化学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2]。很多学生在使用化学物品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都不考虑到物品的用量,往往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来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其定量的意识。例如,要制备1升的氯气,大概需要4g二氧化锰,则需要使用天平来准确获取用量,不能再出现浪费的情况。

  2.3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

  高中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例如,在硅酸盐工业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硅酸盐工业生产的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水体污染、气体污染、固体污染十分常见,因此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来融入环境教育[3]。例如,在进行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当前空调、冰箱所使用的拂绿烃类、护肤品、塑料制品都是生态环境污染的来源;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十分容易被人体呼吸道、消化道与皮肤所吸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会导致组织蛋白坏死;水体污染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导致水体产生污染的原因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等。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中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是主要的污染来源,硫酸厂、硝酸厂所排出的废气是重要的污染来源。学生们日常接触的环境保护与生活现象都包含着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发现的眼睛来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融入环境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高中化学教师要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根据化学教材、化学实验与化学课堂来高效的开展环境教育,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运用,将环境教育深入的融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吴婕.基于SPSS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xx,(03):23-25.

  [2]张悦.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20xx,(05):51.

  [3]蒋娟.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xx,(09):49.

高中化学论文4

  1、化学题目顺利解题需要依托的重要条件

  1.1扎实的基础知识

  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不但包含大量以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基本性质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了不同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化学价的计算以及化学反应平衡的计算类知识.不同类型的化学题目所依据的基础知识类型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对于化学解题能力提升训练的基础性作用,并且根据化学题目的不同类型辅助学生规划复习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等,提升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学习的扎实性,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类型基础知识的难度和特征做好这部分知识的引导教育,避免学生在化学题目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理解中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足给具体的解题过程推进造成障碍.

  1.2良好的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拿到化学题目后对题目文字内容的审读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后续的题目解答过程在准确性和合理性上才能得到预期的保障.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可通过反复训练或者在针对性的题目解答训练课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接触并练习解答,达到锻炼和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目的.

  1.3对于隐含条件的分析探索能力

  部分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化学题目条件结构中,除了直接显示出来的题目条件,还包括了一部分题目解答中的隐含条件,这部分条件对于学生最终找到科学的解题思路,顺利地找到题目的答案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方面首先应当认识到发现隐含条件在解题能力训练中的一定难度,并且通过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态度达到有效探索并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的目的.这也是高中生突破化学解题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个人化学学习能力提升和优化的重要条件.

  2、高中化学解题能力提升训练的基本原则

  2.1结合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制定训练方案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的难度和整体的系统性上都更强.因此,学生若存在部分基础化学知识的薄弱点,到了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学习阶段就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对于解题能力的训练来说,由于解题能力需要不断积累才能达到训练和提升的效果,学生在化学解题能力的提升速度上是相对较慢的.不同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其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具体情况,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合理有效的针对性训练方案,确保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提升效果.

  2.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避免训练难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匹配

  化学解题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积累状态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解题能力提升和训练时,需要首先与学生达成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现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便在进一步的教学引导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地位开展合理有效的解题能力训练工作.

  2.3注重对训练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了一种题型的解题能力训练后,应当对学生解题能力提升和优化的具体效果和提升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不仅是为进一步的能力训练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的科学途径,也是在能力训练中能够及时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通过有效解决问题障碍,为进一步的解题能力训练提供便利的科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阶段性的分析和总结,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回顾分析的方式,感受到自身在化学解题能力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在化学知识点掌握中存在的盲点和漏洞,从而为进一步的化学课程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

  3、锻炼和提升高中生化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3.1结合不同类型的化学题型开展针对性地分析与训练

  不同类型的化学题目在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在化学解题能力的训练过程中,首先结合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比较基础的一种训练方法.另外,针对性训练也有利于帮助教师直接发现学生对于不同化学题型的解题能力基础情况,从而找到学生化学解题能力提升和优化过程中的薄弱点,最终为化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提供一定的支持.不同类型的化学题型对学生进行考察的化学知识侧重点和思维能力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当首先结合高中化学题目的具体类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对其进行解题能力训练时,分别结合不同类型的题型按照先集中开展针对性训练,后同步开展综合性训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和检验,在找到学生解题能力中的薄弱点后,针对性地提升单一题型的训练强度,达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高中化学的题目类型中,计算题就属于整体难度较大,学生在解题能力训练中比较难以攻破的难点题型.教师应当针对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并且重视解题思维的传授,力求提升学生这一题型的解题能力.例1求1g含有28%H2O以及72%K2CO3和KOH的溶液与浓度为3mol/L的50mL盐酸反应,并且用30.6mL浓度为1.06mol/L的NaOH溶液进行完全中和,中和后的溶液再进行加热蒸干处理,计算最终所得的固体物质质量.题面上观察可知,这一题目中涉及了多个化学反应,并且其中包含的化学试剂浓度指标和质量指标在数据信息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性,这意味着计算的过程中整体的数据统计难度大,计算步骤也需要结合化学反应的具体步骤进行分步分析,计算环节具有较为显著的繁琐性特征.大部分学生遇到这类题目时容易出现失去审题耐心的情况.教师应当在这类题目的解答训练中重视对题目内涵的分析和研究,从化学式和反应过程入手分析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分析可发现,氯化钾固体中的氯元素是全部来源于盐酸这一反应物的,也就是说,只要通过质量守恒原理将盐酸中氯的含量算出,即可进一步得到氯化钾的质量数据,而且通过实践计算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更进一步地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一个更加深刻地理解.

