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4-06-22 16:25:41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优秀)高中化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1

  摘要:新课改的推广为高中化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高中化学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制约着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笔者从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出发,综合新课改的诸多理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

  对教学而言,教学理念是内在保证,教学策略是外在向导。不论是内在的发展还是外在的衡量,都需要学生具备长远的发展意识和优秀的学习能力。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忽略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掌握一部分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权并不在学生自己的手里,习惯全然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缺乏自己的个性想法和主动思考。教学的过程并非师生共同思考,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是教师单方的“角色扮演”。教学需具备直观与深刻的统一。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理解教师思想的过程,教师讲课不能过于繁冗,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而应加强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成长。笔者立足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深入探讨高中化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为提升高中化学的教育质量提供几点建议。

  1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

  教学的集合不仅在于教学理念的集中,也在于教学方式的更新。不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坚持变化的理念,立足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集合不止是教学方式的集中,也是教育发展的集中与综合。传统的高中化学忽略发展的方法论,没有及时了解发展与创新的理念,也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各种视角创新现代高中化学。传统的高中化学往往将“教学”当做生命,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但是知识传授在这种观念下逐渐演变成知识灌输,不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锻炼,也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和长远发展。有效的教育不仅能对学生的当下产生影响,更有利于学生的以后和将来,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向导作用,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讲课需采取多元化教学策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重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忽略对自身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发展,往往沿用一种或两张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策略贯穿教学始终。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学应当具有规律性,要体现规划和教师实施的规律性,要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综合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策略的调整需立足教学实际。教师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而非单纯依赖教学大纲,教学体系进行知识输出。有的传统的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前缺乏完善的教案准备,备课不及时,不充分。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一大部分数学老师备课只是走过场,觉得教学内容记于心就可以了,疏于具体内容的文字落实。还有一部分老师甚至不备教案,觉得没有备案的必要性,在书上划划就可以。显然,这些理念都存在着偏差。任何事情,都需要充足的准备,教学也是如此。另,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上课严肃沉闷,学生感受在压抑的氛围下学习很容易丧尸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而言,学习知识是一部分,发展能力也是一部分。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导引。传统教育下的高中化学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适时的引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也没有做到适时的分析和指导,导致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缺乏规律性,学生对学习没有完全的概念,尽管有一肚子知识,但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分析意识和行为习惯承接新课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育要加强探究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生一直跟在教师后头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的话语权。

  2对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建议

  2.1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将高中化学知识直观化,同时可以激发了高中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师生互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授物质性质这一块的时候,可以先把物质分类,尽量给学生提供实际物品,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在观察中反思,收获。物质性质比如颜色,形态,硬软这些属性都是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简单的口头输出,知识重复有效地多。就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稳定性这些化学性质而言,单凭肉眼是不能得出结论的,需要通过实验,一步步经过探讨得出结论。做实验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学生自己做实验关注度会更高,也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双向适时有效的互动。

  2.2加强教学引导:教师要重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新课改的要求以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指引,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明显的提高可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研究物质比如有机物的物理变化的时候,对于一些抽象的反应,教师不能仅通过语言传授。这时应加入一些辅助性的道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知识模型,将复杂的知识简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像离子反应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播放动态模拟离子合成的视频,帮助学生学习。

  2.3重视基础学习:新课改的高中化学教材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优化教学方法,这就利于学生通过教材提高学习的效率。新课改的高中化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它比较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详细,难易结合以适应全体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论对哪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教师讲课要注重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比如教物质的量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基础不好理解起来就比较苦难。再比如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多样,学生如果基础不够坚实,学这忘那,学习的难度便会增大,学习知识的时候十分容易混淆,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搞乱种化合物的性质。

  3结束语

  新时期高中化学新课改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这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中化学论文2

  摘要:化学在高中学习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不能把握好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化学的课堂将是没有效率的。本文通过几点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

  由于新课改的实施,原先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导而转变。希望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用尽力气的灌输知识,学生死板的记忆。而是希望教师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知识点有探索的欲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枯燥。在有效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不但能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

  教师的传统教学,常常是以课本为主体,在参照考纲的要求,设计每节课的内容,常常是强化了教材上的内容,最终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这样的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也很难积极的参与其中,去体验化学无穷无尽的奥秘。因此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怎么样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1]。在课程的设计之初,就想着怎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到自己设计的问题当中,并自觉地参与讨论。使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自导自演,而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积极互动,充满良性循环氛围的课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入将要学习的知识,或者与最新的新闻或热点事件为引子引出课堂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内容必须要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有一定的联系,应化元素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引人入胜,在开讲不久,即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应避免固定的生搬硬套的开场白。如,一开始就在黑板上罗列知识提纲的一二三,这样,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就会减弱。所以,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将知识要点春风化雨似地扩展为几个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所提的问题,不仅仅能体现化学知识,更多的是能激发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的兴趣,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出来,过于简单,又达不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有自己的考量。

  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的范围面越来越广泛。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网上就有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微观化学,各种反应在镜头下就是一个美妙的画面,很多我们看似抽象的反应,在显微镜下就像花在舒展一样。我们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观看图片或者视频,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多看这些内容后,我们将感叹化学的奇妙,同时拥有了探索的欲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在网上搞笑的方式,实则确实引入了化学的原理。例如在网上可以看到西游记中的化学原理,为什么孙悟空可以在八卦炉中练就火眼金睛呢?原来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会发生玻璃化,变成透明的晶体,因此两眼通透,具备了类似照妖镜的作用。类似于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我们看这些信息的时候可以带入自己对化学的思考,或者当我们学习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将会放更多的注意力,我们希望找出答案,验证网上所说是否正确。或者生活中妈妈问我们怎么才能除去水壶里的白色污垢,我们可能无法回答,然后妈妈告诉我们用醋就可以。但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妈妈并不能说的很清楚。如果你学习过了化学的知识,你就能解答出来。或者当你学习到相关内容时,你与实际一结合,就能明白其中的化学原理。一切都是希望学生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多的接触和化学相关的趣事。这样在课堂上的时候,将会更加自信的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

