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中化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论文1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导入策略思考 实践和体会 案例分析
论文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设计课程导学策略,教无定法,但其关注学生主体,贴近生活和课本,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理念,是新课程教学导入策略设计的方向。
万事开头难。作为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课程教学,其教学理念、效率以及成功与否,则尤其重要。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堂新课程教学的优秀导入是顺利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保证。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导入策略,浅述拙见,求教于同仁。
一、教学导入的涵义及目的
所谓课程的导入,是指在短时间内采用适当的方式,为进入正常的教学作一个有效地铺垫,以便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
课程教学的导入有三个主要的目的。一是转换学习情境。现在高中课程设置以电脑随机排课居多。文化课一堂连一堂,堂堂课都“关键”,课间认真的学生甚至连上厕所的过程都是在跑,如果化学教师一进班便步入正题,学生正在座位上喘气,很难适应老师们转变的节奏。二是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致提高了,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主动性也会相应加强。师生互动效果尤佳。三是有利于明晰课堂学习目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化学知识的正迁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导入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设计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的不同策略。下面谈谈几种导入策略分析及案例,仅供参考。
(一)对于概念的教学导入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高中化学教材许多概念来自于西方文化语言描述系统。如“物质的量”概念。“物质的量”实际上是用集合体的形式描述微观粒子的多少。在汉语系统里,描述物质的多少时有着丰富的量词“打、个、双、捆”等,针对不同的物质使用不同的量词在学生的语言系统中已根深蒂固。而西方文化在表述上则用单、复数已可。“物质的量”作为不同微粒的共同表征也在情理之中,而在汉文化中则易发生混淆。“物质的量”作为一个整体词组难以融入学生已有词语系统中,以至于不少学生理解为“分子的量”“原子的量”。看来用汉语系统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源于西方语言系统“物质的量”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相对而言,我们已经有的数目和量词等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物质的量”起负迁移的作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对两者进行对比,实际导入效果并不佳,“越说越糊涂”。再说,“物质的量”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同时又缺乏实验基础,不利于直观教学的导入,素材面较窄。甚至学生在以后的化学计算中容易回到用质量为中心物理量的老路上去。主动运用“物质的量”为中心计算能力不足,因此对“物质的量”学习导入还应有一个需要应用的情境过程。
课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
师生探究导入1: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粒为单位存在的米与以袋装为单位的商品关系,探究微小物体往往以集合体的形式呈现,解决从微观到宏观的表征方法,直接引入集合体概念。
师生探究导入2:1滴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要数多少年?引领学生体验任何宏观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微观粒子组成的,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意识,产生如何表述巨大数量微粒的学习疑问,为引入“物质的量”概念做好铺垫。
师生探究导入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方程式中计量数与参加反应的微粒数,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以便建立概念学习的情境需要。
(二)对于化学反应原理基本理论教学导入可建立思维中间站的方式。
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概念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导入法。“组织者”可以是一段材料、一个模型、一个定律、一个实验等等,主要是于学习材料出现之前呈现,以学习者通俗易懂的或已经接受的面貌出现。显然,它是新旧知识的桥梁,是一种思维中间站,这样可让学生缩短思维跨度,分解学习难点,形成正确的知识迁移。
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以江西卫视“传奇”栏目“谁是纵火真凶”事件作为导入材料,让学生的思路跟随“破案”的过程,建立思维中间站,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到课堂“氧——还反应”原理的学习。
课时:共价键的形成
列举现象:有一块菜地,在甲家房后,但在乙家房前,甲说此地属于甲,乙说应属于乙,彼此争论,没有结果。后来协商。两家达成共识,让甲在此地种青菜,乙在青菜空行种芝麻,这样这块菜地既属于甲又属于乙,即共同拥有。
课时: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因素——有效碰撞
列举NBA篮球赛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我问了两个问题:比赛中哪一区域队员最集中?姚明受伤的主要区域在哪里? 类似还可以用水池进出红黑水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部分特征;用乘电梯再往上走的例子来导入电离平衡移动原理教学等。采用学生熟知的情境,建立一个思维中间站,不仅活跃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认识的差距,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三)元素化合物内容教学导入应注重人文化,生活化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从卷帙纷繁,浩如烟海的中国古文化中,采撷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诗文佳句,史实典故,用于课堂,使其知识性和人文性“交相辉印”,可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化学知识宝库里不断追寻,使学生在逸趣横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既有利于丰富和提高学生素质,又有利于他们健康良好的发展。
课时:乙醇的性质及制备
讲述我国悠久的酿酒历史,列举相关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课时:乙醇与乙酸酯化应
引用诗词“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列举生活实例,如:煎鱼时为何又放酒,又放醋?
课时:PH值和酸碱指示剂
引用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鲜花色彩的斑斓,是因为花瓣细胞液中多种有机色素,在酸碱度的不同时颜色就千变万化。
这些诗句的引用,会给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的美的感受,进而进入化学层面来进行学习和探究,带入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意境,从而感受到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热爱生命,涵养性情。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焰火,气势恢宏,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而2010年广州亚运会水上焰火令人称绝,这些都是“焰色反应”课时很好的导入课件。同年,“神七升空”,举国欢腾,太空中宇航员的呼吸,返回舱的归来,又是《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时极好的导入素材。
20xx年底省教育厅专家组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听了我执教的《铁及其化合物》一节课。课上我把购买的速力菲补血药,含铁酱油作为导入材料展示,获得了专家们一致的肯定,认为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新教材,符合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一节课有了好的开端,那么接下来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教无定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方式必然丰富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或策略,其贯彻实施新课程教改理念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就用我们的激情,把握时间,去拉开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序幕吧!