  3.2通过克服思维定式灵活化学解题思路

  思维能力训练在化学解题能力训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开展良好的思维能力训练对于拓展化学解题思路获得更好的化学题目解题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的思维定式,是指学生在化学课程的长期学习中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和条件产生的熟悉感和敏感性,随后进一步产生了对某一种题目解题的固定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在常规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虽然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仅限于难度较低,整体题目的逻辑思维复杂性不高的题目,对于一些题目形式有所变动的题目解答来讲,这种解题思路就需要采取针对性地措施进行克服.例如高中化学知识中,有关于溶液的酸碱度(pH)判定的知识内容就有相对应的例题:例2将pH为9的强碱溶液进行1000倍的稀释,那么稀释后溶液的pH为().A.约12B.约9C.约7D.约6作为一个选择题,由于有其他的干扰项,学生在进行正确答案的筛选时就容易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此题目中,溶液中的氢离子是全部来源于水的,但同时,稀释的操作会引发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固定模式,同步考虑氢离子来源以及稀释操作所带来的变化,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

  3.3培养学生化学题解题的思维模式

  化学题目的解答中,思维模式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形成了合理有效地化学思维,则无论遇到什么类型的化学题目,学生都能够做到精准地选择适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完成题目的解答过程.从思维模式的锻炼和提升角度上来说,其具有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化学学习基础要求较高的特征.因此,相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等基础的化学学习能力而言,思维能力是更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的一种能力培养要求,其本身的形成和培养难度就是相对更大的.而从化学问题的特征方面分析,基于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很多化学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同步具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应当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场景对化学原理进行理解,从而逐步形成基于化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逻辑思维模式,为首先在解题过程中形成良好稳定地解题思路提供支持.例如,在讲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过程时,可通过向学生提问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反应现象是什么?随后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组织相关的实验过程,借助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学生自主思维过程得出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种结论之间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最终得到准确的问题答案.只有首先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才能在最终的解题环节中顺利获得题目答案,随后再通过不同题型解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最终实现个人解题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为全面提升个人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提供动力.总的来讲,作为教师应当重视高中生化学解题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力水平找到科学的解题能力锻炼与提升方法,为最终实现学生化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高中化学论文5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已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实验技能与方法,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核心支柱,能够改变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在新时代下,“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化学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优化已有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突显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期我国高中教学事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道路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有利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助者、辅助者的角色。以“加热条件下钠和氧气的反应”为例,教师可以先根据实验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提出各种猜想和假说。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在试验中进行证实。比如,如果直接把钠放在空气中加热,便会得到白色的固体,并不是淡黄色的。为此,可以以该问题为核心,展开讨论。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钠在加热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发生其它的反应。教师也可以巧妙地引出过氧化钠的性质。即过氧化钠在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后,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如果想要得到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则必须改进已有的实验装置,需要在纯氧气中进行。通过小组讨论,改进实验装置,对应的实验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还能巧妙地过渡到本堂课教学内容上,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并能感受化学实验的微妙,科学具有的严谨性。进而,有利于他们认真对待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充分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有效的趣味情境,进行演示实验。由于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要意识到课堂演示的重要性。以“利用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来制备对应的氢氧化亚铁为例,在该实验中,教师可以先采用常规的实验方法来制备氢氧化亚铁。具体来说,先要把氢氧化钠逐滴滴入对应的硫酸亚铁中。在化学反应结束之后,并没有看到白色沉淀。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为什么在试验中没有看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氢氧化亚铁在氧化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如果想要得到白色沉淀,需要在隔绝空气的下进行实验。教师可以例举出一些关于隔绝空气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进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滴加氢氧化钠的时候,需要滴管深入到准备好的油状灌输液面下,使整个实验过程都处于隔绝空气的状态下。而经过该实验之后,并没有达到想要的实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教师可以引出高考中相关的实验题目,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主要是在利用稀硫酸和铁的基础上制作出硫酸亚铁,产生的氢气会将溶解在原来溶液中的空气排出。并在利用气压差的基础上,把之前装好的氢氧化滴入,这时便能看见白色的絮状沉淀。在优化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加准确、全面地观察演示实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叫一些学生来操作优化后那个得出白色沉淀的实验,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实验报告引起重视,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详细而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准确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得出相关结论。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需要观察的方面,怎样观察,如何准确记录。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在实验报告中需要准确应用化学语言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比如,在描述钠和水反应现象的时候,学生不能这样描述:漂在水面上,在水中跳来跳去。这就使对应的实验报告不具有其严谨性,无法作为相关实验得出的理论依据。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优化教师教学方法,极大地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成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同时,在一系列化学实验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验、感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想,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埋下伏笔。在此过程中,学校也要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重视,不断优化已有的实验设备,化学实验能力考核方式。从长远来说,我国高中教学事业也能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向永彪,陈文娟,张业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xx.14.

  [2]方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xx.37.

  作者:白杜义乐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6

  高中的整体教学是一个相对来说很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针对每一个教学和学生学习环节来对教学应用进行探究、但相对来说高中化学的教育的出发点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主要也是全面提高高中生整体知识素养的出发点,高中化学教育问题的探究相应的也是对高中教学应用整体的探究、

  一、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在现代教育中的现状

  随着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加,现在的高中学习也成为不可否认的学生时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学习理论的时间要远远的大于在实验室实践的时间,这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学应用在高中教育阶段多样性的缺乏,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实践的时间很少,增加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对不同的学习阶段的知识要求也并不相同,现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很难做到对传递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有的是按高考的标准和教学课程进行教学,有的只是根据自己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不仅使教学应用退化缺失,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

  二、现代教学对高中化学问题的新要求

  高中化学教师不能以自身经验来为学生教学,要时刻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准,各个课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更要以新课程的新准则为基础进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以理解为主的学习方法,要以学生自身为主题,应多举现实中显而易见的例子,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氧及其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应将“光学烟雾”和“臭氧层空洞”这一现象结合书本知识点,向学生重点介绍与分析、

  三、高中教学应用探究

  1、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的主要教学手段就是板书教学,相对的对教材的依赖性非常的强、此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教师教学风格鲜明,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重现性会很强,从老师处获取知识的程度也相当大,能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自己学习的知识、然而,此教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扩充,也不利于知识的及时更新,这对于高中教材以外不断更新的知识来说,很难仅仅靠教师板书的功能来充分表达,很抽象的问题也不能具体的解决、