  3增加趣味性的实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

  化学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直观的体现化学的深奥与神奇,应增加有代表性、有趣味性的实验[2]。例如,探究钠的化学性质时,提到过少量钠需用煤油保存,因为钠与水会反应。市面上的教辅资料简明扼要地将钠与水的反应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倘若教师不演示,那么钠与水反应的印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仅仅停留在这五个字上;刚接触化学时,老师曾提过镁条燃烧反应十分剧烈。大多数学生都有极强的好奇心,想跟随老师去探究--十分剧烈是多剧烈?只有在镁与火焰接触而发出强烈的白光时,十分剧烈才有了一个具象而深刻的直观感受。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多做创新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实验,比如,给学生演示怎么做“水面鞭炮”,将适量二氧化硅与镁粉置于研钵中,尽可能的研磨成细粉,然后将这些粉末放在铁质的坩埚内,压实。将镁条插入混合物中,点燃露出部分的镁条,然后迅速用坩埚盖盖住,待反应结束后,收集生成物,磨细。将上述产物撒入盐酸内,液面立即出现噼里啪啦的声响,并伴随着点点闪闪的小火花,且烧杯上方会有白色烟雾出现。首先,做“水面鞭炮”就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在反应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说明反应原理,例如,镁跟二氧化硅生成氧化镁和硅,硅和镁反应生成硅化镁,硅化镁遇盐酸会产生产生硅烷,硅烷跟空气里的O2接触,会自燃产生火花,和爆鸣发出“噼啪”的声音;最后,老师在做实验的时候还可以跟学生科普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才能记忆深刻。高中化学的第一课就是在实验中学化学,可见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多走进实验室并多动手,在实验中学习巩固知识,在实验中探索奥妙神奇,在实践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提升素养,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4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其奥妙无穷无尽。在新课改的教育时代背景下,教师们应积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应主动充当“引路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疑点、难点等,将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们对探究化学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也要用化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真切融入美妙的化学世界里。

  参考文献

  [1]陈丽卿.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xx(08):183-184.

  [2]段国荥.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xx(05):192.

  作者:杨彰麟 单位: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3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阐述了高中化学阅读障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高中化学;阅读障碍;形成原因;应对举措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一、高中化学阅读障碍形成原因探析

  (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前提因素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这种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必须经过不断地重复地练习和巩固才能形成,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尤其是理科课堂教学一般还偏重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板演学生抄”的说教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不注重学”,教师帮助学生将所有知识“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讲深、讲透”,讲得“清清楚楚”,讲得“脉络分明”,试想在课堂上已经搞得清清楚楚的学生,还会在课后去阅读教科书吗?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在这种不知不觉地教的活动中被慢慢地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被慢慢地钝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慢慢地挫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失去了。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影响

  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学生对图象、声音等地感知,弱化了对文字信息地感知,也是学生产生阅读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以文字为符号的信息,抽象、无味、理解起来较难,特别是理科教材,概念严谨,说理严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一篇文章,有时候一个晚上都不能搞清楚,而图象信息例如漫画在几秒钟之内就可捕捉。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有关阅读的元认知能力较差,有关阅读的元理解能力较差,最终导致排斥阅读。

  (三)化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与模糊性

  在初中,学生的认知层次主要是感性认识,思维能力层次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高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刚由初中进入高中,无论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层次都不可能很快的由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思维方式转为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高中思维方式。例如,高一化学一开始就触及抽象程度较高化学语言——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因此,学生感到高中化学很难学,一开始就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学好化学的信心受挫,进而产生阅读障碍。新教材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知识安排在高二学习,更增加了这种抽象程度。化学语言的模糊性也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直接因素。

  (四)教材内容的描写过于简单与化学事实的过于庞杂、化学概念内涵的过于隐蔽使学生混沌、困惑

  不少学生反映“看看书,很简单,做做题,很困难”。确实,教材在编写上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简单、通俗、易懂。所例举的.化学事实有限、分散且例外的情况较多。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实验证明,如果不是从CO和H2O(g)开始反应,而是各取0.01molCO2和0.01molH2,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g),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里CO、H2O(g)、CO2、H2各为0.005mol,其组成和前者相同”。这一段话,讲的是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条件,表面意思很简单,让学生自己去提炼这个条件,恐怕没有老师的指点是不会完成的。

二、培养高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应对举措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即我们讲的预习。首先,要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化氢”一节时,可给学生一瓶氯化氢气体,并做喷泉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氯化氢气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其次,要循序渐进。将学生阅读要解决的问题印成讲义或阅读提纲发给学生使学生阅读目的明确。最后,要加强检查督导,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首先,要重视文字叙述,也重视表格、插图。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图表。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其次,要重视普遍性,但更重视特殊性。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最后,要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进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能熟记,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例如,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这一实验,学生对结果非常清楚,要问他们:铜丝在深入硫蒸气前有没有在酒精灯上加热?为什么?学生就回答不上来。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实际上很肤浅的。因此,看书不仅知道结果,更重要知道过程。

  (三)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归纳总结关。在学完每一节、每一章后,应让学生对本节、本章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其次发散思维关。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如,学生学习NH3的溶解性时,可联想到HCl气体的喷泉实验,思考Cl2、SO2、CO2等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

高中化学论文4

  摘要:高中化学教师作业批改效率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化学课程学习效果的检测,尤其是化学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对于整个化学课程教学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而现阶段,由于高中化学教师课程任务的加重以及学生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加强,高中化学教师作业批改的效率也在逐渐的降低,如何应用有效的方式提升化学作业批改的效率,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教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作业主要以化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知识的应用为主,随着高中阶段课程学习难度的加大,高中化学作业的量以及化学作业的实际难度也在逐渐的提升。因此化学作业的批改教学任务也在无形的加大,这给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现阶段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的对化学作业的批改方式进行探究,并在班级内开展教学实验,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不一样的批改方式,进而在提升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同时不断的提升化学作业的实际效果,以保障化学作业能够有效的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1高中化学作业的主要类型