参考文献
1、丁文楚化学教学中的育人艺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6)30-31
2、胡裕树方光焘与中国语言学北京文化大学出版2003150-160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4、翟远杰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1):18-19
高中化学论文2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实验又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甚至进行化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实验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以及科学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前化学会会长布里思罗提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从中可见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有效途径。而优化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对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呢?在此,本人肤浅地谈谈对教学实践的个人体会,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营造良好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动手欲望
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堂实验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探究;而出乎意外的化学实验现象又可以使他们产生疑惑和好奇,为寻找科学合理的化学解释、化学原理提供动力,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化学实验课程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使得化学实验的课程更加社会化,更加具有实用性。这样,当学习高中化学教材的理论知识和面对形态各异的化学仪器、容器时,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自己试做甚至是自己设计实验的愿望,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应避免只是简单的演示过程、观察现象,要注意操作规范、讲解准确,提高实验的可视度,让学生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化学规律是在反复的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归纳出来的,学生只有勤于观察、乐于分析、善于总结,才能从化学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才能真正认识化学当中隐含的道理,而这个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动手欲望的过程。
二、突出自主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再自己参与、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更能有利于消化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促进化学理论和化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如实验、观察、推理,以及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既要是全面,更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侧重。可以将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编在一个实验小组,男女生混合编组;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先由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再由学生独力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多耐心指导,启发他们对比思考为什么要求规范操作,为什么要求步骤合理,以及出现某一化学现象的原因,从而切实纠正错误,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课实验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疑点”的绝佳机会,这必将激发学生为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实验,甚至多次重做,当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一致时,疑点自然就会消除,对实验的过程(规范性、程序性等)的认识也必将是全新的。如做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不会看到铜丝变成红色,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此时教师应正确引领,促进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增加合理的课外实验,拓宽学生动手能力
离开了化学实验,就没有化学的发展。而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分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加课外化学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研究中的多种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蔗糖溶液配制、酒精的溶解、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食盐颗粒等,如此种种,将课外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有机联系、相互补充,学生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效果离不开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而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
四、开展竞技型实验比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技能比赛既重视实践也不可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耐力,这些都是科学的育人理念在竞赛要求中的反映,它对引导和完善育人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假设化学试验名称:葡萄糖、淀粉的性质试验。具体评分方法:①葡萄糖的氧化: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氢氧化铜,再向其中加入0。5ml30%葡萄糖溶液,振荡,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40分)②淀粉的特征反应:将碘酒滴加到一片新切土豆片上,观察现象。(40分)③清洗仪器,整理复位。(20分)面对这样的竞技性实验大赛,参加的学生为了给个人争光、为小组争光势必需要在比赛前勤加练习各式各样类似的实验,增强动手练习的熟练程度,以便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而他们不断实验的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了自身的操作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将越来越突出,而优化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也更为迫切。作为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师,我们只有通过化学实验,一方面对化学结论进行验证,对化学规律进行探究,另一方面通过对自主实验、课外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实践,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向高校输送合格的优秀生源,为社会培养所需的有用人才。
高中化学论文3
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有效的掌握了有关化学知识。但传统单一枯燥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尤为有限,效率也比较为低下。科学创新是实现学科进步的动力所在,将科学创新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学实验教学作用,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方法下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而高质量的人才不仅体现在掌握知识的数量,还体现在学生自我学习与创造知识的能力。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实验进行有效的创新性学习,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来深入探究新的知识领域,从而实现自我学识能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能够提升教师的水平素质,也可以提供给教师更好的教学设施,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创新教学模式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具有浓厚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改善整个学校的师资水平,利用科技创新设施来发展创新式教学,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能力。
科技创新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的表现
1.组合法
该方法是通过对一些相关性较强的化学实验知识的整理,来实现有关联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这种将已存在的化学实验进行有机组合,从而产生新特征和新功能的方法,就是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组合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内容。第一,科学的组合并不是对若干实验进行表面连接与统一,它必须能够在原有知识上产生新的特征和功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第二,有效组合不是机械搬移和拼凑,而是在原先实验理论上升级以后形成的有机结合;第三,对实验进行组合时要把握结构简单化、操作明了化的原则,如果课堂中使用大量巨型、繁杂,甚至需自己制作器设备的实验,就会很大程度上弱化学生的学习重点,使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仪器与结构的介绍上,最终影响了学生常规知识的学习。
2.模拟法
该方法意在通过一些学生较为熟知的实验器材,来展现学生平时很难感性认识的知化学识。高中化学实验多是切合生活实际的实验,因此,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优良的效果。例如沼气、温室效应、酒精制作等都可以在试验中来制作完成。
3.逆向法
顾名思义,逆向法就是利用反向思维进行研究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新实验、新方法的提出。
逆向法最常见得使用方式就是功能逆向,从功能的'逆向思考去探索新的实验。以稀释浓硫酸为例,该实验要求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流入水中并同时进行一定搅拌;但是若把水倒入到浓硫酸溶液中,便会引起不良后果。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加强学生们的意识。
结构逆向也是一种有效的逆向方法,即通过逆向结构来探尋新实验的方法。以碳棒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为例,当学生明白其电解原理之后,调换实验中碳棒阴阳极的位置,然后再次实施电解,学生们就会发现之前碳棒阳极的铜逐渐不见了,学生就会对实验原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果逆向是指对实验的因和果进行相互转换,以求得到新的实验。在进行铁的钝化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在实验前告诉学生铁会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笔者认为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即让钝铁和硫酸铜进行反应,铜不能发生置换,此时学生对知识就会产生困惑。
状态逆向,依照实验属性逆向来进行实验的创新。以制备溴苯为例,把苯和溴放入烧饼并加入铁粉以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学反应会异常的激烈,引起溴经过导管挥发溢出,最终造成实验的失败。但假如在放入苯和溴之前就加入铁粉,并将苯和溴进行混合分液加入,利用分液漏斗来控制液体流速,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实验的目的。
二、科技创新对提升课堂效率的展现
科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的多。上述各种方法可有效的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组合法可以科学的将众多的实验进行有效组合,实现知识的连接与优化,使学生课堂积极性得到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模拟法将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会使学生更愿意投入注意力到化学实验上来,从而极大地促进有关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逆向法的使用较为广泛,它利用对实验结构、功能、因果、状态等方面的逆向思考,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思维体系,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学习效果。
小结
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之源,也是学校实施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优化途径。高中化学实验有其特有的知识属性,广大教师应当积极注重高中化学实验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只有不断实现对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结束语
科技创新对于教育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笔者能力及文章篇幅的限制,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未能进行深入的展开和探讨,希望以上的论述能够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8).