  2、对现代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的探究

  通过对高中化学问题的研究知道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做到应对现在高中知识的传输和接受、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课程、换言之,化学教学和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野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时,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各种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这些地区发生的一些 环境污染,进行探索和解析形成原因、结合课本知识,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和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所以对高中化学课进行教学时,在不影响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开展合理拓展实验来取代理论的枯燥性、化学实验本身也是现实生活体验,高中化学教学老师要引入贴近生活的实验,这样不但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实验的学习,真正的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对现代高中教学应用问题的探究

  对现代教学应用来说多媒体技术应用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技术中主要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解决教师难以表达的抽象问题,只能用于知识点的表达,而很难形成整个的学习面,过多的多媒体应用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知识哪方面的欠缺,所以要在高中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具体到高中化学问题的教学应用就是既要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的解读和传递,也要重视化学中重要的眼见为实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充分被化学实验的神奇所吸引、针对整个高中教学应用问题来说就是要合理的进行多媒体教学,科学的理解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的思想,准确的把握运用多媒体所要传递的知识和重点,重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介绍“光学烟雾”时,教师应将光学烟雾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一一讲授给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由于生活中大量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导致的光化烟雾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由于过于严重的光化烟雾导致的一些负面影响等、在播放完案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光化烟雾的具体为危害有哪些、并介绍一些可以防止光化烟雾的措施和方法,由此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全文的研究,高中化学教育问题也是现在整个高中教育问题的缩影,现代的高中教育不仅要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加以实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减轻高中时代的学习压力做最大努力。

高中化学论文7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高中化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解决教学相关问题,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认识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满足当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化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8646(20xx)12-0095-02

  1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整体设计不足

  根据当前高中化学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和真正含义,教学整体设计不足,教学问题设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层次不清。如必修二介绍有机化合物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基础认知,只强调操作顺序,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极不牢固。

  1.2青年教师的思维和知识有限

  目前,虽然很多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受限于其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很难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如钠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过氧化钠,有的学生会认为碱金属元素会如钠一样都会生成相应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这明显是教师在授课时只突出了物质共性,而忽略个性造成的。又如学生在回答运动员手上擦的镁粉其成分时,就回答是镁粉或氧化镁,甚至有人回答是硫酸钙或熟石灰,其实镁粉是碳酸镁的粉末,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反映出了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和知识有限所导致的求同思维方式。这些现象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违背,造成了学生在化学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局限性。

  1.3实验操作和设计不规范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高中生学习特点,致使某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屡受挫折,手法生疏,很难体会到实验的关键点和要点,难以领略其中的含义。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不连贯、次序颠倒、装置安装不协调等问题,往往要开始实验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实验过程中各种状况频发,实验台上往往是一片狼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与青年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有直接的关系。

  1.4现代化媒体设施应用能力不强

  青年教师之前并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缺乏教学问题设计经验,教学课堂规划能力不足,无法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虽然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会多媒体操作,但仅仅是利用其将课本上的概念和习题照搬照抄,很难发挥先进教学软件在化学教学当中的作用,无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反倒被某些色彩斑斓的动画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只是走马观花的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教学工具的逐渐丰富;有部分青年教师对课件和板书之间的关系仍协调不好。

  2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2.1满足现状,缺乏专业追求

  目前,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多是8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生活工作的舒适要求很高,很多人都满足于现状,认为已有知识贮备已经能够应付当前教学要求,受限于高中教学内容,慢慢的他们就将曾经学过的知识遗弃到记忆的角落里。当然学习源有限,高中阅览室、培训体系等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自学条件。高中青年教师很少订阅专业理论图书,加之缺乏适当的专业交流和沟通机会,很难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认识。

  2.2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

  大多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没有针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展开深入的研究。青年化学教师认为高中化学知识过于浅显,认为对其内容早已烂熟于心,而且还在不断的重新讲解,完全不需要再费心思去研究其教学设计意图,没有领悟其真正的教育意义。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对教研活动反感,认为是形式主义,满足于集体备课,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一直沿用传统模式。

  2.3缺乏基础实验机会和规范多媒体的使用

  部分青年教师并未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反倒是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基础实验太过简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无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基础实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基础操作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备课时准备不充分,安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够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挖掘学生思维的作用。

  3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训练、考核制度,细化教师责任,贯彻落实各项教学教育措施,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订立岗位责任制。其次,培养青年教师专业研究兴趣,使其深入研读高中化学教材,认真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异,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再次,重视实验操作和研究,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化学基础实验,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增加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这一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幸汝.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学苑教育,20xx,(4):67-68.

  [2]张赞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xx,(11):33-35.

高中化学论文8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科学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概述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践内容,旨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理论支持,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缺乏探究性的内容,只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全面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严重影响了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当前,由于升学压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被削弱,化学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卷面分数,重理论而轻实践。部分高中化学教师错误的认为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只是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教学仪器,忽视了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提高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发了了改革,强化了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一、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对基础化学概念的理解,使得抽象的化学方程式更加具体和生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模式。实验教学不仅向高中生传授了基础的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动脑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了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分析

  1.转变化学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需要转变实验教学模式,从老师讲解新的化学基础知识到向学生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最终得出相关结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采用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目标正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实验协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锻炼高中生的观察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化学探究性实验,处理好符合化学教学课程的实验内容。

  2.强化实验教学模块

  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因此可以强化实验教学模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化学成绩的提升。例如,教师可带学生外出采集工厂废水样本,通过实验的方式,根据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检测出废水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探讨出如何处理工业废水,保护环境,化学教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设计出污水处理方案,并在实验室内验证学生的思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促进实验教学生活化

  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实验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明确化学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出发,利用学科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当学生遇到生活问题时,可以巧妙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高中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化学问题,例如,草酸钙沉淀易产生结石,菠菜、竹笋等不能和豆腐混合食用;用小苏打清洗锅碗上的污渍;水果可用于解酒;自来水煮沸3-5分钟再熄火,开水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和氯化物等物质处于最低值,适合饮用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4.展开绿色化学实验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开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绿色化学实验是对化学发展的新要求,其指设计出对环境没有或产生极小副作用的实验,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保护环境,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可以进行密闭实验,如遇无法进行密闭操作的实验,加强回收和通风,避免对师生健康的危害。高中化学实验方案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具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之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转变化学教学模式、强化实验教学模块、促进实验教学生活化、展开绿色化学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雅荣.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神州,20xx(28):168-168.