  本文首先对高中化学作业的主要形式作出分析,以求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际特点,将化学作业进行归类整理,进而为作业批改方式的探究提供相关的借鉴,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1基础概念巩固型化学作业: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虽然较初中化学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其课程的难度以及学习的量都有所提升,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仍然是整个化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会就化学基础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图的画作等,以督促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记忆。这类作业往往涉及非常多细节的知识点,批改量大,但是整体解答方式类似,因此在这类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的尝试粗放型批改,或者借助学生的互助学习来完成。

  1.2化学知识应用类作业:

  化学应用题与综合分析题是化学知识应用的最佳的方式,除了基本的课堂训练以外,化学教师往往在课程教学完成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应用题,以巩固学生化学课程学习的效果。这类作业往往会考察学生实际的化学思考模式,其解题的方式有所不同,并且从这类习题的批改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因此这类习题往往适合教师进行精细化的批改,并适度的插入一些批语,开展有针对性的点评,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效果。

  1.3综合测试类化学作业:

  综合测试类化学作业往往以单元讲义的形式出现,作业的布置力求对学生整个单元的化学课程学习做出考核,除了基础的化学知识记忆、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外,作业对于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做出了规定。因此这一类化学作业往往可以采用分数量化的方式直接判断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进而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指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弥补单元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2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探究

  根据高中化学作业的不同类型,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作业批改过程中可以探究不同的方式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化学学习效果点评工作,进而提升化学作业批改的效率,保障化学作业效果的最大化。

  2.1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在作业点评的过程中强化化学知识的记忆:

  针对基础概念型化学作业,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夜自习或者是日常总结课程的时间来组织班级的学生交换批改化学作业。这种批改方式主要是借助学生的力量来简化基础类化学作业的点评流程,让学生对照着课本以及课堂笔记来对自己同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纠错,例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子量的标注的修改等。这种作业批改模式一方面提升了化学作业批改的效率,使得以巩固知识记忆为目标的化学作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批改;另一方面,化学作业批改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再次的`记忆,巩固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保障了化学作业效用的最大化。

  2.2评语批改,强化化学应用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应用型化学作业,教师需要采用精细化的批改方式,并积极开展试点实验,以判断作业批改的实际效果。应用型化学作业往往是在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化学应用题以及思考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进而通过作业来锻炼学生化学思维,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类作业往往会体现各个学生的化学思考模式与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在面对这类化学作业时应当积极的采用精细化的评语批改方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写下相关的评语以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化学思维。这种批改模式对教师的作业批改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好课程备课、教学与作业批改的时间,并通过班级学生学习的反馈来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方法。

  2.3量化模式与抽样面批,凸显化学作业的指导性:

  针对综合测试类化学题,化学教师可以参考考试评分的模式来对化学作业进行批改,同时由于这类作业主要是对学生单元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所以教师在作业批改完成后还可以适当的进行抽样面批,以对部分化学知识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这一作业批改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最高,除了合理的课程时间安排以外,教师还应当积极的对化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尤其是对化学应用题以及实验题的归纳,并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面评与教学。但这类批改方式往往也能够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及时的进行单元知识的补充学习有着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定期在任课班级内进行教学实验,并争取在一个学期内覆盖班级的所有学生,保障化学作业的指导作用。

  3结束语

  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批改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由于化学作业类型的差别,不同的化学作业往往需要尝试不同的批改方式,以实现作业批改效率的提升以及作业的实际效果。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化学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的方式;为了强化化学知识的应用性,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批改有针对性进行点评;为了提升学生单元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抽样面批的方式,进而一对一短时指导,保障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丽.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11,11:22-24.

  [2]吴继新.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研究[J].才智,2012,31:102

高中化学论文5

  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化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及应用操作。

  关键词:支架;教学;原则;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是现在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推动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支架式”教学由问题情境、搭脚手架、单独探究、合作学习、效果评估等五个环节组成。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反思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

  一、“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支架式”教学要求具有问题意识,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问题,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思考,继而才会涉及思维的创新。所以,提出疑问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是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的根本来源所在。在该教学模式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方法是问题支架,即对学习实施转变,使之变化为支架问题。进而对支架问题进行分解,分为若干小问题,紧接着学生依靠自身的探究依次将问题解开,按照支架顺序逐步处理下一个问题,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自身的知识架构。

  (二)教学设计“情境化”原则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之前在支架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进行应用、模仿,进而组织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授课老师首先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同时保障学习氛围的轻松、愉悦和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逐渐学习新的知识,发展创新思维。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切实遵守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清楚认识到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在设计化学教学时,要求教师明确化学教学的切入点,对于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需要做到清楚的了解,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脱离学生的教学是没有意义。比如明确哪部分只要学生进行了解,哪部分知识要求着重解释,哪部分要求学生充分吸收掌握。由此组织的教学设计才是科学有效的。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内容必须很好适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有利于开发创新思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要求设计内容可以满足学习需要,教师必须保持充沛的教学热情,使学生同样饱含学习热情,具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可以自主自觉的进行学习。

  (四)教学设计观念化原则

  树立化学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学生必须清楚的了解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化学核心意识,奠定了化学学习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包含五个大环节,分别是问题情境、搭脚手架、单独探究、合作学习、效果评估。文章根据具体的教学实例,从以上五个环节入手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化学问题处理技能,实现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