[2]李萍.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育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2).
[3]王锦峰.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xx(10).
[4]吴昊.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的理念初探[J].才智.20xx(10).
高中化学论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那么,高中化学课堂如何转型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就该话题谈点看法.
一、以探究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探究式教学,教学应该以探究为主.例如,在讲“元素化合物”时,教师可以采用以实验探究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1.以探究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
以实验探究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有4个环节.可以看出,以探究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还是很强的.通过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是驱动力,也是线索,实验探究是核心.
2.探究性实验选择的原则.
以实验探究为重心,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性实验.
(1)所选的实验必须具有污染小、可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反应时间短等特点.
(2)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考虑实验的开放度,可以是半开放,即给学生提供实验试剂或器材,也可以是全开放型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器材和试剂的选择.例如,在引导学生做“研究硫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验时,笔者没有给学生提供氧化剂和还原剂,而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试剂进行自主选择,这是原有知识内化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
二、以问题解决为教学辅助手段
学习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探究的目标是什么?是解决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地探究知识,教师应该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硝酸”时,笔者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初学知识点.由于是新授课,学生往往把这些知识点简单孤立起来,笔者引导学生寻找关联性问题粘合剂,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笔者设计如下几个问题:问题1:工业上由氨气生产硝酸的反应原理是什么?问题2:问题1中的反应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问题3:如何使NOx尽可能转化为硝酸?问题4:Fe(NO3)2能在溶液中稳定存在,但如果在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将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生活即教育!化学知识更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讲“硫的化合物”时,笔者教学设计的整个框架。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
生成的目的,不是让课堂热闹非凡,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服务于教育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传统灌输、僵化的一言堂,使学生不愿、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生成性资源很少,即使有也被教师“打压”下去,无法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俯下身”去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创意和问题,审视自己教学上的偏差,不要急于将学生思路生拉硬拽到自己的预设轨道上.例如,在一次课堂上,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阴阳离子的运动方向?问题刚落,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方法就在学生的生成过程中得到了沉淀.学生1:可以根据电极产物,阴极上析出金属铜,铜离子在向阴极移动,阳极析出氯气,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学生2:根据外电路中电流方向可以判断,电流从直流电源正极流出,阳离子移动和电流方向一致,向阴极移动.学生3:如果让电解过程在磁场中进行,根据左手定则,离子运动会切割磁力线,运动轨迹发生偏转来说明.学生提出的观点也许比较幼稚,不够完整,甚至错误,教师要宽容地接纳这些观点,充分表扬、鼓励其中合理的部分,哪怕片言只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触动,以后学生会更加敢于、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生成性资源会源源不断地不约而至.