  [2]孙茂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xx(3):79.

高中化学论文9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教学应该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学生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使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化学学习时,由于其知识点较为繁多,并且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也较大,因此应该注重对化学学科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论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教学应该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学生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使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化学学习时,由于其知识点较为繁多,并且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也较大,因此应该注重对化学学科的思维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建立起学科思维,有助于更好的学习。

  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不同于初中化学,主要体现在知识点多,知识面广,难度加大等方面,另外,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依靠课堂上记笔记、课后背诵笔记的传统方式,必须要建立起学科思维,使知识点更好的被理解,将散乱的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系统,更加要注意理论应用于实践。换个角度来说,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帮助他们充分理解课堂理论知识的重要保证。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内容广泛的科目,所以学科思维的培养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学生通过做练习题理解这么简单,学科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当遇到新的知识点时学生可以想到学过的知识,这样一来既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做到了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知识形成体系。学科思维的形成可以将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不仅是记得理论,更加有助于掌握学习的技巧。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高中化学学科思维

  2.1发散思维

  学科思维的建立是分部分进行的,其中发散思维就是化学学科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既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大脑中在思维时会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其主要特点就是思维呈现多维发散状,实现一题多解。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相对立,收敛思维是指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而运用收敛思维的模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一个解决的方向进行,选择方法之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选择最适合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发散思维体现了学科思维在建立时的广度,收敛思维体现了学科思维建立时的深度。如今的开放性课堂就是针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言的,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独特的看法,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发散思维被充分调动,近年来应试题目中的方案设计类题目就是发散思维的重要体现。

  2.2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通过某一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想象到另一事物,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对新事物更好的理解,从而熟知新事物的特点以及一些本质。由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联系思维的建立需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拥有跳跃性的思维,由新知识可以回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所以联想思维必须要受到一定的逻辑制约,不能够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在建立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时必须要有所根据,切记将两个不相干的事物或者知识联系到一起。

  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培养的方法

  3.1建立起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首先都必须拥有信心,只有具备信心才会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通过努力解决困难,逐渐进步,取得优秀的成绩。所以高中化学在学习时想要建立起学科思维首先要有学习的信心,这样当遇到困难时才会有继续下去的勇气。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信心时应该先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愉快中学习,而不是谈到化学便认为很难失去了学习的勇气。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一门科目首先应该对它感兴趣,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格外注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使用诙谐的语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复杂知识点讲解时应该尽量将其简单化,最好是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的培养应该重视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3.2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一件事物的好坏或者是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反馈环节评价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反馈的作用。化学教学也应该重视反馈的作用,教师在讲完课之后,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学生加强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他们提出的建议,针对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按照学生的喜好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另外,化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发挥的应该是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思维,具备在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尤其是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逐层深入,切记不能够跨越性太大,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影响,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在课堂内容方面,教师还应该适当的进行知识点的引申,授课时适当增加课堂之外的内容,开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4.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高中化学学习时建立起学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思维,引导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发散思维与联想思维是高中化学学科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前者可以扩大学习的宽度后者可以将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习的过程更加系统。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不断反馈与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中化学论文1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对实验也相应地重视起来。但仍然存在实验教学低效或无效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笔者对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然而,在实验的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下降。基于此,笔者对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新课程教学中也对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意识滞后是根本原因,有些教师认为中学阶段,不是搞科学研究,学生做不做实验妨碍不了多大事情,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他们对学生实验不予重视,带有应付心理。

  2、部分教师做实验时按课本照方抓药,缺少趣味性。

  3、部分教师对某些实验采取回避的方式。是由于有些实验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严格,不易成功,或是由于反应物有毒或实验过程产生较多的有害、有毒物质。

  4、实验成功率不高,就拿进课堂里去做。由于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以取得成功经验,就匆忙拿进课堂去演示,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些原因解释。

  5、实验与生活脱节,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

  6、完全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化学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进行“电灌”,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相当苍白。

  7、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觉执行新课程实验的意识。

  首先,加强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了解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术水平。在实验教学中,对于新课程中规定要开设的实验应该进行合理地划分:明确哪些实验利用现成器材是可以开设的;哪些需要适当的改进等,并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实验器材获得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和有效地进行。

  (二)做好典型实验的分析,让学生触类旁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有关制取实验、性质实验、生活实验、阐明概念定律实验、定量计算实验等。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应做好典型实验,实验后注意实验的归纳反思,使实验目的更清晰,效果更优化,再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将知识技能内化。如在学习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加热方法、气体的收集和放置等。对这些操作的知识,理论根据尤为强调。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在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进一步巩固气体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思路、操作等。

  (三)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培养动手及参与探究的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主角,他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而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其中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做演示实验是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前提是课前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确保实验成功。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关心着同伴实验成功与否,哪些学生能荣幸上台演示?教师可根据实验类型与难度挑选学生,既可以作为对学习上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奖励;也可以作为成绩欠佳而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鼓励;更可以推选优秀学生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此方法的优点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尤其是后进生,当他们被鼓舞、被信任、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他们才有更大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学得更好。事实上多数的教师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如:盐溶液的酸碱性、金属与酸或碱的反应、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

  (四)合理改进和设计实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效果不尽人意,如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反应过程中有害、有毒气体泄漏等。为此,我以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

  1、实验的简单化。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操作复杂,实验不宜成功,只要稍作分析,略加改进,就能达到化繁为简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效果。如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 “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干燥的烧瓶收集,再按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特点是:一是反应速率较慢,二是操作较麻烦,所以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我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简捷有效的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并加热烧瓶收集氨气,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2、实验的趣味化。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往往现象不明显或缺少趣味性,若稍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搞出与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不同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结果,学生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在小U型管里放入2小块石灰石,滴加2毫升稀盐酸,立即有气体生成,用燃着的木条靠近U型管—管口,木条熄灭,在U型管另一管口(管口预先塞一团玻璃棉,上面撒上半药匙过氧化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反应后产物,木条便复燃起来。改进后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实验趣味性浓,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再如,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可通过“引蛇出洞”的趣味性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验操作改进如下:将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向其中注入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再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玻璃棒搅拌并往外牵引。其结果是:注入浓硫酸后,蔗糖变黑,再用少量水,体积膨胀,像一条“黑蛇”一样被玻璃棒引出来,同时放出大量热,产生有酸味、刺激味的气体。当学生观察到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时,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