  1.设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支架式”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相关任务,因此,授课老师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比如进行一项效果显著的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趣的视频,也可以进行实物展示,或者使用形象的教学语言等。例如:在学习《化学家眼中的世界》,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与该节课程相关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视频给学生一定的震撼,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知道化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化学很神奇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们身边的什么东西是和化学相关,我们周围还在发生着什么的化学变化,我们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化学反应。因为这些化学切切实实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强的亲切感,所以这样的开始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化学虽然神奇但是并不神秘、不可知,让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心理得到了一定的安抚,为化学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2.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之后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授课老师开始搭建脚手架。这部分主要是以学习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究,构建一个学习框架,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利用支架式模式开展教学实验,进而对乙醇化学性质进行研究,构建框架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包含实验提纲、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后续的独立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学生遭遇困难,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推动学生开展进一步探究。例如:经过对化学的初步了解,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化学物质的形式。在本课程中,教师首先分别对氯、溴、碘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验,分组讨论在实验中学生分别看到的现象及所能说明的问题,借此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化合物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因为学生初步接触实验反应,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过程中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确保学生保持充沛的热情。

  3.自主探究

  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思考,采用理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一环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采用任何方式独立去完成学习要求。在乙醇一课中学生必须在课程开始之前独立收集乙醇的相关信息,实现对乙醇的相关特点的初步了解。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出疑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②搭建球棍模型,对微观分子进行模型化处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③学习小组自主组织实验,在此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其操作能力、事物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操作、观察、协调能力的提升。④归纳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其迁移能力。

  4.合作学习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高中化学学习最基本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协作。特别是在组织试验的时候,要求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合理协调、科学分工,积极进行讨论。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授课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进行实时指导,及时纠正其不足之处,在此过程中,增进师生交流,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以《乙醇》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组,让各小组讲出自己知道的乙醇性质和用途,组员之间相互讨论,促进协作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球棍模型的组装,同时在课堂上展示,进而推测乙醇的断键部位。最后,学习乙醇化学性质的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展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学生密切沟通交流。清晰掌握乙醇化学性质之后,组织学生探究典型例题。再如:《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课学习完结之后,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集思广益,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5.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在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时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标准,审查自己的化学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评价,谁是评价的对象,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地方等等都是必须非常清楚。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内部评价、授课教师评价等。同时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机融合,过程性和归纳性评价有机融合。效果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①学生自主学习情况②学生之间协调合作的参与程度,沟通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是否能够听取他人建议,在小组中作出多少贡献。③学生是否可以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结构的构建,实施总结性评价,组织课后检测以及试卷考试,通过检测结果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其是否有效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进行随堂检测,通过检测来了解到学生自学情况;也可以采用从旁观察式评价,在学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从旁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情况,及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直观的分析学生对某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施行“支架式”教学模式,改善高中生化学学习现状,能帮助我们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娄进,刘晓敏.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

  [3](美)加侬.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标准化教学的关键问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3月

高中化学论文6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因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运用系统观点,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其责任所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者针对高中化学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即“引导、归纳、反思”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引导、归纳、反思”教学模式

  1.1引导引导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其思想是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极大的兴趣,捕获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思想,给学生提供学习该课程的信息、力量和动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学生能不能学好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引导”的成功是学生学好该课程的第一步。引导的好坏,决定着高效教学的好坏,因而,引导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效教学。引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切入点引导和过程引导。(1)切入点引导。切入点引导主要是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而采用问题情景、生活情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现在的水资源比较不足,而海水中因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工业原料而不能被直接饮用,采用什么化学方法可以既能从海水中提出工业原料,同时又能生产生活或工业用水呢?从而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有用性,进而激发学习热情。(2)过程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步骤等进行引导。是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针对浓硝酸与铜反应的知识点,可进行如下的思想和方法的引导: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探究硝酸与铜会起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产物?→在该反应中,硝酸起到哪些作用?→浓硝酸分解会产生什么物质?→哪一种分解产物会与铜发生反应→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归纳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遍”、“由表象到实质”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探索规律、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而化学这个学科,知识点零散、系统和规律性不强,且学生从初三到高中的学习,化学知识跨度大、难学难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面对零碎的化学知识,要确保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归纳分类,是教者和学者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归纳法是该教育模式的中心环节。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归纳法主要有类比归纳法、分类归纳法、按序归纳法、体型归纳法等等。例如,教学元素周期规律时,可以先告诉学生该内容主要采用归纳法来进行讲解和学习。然后将1~20号元素和具有代表性的族类元素作为个体,画出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体会成功,提高自我学习效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效率。再如,在复习物质的`漂白性时,采用归纳法教学进行总结:(1)HCIO,Na2O2,H2O2,CIO2的漂白原理——氧化性。(2)木炭、明矾的漂白原理——吸附性。(3)SO2的漂白原理——结合性,即与有机色质结合成了无色物质。通过归纳学习,学生既可以知道和了解一些常见的漂白性物质,又可以掌握它们的漂白原理,从而在研究漂白物质的过程中,运用原理,进行创作性的活动。可以说归纳给学生的知识自成系统,多而不乱,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掌握。

  1.3反思反思性教学是由美国学者D?A?舍恩(DonaldA.Schon)在其着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而在“引导、归纳、反思”教学模式中,反思不仅是包括教师对自己知识所授体系的反思,还包括引导学生的对知识有探究思想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思。其思想是教师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而培养学生的反思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1)教师教学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进行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在反思的同时,教师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教师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于此同时,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从中获得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会促进教学。教师在该模式中的反思主要有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的反思。例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能否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机会?课堂讨论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和练习的指导是否有效?(2)引发学生反思。引发学生反思,是该模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要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方法。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不知该如何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学到知识。因此,引起学生反思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例如在强弱电解质的课程中,弱电解质的水解平衡方程式CH3COO-+H+CH3COOH,在该反应中,是否应该有H2O参加、可逆符号是否可以用等号代替、如何才能促进水解的进行,如何才能抑制水解的进行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发现;永不停息地去探索、辨析,是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指导思想。也是“引导、归纳、反思”模型教学的最终目标。