高中化学论文5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充分说明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反馈教与学信息、增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开展教育性对话。我认为要真正实现以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上,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准诊断,敢调整,善引导,勤追问,通过有效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化学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通常就更少了,且问题的设置存在着:问题公式化,问题的难度控制不当,问题不明确,启而不发,问题缺乏逻辑性,问题单向、缺少互动性,问题过于收敛,缺乏发散性等缺点。我校教师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课堂教学提问中更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和低效性,严重制约着我校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定能促使我校化学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激发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能力;诱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学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
2、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课堂教学是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进程、进度、节奏等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转移;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看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条件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在课堂教学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xx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近几年教学问题聚焦在真实的课堂,关注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课堂互动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之一,因此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在国外大范围的开展已近40年之久,现已步入成熟阶段,研究范畴包括: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等。如:心理学家帕特、美国教学论专家L。H。克拉克和Ls。 斯塔尔、威伦(William Wilen )、爱仕拉尔(MargaretIshler )、凯茨沃特(Richard Kindsvater)等对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进行研究。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有效课堂提问对于完善备课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学者构建的研究体系还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参与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使大家认识到,提问不应囿于技术上的有效,还应追求先进教育理念上的有效、设计上的有效、语言上的有效、对整体课堂效果提升的有效等等。最早掀起课堂提问实证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指出 “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的原则、功能、策略和技巧、以及有效性等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的功能和目的。研究者们在国外课堂问题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具体化,归纳出了如下几条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充满乐趣,提供回顾所学内容和材料的机会,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联络新知识,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训练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使学生参与讨论,教会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性思维技巧。
2、课堂提问的原则。阎承利在《教学最优化艺术》中明确提出了十二条原则: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难易度适中,注意科学性;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优选问点,问在关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注意分寸,问在学生需要处;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前八条原则主要针对问题设计,而后四条原则主要针对提问的实施。归纳大家的研究,提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这些:系统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简洁性、明确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将这些原则优化组合,运用在不同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提问的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问的策略就是研究怎样提问,各层面的研究者都非常关心它,因而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概括起来有如下:问题的'封闭性、开放性策略;问题的启发性、反思性策略;适当延长候答时间策略;问题“少而精”策略;探问的策略;延缓评判的策略等等。教师在操作中要灵活运用,采用适合自己的和利于学生发展的具体策略。
4、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随着有效教学的提出,教育者进而追求课堂高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各地均有不同的研究。王方林在《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提出了有效课堂提问应具有的技巧: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恰当的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李志厚将课堂提问划分为有效提问、低效提问、无效提问,并指出各自所包括的问题类型。他认为有效问题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其背后包含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二是能够产生良好效应的问题;三是能够组织形式有效地进行讨论问题。于君风在其《课堂提问应注重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一文中,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这样的界定: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和效率。
四、核心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高中化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3《物质结构》、4《化学反应原理》、5《有机化学基础》等五个模块。
2、课堂教学: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提问:课堂教学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甚至“无效”而言的,其核心是“有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和效率。
(二)研究对象界定
1、青铜峡市第一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化学课堂教学含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2、青铜峡市第一中学高一至高三全体学生。
3、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全体化学教师。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领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促使我校化学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我校化学教师整体教研水平。调研我校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了解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总结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建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候答与理答的机制,形成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机制。激发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能力。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课堂高效,提高教学质量。
六、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调研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常用方法和途径。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4、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候答与理答的机制。
5、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后有效性评价的机制。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对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研究,了解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理论与策略,了解新课改高中化学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对新课改中高中化学学科行动纲领内涵的理性思考。
2、问卷调查法: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掌握实验前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能力的变化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3、课堂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如:与学生的交流,提问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机制等)与学生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问题的提出能否引起其思维活动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4、个案法:通过对典型对象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能力与成绩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实验效果。
5、行动研究法: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1、化学2、选修3、选修4、选修5)中,选择部分的章节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开展研究课活动,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八、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的10月)
1、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课题组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课堂教学现状,撰写前期调查报告。
3、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申请书,提出课题立项申请。
(二)理论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计划。
2、举行课题开题会,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
3、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及国内外此项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4、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初步构建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理论与策略。
5、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践研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课题组结合本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现状展开行动研究。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1)在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1、化学2、选修3、选修4、选修5)中,选择部分章节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开展研究课活动,总结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常用方法和途径。
(2)通过组内示范课、竞赛课等形式,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的研究。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的课堂观察活动,结合课堂实际与实验者的反思,形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候答与理答的机制。
(4)在研究第四个问题的同时,结合学生问卷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2、选择优秀教学案例,每隔一周的周三下午召开优秀教学经验交流与展示现场会,及时积累材料,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论文或案例。
3、课题实验教学。20xx年12月~20xx年12月,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级确定实验班级,通过对典型对象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能力与成绩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实验效果。
4、课题组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中期教师的研究、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等现状,撰写中期调查报告。
5、总结课题方案实施情况,分析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撰写中期阶段性报告。并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形成研究论文、有效提问设计案例、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案例等。
(四)形成成果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研究并解决课题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后期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汇总为后期阶段性报告。
3、搜集、整理并完善各种研究资料、研究成果。
4、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结题。
九、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成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组织管理
课题指导:杨兴武 吴建国 胡敏
课题负责人:张渊
课题组成员:洛旭昕 方洁张建霞 蔡莉 蒙春梅 张淑琴 郭虹
(二)人员分工
张 渊: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协调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课题申报、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课题阶段性任务的安排,课题成果的审核与呈报等工作。