  3、实验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思想,已深入人心。我们在研究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不单为学校节约了开支,而且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使他们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具体做法:

  ①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如“衣服污迹处理”、“棉线和毛线的鉴别”等。

  ②组织学生收集或制备一些常用化学试剂,如从废干电池中收集锌、铜、石墨、二氧化锰等,从旧电瓶中回收稀硫酸等。

  ③启发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制品(如眼药水瓶、注射器、纯净水塑料瓶等)制作化学实验代用品,并用自制的代用品做化学实验。例如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生的NO会立即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不易观察现象,且产生有毒气体。我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他们通过联系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讨论其优缺点,最后将书中的实验改为注射器实验:事先将螺旋好的细铜丝放入注射器中,吸取稀硝酸,让反应在注射器中进行,产生的气体可以将注射器的活塞顶起,由于注射器内无空气,可以观察到无色的气体,抽动活塞,让空气进入,明显的观察到气体的颜色变化,此时迅速将气体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实验现象明显且极大的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

  4、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药品耗用多,实验开支大,且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有害有毒的物质,因此开展微型实验(其特点是:仪器小、耗药少、携带方便、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就显得很有必要,不但给实验准备工作减少了麻烦,节约了实验经费,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微型实验仪器可以是实验室里的常规仪器,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废弃品,如:

  ①培养皿,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和溶液之间互相反应的实验。

  ②表面皿,可作为具有颜色变化或沉淀生成实验的反应容器。

  ③注射器,具有密封性好、透明、标有刻度等特点,可准确地计量体积、可进行简易密封实验等。

  ④点滴板,在多种离子性质的实验中,除了少数需要加热的反应和观察产生气体的实验以外,都可在点滴板中进行。

  ⑤透明药粒包装片,药粒用完后,扯掉密封箔,就相当于简易透明的点滴板。例如在氯水的性质实验时,可采取每桌发一个点滴板、几只塑料滴管和少数几瓶相应溶液的方法就能进行实验。再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针对此实验我设计问题:如何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环境污染又少?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用具支试管代替试管,塞上橡皮塞,用螺旋好的细铜丝代替铜片,并穿过橡皮塞,用橡皮管将具支试管与球形干燥管(靠近具支试管一端塞上蘸过品红溶液的棉花,另一端塞上蘸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连接起来。改进后的实验既可通过抽拉细铜丝的方法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又可通过观察品红溶液的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还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减少环境污染。同样,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也可选用此装置进行。

  由此可见,实验的改进,能使学生体会到如何利用化学基本原理来重新设计、改造、组合多种仪器装置,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实验操作要求。这种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对活跃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将起积极的作用。

  (五)开展边教学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将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边教学边实验,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实验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验形式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与教师先讲完理论之后,过几天再做学生实验相比,由于这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首次”观察可能的现象,他们有较强新鲜感受和兴奋点,探索问题的欲望十分强烈,效果更加明显。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边教学边实验的基本条件是:

  (1)有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操作的小型、便携、易掌握、能快捷装配的实验仪器。

  (2)取药品方便,实验安全,试剂用量少,产生的废液少,几乎没有毒气污染。如氢氧化铝的两性、盐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验都可开展边教学边实验。

  (六)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借助多媒体,将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或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进行模拟,既能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慢为快、看不见变为看得见、抽象变为具体等优点,从而使学生很快地理解知识。如电解的原理是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情况来解释宏观发生的现象,内容比较抽象,我采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用计算机模拟了一个电解池的装置,在电解池内的氯化铜溶液中绘出几个带有颜色的圆球,蓝色的代表铜离子、绿色的代表氯离子(当然氯离子是没有颜色的),然后让这些圆球动起来,先是离子的无规则运动,继而是通电后的阴阳离子向两极的定向运动,紧接着是离子到达电极上的放电过程,氯离子失出电子变为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电极上产生了气泡,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铜原子,屏幕上析出铜的电极颜色逐渐变为红色且逐渐加深,当氯离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移向另一个电极时,微机发出“嘟嘟”的响声,十分形象、生动,学生看了个个兴趣十足。另外对于一些危险的、有毒的、复杂的、多次重复的等实验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也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七)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组织兴趣活动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工作:

  ①参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如配置药品溶液、仪器准备等。

  ②让他们预先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这样在学生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③让他们开出学生实验课中实验结果不够理想的不成功实验的补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法。

  ④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研究、自制教具、小发明、小制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高中化学论文11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更是凸显出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任何一次的改革都会衍生或暴露出一些矛盾或是问题,新课程改革后,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就暴露出一些症结,本文就这些症结以及解决这些症结的办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症结;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打消了学生对化学实验以及化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容易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1存在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症结

  作为研究化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化学实验操作是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既为化学学科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感性素材,又能够通过这种有趣、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1]。化学实验想要充分发挥出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实现,而不是讲实验。

  1.1教师抱有错误观念,实验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只关注如何抓分数,提高高考成绩,把化学实验教学仅仅看成是一种辅助手段,更多停留在讲实验,而非做实验上。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仅有33.3%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式和基本属性是实验,虽然有86%的教师认同化学实验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高中化学实验实际教学中仅有33.4%的教师会把演示实验基本都做到,有7%的教师甚至几乎没有带领学生动手做过实验[2]。其中有45.5%的教师将影响实验教学开展的原因归咎于实验硬件设施不完备上,27%的教师认为是应试压力导致没有时间做化学实验,另外还有27.5%的教师觉得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数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只是增加了感官印象,对学生记忆知识,提高成绩有帮助,还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认为实验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实验教学跟抓分数相比,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即使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实验上。