  2结果和讨论

  高中化学教育也是一个使得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引导——归纳——反思”教学方法,是符合自然界生物对物质获取的本质规律:引诱——捕获——消化——吸收。通过引导,捕获学生的学心,使学生对化学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安心、静心、心无旁骛地学习、探索、发现和提升;通过归纳,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巩固,从而能达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掌控的目的;然后,通过反思,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探索、知识重组,从而达到能够重新有所发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论文7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教师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气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课堂。

  如何做到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又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化学课中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新奇的事物。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又将会成为学生讨论探究的热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为什么不是另外的结果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系列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地听讲,对于问题也会积极地提问、追究,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例如,家里所用的天然气,其成分大部分为烃类。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烃类虽稍有气味,但在天然气泄漏时,却会有一种很臭的刺鼻的味道,相信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会的。那这股臭味来自哪里呢?通过课前让大家上网查询,可以得知,这股臭味是硫化氢的特别的气味。那么为什么要在天然气中加入这个成分呢?是因为有了这股气味,人们才能及早地发现天然气的泄漏,才能及时处理,防止中毒或者火灾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增加了生活常识。

  二、小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际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小组如何划分,小组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确定。比较常见的小组划分方式又随机组合,依学生特质组合、依任务难易度组合、依学生兴趣组合等方式。小组学习的方式也不能仅限于小组内部的互相学习,还要开展小组竞赛、小组分工合作、小组调查等方式。如,在化学实验课中,可将学生按照三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小组比赛。比赛内容可以是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并要求小组内每人都要进行实验,按照总分数进行比较。通过这类比赛,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有利于共同提高。

  三、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结构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

  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能使学习者产生愉快的精神享受,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释放出更

  强大的学习能量,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铝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去感受铝的发现及应用。铝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但在一百年前,由于技术的落后,铝却是非常稀奇之物,比如,拿破仑享有在宫廷盛宴一人独自用铝制餐具的殊荣。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但广泛的应用却如此晚呢?由此,可以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铝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为什么铝不易提炼,铝的化学性质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如,CO气体的毒性实验、硫化氢的实验等。还有的实验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危险。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演示等方式,展示实验过程,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爆炸的情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出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这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印象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认识到在以后做可燃性气体实验时以及家里的煤气泄露时要注意的事项。

  另外,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很快的,借助多媒体手段,模式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慢放”,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考试周刊,20xx(31)

  [2]赖微娟。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感悟。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1)

高中化学论文8

  化学是较为抽象的学科之一,创新化学教学模式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化学教学课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培养高智商优秀人才的教学基地。不断探求创新型的化学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是新形势下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化学教学的实践就化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一、现行的化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灌输与被灌输者的关系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地进行学习,无法有效地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的发展不能同步

  化学属于理科教学,化学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教学的过程通常采用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化学知识,更不能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地了解化学理论中存在的争议以及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虽然大部分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在我国化学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通过黑板以及一些简单的仪器器材设备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地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化学人才。

  (四)没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学化学课,其知识内容的划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但是随着化学在各方面的应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又陆续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例如,农业化学、生物化学、海洋化学、环境化学等。但是现行的教材不能让学生形成较为灵活的学习方法以及形成较为宽广的知识面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无法与其他学科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得化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孤立起来,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学就必须要将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化学教学新模式构建的思路与实施对策

  (一)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的学习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还需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五)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互符合。所以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六)以化学的课程特点为基础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认识到化学的学习目的,认识到如何有效地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化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化学有新的认识。

  2.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中难懂的知识和化学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来选择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3.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将社会实践与校内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而加深自身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5.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为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据的比重。

  (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拓宽、拓深现有的教学内容

  化学的学习应当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够采用积极灵活的方法对现有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应当对现有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应当以完善的化学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的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问题的本质和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完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高中化学论文9

  摘要:新课程强调,高中化学教学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师生互动.只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情境;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将化学史融入教学中.“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这强调了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性.课堂教学顺着化学史进行知识讲授,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科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精神的激励,给学生带来化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多位一体的熏陶.例如,在讲“元素”时,笔者从多个维度渗透了化学史,丰富了学生对元素的认识.

  (1)从古代的元素观讲起到波义尔的元素概念;

  (2)从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讲起到阿伏加德罗的分子理论;

  (3)从单质的概念→同素异形现象→原子结构理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元素概念的演变过程有了深刻理解.

  2.将生活化实验引入教学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教学更扎根于生活,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将生活化实验引进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注重生活化实验,能够激发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兴趣,看似在玩,其实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笔者课前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材料,如芒果、番茄、土豆、硬币、铜丝等,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水果电池带到课堂中.学生都很感兴趣.笔者看到学生带来的一件件作品,他们是有亲身经历的,提出讨论性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做电池?有没有不成功的经历?要做成水果电池,你觉得要满足那几个条件?这些问题,学生有亲身体验,讨论变得格外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多维互动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够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民主、和谐不是喊在口号上的,而是需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

  (1)教学不能凭着教师的经验出发,而应该从所教学生的具体认知和习惯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2)教学不应该只关注部分学生,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多层次设置问题,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给学生留足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互动的时间与空间.

  (3)教学不应该只有学生解决教师的问题,也应该有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应该有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

  2.注重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教学不应该是单向的灌输,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通道的交流与互动.如何实现呢?教师可以借助于问题来搭建多维互动的桥梁.例如,在“Cu与浓HNO3反应”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产生的NO2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减少污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设计.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课堂参与度,笔者设置如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顺着学生的思考,继续追问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有效拓展思维.

  问题1:如果想及时停止该反应,根据前面所学知识,你能想到什么方法?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他们提出来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①加水冲稀;

  ②用水冷却试管;

  ③将Cu取出.