方 洁:主要负责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编辑,课题研究信息处理,20xx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等工作;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洛旭昕: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前期、中期、后期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张建霞:主要负责20xx年上、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蔡 丽:主要负责撰写20xx—20xx年上、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蒙春梅:主要负责课题组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张淑琴:主要负责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及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工作,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郭 虹:主要负责各类活动的总结和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工作,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十、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1、调查报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前期调查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调查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后期调查报告
2、开题报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3、结题报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4、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录资料、文字材料。
5、优秀论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常用方法和途径》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等。
6、“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优秀案例集。包括:有效问题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优秀课堂教学录像等。
十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主持人为我校化学教研组长,主要成员是我校化学学科的骨干教师,均有丰富的高中化学教学经历、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他们均为中青年教师;有各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备课组长;有高级教师。他们分别担任着我校三个年级化学教学任务。他们都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多篇,另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2、课题组成员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到图书馆或在互联网借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如《课堂提问应注重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最优化艺术》以及高中所有必修、选修教材;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高中课堂教学提问研究现状的一些文章;走访了我校理综学科的教师,调查我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3、学校对课题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给予支持。
(1)研究组织保障:由教研组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并聘请市、校教科研专家给予指导。学校配备行政领导、教科研主任督促开展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
(2)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
(3)确保时间落实: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每两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必要经费保障:学校对课题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结题会的召开、研究成果的整理组合等方面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
[2]夏正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
[3]刘儒德。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xx(2)
[4]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6
[5]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xx。2第25卷第1期
[6]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7)
[7]于君风。课堂提问应注意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2)
[8]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20xx(9)
[9]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选修3、选修4、选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许振勇。建构主义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化学教学,20xx(3)
高中化学论文6
一、课前参与性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授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容,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融入到与知识相关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观察思考,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现象进行初步分析,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现象的内涵,使学生处于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最佳状态,在问题情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铁、铜、铝等,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从触觉和实验中观察金属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生锈现象和播放经过快进处理的生锈现象的科学视频资料,指导学生探讨生锈后转化成的化合物及其性质,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至教学活动中来。
二、开展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授课教师可以不断地创设变化的、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实现多元化的教学。例如,在探讨“反应产生电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展开讨论并进行实验。通过问题或任务的设计,使学生意识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在新授课之余,适当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造性实验比赛活动,激发他们在相互竞争中参与学习与合作的欲望。课堂的教学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直观、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技术手段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
合作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很重要,不仅体现教学双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还能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课堂小组的讨论交流思想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一定会显示不同的效果。例如,《铁与铁的化合物》的教授,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家用厨具会生锈?生锈发生的是什么化学反应?如何防锈和除锈呢?学生通过分组参与讨论,合理猜想,并利用实验桌准备的实验原料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论,教师分别进行点评,最终引出相关化学原理。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思考的机会,对于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解决办法和途径,敦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紧跟教师思路不断思考。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和探究中,以对此有真切的体验和认识。
四、课内外深度链接,让学生合理安排实践
化学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学习,化学史和化学前沿的发展与应用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高中生,授课教师可以搜集课外相关化学发展史的知识,引出典型事例感化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实验技能训练,安排课后实验课题。如:检测性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实践操作;探索性实验较难成功,应允许失败并指导重做;反应实验现象不明显时,要引导他们细致观察,采用改善实验条件等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逐渐理解化学知识的奇妙,逐步让学生从更深层的方面理解化学现象的内涵,也能通过自主合理安排时间丰富业余生活。
五、培养师生和谐度,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良好的个性是在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对学生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影响很大,往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的展现。教学内容偏向抽象,学生实践操作时间不充足,教学内容重复多或难度高等,使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存在质疑。授课教师应该重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及时地将困惑解决。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科主题讨论会,探讨适合学情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更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例如,在讲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节时,通过门捷列夫等人物关于发现元素的故事引入课堂,能够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同时对于不同物质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通过谈话活动互动探讨元素的性质、寻找异同点等,活跃课堂气氛,这样能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结语
参与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逐步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良性互促发展。在课堂中引入参与式教学,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与接受式学习的形成互补。
高中化学论文7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具备高效性,构建高效课堂,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得轻松、高效,学生学习愉快。这要求,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又要做好备课准备。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做好铺垫;课上,要以生为主,提高课堂效率,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测和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结合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我认为高效课堂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没有停下来走神的时间和机会;第二,每节课结束之后,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第三,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本文笔者将结合在日常教学工作的所见、所为,谈谈自己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认真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
(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前解决部分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习。课前预习包括整体预习、一周预习和每日预习三个方面。整体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假期内提前通读下学期的化学教材。这里的通读并不是说将化学课本从第一页一字不漏地读到最后一页,而是在通读课本的基础上,了解其中的含义,找到重点的化学概念、原理,并做好记录。在对教材有一个整体把握之后,尝试着去做后面的相应练习题。一周预习是要求学生先复习和巩固上星期所学的知识,而后认真阅读下星期将要学到的内容,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尝试借助工具书或者辅导资料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听讲。每日预习要更加得认真与细致,并且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之后,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将自己在周预习中做出的重点标记重点阅读。
(二)认真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
在日常备课过程中,我通常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主备课。这种备课方式是以我们的高中化学教研组为单位,每一个教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的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配备课任务等一系列活动;第二,精备课。在经过集体备课之后,每一位化学教师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第三,细备课。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精心设计教案学案,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化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技能的主阵地,要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的45分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化学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讲解、学生的综合练习。按照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不宜超过25分钟,其余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学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耳濡目染,学会合理运用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有效的教学途径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良好方法的神奇效果,激发起学生努力探索有效学习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精心设计相关练习,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相应的练习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解题的能力。练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当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相关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通过这些习题,学生能够对课堂所学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层,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机会。课后作业是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并且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发现共性问题班内集体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辅导,杜绝将学生遇到的问题积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学习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构建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11):51-52.
[2]季本峰.优化教学设计结构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xx(11):65-66.