  1.2实验的过程性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凸显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学生应该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只关注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认为只有少部分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并真正从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是因为好玩才参与,目的并不是探索知识;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比较薄弱,很难管理。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就可以了,很少有教师会要求学生对实验中出现问题进行继续深入地探究,乃至还存在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杀掉的现象。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教师认为通过图片、PPT、视频等来演示实验过程更便捷,实验现象也更明显和准确,却忽视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观察、分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1.3实验中的定性与定量问题没有做到平衡

  实验中的定量既能够保证化学反应本质的准确反映,又可以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但在高中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更侧重于实验中的定性,强调学生对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而忽视实验中的定量,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也没有定量的.概念和意识,往往都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体会不到“量”在实验现象变化中的作用。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症结的解决办法

  2.1教学行为要与教学理念同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教育理念,但在理念的具体落实上却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很多教师都表明自己很高兴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但实际上当学生在课堂中真的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关联不大的问题时,大多数教师还是会更多的注重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考试成绩的提高,将学生的提问搁置,甚至有时还会斥责学生[4]。因此,教师要真正的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行为与理念统一。

  2.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阐释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很好地呼应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不要妄断学生的质疑,发挥教师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实践探究,并适当给与点拨,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适当应用教学课件,提高教学课件实效性

  对于装置复杂、反应速度太快或太慢,难以用肉眼观察和识别反应现象变化的实验,或者需要扩大演示实验效果以及需要模拟一些微观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实验时,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录像等课件进行展示。

  3结束语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操作性并重,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转变观念,对存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有清楚认识,将理论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切实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才辉.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5):64.

  [2]赵金凤.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xx,(7):177.

  [3]余琳.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J].新课程·中旬,20xx,(6):130.

  [4]陈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xx,(9):288.

高中化学论文12

  摘要:农村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生活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落后于城市,造成农村化学老师开展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困境。由此深入分析农村高中生的学习问题和个性发展,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备课、营造宽松的教学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化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xx)12-0068-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的时代,归根结底将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如何通过建立高效课堂的方式来提高农村学生化学成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对于教师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的策略还没有明确的说明,相关理论也不尽完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不断进行策略整改,以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大学教育和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一、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问题

  为更好地提高农村高中生的化学成绩,从而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笔者首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对于大多数的农村高中生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学习问题:第一,鉴于农村环境、师资、物资、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课程少,知识面狭窄,相对应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这些基础性问题都影响着高中化学课程的开展;第二,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导致学生盲目进行学习,缺乏科学素养,缺乏内生动力,进而相应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第三,固有观念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学生胆小害羞,不善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比较“尊师重教”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质疑教学结果的勇气;第四,高中期作为学生的逆反期,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波动,情绪稳定性差,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这些问题都对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高效传授知识造成障碍,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学习问题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将突破高中化学成绩低下的瓶颈。

  二、高效课堂的科学定义

  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三维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农村化学高效课堂中应得以充分体现,通过教师变革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就化学高效课堂而言其包括三个内涵:第一,化学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本班级的三维目标完成的水平;第二,高效课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反馈渠道,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及学习状况,变革教学内容,以期完善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教师接受学习成果的反馈,学生也在高效的教学模式中成长,高效课堂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实现成绩的快速提升。

  三、农村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没有计划的讲授将错乱不堪,没有主题。有效的备课可以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抓住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备课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规划每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连贯起来,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明确“教什么”,即课程的总体要求,教学框架等等,以此作为基础,巩固教学成绩。第二,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商、先前的文化基础、个性等多种情况进行考虑,选取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课堂容量进行教学,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农村高中生,对化学知识比较陌生,接受性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此为基础,采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大多数学生能明白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第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充分学习国内高中名校如何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通过观看其他学校和老师的不同教学内容,来完善本班级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成相应的课件,进行课堂的传授。第四,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性质,在哪些问题时学生不擅长的,会提出问题的,教师应该着重这些问题的解答,从而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2.营造宽松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指教师通过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教师为了教学的高效性,会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先前的知识经验,还能通过知识经验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新知识的重组与改造,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同化,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第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团体中的相互影响,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教学情境中可以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使得学生不再以学习知识为目标,改为以在实际中应用知识为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探索问题的原因,以及物质的起源、发展和结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性,完善素质教学。高中化学是与实践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时,要充分融入生活的情境。比如在教授燃烧的条件时,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导知识的传授,在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可燃物,而忽略了氧气的存在,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要强调氧气的无色无味,加深学生对于氧气性质的记忆,并引入生活中的小常识对燃烧需要氧气进行论述。此外,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与现实情况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相符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农村高中生思维的全面性和变通性。如镁条为什么能在CO2中燃烧?CO2不是不能支持燃烧吗?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3.启发式教学

  变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农村高中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创设标准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教学任务。农村高中生主动意识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在课堂上设置疑惑,让学生感觉“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迫切地希望解决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不能一直滔滔不绝的说,也要做到滔滔不绝的问,更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不能提出学生当前能力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采取问题情境的模式,设置一些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而得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如果化学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来,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再认真听讲。教师要善于发问、主动发问、巧妙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加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知其然的情况下也知其所以然,以此为基础进行以后课程的学习。

  4.开展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化学现象的过程传授之后,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化学过程的验证,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过程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这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要求,更是《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通过化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持久的注意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通过专注性很强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提升农村高中生的专注力。对于资源比较欠缺的实验,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在以小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实验的知识、理论、结果,也在动手的过程中完善人际关系能力,因此开展化学实验对于高效课堂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扩大实践操作的教学时间,如果设备设施允许,尽可能每节课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让学生边学边实践,边学边领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倡导预习

  高中化学老师要倡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在课堂开始之前,收回预习作业,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更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化学教师在倡导预习时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预习作业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较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量的拓展题,通过不同难度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在设置问题时,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不能给学生设置大量的预习作业,增加其学习的负担,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预习上,而不是回答问题身上,不能本末倒置;第三,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于预习成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及时激励。而对于未预习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不能进行批判,更不能体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6.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表扬和奖励。实验研究发现,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知识中的不足之处,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得到教师的夸奖,会避免再犯同种错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学生整体上的掌握情况,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更需要教师完善教学计划,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传授农村高中生相关化学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知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郅武强.浅谈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效果[J].学周刊,20xx,(36)