  新的问题生成了:这些方法都有效么?学生间的交流讨论由此展开.在交流中,学生发现①、②是违背实验原则的,于是可行的只有方法③.追问:如何将试管中的铜片取出?学生间的讨论进一步展开,讨论中学生想到了对实验进行改进:用铜丝代替铜片,其中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伸入试管底部与浓HNO3接触,另一端伸出试管的外部.通过这样的改进,只要将铜丝拉出即可立刻停止反应.

  问题2:将一根铜丝插入微热的稀HNO3中,在液面上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这是为什么?如何才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在插入铜丝之前,加少量NaHCO3固体,以排出空气.

  问题3:当一定量的浓HNO3与过量的铜丝反应后,再往试管中加入盐酸能否反应?让学生分析推理,然后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在这个案例中,实验出现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否定了学生前面的猜测,教师在适当时间提问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改进,深入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陈二伟.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J].教育与管理,20xx.6.

高中化学论文10

  摘要: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之中,情境教学就是当下教育改革的产物。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一定情境之中,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并且能够突出重难点。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知识理解为前提,实践运用为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生活,最终也需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就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而言,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把握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发展自身科学素质以及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关于教师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1营造探究的情境

  1.1营造探究情境的内涵:“探究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不被抹杀,学习思维不再抑制。营造探究情境的目的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生活经验与原有理论知识大胆得进行猜测以至总结出探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注意自身观点的前后变化。

  1.2营造探究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氯气性质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电影《苏乞儿武状元》的节选,视频中释放出了氯气。从视频中学生们可以直观得观察到氯气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了氯气的密度,毒性,酸碱性等性质。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来主动分析氯气性质的内部原因。通过教师设置的一系列情境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达到了深刻掌握知识的目的。

  2营造生活的情境

  2.1营造生活情境的内涵:基本上所有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学校与课本也就完全将学生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不能正确了解到自身的责任与所学知识的价值。这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得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自然科学与课本联系起来,指点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并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摆脱泛泛而谈的听课,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置身于科学之中。

  2.2营造生活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打开一听可乐,这时立马会有气泡冒出,随之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何冒泡的问题,引起学生初步思考。随后将可乐分别倒入常温与冷却的玻璃杯中,观察到常温杯中气泡更多,向学生提问。为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晃动可乐瓶,便可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通过演示上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认识到了化学反应速率。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化学知识就隐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为营造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更要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3营造史学的情境

  3.1营造史学情境的.内涵:古今中外不乏有大量优秀的化学家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科学的态度,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走过的艰难旅程以及他们的做出的贡献和成绩无不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每位化学家或者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教学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活教材。在教学中营造出史学情境,可以将课本中固有的知识追根溯源,使学生了解到历代化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科学方法。

  3.2营造史学情境的实例:在介绍“苯”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入的是法拉第发现了苯的存在,其次讲解法国科学家日拉尔等人是如何确定出苯的分子式以及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最终介绍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凯库勒通过梦境确定苯的结构式。通过上述关于化学教学中史学情境的运用,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由来能亲身可感,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营造实验的情境

  4.1营造实验情境的内涵: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同时也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度了解化学知识的机会。在实验中可以将课本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开发了学生对化学研究的新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强化化学科学探究的意义。

  4.2营造实验情境的实例:在进行“钠”的焰色反应课程讲解中,首先引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烟火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家庭中使用的食用盐遇火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最开始引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进行钾与钠的演示实验。演示结束需要学生自己总结看两者的不同与相似。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钾,钠,铜,钡,钙的颜色实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亲自实验,学生们能更清楚明了地把握书本知识,同时体验到化学实验学习的乐趣。

  5营造多媒体的情境

  5.1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内涵:在当下这个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业都需与时俱进,包括教育事业。教师们需要做的是把握当下最新化学科学的动态,最新社会与化学科学有关的热点时事,最新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们应充分运用当代科技产物,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科学的前沿领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5.2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实例:在就“现代生态保护问题”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收集,制作,展现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现如今社会热点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等。而化学科学在这些问题上也在致力寻求解决办法,比如降解物质的研究,新材料的研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情境将这些问题研究一一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与现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学生更可以明了得在了解社会时事的同时把握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6总结

  总之,如何高效得上好一堂高中化学课,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一整个职业生涯的问题。对于上述关于情境教学的一些介绍,只是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的区区一角。重要的是能够不断得创新改革,使每一套方法都能适用于所处环境。同时,教师应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利.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5,(44):144-144.

  [2]瓦庆红.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科学导报,2016,(2):37.

  [3]李福龙.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6):256.

高中化学论文11

  摘 要: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当中所涉及的离子共存规律是高中化学的种难点之一,在高中化学出题试卷当中离子共存的知识应用十分普遍,选择问答题以及材料分析题都会对其有所涉及.为此,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离子共存规律的解题运用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在面对这一类题型

  关键词: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当中所涉及的离子共存规律是高中化学的种难点之一,在高中化学出题试卷当中离子共存的知识应用十分普遍,选择问答题以及材料分析题都会对其有所涉及.为此,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离子共存规律的解题运用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在面对这一类题型当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巩固学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本文不仅仅是解题方法的运用,同样也是解题思路的运用.