高中化学论文8
1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推进化学创新教育
1.1转变传统式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推进化学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传统理念。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育并不只是一种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一种发展认识的手段。因此,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平等、自然的教学环境是每一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再是单向性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充当着引导和顾问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带路上自信、自主、自强。
1.2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若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就会陷入茫然、被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打破“笼统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相关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中教学计划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结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及时的清楚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对学生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呈现出相应的表达方式,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习化学有浓厚兴趣和天赋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继续专研,从而进一步的挖掘他们的潜能。
2高中化学中创新能例培养的途径
2.1自主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主动的学习能力[1]。只有主动的去学习,积极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学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2.1.1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机会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然后新教材中更多的'与实际中的阅读教材、选学内容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感性材料所联系,使得学生对化学大大的增加了兴趣。通过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
2.1.2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创新教育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寻问题的答案,并且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渴望求知心,使学生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2.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上面问,学生在下面答。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阶梯式的问题,学生积极的思考,表面上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这样,学生就会在被动的学习中渐渐的失去了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善于设障、立疑,使他们在平常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化学内容时刻处于有疑问可思,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联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鼓励。
2.3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化学教育上是战士思维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就是对化学基础知识以及今本理论的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参与化学规律的揭示以及概念的形成的过程。学生亲自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试验、去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2];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和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获得零碎的知识或者是已得出的结论,更重要的还是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从而获得探索教学的办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即是指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多角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3]。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从一类现象的结论向该现象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推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4注重试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创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在教室的引导下,自己独立的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新奇、成功的实验下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更能让他们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现象和规律,并在其中找到乐趣。
高中化学论文9
研究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对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始终把应试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化学理论水平的提升为目的。考试中会出现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会格外重视,只要能够让学生提升考试成绩,教师就会不遗余力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机械灌输中,难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这些化学理论的学习逐渐感到厌倦,学习活动难以持续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真正提升。
2.实验教学的实施不尽如人意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高考化学成绩没有太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有的化学教师甚至偏激地认为,做太多的化学实验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做题时间,影响知识教学的有效开展。化学理论知识的形成,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源于大量的化学实验,化学研究者对化学实验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才形成了今天的化学知识,脱离实验教学的化学教学活动就如同“无本之木”,失去了化学学科的本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忽视实验教学对学生化学素质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教材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材是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依据,只有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化学素养才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教材内容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学内容怎样实施直接关系到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开展。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与目前的学科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因此当前的化学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阶段高中生化学学习的需要。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实践元素不多,一些学生没有能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化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运用缺乏必要的联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改革现有的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充实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对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益的。
2.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往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是化学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只能够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是以个人的独立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很少给学生提供彼此合作的机会,这对高中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对小组合作学习重视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的开展中,教师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彼此的沟通与合作,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
研究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对促进高中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将化学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段国荣.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科教育,20xx.
高中化学论文10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良性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提出了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途径,达到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打好化学基础,熟练地掌握化学知识,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建;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和实施,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标准,一些学校通过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大学习工作量以求达到这一目的,这种作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长期使学生处于高压状态,极大地阻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化学教学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高效教学模式即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科学的课堂结构和合理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达到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高效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高效教学模式,并不是和以往的教学理念一样,把学生的成绩当作重点,而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除了注重成绩的提高之外,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等,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
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学都以学科知识的讲解为主体,而忽略了高中生的需求和反馈,导致学生不喜欢课堂讲述的模式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长久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高效教学模式则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通过科学的课堂结构和知识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跟上高中化学教师的授课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对课堂模式的意见及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高中化学课堂结构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通过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实施,将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进行有效的备课是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基础
俗语说得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有效的备课是良好的课堂质量的前提,只有具备清晰的授课思路和科学的课堂结构才能使课堂顺利进行,吸引住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备课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平均水平做出合适的调整,合理的备课方案,能在带领学生在有效复习上节课堂的重点内容的情况下,在合适的节奏中,进入新知识的讲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为新知识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进入状态,跟上教师的授课思维。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知识分配,重点知识和普通知识应该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就能明确感受到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三、教学生活化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但是当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大都是采取功利化的教学模式,根据以往的高考习题和教师的经验总结,列举出大量的重点试题,让学生练习,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忽略了化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这样一味地要求学生提高成绩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生活化的意识,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具备化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不应当只注重例题中包含的化学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分析例题的出题背景,即这样的化学问题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是服务于生活的,而不是与生活隔离的这一真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旧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于当代的教育需求,面临着这样的教学现状,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大势所趋。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优化课堂结构,进行详细合理的备课,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效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构建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推动新课改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何敏.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J].未来英才,20xx(1):23-24.
[2]郭见见,宫子文.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xx(4):90-91.
[3]王赛中.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xx.
[4]石佳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xx(7):111-112.
高中化学论文11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尤其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而言,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者现象. 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这不仅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也能够为知识教学提供推动功效.
一、列举生活化的教学实例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有很多.
教师可以透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的列举来为知识教学提供良好的辅助功效. 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不仅如此,很多知识点单一的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往往体会不深. 如果能够以一些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辅助,学生不仅能够立刻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因此,教师要善于透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的列举来辅助知识教学,这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对于铁元素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普及一下铁元素的实质存在的物体.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补铁的方式中食补最为简单易行,而很多食物,如动物的肝脏、各种豆制品、芝麻、木耳、海带等都含有丰富且易吸收的铁质. 可以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常识的介绍来进行一个课前预热,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加强学生对元素的实体认识. 如果只是单纯地介绍元素铁,学生会觉得十分生疏,对于这些知识的感受也不深. 透过这些生活常识的介绍,不仅给课本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也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点间的距离,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组织课外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有意思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直观地体验课本知识,这往往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推动作用.
很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直观的体现. 不仅如此,一些化学常识还能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难题.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类教学素材,要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这对于知识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实际用途. 如,用醋能够清洗水壶里的茶垢等. 这些现象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学生经历了这种情况后仍旧不能够将其联系到化学知识上.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引导,通过让学生参加课外化学活动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进行实践活动或者课外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化学实验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让学生参加这些有意思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并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三、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生活实践
实现化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生活实践.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某一化学知识的应用与体现.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体会某些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直观体现,并且能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这些都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发散与延伸,并且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卤族元素”时,卤族元素都有一些氧化性,在实际生活中常用作漂白剂、消毒杀菌剂等. 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牙膏清洁白色的鞋子,同时观察会有怎样的现象. 不少学生都发现用牙膏清洗会使鞋更白,学生在探究其中的原因时慢慢意识到,这是因为牙膏中含有微量的氟元素,因此能够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起到一定的漂白作用.