  [2]邓冰洁.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11)

  [3]陈明清.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备课[J].新课程(上),20xx,(10)

  [4]周红玉.化学高效课堂的对策与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08)

高中化学论文13

  摘要

  为了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文章先阐述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兴趣低两方面问题,再提出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包括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并归纳知识点;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结合实践;联系

  生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注重实践。如何有效地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是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中阶段化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现象,教师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注重技巧的记忆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虽然安排了实验课,但实验并不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因此有些学校对于学生实验重视度不高,严重违背了教育部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的初衷。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形状各异的实验仪器,各种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时,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只是让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实验,并未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导致学生化学实验水平未增长,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

  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2]。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并能够切身体会一些化学现象的发生原因及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深刻记忆。实验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一)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并归纳知识点

  在化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实验的应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及时准确地总结实验原理及化学现象,在此,要求教师把一般的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探索。例如,学习乙酸乙酯的制备时,正确的顺序是先加入乙醇,然后加浓硫酸,最后放入乙酸。由于学生没有自己动手接触实验过程,很多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对于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加入,如果顺序颠倒会有怎样的后果理解不清楚。在高中化学实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设计如下具体实验方案。①组织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一组按照正确的顺序加入,另外一组先加乙醇和乙酸,最后加入浓硫酸。②按照规定顺序取等量同规格的药品进行实验,让其充分反应。③收集两组的乙酸乙酯,并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进行洗涤、分液。④测量乙酸乙酯的体积,对比两组得到的乙酸乙酯体积的大小。⑤对比发现,前者的产率更高,学生总结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两小组学生交流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得出合理的解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可近距离感受实验的过程,对比实验会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些现象,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若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实验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例如,每位学生家中都会有水壶,水壶使用时间久难免会出现水垢,水垢的形成和处理都是化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就可以就此问题设计相关实验,将生活融入课堂。以怎样给水壶除水垢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水垢的成因和成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考虑可以除垢的措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也可以向家长了解生活中的除垢方法。根据收集的资料,指导学生做水垢与醋酸的实验,通过实验牢固地掌握了醋酸的酸性,以及醋酸与碳酸酸性的相对强弱,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课本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习题的解答,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三、结语

  高中阶段,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用化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科学问题。实验是联系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将课本的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更加完善,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教师应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帮助的合理实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欧明铭.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4.

  [2]丁海嵘.加强实验改革,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xx(12):52.

  [3]谢林江.探究实验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才智,20xx(36):136.

高中化学论文14

  摘要: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中,化学实验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在化学实验中融入趣味性,那么就会让高中化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下面,笔者将简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引入趣味性实验的作用和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趣味实验;作用;实践策略

  化学是一门典型的理工科学科,注重现实实验。而趣味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类型,因为其相对简单的操作、反应鲜明的化学现象,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也渗透到了高中,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刷新变革,有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被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上,为学生们带来了新的体验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化学,喜欢化学课堂,并在自我实践中提高了综合能力。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化学实验都是比较枯燥的,也没有太多的观赏性。而趣味化学实验则是不同的,因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在教师进行演示和讲解的时候都能全神贯注地观看和聆听,很想知道这样的实验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都跃跃欲试想自己亲自动手。对学生们来说,这样的趣味化学实验更像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热爱,对化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就更加顺畅。

  (二)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比较单纯的,所有的情绪都会表现在外面。当化学教师进行枯燥的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表现出厌烦或是忍耐的神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就变得懒散而被动。如果化学教师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堂,学生们对化学课有了兴趣,也就愿意主动热情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课堂气氛也就变得轻松活跃了。而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对教师的教诲和指导也更愿意去接受,课堂教学就能顺利进行,教学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都需要既动手又动脑,有时候还需要同学之间配合才能完成。学生们亲自来做实验,需要学生自己擦拭试管,填装化学品,有时候还需要进行水中的操作,这就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亲自进行实验与课本上和老师课堂演示之间还有一些区别,一些看起来容易完成的操作,在亲自动手的时候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学生要一边牢记老师的指导,一边自己动脑琢磨,这也就锻炼了学生们的动脑能力。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比较复杂,一个学生不能够单独完成,而是需要两个学生或是更多的学生一起配合完成,学生们需要互相配合,通力合作,这样的实验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助能力。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从前的化学实验都是为了证明课本上的理论,只是一种重复性的演示实验,学生们提不起兴趣。例如:在讲到氢气的时候,教师一般会举氢气球中有氢气,电解水也可以释放氢气这样的例子,就会使教学显得单薄无趣。但如果与同学讲解利用金属锌和醋酸来制造氢气的实验,学生们就会马上产生兴趣。此时如果教师的演示实验仍不能让学生们满足兴趣,就可以安排学生们自己进行这项实验,学生们的热情被点燃,学习起来更加快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变得轻松顺畅了。

  (二)开展互动教学,拓展教学思维

  在进行趣味实验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安排由几个学生一起完成同一个实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清职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过程。例如:在进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的时候,就需要多个学生进行配合。有的同学负责清洗和切割海带,有的同学负责摆放点燃酒精灯和三脚架,有的同学负责给烧杯加入蒸馏水和搅拌,有的学生负责向滤液中滴入硫酸、过氧化氢,有的同学负责将滤液分离,有的学生负责对分离的滤液滴入淀粉溶液和氯化铁,有的同学负责写观察报告,还有的同学负责清理仪器等等。在这样的周密配合中,学生们得到交流合作的机会,还能促进同学感情。同学们在亲手操作的时候,观察实验的角度改变了,视野也就改变了,对化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思路也就开阔了。

  (三)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能力

  除了化学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演示实验之外,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趣味化学实验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对实验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的讲解,直到每个学生都掌握为止。这样细心的,不厌其烦的讲解,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的记忆和理解,也能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亲自实验中不会因为操作错误而造成实验失败。例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如酒精的点燃和熄灭,硫酸液的存放要求,或是易碎的烧杯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式等等,化学教师要进行强调讲解,以保证学生不会出现危险。在实验的进行中,化学教师也要留心观察学生们的操作情况,对错误的操作进行及时的纠正,对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的事项要进行及时的解释说明。在实验的最后,也要监督学生们进行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清理工作,帮助学生们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在亲手操作的趣味化学实验中,学生们又动手又动脑,还需要精细的观察和准备,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和配合也考验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们在愉快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要想让化学课堂顺利进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先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化学实验变得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化学知识学得更多,对化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化学教师也要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更多的,更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柳红.高中趣味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N].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2(04):75-76.