  1.离子共存规律的条件

  在进行对题目进行分析的时候是必须从化学题目当中筛选出符合离子共存规律的条件的.因此,需要学生辨别在何种情况下离子不能够大量共存,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离子共存.离子在何种情况下会导致离子无法共存,这是需要在分析的时候所必须考虑到的问问题.由于离子的共存是存在着不同情况下会导致共存和可溶性的情况,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不同元素之间组合搭配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对离子共存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情况会导致离子无法共存,首先需要解释清楚的是,许多学生把溶解于共存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是不能够同等看待的,溶解会有沉淀生成,但是在离子共存当中是不会发生这些反应的.按照溶解性表中对离子的可溶解性的分析当中,必须要认识到两种离子结合能形成沉淀的,就不能大量共存.关于溶解性的区别可以总结成这么五句话:钾(K+)钠(Na+)硝(NO-3)铵(NH+4)溶,硫酸(SO2-4)除钡(Ba2+)铅(Pb2+)(不溶),盐酸(Cl-)除银(Ag+)亚汞(Hg2+2)(不溶),由于硫酸与除钡在加铅的情况下会导致不溶性的出现,因此一般情况下这类型的题目是与其他不溶性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其他离子基本与碱同.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2-4、CO2-3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2-3CaCO3↓、Ca2++SO2-4CaSO4(微溶);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也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2.离子共存规律的解题思路

  在以上对离子共存规律分析之后,才能知道出现离子共存的一些规律,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解题的时候会忘记某些条件从而导致误判也有学生在进行解题的时候因为审题不够清楚,所以导致解题思路出现问题.在此,本文对其常见的几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气体、弱电解质、沉淀、发生水解的离子是无法共存的,因此学生在题目当中要学会使用排除法,对不符合其要求的离子进行排除,这些以来可以缩小目标,同样也可以提高准确率.此外,出来以上的情况下,对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是无法与其他离子共存的.,一来是其性质的不够稳定,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之后,也需要对其元素的特质进行了解.化学的学习时相互串联的相互联系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与其他知识点进行对接,因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系统化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归纳总结,诸多化学反应实际上也是对其化学元素的特质上的一种延伸表达,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之后,才能对其延伸的部门有更清楚的了解.以下四种是无法大量共存的:(1)离子的还原性较强,这些离子是无法与较强的氧化性的离子进行共存的,这些例子有S2-、HS-、SO2-3、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酸或碱的介质当中,是十分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也因此无法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2-3、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3)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水解的情况,水解分为阴离子与阳离子,当阴离子与阳离子都能够水解的时候是无法共存的,例:Al3+和HCO-3、CO2-3、HS-、S2-、AlO-2、ClO-等.(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是依据元素的特性进行分析的,这实际上并没有复杂的分类,只要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元素的特性,便可以“万变不离其宗”,从容不迫地面对这些问题.而所谓的离子共存实际上解释对离子间能够发生反应的问题的探讨从而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某些离子可以在溶液当中发生反应但是这也说明两者是无法共存的,能否发生反应,在化学当中是需要借助对其外在改变进行分析,因此对其沉淀、气体、水这些在共存当中所产生的物质要知道其化学反应的原因,这还设计到其化学元素偶的酸碱性、有色和无色,以及是否会在化学反应当中出现氧化还原反应.对此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才是对离子共存规律的高中化学题进行分析的窍门.高中化学是基础化学的应用,因此所高中化学题也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这些题目有一个难度范围,一般而言是不会超过此范围,高中化学离子共存规律是对离子的一般规律的掌握之上进行的总结和归纳.这也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掌握离子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特性,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对题目仔细分析,对题意进行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才能将千变万化的题目变成自己所熟悉的知识点,从容不迫地面对,在题目当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论文12

  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与其他人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完成高中化学的学习任务,从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这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改教学方式的要求,也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重点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高中化学课堂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人文性的原则

  在高中化学课堂对分组合作学习法进行应用时,首先需要掌握的原则就是人文性的原则,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学生,不搞特殊化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自我表现行为进行鼓励政策,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内进行学习,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来制定化学的教学计划,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整改化学的教学进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2.主体性的原则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在进行应用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时,要遵循学生的自主合作原则,切勿强制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组。因为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见解,故而,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的授课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位置,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展现,使学生的自我价值能够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二、分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作用

  1.能够使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得到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毁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是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绩不高的原因,然而,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能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课堂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程度,还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自我合作的意识、学习上的兴趣、知识上的应用以及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培养。

  3.能够使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外,还能够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面对问题时,不再是过去被动式、强制性的学习模式,而是进行自我探究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会让学生开动脑筋,真正的理解问题答案,从而加深学习的印象,进而提高化学的学习成绩。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以化学课堂《金属的腐蚀以及防护》为例,对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叙述。

  1.课前课程的预习

  通过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生活中金属防护措施的交流,并谈谈个人的看法,仔细阅读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所找到的各项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

  2.课上问题、知识点的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金属腐蚀的类型、金属腐蚀的本质等化学常识,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3.课后内容的复习

  经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行的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知识点掌握的将更加的牢固,除此之外,在课后对知识点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应用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例如:让小组中的人员在课后进行知识互问,相互进行问题的解答,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4.化学活动的互助

  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一些小组性质的化学活动,尽最大可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合作工作打好基础。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既能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又能够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听课效率,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合作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为学生以后的未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法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四点,首先是课前的知识点的探讨,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课上知识点以及问题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化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再次课后知识的复习,以保持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积极性,最后是化学活动中的合作,以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灵活掌握能力。

高中化学论文13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贯穿于化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以及研究综合能力的主要的方式。现代的高中化学实验需要与时俱进, 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来建立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据此, 本文以一项高中化学实验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 探究教学创新的相关问题与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

  一、引言

  根据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要求, 在每个学科的每个教学阶段都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并且创新其意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行全面的发展。以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为例, 应该积极的创新教学的思路及方法, 使学生发挥自主动脑动手能力, 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作为学生来说, 只有对一门学科感兴趣, 才会将注意力放在学科之上, 并有研究与学习的动力, 尤其是向化学这种需要大量实践的学科。对此, 本文设计了一种化学实验的方式, 从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及实用性着手进行设计, 以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设计的目的, 以期能够为教师之后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指导。

  二、实验的设计目的

  本文的实验对象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这是高中必修的课程内容, 根据教材的实验设计内容来说, 主要是想培养学生使用容量瓶以及配置溶液的过程, 通过配置100m L1。00mol/L的Na Cl溶液, 以及相关的实验器材与实验步骤, 学生体会到的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动手操作, 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固定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使学生所学习到的只是比较浅显的东西, 实际也不会得出较好的效果[1]。本着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的目的, 利用常规的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 目的是想引起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的具体过程就是利用酸碱溶液和酸碱指示剂酚酞来实现溶液在无色和红色之间的多次变色。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 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配置100m L1。00mol/L的Na OH溶液, 其次是利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来完成化学小实验[2]。