这个实践过程,丰富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去调查不同品牌的消毒剂的成分和功效,并进行一定的比较,写一个调查报告. 通过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化学知识,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可以有一些合适的转变. 教师可以在知识教学时多列举一些生活化的实例,这将会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并且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生活实践. 这样能够深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中化学论文12
轻松、充满趣味性的化学课堂,不仅能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围绕教师授课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呈现出低迷、沉闷的状态,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较低,从而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对于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如果课堂氛围过于低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造成负面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营造轻松、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实际上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解释,大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知识内容.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不能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课堂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构建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目标.例如,在讲“提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时,健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更多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根据对化学元素的了解,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加以论证.如,有的学生举例“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加铁酱油中的铁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师生互动交流,营造出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打造生活化课堂是现代化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营造充满趣味性的高中化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并认真参与课堂讨论互动,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二、重视化学实验,优化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趣味课堂的构建,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构建高中化学趣味课堂,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优化教学方式,使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讲“提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时,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说出了一些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而对于化学元素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如何对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进行提取.基于此,教师可以巧妙导入实验,让学生概述实验要求,弄清楚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此外,为了保证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呈现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对实验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展开实验操作,就能使学生从化学实验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构建趣味性化学课堂的目标.由此可见,构建趣味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师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巧妙导入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所有收获和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构建高中化学趣味性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营造实施教学活动需要的氛围,还能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高中化学趣味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讲“提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人肥胖、瘦小等图片.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对学生形成了直面的冲击,且与学生的实际相关的图片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教师还可以巧用多媒体呈现课堂教学中难以实践操作的化学实验,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性的化学课堂.由此可见,构建高中化学趣味性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巧妙打造高效化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论文13
摘要:新课程强调,高中化学教学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师生互动.只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情境;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将化学史融入教学中.“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这强调了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性.课堂教学顺着化学史进行知识讲授,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科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精神的激励,给学生带来化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多位一体的熏陶.例如,在讲“元素”时,笔者从多个维度渗透了化学史,丰富了学生对元素的认识.
(1)从古代的元素观讲起到波义尔的元素概念;
(2)从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讲起到阿伏加德罗的分子理论;
(3)从单质的概念→同素异形现象→原子结构理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元素概念的演变过程有了深刻理解.
2.将生活化实验引入教学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教学更扎根于生活,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将生活化实验引进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注重生活化实验,能够激发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兴趣,看似在玩,其实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笔者课前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材料,如芒果、番茄、土豆、硬币、铜丝等,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水果电池带到课堂中.学生都很感兴趣.笔者看到学生带来的一件件作品,他们是有亲身经历的,提出讨论性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做电池?有没有不成功的经历?要做成水果电池,你觉得要满足那几个条件?这些问题,学生有亲身体验,讨论变得格外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多维互动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够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民主、和谐不是喊在口号上的,而是需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
(1)教学不能凭着教师的经验出发,而应该从所教学生的具体认知和习惯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2)教学不应该只关注部分学生,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多层次设置问题,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给学生留足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互动的时间与空间.
(3)教学不应该只有学生解决教师的问题,也应该有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应该有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
2.注重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教学不应该是单向的灌输,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通道的交流与互动.如何实现呢?教师可以借助于问题来搭建多维互动的桥梁.例如,在“Cu与浓HNO3反应”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产生的NO2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减少污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设计.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课堂参与度,笔者设置如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顺着学生的思考,继续追问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有效拓展思维.
问题1:如果想及时停止该反应,根据前面所学知识,你能想到什么方法?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他们提出来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①加水冲稀;
②用水冷却试管;
③将Cu取出.
新的问题生成了:这些方法都有效么?学生间的交流讨论由此展开.在交流中,学生发现①、②是违背实验原则的,于是可行的只有方法③.追问:如何将试管中的铜片取出?学生间的讨论进一步展开,讨论中学生想到了对实验进行改进:用铜丝代替铜片,其中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伸入试管底部与浓HNO3接触,另一端伸出试管的外部.通过这样的改进,只要将铜丝拉出即可立刻停止反应.
问题2:将一根铜丝插入微热的稀HNO3中,在液面上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这是为什么?如何才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在插入铜丝之前,加少量NaHCO3固体,以排出空气.
问题3:当一定量的浓HNO3与过量的铜丝反应后,再往试管中加入盐酸能否反应?让学生分析推理,然后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在这个案例中,实验出现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否定了学生前面的猜测,教师在适当时间提问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改进,深入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陈二伟.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J].教育与管理,20xx.6.