  [2]王冬明,候延丽.浅谈《氨气》的趣味性实验教学设计[N].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04):82-86.

  [3]吴桂英,夏年利,袁仕琼.趣味化学实验在新教材实验教学中的妙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4):32-34

高中化学论文15

  摘要: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可以帮助高中生快速成长, 提升综合实力。本文先阐述了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然后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养。[1]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不断变化, 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它对学生的发展有明确的指向, 即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与品格, 来适应社会发展。核心素养指向过程, 而非结果, 它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 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2]它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 结合生活实践来塑造, 通过树立价值观来维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 探讨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化学核心素养是解决化学问题时所需要的重要素养, 它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体现学生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化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化学作为自然学科, 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利用所掌握的化学规律去探索新物质, 给科技的发展带来新动力, 同时解决环境问题,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包括5个部分: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4]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物质以及化学反应。比如说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生成氯化氢气体, 从宏观角度, 实验现象是安静的燃烧, 发出苍白色的火焰, 瓶口出现白雾。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 这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氢气的H-H断裂成氢原子, 氯气的Cl-Cl断裂成氯原子, 结合形成新的H-Cl。化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世界。变化观念比如:化学反应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并伴随能量变化。但是, 反应前后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中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 运用平衡思想去理解化学反应是必备技能。证据推理表现在实验方面, 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数据来验证假设。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模型上, 新证据的收集可以建立新模型, 来完善已有的模型,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最后将复杂模型提炼成精简模型, 构建知识体系。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指化学通过实验探究物质规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不断创新, 不断提升探究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学习激情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 化学兼顾文理科的特征, 有一定难度。学生认为化学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公式、定理和方程式, 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攻克困难, 问题堆积越久, 化学越难学, 最终对化学失去兴趣。高中生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 学习就是走过场, 浪费光阴和青春。高中生正是爱玩的年纪, 花在学习上的心思很少, 又没有奋斗目标, 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 缺少创新思维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 禁锢了思想的活跃性, 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天学习任务非常多, 如果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走, 学习效率不高, 都是机械记忆, 并没有吸收消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久而久之, 学生失去创新意识, 不会利用所学知识, 思考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习中存在思维定式, 很难消除定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 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学校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负责传授知识, 重点讲解书本的知识点, 很少联系生活实际, 抽象知识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虽然短期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 但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最终很容易遗忘。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 学生会审美疲劳, 教学效果不佳。

  (四) 抽象思维薄弱

  化学包括微观和宏观, 需要利用抽象思维去认识微观世界的变化, 从而更好地理解宏观世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只能通过肉眼去分辨宏观世界, 不能将微观世界抽象成具体的知识框架。抽象思维的薄弱使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其内在本质, 失去了学习化学最关键的技能。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一) 用化学史教育, 引发学习激情

  课堂教学中, 通过化学家的科研历程, 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历史情境, 感受化学发展的每个环节。化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曲折而又丰富多彩, 从猜测到实践, 最后得到结论, 这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化学史让学生产生共鸣, 引导学生去体验科学精神, 在心灵上得到启发, 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设置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氯气时, 通过科学史话, 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 是我们学习氯气时, 更好地把握氯气性质的一个切入点, 在感受科学精神的同时, 还能加深对氯气的理解, 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激情。

  (二) 利用科学实验, 提高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量多, 为了更好地学习物质的性质, 教材中有许多实验。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物质的性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会大大提升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纸上谈兵容易, 亲自动手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实验包括实验用品、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每个环节都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 先让学生设计实验, 利用现象和结论推导性质。学生亲手编织彩色花朵, 将其放在干燥的氯气中, 观察它是否褪色, 最终得出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在实验过程当中, 学生会产生新的想法, 激发创新能力, 设计更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漂白性。

  (三) 采取合理方法, 丰富教学模式

  最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占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会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好, 自觉性高的学生,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学习知识,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翻转课堂也适用于这样水平的学生。教学中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 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金属钠的性质, 学生动手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小组讨论, 最后总结出性质。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果是实验, 可以让学生做探究实验, 亲自发现真理;如果是概念和原理, 老师可以例举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教师例举燃烧反应、爆炸, 可以让学生们马上明白其概念。教师要学会根据实际教学, 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知识和技能, 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 善用教学资源, 培养抽象思维

  化学要求学生具有宏观和微观的视野。从宏观现象去分析微观原理, 利用微观现象能反推宏观现象。微观是肉眼不可见的, 而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很薄弱。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用具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比如:学习化学键的时候, 可以利用模拟动画将原子和离子展现出来, 这样直观地表现出电子得失和电子对偏移, 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化学键。随着互动白板的普及, 教师将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 培养抽象思维。在离子反应或者原电池教学中, 也可以引入模拟动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解释化学现象, 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提升, 加强理解能力。

  四、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 培养高中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品质的培养。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 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在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 投入更多的精力。

  参考文献

  [1]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 20xx, 3 (20) :59-60.

  [2]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 20xx (02) :47-51.

  [3]殷志斌.解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xx, 1 (26) :47-48.

  [4]张磊, 许琼.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xx, 4 (36) :232-233.

【高中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论文11-21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07-27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1-0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8-2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发表05-0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发表10-07

高中化学教学之我见论文09-19

高中化学论文范文06-21

高中化学教学探索的论文09-21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