  三、实验操作方法

  (一) 标准变色反应的实验方法

  此次实验是一个半开放型的实验, 需要完成实验设置的两个标志, 一方面是进行计算, 使配置的材料能够达到规定的浓度与数量, 然后按照教材所显示的配置过程进行物质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来操作;另一方面是学生进行自主设计, 利用不同量溶液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

  (二) 多次变色反应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还另外为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设置了加分项目, 就是使用提供的一定量的'试剂达到更多层次的变色, 为实验增加更多的挑战的可能, 这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操作能力。并提出更多的方案。

  四、化学趣味性实验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一) 对应性原则

  根据教材的相关的知识点, 再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 实验的设计需要以教材作为基础, 趣味性是一方面, 课本知识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开展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并且提供另一种学习方式。首先,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配置需要运用容量瓶进行, 这就完成了学习的第一个目的, 使学生学会运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浓度。除此之外, 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以此来保障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这就完成了学习的第二个目的, 复习所学过的"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课程。

  (二) 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指的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方式, 配合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思维模式,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实验中, 对于不同的学生分配了两拨任务, 一是对普通学生的两次变色实验的任务分配;另一种是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的加分项目的变色实验分配。这样就能够对于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实现任务的固定的情况下, 对于实验步骤进行放宽, 使学习自己设计实验的步骤, 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所运用。上述实验步骤方面没有做出规定, 也不鼓励参考教科书, 就为学生发放了相关的实验品, 布置实验时间与实验任务, 判断的标准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 就算成功。一方面, 趣味化学实验的开放性能够给学生以空间进行思维模式的发散, 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运用不同的素材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及相互借鉴方面提供了支持, 使其能够相互进行学习, 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

  (四)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作为主体,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之中并有所收获。主动寻找知识, 并且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有趣, 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根据以上的过程分析,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 学生需要一个有趣的实验平台, 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过程的全控制,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步骤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交流与总结, 以此来引起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学科的兴趣。

  五、总结

  综上, 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发展, 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改变自身的陈旧观念, 积极的接收新的事物与新的方式, 并且发挥不断创新的进行改进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力以及思维方式, 并且不断地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来学习课本的知识, 以此来促进化学学科的进步, 并以此延伸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之中, 继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莎。浅谈趣味实验在初、高中化学衔接课程中的作用[J]。化学教学, 20xx (9) :34~36。

  [2]钟文丽。趣味实验促进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案例[J]。中学教学参考, 20xx (11) :96~97。

  更多:高中化学实验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14

  【摘要】化学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教师要多采用探究法教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新课程

  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1、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

  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教材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如此处理。如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步骤如下: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 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又如,教材中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许多实验均可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师应细致地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改进实验和补充实验

  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研究,反复实验,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

  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等。如在氮气一节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教材只给出了反应方程式,没有进行实验探究,此处教师可增加探究性实验操作如下:

  (1)展示收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

  (2)把盛有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

  (3)待液面不在上升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移开拇指;

  (4)向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颜色消失说明了什么?

  ②松开手指后,气体由无色又恢复红棕色说明了什么?

  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了什么?

  通过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将本部分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可作类似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实验还可将教材中已有实验进行合理改进,如人教版教材第一册[实验2-2]可作如下改进:将一小块切去氧化膜的钠放入一段从破试管上截取的5 厘米左右的玻璃管内,用镊子夹住玻璃管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等钠开始燃烧时撤开酒精灯,来回晃动玻璃管,使钠能与足量空气接触,等玻璃管冷却后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通过这种改动,得到的过氧化钠颜色纯正,避免了钠在石棉网上燃烧产生大量黑色物质对实验现象的干扰。在对教材中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好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3、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例如,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发酵粉加水或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用铁刷子将铝锅擦亮后很快铝锅表面又变暗;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实验等等。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如带领学生到玻璃厂、燃气公司、自来水厂、环保局等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4、追求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实验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使它们不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除去?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也是如此。

高中化学论文15

  一、高中化学情景教学的策略

  1,借由实验创建情景

  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是比较抽象的,实验是化学的前提,很多的化学内容都是借由实验的方式获得真知的,因此,借由实验去创建教学情景,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教师在讲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转变的时候,能够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由硫磺构成的东西,首先咨询学生这些是什么,知道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之后,让他们对于这种物质的颜色与外表进行细心的记录,或是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大家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化学物质。如此一来,学生们对于这种物质就会印象十分深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真知的能力,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不错的。教师借由科学实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真去研究这个实验,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关注化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高中化学的情景教学一定要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用在现实的情况中。比如,用什么东西能够很好地除去水中的污垢,答案当然是醋,那么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化学原理,借由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化学知识。教师通过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创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就能轻松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好化学内容和实际之中的练习,吸引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内容的好奇之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中化学的教学主动性。

  3.借由旧知识创建情景

  高中化学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连接,教师要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去安排好新的化学知识的教学,因此创建教学情景也要根据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如在盐类水解的实践中,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猜想某些盐类水解之后的酸碱性质,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把握情况,接着使用ph试纸去做酸碱性测试的实验,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看到某些盐水解之后是呈现酸性的性质,某些则是呈现中性的性质,不免就会猜想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化学老师再根据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耐心的分析。

  二、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教师们要学会使用合理、适当的情境教学手段,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一些,吸引同学们的好奇之心,让学生认真学习并且理解高中化学的内容,实现情景教学的教学目标,增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动性。

【高中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论文06-13

高中化学论文11-2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3-05

[精品]高中化学论文06-21

[精]高中化学论文06-14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1-02

高中化学论文(合集)06-2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发表12-11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8-27