高中化学论文14
摘要:高中化学新教材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新思想进行重新审视,是绿色化学开展的前提。本文主要概述绿色化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学生能通过化学学习树立良好的绿色化学理念,进而在今后为环境的提升尽一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化学观;教育探索
绿色化学是现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与大力提倡的化学新理念,主要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重视“人类、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教学中推行微型实验操作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操作是在实验过程中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将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或者缩微,使其能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的设计与探索,进而能在使用少量实验药剂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起到节约实验药品用量的目的。微型实验活动中使用的仪器装置要做到微型化和试剂量少的特点,这样才能让操作更便捷,也能节约药品的使用,减少药品的污染,这也是绿色化学发展的新方向。另外,绿色化学发展中使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己制作简单的仪器开展实验操作也是可以的。例如,实验中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针筒替代量筒,使用塑料吸管替代移液管,使用“西瓜霜”等片状剂的铝塑包装替代点滴板等。通常在实验过程中能对实验的仪器进行微缩,并对常用的实验量进行限量,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将量杯、烧杯等常见实验工具进行微型化,进而节约实验试剂的用量。若在进行微型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的情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将实验的结果进行扩大,使学生能对实验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
二、寻找实验替代的仪器与药品
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的方法进行适度的改革,选择一些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进行实验,然后结合新的材料重新进行实验过程的规划。现阶段,教科书内的实验现象仍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通过多次删改将其实验的危险性降低,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可以适度的将硝基苯及苯的毒性这些内容删减。在进行自燃这个概念引入的时候,使用的实验药品是白磷,但是由于白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间,所以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用Mg2Si水解以后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用以替代白磷,这样才能让实验的整个过程更安全,且能做到无毒无害,符合绿色实验的要求。还有部分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类实验,将其放置在点滴板上进行,如指示剂能与酸或者碱起作用、三价铁离子的显色实验等相关内容。
三、妥善处理实验废液和药品
中学的化学教师需要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的剩余废液和药品进行妥善的处理,且不可随意丢弃,否则污染环境的同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危险,造成人员伤害。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使学生也养成实验完成后妥善处理废液和剩余药品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将使用过的酸类、碱类、盐类等相关废液、废渣等倒入到回收容器中,然后根据国家的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可以通过中和、分解、吸收的方式分类处理废弃物。实验完成后需要将金属片(铁、锌、铜)等交还到制定的地点进行回收再利用。实验室内需要增设尾气吸收装置,用以减少实验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例如在进行氯气制取实验的时候,使用向上排气收集法进行氯气收集,然后将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铜溶液吸收;浓硫酸脱水实验,为避免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大量刺激性较强的气体,产生空气污染,可以使用水槽封液的方式减少污染。
四、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危险危害实验
常规化学实验会消耗掉大量的药品与水资源,特别是部分试剂药品十分昂贵,且实验操作极易引发爆炸,里面的部分物质有毒,特别是进行(苯、苯酚、重金属)实验的时候,在实验中会排放较多的气体以及有毒的废水,这将给师生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会破坏环境,这与绿色化学目标的达成出现悖逆。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在清晰观看实验现象的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污染和伤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的原理、装置和流程等进行仿真,然后使用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效果,能让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着深刻的掌握,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中的每个环节,对于重点环节教师可以提取出来重点讲解,为学生放缓播放速度,使学生能细致的进行观察,也能让教学的灵活性更好,从而减少“三废”污染。
五、课外实验中延伸绿色化学观教育
化学课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走出课堂,并将课堂内容进行深化,进而能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可以多利用课外实践进行绿色化学观的丰富,在灵活多样的化学内容引入的情况下,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绿色化学内容设计为专题介绍,在进行“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将其看成独立的章节提炼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为学生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更要以课堂活动的形式为学生介绍各类不同的污染形式,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理解,分析污染出现原因,并给出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绿色化学观。又如,在讲授有关硫酸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硫酸的用途进行简单的了解,然后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角度探寻工厂对使用后的硫酸进行处理的方式是否妥当。
六、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绿色化学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研究的课题。中学阶段开展的化学教学渗透教学,能让学生认知绿色化学在化学科学技术方面担负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晓乐.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的教育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1):22-23.
[2]周丽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1):11-12.
高中化学论文15
[摘要]根据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带来的实际效果,提出在实施本教学法时应关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1-0095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
问题教学法最早是由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即在课堂上,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由教师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向学生展示教师自己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并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问题
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应该根据目标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及心理发展状况来进行设置。例如,在进行“纯净物”的教学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了解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是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教师给出单质、化合物、纯净物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当学生给出否定答案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预设性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说明;当学生给出肯定答案时,教师应及时对这个形成性问题做出反应,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如举出石墨、金刚石、C60这三种物质虽然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属于三种不同的.单质,单独存在时是纯净物,但彼此混合时,属于混合物。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从知识层面得到巩固提高,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积极引导与肯定,创设良好的问题解决环境
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注意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是否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外部因素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肯定。因此,化学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设和谐自由、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错误时不能妄加批评,要引导学生探寻正确的结论。
3.依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问题形式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还在于问题呈现的形式。按呈现形式,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预设性问题,这种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为达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充分准备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控制教学进程;另一种是形成性问题,它是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被激活的产物,是动态的,是教师和学生主动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问题形式。例如,在“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之前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是否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物是什么颜色的?使学生先明确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另外,根据实验现象再形成新的问题,如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中先产生黑色物质,随后该物质又变成灰白色物质,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黑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又变成灰白色?灰白色物质又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并形成结论,并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应用问题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当学生从内自发产生这种学习动机后,才会有研究学问的取向。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时,选取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浓硫酸性质”的教学中,引入“黑面包”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产物会变黑?”“为什么产物会是面包的形象?”“反应过程中为什么有奇怪的味道?”等等,让学生通过现象来预测浓硫酸的性质,最后由教师补充答疑。通过这样一个既充满趣味性又包含教学重点内容的实验,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化学知识,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问题
新课标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自我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化学课堂,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立足于实际,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灵活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论文11-21
高中化学论文06-13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3-05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1-0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发表12-11
高中化学论文15篇11-22
高中化学论文(15篇)11-22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5-16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